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冠心病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病,现在已经成为威胁全人类健康的大问题。冠心病对人们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患者本人,而且对家庭、社会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冠心病可以造成死亡率的上升,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它多发生于中年人和老年人,也偶见于青年人,是目前世界性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在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普查,发现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逐步增高,成为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
冠心病不是突然形成的,它与许多因素有关系。有些人冠状动脉的管壁从幼年就已经开始发生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一些有害因素的影响,病变逐渐发展,等到冠状动脉的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明显地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时,人体才会出现一些症状(见下图)。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人们可以根据目前掌握的有关知识采取措施,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问:什么是冠心病?
答: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正常人的心脏有如自己的拳头大小,重约270克,心脏上有三根大的血管,右边一根称之为右冠状动脉,左边一根称为左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又分为前降支与回旋支两根分支,当这三根血管的一处或几处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称为冠心病。
一、冠心病的几种类型
当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时,由于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冠状动脉狭窄发展的速度及心脏对缺血、缺氧的反应不同,冠心病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根据冠心病的表现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五种。
1.心绞痛型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症状。
心绞痛的病症表现
典型的心绞痛有一定的特点:表现为胸骨(即胸部正中一长条扁平的骨头)后疼痛,或胀痛、或刺痛,或伴有左前胸紧闷感或压迫感,甚至出大汗,被迫卧床休息或站立不敢活动,一般持续数分钟,最多不超过15分钟。疼痛可放射到左肩、左上肢内侧直到第四、五两个手指,有时还会放射到颈部、咽喉部、牙、耳、左侧肩胛区,甚至上腹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来,人对外界的一切刺激之所以能发生反应,都是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神经系统最根本的功能在于维持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统一。它借助遍布于全身的感觉器官及内脏的特殊感觉神经末梢,不断地感受外来的或内部发生的各种刺激,通过神经的传导,把刺激传到最高司令部——大脑,由大脑发布各种命令,再通过神经传递到相应的部位发生反应。当心肌缺血时,刺激内脏感受器,由交感神经传至大脑的感觉细胞,立即发生反应,于是疼痛就发生在上述由大脑控制的那部分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域。
心绞痛发作的诱发因素
典型心绞痛的发作,都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多发生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饱餐、气候寒冷等情况下。这是因为正常的冠状动脉有很大的潜在能力。休息时,每分钟大约经冠状动脉输送给心肌800毫升血液。从事剧烈的体力劳动时可增至2000毫升血液,以补偿心肌更多的需要。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管腔狭窄,血流量减少,在休息的状态下,或者虽有活动,但没有过分地增加心脏的负担,冠状动脉的血流尚可供给心肌的需要。但是,一旦活动量过大,心肌需要供血量急剧增加,而硬化的冠状动脉导致血液来源受限,不能满足心肌的需要,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即加重心肌缺血、缺氧,而诱发心绞痛。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可促使冠状动脉发生痉挛,使已经硬化的血管管腔变得更窄,血流量急剧减少,致使心肌缺血加重。但心电图却并没有心肌梗死的表现。这种变化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前兆,如果处理得当,很快解除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因素,可使心绞痛逐渐好转,不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肌梗死。因为这一型处于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的过渡阶段,因此了解这一型的临床表现,给予积极的处理,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心绞痛的几种类型
世界卫生组织将心绞痛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劳力性心绞痛。常在运动、劳累、情绪激动或者因其他情况增加心肌耗氧量时发生心前区疼痛,可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迅速缓解。
①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反复发作劳力性心绞痛,且性质无明显变化,历时1~3个月。心绞痛的频率、程度、时限以及诱发疼痛的劳累因素无明显变化,且对硝酸甘油有明显反应。
②初发型劳力性心绞痛亦称新近发生心绞痛,即在最近1个月以内初次发生劳力性心绞痛。也包括以往有过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已数个月不发作心前区疼痛,出现再次发作,时间未到1个月。
③恶化型劳力性心绞痛亦称增剧型心绞痛,即原为稳定型心绞痛,但在最近3个月内心绞痛程度和发作频率增加、疼痛时间延长以及诱发因素经常变动,通常在低心肌耗氧量时引起心绞痛,提示病情进行性恶化。
(2)自发性心绞痛。心绞痛发作与心肌耗氧量增加无明显关系,疼痛程度较重和时间较长,且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易缓解。心电图常出现某些导联暂时性的ST段压低或T波改变,但不伴有血清酶变化。
①卧位型心绞痛。常在半夜熟睡时发生,可能与做梦、夜间血压波动或平卧位使静脉回流增加引起心功能不全有关,这些因素致使冠状动脉灌注不足和心肌耗氧量增加。严重者可发展为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
②变异型心绞痛。通常在昼夜的某一固定时间心前区疼痛自发性发作,心绞痛程度重,发作时心电图示有关导联ST段抬高,而与之相对应的导联中ST段压低,常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或房室传导阻滞。本型心绞痛是由于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该支血管发生痉挛所致。患者常发生在ST段抬高部位的心肌梗死。
③中间综合征。亦称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心绞痛状态或梗死前心绞痛。患者常在休息或睡眠时自发性发作心绞痛,且疼痛严重,历时可长达30分钟以上,但无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和血清酶变化。本型疼痛是介于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之间的类型,是心肌梗死的前奏。
④梗死后心绞痛。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3个月重新出现的自发性心绞痛。通常是由于与梗死有关的冠状动脉发生再通(不完全阻塞)或侧支循环形成,导致“不完全梗死”,患者尚存活但缺血的心肌发生心绞痛。同样,也可由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引起梗死后心绞痛。这些患者再梗死发生率较高。
初发型劳力性心绞痛、恶化型劳力性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问:卧位型心绞痛发作特点有哪些?
答:卧位型心绞痛是指平卧位时发生的心绞痛,有以下发作特点。
(1)发作主要与体位有关。常在半夜熟睡时发作,午休或白天安静平卧也能诱发,而饱餐后平卧最易诱发。
(2)有特定的发作时间。卧位型心绞痛患者,夜间第1次发作多在平卧后的1~3小时,一夜可发作多次,严重患者于平卧后数十分钟发作。
(3)有特定的缓解方式。发作时患者被迫立即坐起或站立,即可缓解,甚至有些患者喜欢下床走动,若同时口含硝酸甘油可加快症状的缓解。
(4)胸痛比较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
(5)平均心率偏快。Holter监测发现,在有效的药物治疗前,白天轻度活动时,心率常在90~100次/分,而夜间平均心率不低于70次/分。
(6)发作前或发作时有明显的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且表现为逐渐增加的形式,尤其以血压升高为著,从而导致心肌耗氧量的增加而诱发心绞痛。因此,不应将其归入自发性心绞痛,而应属于劳力性心绞痛的范畴。
(7)发作时ST段明显压低,多表现在左心导联,在特别是前侧壁、心尖部的心肌缺血症状缓解后,压低的ST段迅速恢复或明显改善,部分患者发作时ECG可见R波幅度的增高。
2.心肌梗死型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某些因素的刺激,突然使冠状动脉的某一支或数支阻塞,使心肌持续缺血而坏死,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就叫作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主要形成原因是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及凝血因子的参与,同时也由于血管痉挛的存在,导致血栓形成,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心肌酶增高及动态心电图变化。有一些病人心前区疼痛较轻甚至没有疼痛,而表现为心力衰竭、休克、晕厥、心律失常等。
3.心肌纤维硬化型
心肌纤维硬化型冠心病最常见的是心律失常型。正常心脏跳动的节律是规律而整齐的,收缩与舒张交替进行,每分钟跳动约70次左右。如果心跳的节律变得不整齐,或心跳的频率过快、过慢,都是不正常的现象,统称心律失常。
正常心脏的激动发源处是位于右心房上部的窦房结,因为它的频率最高,自律性最强,所以由它控制着整个心脏,一切命令都从这里发出。在窦房结以下的部位,像房室结区,以及遍布于心室内膜面的许多细小分支,也都属于传导系统部分。它们虽然也可发放激动,但频率低,平时都受窦房结控制,不发出自身激动。只有当窦房结有了病变,兴奋性降低时,或窦房结以下各部兴奋性异常增高时,它们才有机会发出自身的激动控制心脏。
