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又称“肠激惹综合征”,或简称为“肠激惹”,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这些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经检查可以排除相关器质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和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改变,主要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肠易激综合征既不会威胁生命,也不会导致其他疾病,但它会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困扰和不便。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在多数国家人群中,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为5%~11%,以女性为主(女∶男约为2∶1),发病年龄高峰为20~45岁。据调查,西方国家人群患病率为5%~24%,其中25%以上的患者为此而就诊,每年花费高额的医疗费用,并且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社区人群中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约为5.7%,其中22%曾因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就诊。有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改变,我国城市居民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精神心理因素、内脏感觉异常、胃肠动力学异常、免疫异常等。近年的研究发现,肠易激综合征还与肠道细菌感染和滥用抗生素有密切关系。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较普遍地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大肠异常发酵,这些作用均可影响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普遍存在肠道菌群紊乱。
目前还没有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特效药物,临床上多采取对症处理。调整肠道菌群微生态,如应用双歧杆菌制剂、乳酸菌制剂、低聚糖等常会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不同程度地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必要辅助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