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是霜降节气,此时空中的水汽在夜晚温度下降时落到地面的物体上,附着于其表面凝固成霜。清晨太阳升起时,我们就会看到包裹在树枝上的雾凇,预示着冬天马上就要到来了。
霜降时节饮食进补要以润燥、益气、固表为原则。例如,吃些西洋参可以滋阴生津,还能帮助术后患者以及白细胞低的患者增强自身免疫力。全麦面、小麦仁、豆浆、豆芽、花生、芝麻、山药、红薯、南瓜、白菜、萝卜、洋葱、莲菜、木耳、百合、生梨、苹果、葡萄、大枣、枸杞子、橄榄、鸭蛋、蒸鸡蛋、甜杏仁、蜂蜜、甘蔗羹等也都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此时节多吃对身体非常有益。如果不是风寒天气或体内没有寒凉,建议少吃或不吃解表发汗的食物,例如生姜、大葱、芥末、辣椒等。
天气逐渐变冷,倘若身体局部保暖不当,或人体为抵抗寒冷刺激而增加新陈代谢的话,将会增加慢性胃病、“老寒腿”等疾病的发病率,老年人容易出现关节病变,产生腰腿痛疾病,因此这个季节一定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关节部位。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过后,野外开始变成漫山遍野的金红色,如火似锦,无比壮观。不少人都倾向在这个季节去野外登山,眺望远方、欣赏美景,但此时一定要切记保暖,特别是要注意保护膝关节,不可以运动过量。一旦膝关节遇到巨大的寒冷刺激,血管就会收缩,血液循环开始变差,导致疼痛感更加强烈,因此,在天冷时应当注意保暖,必要时最好戴上护膝等保暖物品。而且,中老年人在运动时,做屈膝动作时间不宜过长,要尽量减少膝关节的负担。
俗话说:“寒露脚不露”,这是告诫人们应当注意天气的变化不定,及时增减衣服,特别注重身体保暖,以防寒邪侵身,尤其不能赤脚,以防“寒从足生”。这是因为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于其他部位,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又很薄,特别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如果脚部受了凉,会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被迫收缩,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病邪乘虚而入,容易患上外感咳嗽,严重的还会引起气管炎和哮喘性支气管炎。
所以说足部保健对人体尤为关键,要特别注意足部保暖。平时用热水洗脚、泡脚,能调整脏腑功能,温暖全身,驱散寒气,不仅能促进周身血液循环,及时消除疲劳,还可以健脑,胜过吃补药。早上运动完毕,用热水洗脚可强身健体,晚上就寝前用热水泡足还能提高睡眠质量。寒露过后霜降时节里,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不但可以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组织不良状况,并且缓解下肢酸痛症状,舒筋活血,消除全天的疲劳。秋季还要注意添加衣服,尤其注意脚部和腰部保暖,同时增加体育锻炼,预防感冒,提高自身的御寒能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秋天人体的皮肤容易干燥、脱屑,贴身衣物应当定期换洗。尤其要保持双脚干爽,中老年人要穿宽松的鞋,不穿硬底鞋,勤换袜子,注意透气护足。另外,每天凌晨03:00-07:00,起身平坐,伸展双手够到双足,脚部用力,将双腿伸出去再收回来,如此做5~7次,然后牙齿叩动36次,调息吐纳,可以有效治疗腰腿痛等症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