传导系统的任何部位一旦发生炎症、缺血、坏死等病理改变,便可引起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心跳可以变得很慢或很快。有时因为发生期前收缩,而使病人感觉心慌、心脏突然重跳一下,很不舒服。心律失常有的发作时间很短,稍事休息,就会过去。有的则持续很长时间,必须给予治疗才能纠正。
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是很多的。有些年纪比较大的患者(40岁以上),过去没有发现其他疾病,近期内发生了严重的心律失常,而且发作比较频繁、持久,X线检查可能有左心室增大或主动脉硬化的表现,或者经血液化验胆固醇增高。这种心律失常可能由于冠状动脉硬化,使心肌和传导系统缺血而引起的,可做64排螺旋冠脉成像进一步筛查。
除了冠心病外,像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等,都可引起心律失常。除了一些疾病可以引起心律失常外,还有某些其他因素,如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异丙基肾上腺素等)、烟、酒、茶、疲劳、消化功能紊乱、一时性的情绪激动等,偶而也可引起心律失常。这些多半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不是由心脏病引起的期前收缩,如果只是偶尔出现,没有引起明显不舒服的症状,或者感觉心脏重跳一二下,或像坐电梯样的悬空感,不必特殊治疗,也不会发生什么问题,不要有顾虑。如果是由于过量的烟、酒、茶或疲劳等因素引起的心律失常,只要把这些因素去掉,心律失常往往也就消失了。如果是药物引起的,可以暂停应用。因为心脏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如果发作次数比较频繁、症状较多,应该及时治疗。有关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种类很多,作用不同,各有优缺点,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自己不要滥用。
4.心力衰竭型
心脏的功能是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以保证组织代谢的正常进行。当心脏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在安静时或一般活动情况下,不能将静脉回流的血液全部送入动脉,就会造成血液淤滞,心排血量降低,不能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这样所产生的病理改变就是心力衰竭。
发生心力衰竭的根本原因是心肌收缩力的减弱。当心肌收缩力轻度减弱时,机体通过心率加快、心肌肥大,可代偿性地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而不发生心力衰竭。如果心肌收缩力减弱到一定程度,超过了机体的代偿能力,使心排血量减少到不能满足组织需要时,就会出现心力衰竭。
发生心力衰竭时,由于心室收缩期的排血量减少,心室内残余的血量增多,致使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周围静脉血回流到心脏的阻力增加,使液体淤积在各组织间,造成充血、水肿。心力衰竭的病人,之所以会出现肝大、下肢水肿、胸水、腹水等,就是这个道理。病人还会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咳嗽、咯血、皮肤颜色紫暗等现象。
患各种心脏病晚期都可引起心力衰竭。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血不足,使心肌的收缩力减低,也会导致心力衰竭。如果通过临床检查排除了患其他心脏病的可能,而心电图有心肌缺血的表现,经X线检查有主动脉硬化、左心室扩大或血液胆固醇增高,病人年龄又比较大时,就要考虑心力衰竭是由冠心病引起的。
治疗心力衰竭,首先要弄清引起心力衰竭的病因。有的心脏病通过吃药或手术,可得到有效控制或根治,这样由它引起的心力衰竭也就可以得到纠正。心力衰竭的病人必须很好地休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休息的程度和时间长短,应当根据心力衰竭的轻重以及对治疗的反应而定。严重的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把枕头垫高,以减少周围静脉血回流到心脏。如果心力衰竭不严重,或心功能经治疗后逐步地得到改善,可以适当活动,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病人的食物应当是易于消化的,要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适当地限制钠盐,以免加重水肿。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分两大类:洋地黄和利尿药。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减少血容量,消除水肿,减轻心脏的负担。无论是洋地黄类药物或利尿药,种类都很多,作用有快有慢,还会引起不同的不良反应。因此,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
问:冠心病加重的信号有哪些?
答:如今患冠心病的老年人甚多,冠心病多数为慢性病程,长年的冠心病史容易让患者及家属失去警惕。了解冠心病加重的信号,这对及时救治很重要,冠心病加重的信号有哪些呢?
(1)心绞痛发作越来越频繁。
(2)心绞痛发作时间延长超过15分钟。
(3)心绞痛部位改变,如牙痛、胃痛、头痛及放射至左肩、左背。
(4)恶心呕吐。
(5)无力。
(6)想解大小便但失禁。
(7)出虚汗。
(8)脉搏不齐(心律失常)。
(9)心悸、心慌。
(10)面色苍白,说话无力。
(11)憋气烦躁不安。
发现以上1~2项应立即就近呼叫120或999急救。
5.隐性冠心病
上述几种类型的冠心病患者,由于都有一定的症状表现,容易被发现。但也有少数病人,平时没有心脏病症状,只是在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时,用增加心脏负荷的方法,如进行运动试验,发现有心肌缺血的改变,医学上把它定为隐性冠心病。这类病人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能比较轻,平时还可以满足心肌供血的需要,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但当增加心脏的负担时,由于心肌的耗氧量增加,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这时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便显得供不应求,从而引起心肌供血不足的表现。
怎样才能做到发现隐性冠心病病人,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呢?这的确是一个重要问题。日常生活中不断发生这样的事情,有些原来认为“身体很好”的人,可能由于过度劳累、精神刺激、饱餐等原因,而突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来不及抢救而导致不幸。这类病人经事后检查证明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的甚至还比较严重。因此,对年龄比较大的人,虽然过去未发现有冠心病,但近期内如果出现了胸前不适的症状,应当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检查。也有个别感到胃部不适,当用了治胃病的药以后,疼痛仍不缓解,甚至继续加重,出冷汗,面色难看,也应该立即到医院检查。医务人员应该结合症状进行普查,注意早期发现隐性冠心病病人,条件许可时,40岁以上的人应当定期到医院检查。尤其是那些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者,以及有冠心病家族史、肥胖的人,更应定期做心血管系统方面的全面检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问:如何进行冠心病征兆自测?
答:如果你曾经出现过以下症状,应该警惕是否是冠心病的征兆。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后自行缓解。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
(4)饱餐、寒冷或看惊险片时出现胸痛、心悸。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须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
(6)性生活或排便困难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7)听到周围的锣鼓声或其他噪声便感到心慌、胸闷。
(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
二、易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其他疾病
患冠状动脉疾病的人,大约99%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所以,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实际上就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导致冠状动脉的管腔严重狭窄、阻塞时,即可造成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症状(如胸闷、心绞痛等),甚至发生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这种病变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实质是心肌缺血,所以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正常动脉血管壁一般分三层:内膜、中膜和外膜。内膜是一层光滑的扁平上皮细胞,极为纤薄而光滑,可保证血液在动脉中的流动畅通无阻;中膜由平滑肌组成,有收缩和舒张功能;外膜比较疏松,是一层保护组织。正常的动脉管壁相当柔软而富有弹性,能随心脏有节奏地射血并被动地舒张和收缩。
动脉因各种原因失去弹性而变硬,医学上统称为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根据其原因、后果和病理形态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3种类型:①细小动脉硬化。是指小型动脉的增厚变硬。②动脉中层钙化。多发生在四肢的中等大小的动脉,一般不引起管腔狭窄,不产生症状。③动脉粥样硬化。常发生在大型动脉,如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等重要部位的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与脂质代谢障碍,特别是与胆固醇代谢障碍有密切关系的疾病。病变早期,血液中的胆固醇及其他脂质和复合糖类在动脉内膜中沉淀下来,继而引起内膜纤维组织增生,内膜逐渐隆起、增厚,形成肉眼能够看到的灰黄色斑块;以后斑块不断扩大,中心部分因营养不足而发生软化、崩解,外观可见黄色“粥样”物质;再以后动脉的中膜也有脂质沉淀下来,而且中膜的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纤维断裂,血管内膜下逐渐发生纤维组织增生,还有钙质沉淀下来。结果,动脉管壁就变脆、变硬,管腔变窄,这种病变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它是导致心肌缺血、冠心病的最主要原因。
相当多的冠心病患者,在得该病之前往往先有一种或几种全身性疾病。这些全身性疾病可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也可以相互影响,促进冠心病的发生。
1.高血压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易患因素已为国外大量研究所证实。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都能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可能因为高血压使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加速所致,也可能是高血压引起左心室肥厚,导致心肌代谢增加及冠状动脉储备相对减少。
问:高血压为何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关?
