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期间考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每年高考前、后半个月,是考生心理疾病发作的高峰期。重症精神疾病多发生在高考前后,如精神分裂症、精神抑郁症、狂躁型精神病等。忽阴、忽晴的心态使许多考生整日心情急躁,而且越临近考期心理压力越大。有的学生觉得复习不过来,哪一本书都需要看,有的学生总觉得自己复习得还不够完美,这种急躁情绪泛滥的结果就是:学不下去。另外,一些平时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出现了不自信、自暴自弃、恐惧考试的心理状态。
据分析,考生高考前的紧张状态可以称之为“高考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早醒;注意力不集中,想不起事来,常常发呆;心慌、出汗、疲乏无力;学习效率下降,头昏脑涨;心烦、坐立不安、想学习又定不下来;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常为小事而大怒;严重者可产生冲动伤人、自伤、自杀、出走不归,或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等。社会影响、家庭影响和考生的承受能力是造成考生心理紧张的三大因素。
2.考生出现焦虑、烦躁、紧张咋办
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往往因考试环境的影响(包括试题的题量与难度、考场的气氛、监考人员的态度)而引起种种心理不适,常出现心情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甚至怯场的状况。能否妥善进行调整直接关系到考试的效果。只要做到心平气和,泰然处之,高考是会顺利通过的。但由于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考生的升学、就业都有很大难度。因此,相当一部分考生把上大学看成是惟一出路,使得许多考生考场状态不好,甚至出现晕场。每年高考总有一些考生因现场出现意外而名落孙山,造成遗憾。如果说考生临场出现心慌、出冷汗、头晕、恶心、周身无力、眼前发黑等,这是晕场的症状,可做如下处理:
(1)立即停止答卷,闭目停思,做深呼吸3~10次,然后尽量使自己放松。
(2)闭上眼睛,排除心中的任何杂念,使大脑做短暂的休息,意念上想像从头到脚血液在缓缓流动,逐渐恢复正常状态。
(3)如感到眩晕,脸色苍白,这是大脑供血不足的表现。可在监考人员的帮助下,选择适当的场所,头低脚高仰卧几分钟,保证大脑供血。
(4)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密切注视考生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给予安定镇静药物,如安痛定等。若上述办法均不奏效,可在监考人员的陪护下请医生治疗,待这些症状缓解和消失后再考虑是否继续答卷。考生一旦出现晕场对考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只有做好考生考前的心理指导,引导考生调整好应试心态,才是防止发生晕场的上策。
3.考生如何保持适当的紧张情绪
考生在考场上的情绪有三种:一是过分紧张;二是满不在乎;三是保持适当的紧张度。前两者不足取,不但不能考出好成绩,相反会由于情绪问题,连原来的正常水平都发挥不出来。只有第三种考场情绪才是正常的,要达到这种情绪状态,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1)确立信心:我一定能考好。考试前一天,最重要的不是考虑复习得是否全面,而是问一下自己是否有自信心。复习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充分、全面是不可能的,重点内容基本弄清就可以了。一是老师明确指定的和反复强调的重要内容,二是自己最薄弱的多次做错的地方。如果这些方面已没有什么问题,完全可以安下心来,并且再三暗示自己“准备得已经很充分,相信能够考好”,这样考试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
(2)稳定好情绪:避免恶性刺激。考前当夜睡眠充足是十分重要的。许多考生想抓住这“黄金时间”多复习一会儿。殊不知,考试前夜用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是得不偿失的。如果精神不振,心里就觉得不踏实,到时想控制都很难。只有让脑细胞有机会补充能量,才能在考场上正常地驰骋。
(3)从容进考场:不要放过每个小节。考试当天从早晨起床一直到走进考场,始终要保持从容轻松的心情,必须不放过每个细小情节。
(4)充裕地用餐:要吃得好一点。一般选用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最好在考前一个半小时用餐完毕,但不要吃得过饱,否则过多的血液还停留在消化系统,大脑就会相对缺血,影响考生智力的发挥。
(5)尽量少用脑:如果是下午考试,早上可适当晚些起床。上午不宜用过多时间继续复习,到10点左右必须停止。因为上午若思维活动强度太大,到了下午大脑反而会进入抑制状态,反应迟钝。如果是上午考试,起床后绝对不要再看书解题。考前半小时至1小时,喝一杯浓咖啡,以助提神,促使考试时大脑达到最理想的兴奋状态。
(6)到考场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太早了与各种干扰因素接触极易破坏良好的心理感觉;太晚了来不及将行走后的运动感消除,拿到考卷后往往会出现急促或慌张的感觉,开场不利会影响整场考试的局面。
(7)缓行忌交谈:在去考场的路上,行走速度一定要慢,快了会导致慌乱的感觉,从而使情绪紧张起来。切勿与同学交谈复习内容,讨论题目。因为,在讨论交谈中往往会发现自己某些尚未弄懂的地方,其结果是立即紧张起来,将原来胸有成竹的感觉一扫而光。以一题之小得,换心理情绪之大失,是不值得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