读书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中老年人养生法之一。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就懂得读书疗疾健身的道理。“唯书有其乐,意味久犹在。”书中的喜怒哀乐具有调达情志,平稳人体阴阳气血的心理治疗作用。孔子认为读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中年人工作之余,觅书为伴,对于丰富业余生活,陶冶情操,健康长寿十分有益。
读书能够陶冶情操,增加乐趣。读书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方式,是积极的消遣、娱乐,也是养神、健脑、健身之法。读书既可焕发精神,又可免除闲愁。在书中寻找乐趣,陶冶情操,你会觉得书中蕴有新天地,书中辟有新乐园,视野开阔,乐趣无穷。时而有新的领悟,时而有新的收获。兴之所至,文思奔涌。时而发思古之幽情,时而萌报国之壮怀。这种在书中揽胜的惬意,寻求中的忘我,心灵的共鸣,实在是一种美好的精神享受。
读书可以疗疾。人的美好心情可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是战胜疾病的精神支柱。马克思说过:“美好的心情比10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书既是文化的沉淀和传递媒体,又是中年保健的益友、心理疏导的医生。一本好书是养情怡性的千古经方,是健康体魄的文明益友。中年人应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加强自我修养,调整心态,忘掉自我,保持心理平稳,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乐趣。
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学研究表明,一些疾病当表现为疼痛症状时,病变已进入后期,失掉了治疗的良好时机。因此,中年人应多读一些医学书籍和学习科普知识,了解中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特点,了解疾病发展变化规律,经常自我“扫描”,从正常中发现不正常的“端倪”。如出现心绞痛时,冠心病已相当严重;癌肿侵犯神经或扩散而压迫其他组织引起疼痛时,早已超过了可以根治的限度;排尿后尿意未尽,尿流滴沥,可能是前列腺有问题等。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无病防病。
最后还要读好书。说理透辟的哲理书,能使人明智旷达;科学实用的知识书,能使人充实多能;色彩斑斓的文艺书,能使人在大惊之后有大喜,大疑之后有大快,大急之后有大慰,可为人生增添无穷兴趣。词达事理,内心充实,乐趣常在,都对健康有益。至于专门的养生书,常读更能直接利于身心健康。文字是一种信息。既是信息,就会在机体中产生反响。古代有个望梅止渴的故事,不仅曹操的士兵听说前方有梅林而止住了干渴,就连读者读到这里也禁不住流出涎液。这就是巴甫洛夫所谓的“条件反射”。所以读者的情绪跟着书中的内容起伏跌宕,时喜时忧,时哭时笑,时而轻松愉快,时而紧张压抑,甚至拍案而起,这是常有的事情。常读养生的书,能经常使自己的身心融合在愉悦、平和、清雅的文字之中,接受的是一系列美好信息的刺激,又怎会不利于身心?所以中国养生学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不仅重术、重视方法,而且尤其重道、重视修养。读养生方面的书,不仅可以从中懂得一些养生方面的知识,学得一些锻炼规程、奇方秘术,更重要的是,读书的过程,本身就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过程。德,就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
今人若欲长寿,必须常读书,读好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