答:不论何种原因的高血压,均加速和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都证明高血压与冠心病有关,我国血压高者较血压正常者冠心病患病率增高4倍,冠心病病人中50%~90%合并有高血压。
由于血压增高,血流对血管的冲击力增大或血管壁的张力增加,动脉内膜过度伸张,弹性纤维破裂,血管内膜损伤,血栓形成,内膜纤维增生,则可能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从而促进冠心病的发生。
2.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已为大家公认。胆固醇增高可引起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故高脂血症作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在我国血浆胆固醇水平及急性冠心病发病与死亡呈正相关,即血浆胆固醇水平越高,冠心病的危险越大,病死率越高。导致血脂增高的原因主要是脂肪或糖类摄食过量或代谢失常。其结果是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前三者增高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值得一提的是,低密度脂蛋白的增加,可使冠心病危险性增高达5倍以上。
3.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其冠心病发病率及病死率远较无糖尿病病人高且发病早,为正常男性的1.5倍、正常女性的2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病人在糖尿病发生时已有一半的人并发高血压,约1/3的人已患冠心病。其原因主要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糖耐量差,并且已具有抗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症。胰岛素直接作用于血管,促进平滑肌细胞生长,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是代谢紊乱的症候群,除血糖增高外,高血压、高血脂也是该病的并发症,而这些表现也是动脉硬化形成的危险因子,因此,糖尿病导致动脉硬化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4.肥胖
中国人体重指数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正相关。肥胖使血浆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而我们知道血脂升高是形成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肥胖使几种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包括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和糖尿病。肥胖依其体脂的分布不同,可能还有独立于体重指数的影响。向心性肥胖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与体重指数无关。推荐的腰围、臀围比在男性为小于0.9,在中老年女性为小于0.8。肥胖常与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并存。肥胖同时还能导致高血压、糖耐量降低及高血糖症,这些因素可以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值得一提的是,幼儿期肥胖,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形成高脂血症、高血压及糖耐量的下降,因此控制幼年肥胖,对预防冠心病有重要意义。
5.其他
某些微量元素如铬、锌、碘等缺乏,过量饮酒,血中半胱氨酸增高等,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引起冠心病。
三、易导致冠心病的其他发病因素
除了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外,尚有许多其他因素影响冠心病的发病。
1.气候
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冬春两季发病率明显增高,提示寒冷会影响冠心病的发病。多数冠心病患者,对气温的骤降十分敏感,北方人冠心病发病率高于南方人,气候的差异亦为原因之一。寒冷刺激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血黏稠度增加,并诱发冠脉痉挛,可致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死。
问:气候变化与冠心病有何关系?
答:气候寒冷的天气或冬春季节,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就会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每年有两个高峰期,即11~1月和3~4月。11~12月是秋季转入冬季,3~4月则由冬季转入春季,二者均是季节转换时期,冷空气活动频繁。1月时值隆冬季节,寒风刺骨,气温持续最低,常出现发病高峰日。与冠心病有关的气候因子为:气温、日变差(相邻两日的日平均气温之差)和平均风速。持续低温、阴雨和大风天气容易发病。此外,在年平均气压高低不同时期亦有显著差别,以气压低时发病高。
在寒冷、潮湿和大风天气,冠心病发病率高是因为寒冷刺激,特别是迎风疾走,易使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循环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同时,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使管腔持续闭塞,或挤压斑块使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使管腔急性堵塞,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在高发季节里,冠心病患者应注意御寒保暖,减少户外活动,以防疾病发生。
2.年龄
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的发生与年龄成正比。多数(4/5)的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在65岁的患者。北京地区的资料显示,发病高峰年龄在男性为50~59岁、女性为60~69岁,70岁以上男性与女性发病情况有所接近。冠心病老年患者有增加的趋势,且近年来中年人患病的人亦见增加。
3.性别
男性冠心病的发病率是女性的两倍,60%的冠心病事件发生于男性。冠心病的典型症状男性较女性早10年出现,但女性停经后冠心病的发病率迅速增加。男女两性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相同,而糖尿病、低高密度胆固醇和高三酰甘油的危险性对女性来说大于男性。
4.社会心理因素
国外一些学者发现,冠心病患者中,A型性格人占多数,这一类患者的特点是性格急躁、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固执、急于求成。A型行为是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A型行为的人交感神经张力过高,其结果使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痉挛,而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
生活环境对冠心病同样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家庭不和睦,经济处于窘迫状态,家庭成员生病、死亡,这些因素使人的精神处于长期或极度的应激状态,或压抑、或焦虑、或愤怒,可诱发冠心病。
当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如工作竞争激烈、职业不稳定、人口过于拥挤、噪声过大、自然灾害,也会使人产生焦虑、恐惧、愤怒等心理,促使冠心病发生。
在工业发达国家,从事体力劳动者,冠心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明显低于在办公室工作者。体力活动少的人比经常运动的人冠心病发病率高2.5~4倍。非体力劳动者应经常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而且持之以恒,可以减少或防止冠心病的发生。
问:冠心病是遗传性疾病吗?
答:冠心病是否为遗传性疾病,目前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结论,但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性。父母之一患冠心病者,其子女患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2倍;父母均患冠心病者,其子女患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4倍;若双亲在年轻时均患冠心病者,其近亲得病的机会可5倍于无这种情况的家庭。
5.生活习惯
饮食中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吸烟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因素也已为人们公认。
问:吸烟为什么能促使动脉粥样硬化?
答:一般认为可能有三方面影响。
(1)一氧化碳的有害作用。香烟的烟雾中含3%~6%的一氧化碳,每支香烟可产生20~30毫升一氧化碳,严重吸烟者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达15%~20%。碳氧血红蛋白值高于5%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比碳氧血红蛋白值低于3%者高20倍。动物实验还表明,一氧化碳与低氧均可引起血管渗透性增加,促使胆固醇沉着。在高碳氧血红蛋白的吸烟者中,烟碱对某些部位的血管收缩作用可能进一步损害氧的供应。另外,吸烟者发生心律失常而致的猝死,也可能是由于烟碱的作用。
(2)吸烟对血小板的影响。健康的吸烟者血小板存活时间亦缩短,使血小板聚集增强和消耗增加。血小板的聚集可促使动脉内膜损伤。吸烟亦可直接引起动脉内膜损伤而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原因。
(3)吸烟对脂蛋白的影响。吸烟者高密度脂蛋白较不吸烟者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则较不吸烟者高。
问:体力活动少易患冠心病吗?
答:对不同职业冠心病发生率的研究表明,脑力劳动者冠心病的发病率高于体力劳动者,轻体力劳动者高于重体力劳动者。从事精神紧张工作的脑力劳动者与长期坐在室内工作而又缺乏体力劳动的人特别容易发生冠心病。体力活动少的人,能量消耗少,体内脂肪来不及代谢而蓄积,导致肥胖和血脂增高,日子一长,脂类物质附在血管壁上,形成粥样斑块,导致动脉硬化;体力活动少时,血管内血液流动缓慢,血黏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高,这些均与冠心病发病有关。因此,体力活动少的人易患冠心病。
冠心病的检查
冠心病诊断的主要证据为反映急性或慢性心肌缺血的各种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而以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有关的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作为辅助证据。主动脉与周围动脉的粥样硬化有时可从体征检查中发现,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无平行关系,因而对冠心病的诊断只具有参考价值。
如发生具有典型心肌缺血特征的临床表现如急性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尤其是前一种情况,诊断多无太大困难,但须与动脉粥样硬化以外的原因所引起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相鉴别,对于心功能不全或各种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而缺乏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的病例,诊断往往较难确定,必须结合年龄、血脂测定以及其他非特异性的辅助诊断依据,并除外其他常见心脏病而考虑冠心病的诊断。血清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增高,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等,都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存在这些因素时反映冠心病发病的可能性增大,但未必肯定就是冠心病,故对诊断只有参考或辅助价值。
冠心病的诊断性检查中,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电向量图、心电生理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以及血清心肌标记物等项检查是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法,其中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尤为常用。
一、诊断冠心病的几种方法
如何应用这些方法提高冠心病的确诊率呢?关键在于应详尽、正确地掌握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在此基础上合理地、有的放矢地选用这些技术。但是,应了解每种检查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和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此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些方法的特性,有助于大家做到心中明了。
1.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使用方便、易于普及,还能对病情发展进行动态观察,因此,心电图检查目前仍然是诊断冠心病的最基本、较有效又无创伤性的方法之一。
静息时心电图ST段若出现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0.1毫伏,则为明显的心肌缺血表现。但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敏感性较低。表现在: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管腔狭窄到相当严重(约有2/3管腔狭窄)时,常规心电图才出现心肌缺血改变。②典型心绞痛患者,有50%以上其静息心电图却是“正常”的。部分病例在心绞痛发作时也无ST-T改变。
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如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病理性Q波、ST-T演变过程的动态观察,可使80%左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获得确诊。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却只能对20%~50%病例作出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心电图不是冠心病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对诊断心绞痛、心肌缺血敏感性不强。心电图正常不能排除冠心病,也不能否定心绞痛、心肌缺血的存在。
问:冠心病病人都会有心电图的改变吗?有心电图改变就一
定是冠心病吗?
