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缺乏运动的女性,会在偶尔进行剧烈运动或晚上睡着后,小腿突然产生收缩般的疼痛。尤其是体质虚弱的女性,在寒冷的冬夜经常受其侵扰,痛苦不堪,虽然抽痛不会对生活、健康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也要注意防治。
小腿抽筋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刺激,或长时间的疲劳,导致腓肠肌不灵活。因此建议 30 岁女性运动前一定要有热身运动,运动后也要坚持把放松活动做完。“腿转筋”在医学上称为腓肠肌痉挛,表现为小腿后侧肌肉突然因为抽筋隆起,用手触摸感到非常坚硬,小腿不能伸屈,严重者甚至疼痛难忍,不能站立。
女性上班久坐或在过于漫长的旅行途中,由于腿脚长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也极易出现小腿抽筋。遇到这种情况,不能害怕、着急,此时只要适当按摩,就能缓解痉挛症状。按摩时先伸直抽筋的腿,用手紧握前脚掌,并向外侧旋转腿踝关节,这些动作要一气呵成。旋转时要注意用力将脚掌上翘到最大限度。
在小腿抽筋时要按揉腓肠肌头神经根。可以用拇指摸索膝盖后窝两边硬而突起肌肉主根,然后用力对此处按压,兴奋的神经相应的就会镇静下来,抽筋停止后剧痛自然消失。
《黄帝内经》中指出“肝主筋”,因此大多是肝、胆功能异常(亢奋或不足)的人容易发生抽筋症状。在治疗过程中胆经“足窍阴”的效果非常好。膝下小腿外侧的“阳陵泉”,也是很重要的,这个源于针灸学上的“筋会阳陵”的说法。这个穴位在治疗过程中可用牙签束对其进行刺激,但以病侧穴道为主。脚背上属于胆经的“足临泣”,也可作为辅助治疗用穴。进行剧烈运动前将此处按摩至发热,可起到预防抽筋的作用。下面先介绍几个可以缓解抽筋症状的穴位,之后再介绍按摩方法。
◎ 委中穴:位于膝关节腘窝横纹(即屈膝时腘窝中的横纹)正中处。
◎ 阳陵泉穴:位于腓骨小头(腓骨上端膨大部)前下方凹陷处。
◎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 3 寸,胫骨外侧约 1 寸,筋间处。
◎ 条口穴:位于外膝眼下 8 寸,距胫骨前嵴约 1 横指处。
◎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 昆仑穴:位于外踝尖与跟腱间的凹陷处。
◎ 太溪穴:位于内踝尖与跟腱间的凹陷处,与昆仑穴相对。
在用按摩方法预防治疗抽筋症状时,首先要将准备动作做好。挺胸抬头坐正,双脚自然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手背之上,并将两手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调匀呼吸,全身放松,静坐 1~2 分钟。之后将抽筋的腿平放在另外那条腿的膝盖上,用对侧手的拇指与其余四指做钳子状,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反复拿捏抽筋一侧小腿后侧肌肉 0.5~1 分钟。这样做的目的是柔筋缓急、消肿止痛。之后将没有抽筋一侧的中指指尖放在抽筋腿上的委中穴上,拇指放在髌骨上方,适当用力揉按 0.5~1 分钟。这样做能达到活血消肿、通络止痛的功效。将抽筋同侧的拇指指腹放在抽筋腿上的阳陵泉穴上,其余四指放在腿肚处,适当用力按揉 0.5~1 分钟。这样做能疏肝利胆、解痉止痛。再用没有抽筋的那边手的食指与中指重叠,中指指尖放在抽筋一侧的足三里穴上,适当用力掐按 0.5~1 分钟,就能达到补脾健胃、调和气血的功效。将抽筋的腿平放在另一条腿的膝盖上,用没有抽筋的那边手的中指指腹放在条口穴上,适当用力按揉 0.5~1 分钟,也可以达到疏通经络、缓痉止痛的作用。将抽筋那侧的拇指指尖放在承山穴上,适当用力刺激该穴位 0.5~1 分钟,具有通经活络、柔筋缓痉的功效。也可以用健侧拇指指腹和中指指腹分别按在抽筋的那条腿上的太溪穴和昆仑穴上,两指对合用力按压 0.5~1 分钟,可以调和气血、消肿止痛。
自我按摩可在发作时做。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坚持每日或隔日做 1 次,可起到预防作用。平时要避免下肢过度疲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