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身体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腔、咽喉、眼结合膜、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寄居着大量的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其中除极少数是有害的之外,绝大多数对人体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因为有害菌群(极少)通常受到无害菌群(极多)的制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无害的菌群都是有益的,被称为“有益菌群”。一般情况下,有益菌群总是占主导地位的。
人体细菌最为集中的部位是肠道,肠道细菌的规模蔚为壮观,肠道堪称是巨大的“细菌库”,一个人肠道内细菌总重量约为1 000克,相当于肝脏的重量。其数量为1014个(百万亿),每一个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故其细胞总数是人体自身细胞数量的10倍(人体自身的细胞只有1013个),是地球人口总数的2万倍!在如此规模庞大的细菌族群中,绝大多数是有益菌群,并制约着极少数有害菌群,构成肠道微生态。像自然界的生态需要平衡一样,肠道微生态也需要平衡,如果有益菌群被削弱,平衡被破坏,则出现菌群失调,将会引起许多相关疾病。
肠道菌群有400~500种细菌,其形态各异,作用不一,特点各不相同,这给它们准确命名带来较大麻烦,很多时候,不得不根据它们的形态或某种功能来给它们命名,如杆菌(外形像“杆”一样)、梭菌(外形似“梭”状)、弧菌(外形似圆弧状)、球菌(外形为球状)、葡萄球菌(聚集成“葡萄串”一样)等。当然,实际上的肠道细菌命名很复杂,还要分“属”“种”“株”等不同层次的类别。这些不但数量庞大,而且形态各异的细菌,除很少部分寄居于胃和小肠外,大部分都寄居在结肠(大肠),故又称为“大肠菌群”(本书主要探讨该部分菌群)。这些细菌按其对人体的作用是好是坏分成3大类。
1. 有益菌群 如类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优杆菌、消化球菌等,这些细菌的共同特点是,在缺乏氧气的环境下生长得更好(术语为“专性厌氧菌”)。它们的数量最大,占肠道菌群的99%~99.9%(其中仅类杆菌及双歧杆菌就占细菌总数90%以上),具有绝对的优势。
2. 有害菌群 主要指致病菌,如耶尔森菌、沙门菌、志贺杆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韦荣菌、葡萄球菌、假丝酵母菌等,多为肠道的“过客”。在肠道微生态平衡时,它们的数量很少,不会致病,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其数量超出了正常水平,则会引发疾病。
3. 双向性菌群 如肠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在肠道内长期存在,但数量不多,一般情况下是无害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如细菌移位、菌群失调等,则具有侵袭性,对人体有害,甚至会在临床实践中造成难以控制的感染。
正常菌群(有益菌群)对人体不但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须的。没有正常菌群,生命很难存活。肠道菌群不但总重量与肝脏相当,其作用也丝毫不逊色于肝脏。它们参与机体代谢的全过程,参与肠道毒物的分解、消化过程,与人体健康状态休戚相关。目前认为,肠道菌群是正常生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实际上,随着对肠道菌群的研究,肠道微生态理论的建立与成熟,人们对结肠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它不再是过去所认为的“藏污纳垢”之处或储存粪便的“下水道”,而成为有益菌群滋生繁衍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绿洲。庞大的有益菌群利用人体经小肠消化的食物残渣,进行复杂的发酵工程,并在人体的代谢、营养、免疫功能发育与成熟,以及延缓衰老、抗癌、抗感染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