答:单凭一份心电图不能轻易下冠心病的诊断,因为许多疾病如心肌病、心肌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都可以产生与冠心病相同的心电图表现。另外,冠心病在非发病时期,其心电图检出率仅是30%~50%,而50%以上的病人心电图表现正常。所以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不是一个非常特异的方法。临床上对冠心病的诊断必须根据病史、症状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全面综合判断才可能做出。
2.心电图运动试验
目前常采用登梯、踏车等运动试验测定负荷状态下的心电图变化。其价值为:
(1)对不典型心绞痛患者,冠心病检出率约66%。
(2)对有典型心绞痛病例,冠心病检出率达85%~92%。
(3)对无临床症状而运动试验阳性者,预示今后冠心病发病率较阴性者高10~15倍。
3.酶学检测
酶是一种蛋白质,具有加速存活细胞化学反应的功能,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发生损伤和坏死,所含的各种酶类就会被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血清酶的活性的动态监测,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可弥补心电图诊断的不足,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4.64排螺旋冠脉成像
64排螺旋冠脉成像是近来筛查冠心病的一项新技术,检查简便,具有无创性特点,能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及严重程度。其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在90%以上,仅次于冠状动脉造影。缺点是价格较高。
5.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将导管经大腿股动脉或其他周围动脉插入,送至升主动脉,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这样能较明确地揭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
虽然心电图等其他检查亦可诊断冠心病,但有时并不准确,最准确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是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论断方法,医学界号称其为“金标准”。
6.放射性核素检查
人的身体是由各种各样复杂的化合物组成的,每种化合物又都是由许多最基本的化学元素如碳、氢、氧、氮等所组成。每种元素都有一定的性质。科学家们把那些化学性质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位置而原子量不同的元素,叫做“核素”。有些核素的原子结构不稳定,原子核内不断地发生变化,同时放射出一些射线,好像太阳放光一样,这类核素叫做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放出容易被探测到的射线,好比原子带上了标记。这种标记,我们可以用特殊的仪器探测出来。某些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物质进入人体后,便分布在不同的脏器,由于正常的组织与病变的组织吸收放射性核素的程度不一样,描绘出来的图形的疏密程度也就不同,根据这个原理可以用它作为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目前应用的核素心肌扫描,对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价值。在安静状态下,由于代偿作用,放射性核素K43进入缺血区的量与进入正常心肌的量差不多,扫描图显示均匀的放射性分布;当运动后心肌的耗氧量明显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也相应地增加,但缺血区由于冠状动脉狭窄,血流量不能相应地增加,因此K43进入正常心肌的量与进入有病的心肌的量差别很明显,显示出局部放射性稀疏或缺损,从而可诊断心肌缺血。此外,当心肌发生坏死后,该处心肌细胞摄取放射性核素的能力大大降低,也会造成局部放射性稀疏或缺损的现象,可以帮助诊断心肌梗死。
7.二维超声心动图
二维超声心动图能直观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解剖形态、瓣膜、心壁运动状况、动态功能、血流状态、组织性质和异常组织等。因此,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心血管疾病和冠心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表现如下:
(1)能从室壁运动异常和室壁厚薄、纤维化瘢痕的变化来判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和室壁瘤。其中对室壁瘤的诊断,不仅敏感,而且特异性强。
(2)部分冠心病患者,心电图虽然正常,但二维超声心动图却可显示出其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病变部位心肌收缩力减弱甚至消失,而正常心肌出现代偿性收缩力增强的现象,或出现矛盾运动现象),因此,对冠心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3)对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如乳头肌断裂、室间隔穿孔、假性室壁瘤等,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另外,对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也有很大诊断价值。
(4)还可进行左心室功能测量。
8.动态心电图
(1)动态心电图由于可连续监测24小时,因此对于短暂的发作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大大高于常规心电图。
(2)动态心电图有助于发现引发冠心病的诱因,如情绪变化、寒冷刺激、运动过度等。
(3)动态心电图是检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主要方法。
问:动态心电图(Holter)与普通心电图区别在哪里?
答: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分析人体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与普通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这样可以提高对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因此扩大了心电图临床运用的范围。
9.X线检查
主要观察有无心脏增大、心脏和肺循环的关系(肺血减少、肺淤血、肺动脉高压、肺水肿等)、胸主动脉情况等,其中冠状动脉钙化是冠心病的特异性征象,但敏感性较低。冠状动脉钙化提示冠心病准确率较高,且有助于冠状动脉病变的定位。60岁以上无冠心病者其冠状动脉钙化现象也增多,其诊断的特异性下降。此外,胸片尚可诊断室壁瘤,X线检查有心血管疾病征象或可疑者须做进一步检查。
10.化验检查
因为脂类物质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比较密切,所以常检查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极低密度胆固醇,以便应用调脂药控制低密度胆固醇。
以上介绍了几种临床上最常用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各种方法都有不同的特点及局限性,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有目的地选择。
二、冠心病鉴别诊断
1.冠心病的诊断参考标准
(1)有典型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死,而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关闭不全、主动脉炎,也无冠状动脉栓塞或心肌病的证据。
(2)男性40岁、女性45岁以上病人,休息时心电图有明显心肌缺血表现,或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其他原因(各种心脏病、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显著贫血、阻塞性肺气肿、服用洋地黄、电解质紊乱)可排除,并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三项中的两项者。如无有关症状,可诊断为无症状冠心病。
(3)40岁以上病人有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或乳头肌功能失调伴有休息心电图明显心肌缺血表现,而不能用心肌疾病或其他原因解释,并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三项中的两项者。
(4)可疑冠心病。可疑心绞痛或严重心律失常,无其他原因可解释并有40岁以上、高胆固醇血症、休息时或运动后心电图可疑三项中的两项者。
问:体检发现心肌缺血,算不算是冠心病?
答:心肌缺血一般依据心电图的改变来判断,在心电图中有很多波形,波形上出现波段的压低、波段的倒置在医学上就可诊断为心肌缺血。引起心肌缺血最常见的疾病还是冠心病,尤其是老年人,但是其他一些疾病也可导致心肌缺血,比如心肌炎、高血压、心肌病等。
问:心绞痛应如何急救?
答:(1)立即让病人停止一切活动,坐下或卧床休息。含服硝酸甘油片,1~2分钟即能止痛,且持续作用半小时;或含服异山梨酯(消心痛)1~2片,5分钟奏效,持续作用2小时;也可将亚硝酸异戊酯放在手帕内压碎嗅之,10~15秒即可奏效。但有头胀、头痛、面红、发热等不良反应,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忌用。
(2)若当时无解救药,也可指掐内关穴(前臂掌侧横纹上2寸,两条筋之间)或压迫手臂酸痛部位,也可起到急救作用。
(3)休息片刻,若初次发作,待疼痛缓解后再送医院检查。如疼痛持续或加重,应呼叫120急救。
2.典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与鉴别诊断
对于冠心病患者及家属来说,对冠心病的自我判断及能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是非常重要的。心绞痛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和最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的症状。一般根据典型的心绞痛临床表现,可对20%~80%的冠心病患者做出诊断。只有了解了冠心病的特点,才能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因此首先介绍心绞痛的典型特征及与其他疼痛的鉴别。
典型心绞痛是疼痛呈一种压榨感、膨胀、压迫、紧缩或窒息感,偶伴濒死、恐惧感,很少受体位改变或深呼吸影响,无局部压痛和触痛,不是针刺样或触电样的瞬间疼痛,也不是刀割样锐痛或抓痛,更不是日夜不停的胸闷感。部位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少数在下部)的后方(深部而不在表面)或其邻近部位。每次发作部位相对固定,范围大多为手掌或拳头大小一片,而不是用一个手指能指出的一点,心绞痛可放射到左肩、左上肢前内侧达无名指、小指。疼痛时间一般为1~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疼痛可以因劳累、受寒、饱食、情绪激动、吸烟而诱发。心绞痛发作时,让患者背靠棉被坐卧(见下图),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2分钟后即缓解,很少超过5分钟。
以上为典型心绞痛的特征,若不符合这些特征,如疼痛像针刺样、刀割样,部位比较表浅,或疼痛范围只是一个点或一大片,疼痛时间仅数秒钟或数十分钟,疼痛因咳嗽、弯腰等引起,或服用硝酸甘油后不缓解,当存在这些情况时,不能诊断为心绞痛,而是非特异性胸痛,应再进一步检查。对于心绞痛不典型的冠心病患者,应根据病史及其他检查予以确诊。
让患者背靠棉被坐卧
问:不典型的冠心病症状有哪些?
