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怎样应对心理亚健康

怎样应对心理亚健康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说来,亚健康心理比体力性疲劳更为复杂,也更难以消除。心理问题是亚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妥善处理会发展为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而心理问题又是诱发亚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心理调节对于解决亚健康问题起着非常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半个世纪以来,高血压、冠心病及肿瘤等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这些疾病的病因、病理较为复杂,但一般与精神心理、社会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身体疲劳现象日趋严重,心理疲劳正在成为隐形杀手。

人的心理活动,如情绪、大脑的功能,其潜能并不是无限的,它像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工作时间一长,特别是在紧张和有压力的情况下也会产生疲劳。心理学家认为,情绪问题是长期疲劳的最普遍原因。大脑工作效率的降低,也是长期紧张、疲劳造成的,亚健康心理的表现不太明显。它只是产生抑制,使得对各种刺激产生的兴奋性大为降低,让人感到无精打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花的时间再多,要想振作精神,提高大脑工作效率,仍无济于事。

一些人常感到没劲儿,身体上没有什么毛病,可就是打不起精神,工作也不如以前那么有干劲儿了。这种状态在白领阶层比较多见,虽然工作不像体力劳动者那么辛苦,但心理上总觉得更疲劳。刚开始工作的人大多希望多挣钱、快晋级、找到理想的对象,可是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地位到了一定层次,钱也挣了一些,成家有了孩子,工作上再上一个台阶变得很难,工作和生活变得单调乏味,忙起来也是庸庸碌碌,没有感到自我价值的体现。所以,在这个阶段人容易感到精神疲惫,这时应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观,寻找新的更高层次的生活目标。如果工作岗位在近期内没可能改变,而单调乏味的工作内容又让自己缺乏动力,这时需要考虑让自己的头脑更新知识,新的东西总会让人产生好奇和兴奋。

每当遇到情绪不佳、忧虑不安、精神抑郁或生闷气发怒时,许多人会感到身心疲惫不堪。实际上,这就是亚健康心理。心理学家认为,绝大多数疲劳都是由于心理的影响,纯粹由生理引起的疲劳是很少的。情绪上的不稳定和冲突,特别是抑郁和焦虑,往往是精神疲惫最为常见的原因。这种消极的情绪使人委靡不振、不想活动,并且导致亚健康心理的发生。

一般说来,亚健康心理比体力性疲劳更为复杂,也更难以消除。亚健康心理同体力性疲劳一样,本身是一种阻遏性机制,迫使机体进入休息状态,从而避免受到继续伤害,对机体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如果此时人们未能正视这一点,不及时采取消除疲劳的措施,而任其发展,过度的亚健康心理便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成为心脏病、高血压、肠胃病乃至癌症等疾病的致病因素。

现代研究表明,亚健康心理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的恶劣情绪逐渐影响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长年累月,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在精神上会造成精神委靡、恍惚甚至失常,引发多种心身疾病,如紧张不安、动作失调、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下降等,以及引起诸如偏头痛、荨麻疹、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月经失调、性欲减退等疾病。

只会工作而不会休息,身心必然会疲惫不堪。日本男性的过劳死就很多见,亚健康也经常发生在中年男性身上。虽然没有年轻人那样的兴趣和精力,但是,中年人也应该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每周至少有2次体育锻炼,每2周至少有1次户外或朋友聚会活动,每月至少亲身参与1次休闲娱乐活动。和家人深入的感情沟通是十分必要的,不要以为老夫老妻了就不需要这些了,也不要把家务琐事都推给爱人,对她说说内心的想法,为她买个新礼物,分担一些家务,她的惊喜和感激也会带给自己意想不到的生活情趣。亚健康心理是不知不觉潜伏在人们身边的,它不会一朝一夕就置人于死地,而是到了一定的时间,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才会引发疾病,所以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

勤劳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但许多亚健康状态的人在勤奋工作的同时,没能关爱自身的健康,身体好时一切以事业为重,透支了自己的精力,一旦得病,或是灰心气馁、一蹶不振,或是不甘落后、带病硬撑,这些对治病养生均无益处。

心理问题是亚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妥善处理会发展为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而心理问题又是诱发亚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心理调节对于解决亚健康问题起着非常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许多高考生在紧张的复习阶段会出现胃胀、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症状,但是生理检查指标正常,实际上这就是心理问题导致的躯体化症状,只要通过有效、科学的心理调节,心理问题解决了,躯体症状自然就消失了。

亚健康中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精神疲劳、注意力分散、遇事紧张、烦躁、抑郁等。其主要原因是人们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社会适应能力欠缺,人际关系不和谐,从而诱发情绪紧张,持续一段时间后,导致心理问题出现。

面对心理问题,心理调节的核心内容就是善待压力,因为心理应激的最终表现形式为压力。善待压力,人们至少要在生活中做到下列几个方面。

1.承认压力存在的客观性 万事如意,一帆风顺是我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但是压力在人的一生中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压力、没有逆境的人生是不可能的。只有承认了压力存在的客观必然,才能做好抗压的心理准备。

2.提高承受压力(抗压)的能力 首先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具备良好的性格,对待事情,要能拿得起,放得下。保持情绪的稳定性,这样当压力到来时,就不会有大起大落的应激反应;其次要有一个坚定的意志品质,坦荡胸怀、豁达心境,凡事不钻牛角尖;再者要不断领悟自然与人的客观规律,努力去认识这些规律并认识规律不可改变,人的认知和态度却可以改变,只有适应规律、把握规律,才能变压力为动力,从逆境走向成功;最后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当今社会人们面临就业、升学、住房、医疗、利益分配等诸多事件,收入差别大,人际关系在这些事件演进中接受严峻的考验。和谐的人际关系取决于人们健康平和的心态、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前者需要性格养成和认知领悟,后者则可以从长辈、书籍和社会学校中获得。

3.补充足够的“精神营养素” 中年最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夫妻、亲朋、父母和子女之爱,且其内容较青少年时代更为丰富。中年维护心理平衡的有效方法是宣泄和疏导,别故作深沉,把心里的不快倒出来,避免加重心理矛盾。

4.警惕心理积淀的潜在危机 中年人“壮”而忘忧,容易滋生麻痹思想。中年人的“过午”意识易产生颓废、消沉情绪,结果出现身体未老心理先衰的现象。中年人过分与年龄抗争,过度的日暮途穷的紧迫感,长期干一些力不从心、超负荷的工作,可能会导致身心大亏。中年人的很多陋习如吸烟、酗酒熬夜、赌博及饮食不节等,都是在此时期基本固定下来,成为健康隐患。

5.克服种种心理障碍 努力消除自卑、猜忌、怯懦、排他、冷漠等心理。

6.保持良好的心境 善于调适个人情绪,襟怀坦白,以诚待人,独立思考,通过思维的“新陈代谢”使自己保持稳定的心态。

人们在处理亚健康问题时,除了应注意到生活起居有规律、戒烟、不酗酒、不暴饮暴食等,也应当想到调节情绪的重要性,否则人们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如果你认为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应首先到医院进行体检,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然后通过以上几点建议,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心理调节,要相信——最好的心理保健医生是你自己;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后,如果效果不显著,或者情况还在变糟,那么就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大大方方地走进心理咨询门诊,接受心理医生的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