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作为当今流行的饮品,作为中国的一种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喜爱,也赢得越来越多外国友人的青睐。于是,茶便成为了许多人研究的对象与追逐的时尚。茶从民间到殿堂的广泛应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而茶的最早命名是唐代的《茶经》,它是人类文化历史上的第一部茶典。
1.茶的异名 在我国古代,以中草药为代表的植物大多拥有数种异名。茶作为一种中草药,在不同历史时期也具有不同的称谓。例如,在汉代前称之为荼、瓜芦等;汉代时称之为茗汁、苦荼等;魏晋时称之为苦菜、芳荼;中唐称之为游冬、水厄等。在所有异名中,“荼”和“茗”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两个名字。在中唐时期,由于社会的发展,科学文化进步,交通运输的发达,推动了各地区之间人们相互学习和交流,大家逐渐认识到这些名目繁多的植物是同一种植物,并且逐步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形态与成分的包括“茶”在内的同类植物,统称为“茶”。于是,“荼”字去掉了一横,“茶”便在口头语中被使用,而“茗”则继续流传在书面语当中。
2.“茶”的读音 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语言丰富的国家。不同少数民族的语言,不同地方区域的语系,不仅使世界各国的茶来源于中国,而且各国语言的“茶”的读音均来自于我国地方语言的谐音。
3.《茶经》的问世 由于茶文化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茶区逐渐扩大,贸易繁荣,以茶叶为基础的茶文化从生产到饮用的一系列流程都得到了充分的完善和实践。随着产量的增加,茶文化不断被推广到中国各地,同时也被推广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为了延续这种中国的独有文化,也为了以理论形式总结茶文化的内涵,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问世了。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介绍茶叶的科学文化和生产实践的著作,也是人类文化历史上的第一部茶典。
4.《茶经》的作者 《茶经》的作者是唐代的陆羽(陆羽,字鸿渐,又名疾,字季疵),于公元780年成书,比日本的《吃茶养生记》提前了411年。陆羽一生坎坷多磨难,但他却孜孜不倦地研究和推广茶文化,其一生著作繁多,但流传于世的仅有《茶经》。这本书开创了茶文化的新纪元,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茶文化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这正所谓:“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于是,后人为了纪念陆羽对茶文化的贡献,对陆羽和《茶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将陆羽誉为茶神、茶仙、茶圣。
5.《茶经》的内容 《茶经》共上、中、下三卷,分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和《十之图》。它分别介绍了茶树、茶名、茶叶、加工制造、茶具、烤煮方法、饮茶、茶的历史、产地、制作工具,以及相关的插图等。
《茶经》内容丰富,覆盖广泛,是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百科全书,记录了茶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是历史上具有高水平的茶文化经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