答:心前区疼痛或沉闷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它易引起患者的重视。但少数冠心病患者症状常表现不典型,不但患者常掉以轻心,即使医生也易误诊,从而延误了疾病的及时医治。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不典型的冠心病症状,提高警惕,做到早防早治。现介绍如下:
(1)心绞痛部位发生在胸部以外,表现为头痛、牙痛、咽痛、肩痛、腿痛,常需要与相应器官所致不适相鉴别。
(2)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等胃肠道症状,特别是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临床上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胰腺炎。
(3)有些冠心病患者,无胸痛发作,仅表现为房颤、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各种心律失常,或以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表现为首发症状,临床上称之为“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是冠心病较少见的一种类型。
(4)少数冠心病病人,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时,仅出现脑血管病的表现,如头晕、肢体瘫痪、突然意识丧失和抽搐等脑循环障碍,原因在于心肌梗死时,因脑血管痉挛、严重心律失常导致脑供血减少。故老年人有脑血管痉挛表现时,应做心电图检查并在短期内随访以排除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5)若冠心病同时合并其他急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感染、外科急症,即使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亦常被掩盖症状。故病人及家属应及时向医生反映所患冠心病的病情,给医生提供参考。
(6)由于老年人常记忆减退,感觉迟钝,对症状又不善表达,易被家人及医生所忽视,所以,在给老年人做有关检查时,别忘了做一个常规心电图。
3.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与鉴别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虽然差异极大,但最常见的是疼痛,除此之外,还有以其他症状为主的情况。了解发病的不同起始症状,对于本病的及时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是以疼痛为起始症状,疼痛程度较心绞痛严重,有濒死感,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甚至长达10余小时,含服硝酸甘油不容易缓解。
也有患者以突然晕厥和休克为起始症状,表现为意识丧失、血压下降、大汗淋漓、心率极慢、四肢冰凉等。也有发病则为心室颤动,甚至猝死。或以突发肺水肿为最初表现,如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胸部听诊有水泡音、咳粉红色泡沫痰、出汗、发绀。
除此之外,也有表现为胃肠道症状为主者,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
问: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轻重缓急有什么相关因素?
答: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轻重缓急与心肌梗死发生的部位、梗死的范围、冠状动脉基础病变、冠状动脉堵塞发生的快慢及急性心肌梗死前有无侧支循环形成等因素密切相关。
发生于心室的急性心肌梗死较发生于心房的病情要重;发生于左心室的急性心肌梗死比发生于右心室的病情要重;发生于室间隔的急性心肌梗死易引起室间隔穿孔、破裂,病情较重;乳头肌梗死易造成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而致严重的肺水肿;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大的较范围小的病情重;冠状动脉主干阻塞比冠状动脉分支阻塞病情重;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比单支病变病情重,病势急;透壁心肌梗死比非透壁心肌梗死病情重。如果血栓发生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严重的部位,且仅累及1支或2支,既往无心绞痛症状,心脏无缺血预适应,相应的侧支循环未建立的病人,血栓导致冠状动脉管腔完全堵塞时多为透壁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病急骤,症状严重,易发生心脏破裂或室壁瘤。如血栓堵塞发生在多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某一支,一般平时多有劳力性心绞痛病史,可能存在一定数量的侧支循环,对心外膜心肌起了保护作用,急性心肌梗死可能限于心内膜下心肌(非透壁梗死),较少并发心脏破裂和室壁瘤,急性期预后较好,但不改善长期预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存在有多支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的患者,虽均有一定数量的侧支循环,但冠状动脉循环贮备能力已明显降低,即使心肌梗死的范围并不很大,对心功能的影响也较大,易造成泵衰竭、心源性休克。
问:为什么下壁心肌梗死时常常合并右心室梗死?
答:我们通常所说的下壁梗死是指左心室下壁梗死,根据人体解剖学,左心室下壁的心肌供血有90%是来自右冠状动脉的,其余10%来自于左心冠状动脉回旋支。而右心室的血供基本来自于右冠状动脉。所以当右冠状动脉阻塞时,出现了下壁心肌梗死,往往同时合并右心室梗死。
问:为什么右心室相对于左心室来说不易发生心肌梗死?
答:这是由于右心室与左心室的心排血量相同,但右心室重量为左心室的1/6,同时肺循环的阻力为体循环的1/10,故右心室需要做的功仅为左心室的1/4,这样对氧的需求量明显小于左心室,氧的供需比例明显增大;由左冠状动脉到右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多,即使发生了某支血管的闭塞,由该支血管供血的心肌也可通过侧支循环获得血供;左心室只有在舒张期才能得到血供,而右心室在舒张期及收缩期均可得到血供;另外右心室可以通过心最小静脉直接从心室内获得血供。所以右心室较左心室不容易发生心肌梗死。
问:为什么有的人发生心肌梗死,却不痛不闷呢?
答:首先,心脏病变部位不同,对疼痛敏感性会不一样。其次,个体差异造成对疼痛反应不一样。如老年人全身各器官组织老化,感觉迟钝,对疼痛敏感性降低,加上脑萎缩或痴呆,语言表达能力下降,说不出明确的不适,掩盖了病情。此外,这种情况多见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因此,有冠心病史或肥胖的人,出现上腹疼痛或牙痛以及原因不明的不适时,应到医院做心电图等相关检查,以便治疗。
问:冠心病发病时疼痛得较厉害是否意味着病情比较严重?
答:
疼痛与发病严重与否没有关系,患者不要以为心脏疼痛不厉害病情就没那么严重。事实上很多人甚至没有任何疼痛症状就发病。所以高危人群一定要引起注意,有胸闷、气喘甚至其他部位疼痛现象都有可能是冠心病,应该及时前往医院检查。
4.心绞痛的典型特征及与其他疼痛的鉴别
(1)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可突然发生胸痛、气急、口唇发绀、咯血或休克,但发热与白细胞增高多在24小时内出现,无咯血症状者仅胸痛类似急性心肌梗死。其他检查如心电图、酶学检查等也有区别。
(2)急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表现为急性胸痛、发热和气短。急性心包炎的胸痛常于深呼吸时加重,坐起向前倾时减轻。两者心电图、酶学检查可予鉴别。
(3)急腹症。
急性胆囊炎与胆石症、溃疡病穿孔、急性胰腺炎及急性胃肠炎伴有呕吐或休克,易与急性心肌梗死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相混淆而误诊,但根据病史、腹部体征可鉴别,急腹症上腹部压痛常很明显,心电图及酶学检查也可以鉴别。
(4)主动脉夹层。
本病起病有类似急性心肌梗死的前胸痛,但更为突然,起始即极为剧烈,根据夹层累及的部位不同,疼痛可极为广泛,可累及背部、腰部、颈部、腹部或下肢。发病可伴有休克症状,但血压可以很高。可以通过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与急性心肌梗死相鉴别。
(5)其他疾病。如肺炎、急性胸膜炎、自发性气胸、纵隔气肿、胸部带状疱疹等疾患引起的胸痛,通过体征、X线胸片和心电图特征不难鉴别。
问:胸痛一定是冠心病吗?
