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饮食习惯的限制,某一地区的居民往往偏爱食用某种植物油,如东北地区以豆油为主,华中一带则以花生油为主,西南地区则以菜子油为主。很多居民长期食用单一品种的植物油,这不利于脂肪酸平衡。而多样化的植物油有助于脂肪酸平衡。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应经常更换烹调油的种类,食用多种植物油。
除常见的花生油、豆油、菜子油、芝麻油等植物油外,还应该增加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和油茶子油,以及富含ω-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亚麻油和紫苏油。橄榄油和油茶子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高达70%和80%,远远超过普通植物油(作为对比,花生油、豆油和色拉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9.0%、23.6%和43%);亚麻油和紫苏油中ω-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含量分别高达50%和60%,亦远远超过常见植物油(作为对比,花生油、豆油和色拉油中α-亚麻酸含量仅为0.4%、6.7%和6.9%)。故把这4种植物油与其他植物油混合或交替食用,有助于脂肪酸平衡。
必须强调指出,只有在食用多种植物油,即厨房油瓶多样化的前提下,推荐食用橄榄油、油茶子油、亚麻油和紫苏油等才是有意义的。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有这几种植物油是好的,而通常食用的花生油、豆油、菜子油等都是不好的。在日常生活中,烹调油多样化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交替食用各种烹调油,即用完一瓶A种植物油后,换用B种植物油,之后再换为C种植物油。也可以早餐用A种植物油,午餐用B种植物油,晚餐用C种植物油。二是混合食用各种烹调油,即在大瓶(或塑料桶)装的A、B、C种植物油中各取少量(其比例可以根据各种植物油的脂肪酸构成、价格、口感等自行拟定),混合在1个小油壶中,摇匀后烹调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市场上有售所谓“食用调和油”,其基本原理是把多种植物油按一定比例混合。理论上,调和油(也称为调和油)符合烹调油多样化的原则。《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亦推荐该类食用油。但实际上,因为调和油的国家标准目前还没有出台,很多所谓“调和油”配方不合理,品质偏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