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轻视大脑缺氧
2005年3月31日,美国女植物人夏沃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她的主治医生说,夏沃是因心脏病复发致使大脑缺氧10分钟,导致脑组织严重受损而陷入了长达17年去皮质(植物人)状态,最终死亡。她的死亡为我们敲了警钟。长时间大脑缺氧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甚至脑死亡。一般性的“体内缺氧”即使不会直接诱发生命危险,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伤。然而,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能时时刻刻存在缺氧的危险,必须加以防范。
神经系统对于缺氧最为敏感,即使轻度缺氧也有可能出现智力和视觉的功能紊乱。脑是人体各器官中对氧的需求最大的器官。脑的重量只占体重的2%~3%,而脑的耗氧量占人体总耗氧量的20%~30%。心脏输出血量的15%都供给了脑。但是,脑组织本身几乎没有一点点供能物质储备,全部依靠脑循环带来新鲜血液里面的氧气来维持生存和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脑组织对缺氧(缺血)的耐受能力最低。脑的慢性轻度缺氧即可引发困倦、注意力分散、记忆力降低等症状,随之出现意识障碍、惊厥、昏睡或昏迷,以致死亡。如果脑的供血供氧完全中断,在8~15秒内就会丧失知觉,6~10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氧气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能源。人体代谢活动的关键物质——营养物质,必须通过氧化作用才能产生和释放出化学能被人体利用。氧气是大自然为每一个人提供的基本生存条件。然而,如果处在一个缺少氧气的特殊环境,或者虽然环境当中不乏氧气,但由于自身的生理、病理原因不能摄入足够需要的氧,或者对于吸入的氧气不能充分利用,人体就会因缺氧所产生的功能、代谢和形态上的变化。医学上把缺氧的原因分为环境性缺氧、病理性缺氧、生理性缺氧和运动性缺氧。
缺氧的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四肢软弱无力,相继有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呼吸急促、浅快而弱,心跳快速无力。随着缺氧的加重,随即意识模糊,全身皮肤、嘴唇、指甲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昏迷,最后因呼吸困难、心跳停止、缺氧窒息而死亡。
缺氧的原因:如高考期间超强的脑力劳动、紧张的工作、高节奏的生活;大气和水环境的污染恶化,森林及生态环境被破坏;现代建筑密闭式设计导致室内空气流动性差;长期在通风不畅的空调房间里工作;产妇在密不通风的房间里坐月子;高原、高空的空气稀薄;人体组织器官生理性老化;呼吸循环系统病变;手术、创伤引起伤口缺血缺氧等。
缺氧的后果:缺氧的严重程度与缺氧的持续时间有关,缺氧一旦发生,应及时纠正。及时纠正缺氧,可以避免或减少组织器官的损伤,迅速恢复机体代谢功能。如果缺氧长期得不到纠正,细胞的损伤便难以恢复,并会导致器官病变。因此,考试时的学生,应注意给自己的大脑补氧。主要做一些各种有氧运动,如到户外散步、慢跑、深呼吸、改善吸氧环境等,在必要的情况下可直接吸氧,但时间不能过长,次数不能过多。
2.保证大脑充足供氧的五种方法
一般人的脑重为1 400克,不足体重的2%。但需氧量却占整个身体的20%~30%,能量消耗占整个身体的1/6~1/8。一些人在集中思考问题时,常常出现眼前发黑、头晕等症状就是缺氧造成的。那么怎么保证大脑的充足供氧呢?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不少的人,为了使自己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或在严冬,或在酷暑空调房间,常常喜欢把门窗关得很严,时间一长,空气得不到流通,便会产生缺氧现象。
(2)科学安排用脑时间: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中学生的注意力只能连续集中4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当你连续用脑40分钟之后,就要让自己休息一下。伟大的列宁,脑力劳动休息时间,即到户外栽花除草,休息片刻,再进行繁重的脑力劳动。
(3)每天保持户外活动:适当地户外活动不仅有利于健身,还可以增加大脑的供氧量。到户外散散步,活动活动,既能呼吸新鲜氧气,又能调整心态,休息大脑。
(4)深呼吸与均匀呼吸相结合:不知你信不信,很多人是不会呼吸的。紧张时深呼吸可以有效地放松自己的心情,愤怒时深呼吸能快速平息自己的情绪。而深呼吸与均匀呼吸相结合,可以增大肺活量,高效保证大脑供氧。
(5)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休息的过程,其实就是大脑补充氧的过程。睡眠是一种向大脑“充电”——补充营养的有效途径。科学研究证明,在睡眠期间脑制造蛋白质的速度远远高于觉醒期。睡眠还会把脑内至关重要的化学物质储存起来。如果一个人一晚上只睡3小时,不出1周,大脑的许多功能将开始衰退。但是睡眠过多也会使人记忆力下降,同时也会降低反应的敏感性。充足与高质量的睡眠,是大脑营养疗法不可忽视的举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