答:冠心病往往表现为胸前区的憋闷及胸痛,持续时间短则一二分钟,长则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如果发作时患者含服硝酸甘油片后能缓解症状,那么可以考虑患有冠心病。这时,患者需要到医院做详细检查,以便确诊。如果被高度怀疑患有冠心病,那么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及发病范围,同时还能发现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必要时可及时安装支架,使血流通畅。
颈椎病时,由于增生的骨赘断裂或变性的椎间盘向后外方向突出,黄韧带的增生、肥厚或皱折而直接刺激或压迫神经后根或交感链,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并可出现肩、臂、背的胀痛。其性质和部位类似心绞痛发作。心绞痛和颈椎病均常见于老年人,故应注意鉴别。颈椎病时,其疼痛部位主要在左上胸、肩或左上肢,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疼痛的性质多为胀痛,也可呈刺痛或烧灼样痛。颈肩部活动可使疼痛加重,疼痛时描记心电图正常或不正常,颈椎X线片可见椎体后缘增生及椎体间隙变窄。体检可查及有病变椎体棘突旁软组织压痛。依据以上特点,不难与心绞痛鉴别。
三、冠心病的常规检查与特殊检查
1.冠心病的常规检查
对于冠心病病人来说,最常做的检查就是心电图,用以了解心率、心律及心肌是否缺血。并应对无症状时及症状发作时的心电图进行比较。有ST-T动态变化的心电图意义较大。此外须做以下检查:
(1)常规检查血、尿、便以了解一般情况。尤其是尿液检查,可以发现糖尿病和肾脏损害,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者,应同时积极控制血糖。若发现有血尿、蛋白尿及管型等,应考虑肾功能损害,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严重肾功能障碍和出血性疾患均为禁忌证。
(2)检查血糖、血脂以了解易患因素并加以控制。血脂检查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冠心病的易患性随着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而增加。而载脂蛋白A(ApoA)降低和载脂蛋白B(ApoB)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病也密切相关。
(3)对于心绞痛时间较长及不明原因心力衰竭的病人或疑诊急性心肌梗死者,要查心肌酶、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及血常规、血沉等。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也可升高,但一般不超过正常值的两倍。
(4)心电图负荷试验。此试验通过运动的方法,给心脏以负荷诱发心肌缺血,此时心电图的改变可辅助临床对心肌缺血做出诊断。
2.冠心病的特殊检查
心电图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有条件者,还应选下列检查以完善诊断及指导治疗。
(1)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了解心脏的大小、结构及功能,如瓣膜完整与否、开放幅度如何及测定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功能等。对于冠心病病人,超声心动图检查是一种辅助诊断手段,可发现节段性运动异常,从一个侧面反映心脏的供血情况。对于有心肌梗死的病人,可了解有无室壁瘤形成,并测定心功能,以便及早治疗,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
(2)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下短时间近数十次心动周期的波形,而动态心电图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从而提高了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运用此检查可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积极治疗,以免发生猝死。
(3)核素心肌显像。核素心肌显像是一种放射性检测手段。心肌纤维可以选择性地摄取某些放射性元素,其摄取量与心肌血流灌注量成正比。因此通过心肌显像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供血情况。此检查较心电图负荷试验诊断的准确性高,若两项均为阳性则确诊率在90%以上。
(4)冠状动脉造影。这种方法是一种介入性诊断方法。通过向冠状动脉内注射造影剂可以间接观察到血管的病变程度。
(5)冠状血管镜。这种方法也是一种介入性诊断方法。通过血管镜可直接看到冠状动脉内壁的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栓。对于冠状动脉造影不能发现的病变,可通过冠状血管镜发现,更早地诊断冠心病。
冠心病的预防
冠心病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在许多国家里已成为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而且中、青年患者不断增加。
我国自古就有冠心病,马王堆汉墓女尸是世界上经现代医学证明最早患冠心病的病例。据各地调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增加,而且冠心病在各类心脏病中比例有增高趋势,冠心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加强冠心病的防治是当前和今后的急迫任务。
冠心病的确切原因虽尚未完全明确,但冠心病是能够预防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可以消退的,心肌梗死范围经过治疗是可以得到限制或缩小的,心绞痛是可以解除的。在处理心肌梗死的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和其他并发症方面,用药物、机械和手术方法治疗都取得了不少进展。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和病残率都有所下降,病死率由原来的50%下降到10%以下;同时,降血脂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或延缓冠心病的发展,对高血压给予合理的治疗,把血压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可使冠心病的发病减少或延缓,甚至不发病。调查发现:冠心病的发病率,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轻体力劳动者高于重体力劳动者。这说明适当的体力活动对心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及时识别和控制冠心病的发病因素,可以有效地控制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冠心病是可以预防的。
总热量对体形的影响
腰臀围比值
腰围
测量方法:站立,用软尺在肚脐处绕腹部一周
标准:成年男性不超过90厘米,成年女性不超过80厘米
臀围
测量方法:站立,用软尺在臀部最突出处绕臀部一周
腰臀比值:腰围(厘米)÷臀围(厘米)
成年男性腰臀比不大于0.9 成年女性腰臀比不大于0.8
一、预防冠心病应从小开始
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冠心病是中年以后发生的老年性疾病。但是,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临床资料都证明,冠心病是一种从小儿时期开始的疾病,预防工作亦应从小开始。
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新生儿的冠状动脉是正常的,以后逐渐发生变化,至5岁时仅有1/3的儿童冠状动脉正常,2/3的儿童冠状动脉都有不同程度的早期硬化性改变;到15岁时已很少能见到完全正常的冠状动脉。国内有人对508例心脏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是,新生儿至9岁年龄组有3.12%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说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从小开始的病理过程,它是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性疾病的基础。某些因素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是个体内在因素与许多促发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预防血管阻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最有力措施,就是早期发现并矫正和清除这些危险因素。
冠心病的形成,实际是一个长期潜行的发展过程。等到冠心病症状出现时,已是晚期。这也说明预防应该从小开始,尤其对有冠心病家族史的儿童,应视为冠心病易患对象,应从小开始采取措施,定期检查血脂、血压、血糖和避免过度营养,培养爱好运动的习惯。另外,早期发现和控制儿童期的高血压,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这种从小开始的预防叫“一级预防”,其目的是防止冠心病的发生。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形成、血管腔变细、血流量减少的人,冠心病症状可随时出现,尤其在血管内出血或有血栓形成时,还可出现严重症状。由于冠心病的形成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预防工作也要有很大的耐性,要持之以恒,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即使中年时期预防失败,也应对冠心病的发病因素采取措施,争取动脉粥样硬化的消退,或减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如果病程已进入临床期,出现冠心病症状,也应坚持预防措施并积极治疗。就是重型冠心病人,后果也没有想像的那么严重。即使急性心肌梗死,经过治疗,绝大部分病例仍可转危为安,并且可以恢复一定的工作和正常生活。
二、一级预防
有许多因素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在这些危险因素中,除了年龄、性别和某些遗传因素不可改变外,其他均可进行控制和改变。因此,采取一定的方法,控制和改变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使没有患冠心病的人预防冠心病的发生,这就是医学上称的一级预防。
在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实践中发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肥胖和糖尿病。另外,上面提到的年龄、性别和阳性家族史、过度紧张、脑力劳动和某些性格等也与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危险因素和冠心病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是作用于发病过程的某一个环节,促使疾病的发生。
针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一级预防应包括以下内容:控制血压,采纳合理的饮食结构以避免肥胖超重,防治高血脂、降低人群血脂水平,戒烟,积极治疗糖尿病,适量补充钙、镁等微量元素,防止长期精神紧张和过分激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等。
问:为什么说预防冠心病要先保护牙齿?
