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以后,气温就有了一定的回升,但是冬日的寒气在此时并没有完全消散,“倒春寒”在此时也会经常来袭,这个时候的人体就像刚刚发芽的幼苗,气血慢慢开始从内脏向外走,毛孔也正处于由闭合到开放的过程。
这个时候的人体,最需要的就是养阳。那么什么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体发散体内的阳气呢?应该适当地吃一些能补阳气的食物,因为养阳的食物能够帮助肝气的疏泄。立春的时候,最常见的生发性食物就是芽菜和韭菜。
芽菜在中国古代的时候被称为“种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豆芽、香椿芽、姜芽等。古代文人对芽菜的赞美也有很多。例如,唐朝苏颂写道:“椿木,皮细肌实,嫩叶甘香可茹。”就是赞美香椿的甘甜可口。苏东坡也有诗句“春社姜芽肥胜肉”,就是说春天的姜芽肥硕鲜嫩,能与肉相媲美。
那么立春的时候吃芽菜到底有什么功效呢?《黄帝内经》中就曾经提到过:“春三月,此谓发陈。”发,就是发散的意思,陈,有陈旧的意思,《黄帝内经》中称万物发芽的姿态为发陈,道理就是这些植物的嫩芽能够将植物陈积的物质发散掉。因此,如果人体的阳气因淤积而发散不出来的时候,就可以借助芽菜的力量来帮忙。
芽菜虽好,它的吃法却是非常讲究的。有的人在做芽菜的时候,喜欢在里面放点醋或者拿它和肉一起炒,上述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立春吃芽菜要谨记两条规则:一是少放醋或不放醋;二是少放肉或不放肉。
不放醋的原因是酸味的东西向来有抑制收敛的功效,非常不利于阳气的宣泄和生发,同理,不仅仅是醋,包括所有带有酸味的食物,像果汁等在立春的时候都应该少喝或者不喝。
不放肉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滋补了整个冬天,到立春的时候如果还接着吃的话就过了;二是许多动物都是在春天产仔、哺育,为顺应天地之生气,不应该在此时杀生。
所以,立春芽菜的正确吃法,要以凉拌或者煮汤为最佳,这些吃法也最能够体现芽菜幼嫩和爽口的特点。绿豆芽和黄豆芽性寒凉,因此,在烹饪芽菜的时候,可适量放一些辛辣、芳香或者具有发散效果的调料,如姜丝等,以中和其中的寒性。而绿豆芽寒性略显重些,易伤胃气,因此,脾胃虚寒或者患有慢性胃肠炎的患者都不宜多吃。
此外,还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芽菜都适合生食凉拌。凉拌豆类芽菜最好先煮熟,再凉拌,香椿芽也要先用沸水焯烫5分钟左右再凉拌,况且香椿是发物,过多食用的话容易诱使痼疾复发,因此慢性疾病患者不宜多食。
除了芽菜以外,也可选择多吃些韭菜。韭菜,早在西周的时候就被当作蔬菜食用了。《诗经·尔雅》中也有记载,说它等同于稻米和羔羊。韭菜不仅叶嫩可食,韭菜苔也是风味独特,韭菜花更是脆嫩可口的上等菜,被称为“菜中珍品”。六朝的时候,文惠太子问周颐怡:“什么菜最好吃?”周颐怡回答:“春初早韭。”清乾隆皇帝每到立春的时候,也总会吩咐御厨包韭菜肉饺来食用,可见其对于韭菜的钟爱。
韭菜和芽菜都属于生发性食物,其实从本质上讲,立春之后的韭菜也是芽菜的一种,最为鲜美可口。《本草纲目》对于韭菜的记载是“春香、夏辣、秋苦、冬甜”。这说明早春季节的韭菜是最鲜嫩可口的。
大家都知道,韭菜具有养肝的功效,也是因为韭菜是辛温补阳之品。辛温说的是韭菜具有发汗解表、使毛孔恢复正常功能的作用,而补阳的作用也不言而喻。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称韭菜为“补阳草”,因此,韭菜同时还具有补肝阳的作用。
韭菜的吃法有多种,最为科学的就是用韭菜煮猪血。猪血是养血的,两者配合食用,补血效果最佳。韭菜炒鸡蛋也是补肝肾、益气血的美食。而如果韭菜和猪肝一起炒的话,对于缓解气血不足、面色苍白、健忘、失眠等症状都有很好的作用。
不过,对于韭菜的食用,也要根据个人的体质来选择。容易上火的人不应该多食或常吃,有腹泻和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同样不宜过多食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韭菜属于发物,体内阴虚有热和患有眼病、疮疡的人过多食用的话就会加重病情,最好不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