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晚唐时期,格局发生了变化,社会动荡,时局混乱,于是,宋代便成为了我国封建社会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阶段。社会发生了变化,许多新的事物相继出现,推动了政治、经济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的进步。于是,茶文化在这个时期,被广泛的普及,茶政制度逐渐走向完善。宋代建立了茶马贸易和茶叶专卖制度,新的制度为以后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宋代的茶叶生产 宋代在我国西南、东南两大茶业区域的基础上,建立了两大茶政体制。由于全国经济重心的转移,人们开始更多地注重东南地区的茶业,再加上东南地区交通较西南地区便利,运输较方便,于是,东南地区的茶业逐渐超越了巴蜀地区,成为全国茶叶的供产地,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后来,巴蜀地区便逐渐被忽略,越来越不受到重视,而且,巴蜀地区的供销主要是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于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东南地区的茶业,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将巴蜀地区的茶业远远地抛在了后面,一跃成为茶法茶政的核心。
宋代的茶叶经济和唐代比较,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发展迅速,质量和收益数量都相当可观。越来越多的茶商出现,并且出现了专业户和半专业户,专门以茶为业。茶业逐渐成为一种高度发展的商品,于是,出现了许多的私家茶园和官营茶园。在私家茶园经营过程中,不仅出现了雇用关系,而且出现了包买商经济,也就是使用预付资金进行生产经营。这些劳动关系,体现了宋代茶业中商品经济形态萌芽的形成。而官营茶园的茶叶,大部分献给国家朝廷及相关的官员,于是,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并不是十分的自由。他们受到监督和强制,并且付出了极为艰辛的劳动,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具有义务性质的。因此,官营茶园是无法推动茶叶经济的增长的,它只是体现了国家经营与私人经营等的生产关系。
随着茶叶生产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栽培技术的重要性。于是,人们注重茶叶的环境需求,不但要求有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通风环境和排水条件,而且注重土壤对茶叶的影响。这些不仅利用了先天的自然条件,而且促进了茶叶的优质化。同时,茶园管理的合理化,以及管理技术的不断创新,也为茶叶的生产起到了推进的影响。采茶是保证茶叶质量的一个重要过程。关于采茶时间、气候、工具和要领等的把握极为重要,这样才能保持茶的色、香、味。采茶后,经过精心地选茶,可以得到上品的茶叶。宋代还有一项进步,就是制茶上的改进。在团饼茶的制造上,简化到蒸、榨、研、造、焙等程序,不再繁琐和复杂。而且在藏茶上,也十分重视。
宋代的茶叶有片茶和散茶两类。片茶占重要的位置,品种繁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北苑贡茶,有早、快、新的特点。北苑贡茶的出现,是宋代茶叶的一个鼎盛时期。在散茶中,日铸茶和双井茶,是当时的名茶。
2.宋代的饮茶风尚 宋代的饮茶和唐代比较起来更加普及和广泛,饮茶风气直入社会,深得平民百姓的欢迎。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茶馆逐渐兴起并且盛行。茶馆,不但成为了人们的饮茶之地,而且成为人们交流生活,互通感情的场所,也成为商品经济下的一个娱乐场所。
宋代的饮茶方法与唐代相比,原本并没有明显变化,都使用煎煮法。但随着宋代使用的茶器发生了变化,饮茶方法也随之变化。宋代的人以茶瓶作为茶器,无论从外形还是质地,都有了明显改观。饮茶也发展到了点茶法。那时的人不喜欢在茶中添加任何佐料,而且追求茶本身的原始味道,这样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上等好茶。
3.宋代的茶马贸易 我国西北地区属高原地区,山脉较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交通运输并不很方便。西北的游牧民族已经将饮茶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但交通的不便利使他们不能满足对茶的需求。于是,将西北地区优良的马与茶叶作为交换,从中原地区引进茶叶,互通贸易,既相互补充了各自所需,又进行了两地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地人民和各族人民的友好关系,也为我国多民族的统一做出了贡献。但在后来,由于垄断控制和供求关系、渠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茶马贸易还是出现了危机。
4.宋代的茶叶专卖制度 我国东南地区是首先实行茶叶的专卖制度的。茶叶的专卖就是取消大部分自由贸易,而改为官卖。但是,由于茶叶利润丰厚,尽管国家禁止私营,但还是因为经济利益的关系,矛盾重重。后来颁布了《通商茶法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种矛盾,恢复了茶叶买卖的流通。使人民负担减少,经济上继续提高,化解了生产者、消费者、农户与商人之间的矛盾。茶叶专卖也逐渐过渡到了由商人专卖,商人经营官方征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茶叶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个促进茶业发展的经济制度。
以上说明,宋代的茶文化在制度上是趋于完善的。宋代人引进和创造了许多新技术、新观念,使得茶文化在宋代得到迅速普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