答:据临床调查发现,冠心病患者几乎都有牙周炎。国内外的医学研究证实,在发炎的牙周组织中,存在大量的革兰阴性杆菌和梭形螺旋体,这两种微生物可产生毒素,并随牙周血管进入血液,在血管中形成小血栓,如果心脏的冠状动脉有硬化和狭窄,小血栓就会填塞血管,从而引起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生理学家还发现,咀嚼活动有调节心脑血流量的作用。因此,保护好牙齿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三、二级预防
如果冠心病已经发生,但尚未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阻止病变继续发展,并争取使之逆转,这就是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虽然一级预防是最理想的,是冠心病防治的首要任务,但却不能保证所有的人不患冠心病,故做好二级预防也是很有必要的。应该看到,目前冠心病的病死率仍然很高,而死亡者多半生前有明显的冠心病史。从死亡者的冠心病情况看,大都发生在40~60岁,这时是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最强、对家庭和社会贡献最大的年龄。因此,改变这种严峻的现实,就是二级预防的目标。
近几十年来,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冠心病的死亡及心肌梗死有关的多种危险因素得到识别和控制。例如戒烟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只是继续吸烟者的一半。新的药物和介入治疗方法使心绞痛的治疗更为有效,显著减少了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在心肌梗死恢复期的患者中,可以筛选出危险性较高的患者,如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等,给予相应的有效治疗,使其预后大为改观。
四、预防高血压
预防高血压对预防冠心病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积极做好预防工作是一件事关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全民健康水平的大事,应当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高度重视。
一是限盐。研究证明,摄盐量与高血压发病率有直接关系。终生低盐饮食的人群,几乎不发生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为3.59克,这对于预防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二是防止肥胖。肥胖是一种病态,可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包括机体内分泌功能异常和代谢紊乱,特别是脂蛋白代谢异常。肥胖者的冠心病发病率较体重正常者高约5倍,高血压的发病率是体重正常者的2.6倍,而肥胖者体重降至正常时,则血压也恢复正常。控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减肥的重要方法。
三是戒烟。吸烟可引起心跳加快、小动脉痉挛收缩,促进和加重高血压。因此,要以坚强的意志戒烟。
四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过度紧张也是造成高血压的重要因素。要避免过度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采用锻炼身体、培养业余爱好等方法,使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之余放松精神。
五是要定期测量血压,以便找到发病原因,及时加以控制。
五、防治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积极预防高脂血症,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适量服用降脂药物,达到降低血脂、预防冠心病的目的。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科学的锻炼方法是预防高脂血症的最佳途径。合理饮食对纠正脂代谢紊乱、控制体重有着明显的作用。据美国1950-1978年的观察,减少食品中的肥肉、黄油等高脂肪性食物,能使人的血清胆固醇平均含量显著降低。因此,应提倡多进食鱼类来代替肉类而获得动物蛋白,尽量以豆油、菜子油、花生油等代替动物油作为食用油。年过40岁者,即使血脂不高,也应避免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
六、控制体重
既然超重是高血压、冠心病的易患因素,那么,科学地控制体重也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措施。一提到控制体重,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几天不进食,或者不吃早餐和晚餐等。其实这种盲目控制体重的方法,不但不会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反而会造成精神负担、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而招致其他疾病。
要控制体重,必须控制饮食。控制饮食并不是说吃得越少越好,而是指在满足机体需要的前提下,避免摄入过多的热量。每人每天热卡(1千卡=4.184千焦)的正常需要量为:轻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天为30千卡,中等体力劳动者或脑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天为35~40千卡,重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天为45~75千卡。在计算能量消耗时,还应考虑年龄因素,即从35岁开始,每增加10岁,每天饮食应减少100千卡热量。如果已有明显肥胖时,饮食的热卡应较正常量少30%~50%。
要科学调整饮食中的成分结构,使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比例平衡。总热卡的10%~l5%来自蛋白质,15%~30%由脂肪提供,其他的50%~60%由糖类供给。蛋白质中要有一半量的动物蛋白,脂肪绝大部分来自植物油,糖类主要从植物食物中获得。要注意进食足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这不但可以充饥,而且可补充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
要控制体重,还应注意餐次的安排和体育锻炼。从减肥的角度看,每天4~6餐比较合理,如果配合体育锻炼,可明显地提高减肥效果。
问:什么是标准体重?
答:[身高(厘米)-105]的±10%范围内为体重(千克)的正常值,超过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对于在+10%以下的普通劳动者和维持日常运动的正常人,男性每天摄入热量以2000千卡,女性以1800千卡为宜;肥胖在+20%左右者,摄入热量男性以1700千卡,女性以1500千卡为宜;对于高度肥胖者,则男性以1100~1400千卡,女性以1000~1200千卡为宜。
亚洲成年人的体重划分建议(WHO)
体重指数(BMI) 类别 肥胖并发症的危险性
18.5以下 过轻 低
18.5~22.9 正常(其中以20~22为最健康) 一般
大于等于23 超重 —
23~24.9 准肥胖 升高
25~29.9 肥胖Ⅰ 轻度升高
大于等于30 肥胖Ⅱ 严重升高
注:BMI=体重÷(身高×身高)
七、注意保护大脑,避免精神紧张
人们早已知道,精神状态与情绪波动能影响血管系统的功能。心脏是接受刺激最敏感的器官之一,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受到精神刺激,可使心脏变得非常敏感,以致出现明显的心脏病症状。
所以,要保护好心脏,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脑子”,尽量避免或消除对大脑刺激的各种因素。
心律失常与精神类型及生活状态有密切关系。有的人长期焦虑、性格孤僻、有厌恶情绪及强迫观念、心情非常忧郁、生活状态长期处于压抑之中,这种人最易患心脏病。即使没有心脏病的健康人,也可因为战争恐怖或精神过分紧张而突然发生心房颤动,也有的健康人因为强烈的惊吓或沮丧而导致死亡。例如国外曾有一例这样的报道:一位正常健康的家庭主妇,由于丈夫出现急性冠心病发作,使她极度焦虑,忽然感到胸部严重不适,15分钟后突然死亡。又如,某医院有一病人突然死亡,医生发现同室其他病人的病情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加重。
神经精神因素引起的心脏反应与器质性心脏病有密切关系,要将它们区分开是很困难的。尤其对40岁以上的患者,不少情况下是两者并存的。对于这类病人,心理治疗是很重要的。因此,有经验的医生在给病人做检查时,总不是过久地注意胸部的某一特殊部位,对任何阳性结果也不流露出特别表现。
冠心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预防冠心病应该采取综合措施。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病人,其发病因素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各发病因素之间可以相互增强致病作用。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神经精神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都有密切关系。
问:患有冠心病的老年病人能否接受其他外科手术?
答:当冠心病病人同时又患了其他疾病而需要手术时,最为担心的是心脏能否耐受手术?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慎重对待的问题。首先,要判断心脏本身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如何。对一般冠心病病人,如心脏病情稳定,近期无反复心绞痛和心律失常,而且心功能较好,可以考虑手术。但对新近患有的心肌梗死,频发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或心功能较差的病人,应当避免或暂缓手术。尤其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最好在梗死两年后进行手术。如果是比较急的手术,也最好能延期到3个月以后进行为宜。其次,要根据手术的大小和病情轻重缓急决定。如只需要局部麻醉的小手术和简单的眼、耳、鼻、喉科等手术,不论病人患哪种心脏病和心脏病的程度如何,都可以耐受。对一些可选择的手术,如慢性胆囊炎、慢性阑尾炎、体内的良性肿瘤等,则要选择在心脏功能最佳的时机做。而对那些病情紧急,不动手术就要危及生命的急症,如大出血、内脏穿孔、恶性肿瘤等,不论心脏病的性质和程度如何,都要在严密的心脏监测和保护下进行手术。
冠心病家庭常用药
一、冠心病常用西药
1.硝酸酯类
硝酸酯类药物一直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一线药物,还被用于治疗急、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症。
硝酸甘油(三硝酸甘油酯)
【功能】为速效、短效硝酸盐类抗心绞痛药。
【用法用量】
①片剂,舌下含服,每次0.5~1毫克,每日可多次含服,最多为每天2毫克,必要时每5分钟含0.5毫克,15分钟内不超过1.5毫克。
②注射剂,每次1~5毫克,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注射液内。
③2%硝酸甘油软膏,每次均匀涂布于皮肤,直径2~5厘米。硝酸甘油贴片,每次1贴(含硝酸甘油20毫克)。另外还有气雾剂,每瓶用200次,每次量约0.4毫克。
硝酸甘油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头晕、头胀痛、头部跳动感、颜面潮红、心悸等症,多次应用后头痛可减轻。长期用药可出现耐药性、成瘾性。长期用药在停药时可出现心肌缺血或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立位服用时易产生直立性低血压。肥厚性心肌病、低血压、低血容量、急性心肌梗死血压相对较低者、重度贫血、颅内压升高、脑出血、青光眼慎用。不可吞服。
问:服硝酸甘油为何宜采用半卧位?
答:
硝酸甘油片是心绞痛病人心绞痛发作时的急救药。但若服法不当,影响疗效。若是卧位(躺在床上或地上)服药,会增加静脉的回心血流量,使发病时间延长;若站着服用,因脑部缺血,易造成眩晕无力、面色苍白,甚至昏厥,造成摔伤;若将身体紧靠在椅背或沙发上,将硝酸甘油片放在舌下含化,2~5分钟即可奏效。所以,服硝酸甘油片时最好采用半卧位。
问:硝酸甘油为什么会失效?
答:硝酸甘油本身是一种易挥发的液体,药片是加入了惰性物质而压制成的。因此,暴露于空气中过久或受热后,有效成分会很快挥发散失,故不宜长期存放。平时应储存在深棕色的玻璃瓶中,封盖严密,不可用塑料瓶存放或混入棉花、纸片等,以免因吸附作用使之失效。所以冠心病病人随身携带的硝酸甘油一定不能超过有效期,否则不仅不能充分发挥疗效,反而贻误了治疗。
异山梨酯(硝异山梨醇、消心痛、硝酸异山梨醇酯、异舒吉)
【功能】为硝酸酯类速效、长效冠状动脉扩张药,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作用和硝酸甘油相似,但作用持久。可用作心绞痛发作的预防。
【用法用量】
①片剂,每次2.5~5毫克含服,或每次5~10毫克,每4~6小时口服1次。
②注射剂,50毫克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③皮肤喷剂,每天1~2次,每次喷液量为0.3毫升。
异山梨酯的不良反应是头痛,皮肤潮红、灼热,低血压,出汗,虚脱,长期服药有耐药性。严重低血压、低血容量、心源性休克、肥厚性心肌病、重度贫血、脑出血、脑水肿、狭窄性青光眼者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甲状腺功能低下及严重肝、肾疾病者慎用。长期服用避免突然撤药。用药期应戒酒。
2.钙离子拮抗药
对高血压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及某些血管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同时对急性心肌梗死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硝苯地平(硝苯吡啶、硝苯啶、心痛定、利心平、拜新同、艾克地平)
【功能】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提高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同时能使血压下降。适用于治疗心绞痛、高血压。
【用法用量】片剂,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口服,可增量至每次20毫克,每日3次,口服;缓释片,每次20毫克,每日2次,整片吞服。口服后吸收良好,20~25分钟生效,舌下含服3~5分钟生效,持续4~6小时。
硝苯地平的不良反应是可出现面部潮红、头痛、头晕、心悸、心动过速、舌根麻木、口干、恶心、食欲不振、牙龈肿胀、肢端麻木、乏力、钠潴留及下肢水肿。血压低、心功能不全、主动脉瓣狭窄者及孕妇禁用,急性心肌梗死不宜用,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慎用。
氨氯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洛地平、络活喜)
【功能】扩张外周血管和冠状动脉,减低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适用于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心绞痛。
【用法用量】片剂,每次5毫克,每日1次,口服。
氨氯地平的不良反应是可出现头痛、头晕、面部潮红、失眠、心悸、疲劳、水肿、恶心、腹痛、消化不良、皮疹、呼吸困难、肌肉痉挛等。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肝功能损害者慎用。
尼群地平(硝苯乙吡啶)
【功能】能改善心肌代谢和降低血脂,对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均有扩张作用。适用于各型高血压病,特别是伴有冠心病的高血压病人。
【用法用量】片剂,每次10毫克,每日3次,口服。
尼群地平的不良反应是可出现头痛、眩晕、心悸、脸红、皮疹。这种药孕妇禁用。
维拉帕米(异搏定)
【功能】适用于房室结折返性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可减慢心房颤动之心室率,对房性早搏与房性心动过速亦有效。还有抗心绞痛的作用。
【用法用量】
①片剂,每次40~80毫克,每日3~4次,口服。
②注射剂,5~10毫克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中缓慢静注。
维拉帕米的不良反应是可出现心动过缓、便秘、头痛、眩晕、面部潮红、皮疹、神经过敏及皮肤瘙痒。注意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者禁用。
3.β受体阻滞药
β受体阻滞药已成为当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药物之一。
普萘洛尔(心得安)
【功能】它能降低心肌的自律性,减慢传导,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减低心肌耗氧量。适用于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
【用法用量】
①片剂,每次10~30毫克,每日3次,口服。
②注射剂,每次5毫克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注射。
普萘洛尔的不良反应是可出现心力衰竭加重、低血压、心率减慢、乏力、间竭性跛行。可有头晕、失眠、多梦、嗜睡、精神抑郁、昏厥、恶心、腹泻、腹胀、皮疹。可对血糖产生影响。注意心力衰竭、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哮喘、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禁用,周围血管病、糖尿病患者慎用。长期服药者如果换药,应逐渐减量缓慢撤停。
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美多心安)
【功能】主要用于治疗心绞痛及高血压病。静脉注射对室上性心律失常有效。
【用法用量】
①片剂,每次12.5~50毫克,每日2次,口服。
②注射剂,首次5毫克,2分钟静脉缓注或加入5%葡萄糖中注射。
美托洛尔的不良反应是可出现上腹不适、睡眠异常、多梦、足端发冷、皮疹。注意心源性休克、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显著的心动过缓者禁用,妊娠、分娩期慎用,肝功能不全、并发糖尿病、有支气管哮喘或其他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者应慎用。
氧烯洛尔(心得平、烯丙氧心安)
【功能】适用于治疗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绞痛、高血压病等。
【用法用量】片剂,每次20~40毫克,每日3次,口服。
氧烯洛尔的不良反应是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头晕、抑郁、多梦、睡眠障碍。注意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显著窦性心动过缓、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禁用。
比索洛尔(康可、博苏)
【功能】适用于高血压病、心绞痛的治疗。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5毫克,每日1次,晨起空腹服用。
比索洛尔的不良反应是可出现头痛、头晕、疲倦、抑郁、多梦、出汗;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腹泻、腹痛、便秘、消化不良;心悸、心动过速、心脏传导阻滞;极少数有皮疹、红斑、瘙痒等。
4.抗血小板药、抗凝血药和溶栓药
心脏病除了以上常规用药外还可应用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等药物。临床上常用的药有以下几种。
阿司匹林
【功能】小剂量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如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另外还有解热镇痛、抗风湿功能。
【用法用量】最初3天内每日口服300毫克,后每日可改为75~100毫克口服,可长期服用。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是有胃病史者不能耐受,常可引起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重者可致消化道出血。可有皮疹、哮喘等过敏反应。肾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倾向者忌用,妊娠期妇女忌用。注意有溃疡病、过敏史者禁用,支气管哮喘者慎用。饮酒前后不可服用。
肝素
【功能】防止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栓形成与栓塞。
【用法用量】注射剂,每次5000~10000单位,以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每4~6小时一次,静脉滴注,须监测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
肝素的不良反应是可出现出血,肌注可致局部水肿。偶有过敏反应如哮喘、荨麻疹、鼻炎、结膜炎、发热。长期使用可致脱发、骨质疏松、自发性骨折。注意有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肝肾功能不全、胆囊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重度高血压、脑出血、溃疡病、新近术后创口未愈、胃肠持续导管引流、内脏肿瘤、围生期者禁用。与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等同用,出血危险增加。
华法林
【功能】用于防治血栓性疾病,可用于心肌梗死的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片剂,首日10~15毫克,连用3天后,根据凝血因子Ⅱ时间来确定维持量,一般每日3~5毫克,但剂量个体差异较大,应使凝血因子Ⅱ时间在25~30秒,即正常值的2倍左右,静脉推注在1.5~2.5。
华法林的不良反应是可出现偏瘫,头、胸、腹、关节或其他部位疼痛,呼吸急促,吞咽困难,水肿,休克;还可诱发发绀、血管炎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其他不良反应有药热、皮疹、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脱发等。注意手术或分娩后3天内、孕期前8周与后4周、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严重肝肾疾病、活动性消化道溃疡者禁用。发热、活动性肺结核、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重度高血压、酒精中毒、月经过多、先兆流产者禁用或慎用。
尿激酶
【功能】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性疼痛持续20分钟以上,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或发病时间少于6小时,且年龄小于70岁者。
【用法用量】治疗心肌梗死时,每千克体重1万~2万单位,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
尿激酶的不良反应是可出现出血倾向、注射局部血肿,严重者可致脑出血。急性内脏出血、急性颅内出血、陈旧性脑梗死、近2个月进行过颅内或脊髓内外科手术、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严重难控制的高血压病患者禁用。
5.急救药盒
冠心病就像患者的“定时炸弹”,心绞痛随时都有可能发作。心绞痛发作时用药越早越好。冠心病患者应该随身携带一个急救药盒,可起一定的急救作用。一般急救盒内都装有硝酸甘油片、长效硝酸甘油片、亚硝酸异戊酯、双嘧达莫(潘生丁)及地西泮片(安定)。
①当心绞痛发作时,应该就地坐下,从急救药盒中将硝酸甘油片取出咬碎含在舌下,过1~3分钟,疼痛即可缓解。如果疼痛不缓解,可把亚硝酸异戊酯裹在手帕或纸巾中,捏碎后放到鼻前吸入。吸入后半分钟即可奏效。
②长效硝酸甘油片用于心绞痛反复发作,每日3次,每次1~2片。同时服用双嘧达莫,每日3次,每次2片。
③在心绞痛发作时,如焦虑不安,失眠,可服用地西泮片,每日3次,每次1~2片。
【注意事项】
①急救药盒的药物主要是为了急救,症状缓解后应迅速去医院继续诊治。
②要注意急救药盒里药的失效期,及时更换。
③急救药盒夜间应放在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白天带在身上。急救药盒里应注明家属的单位、电话号码,以便发病时及时得到他人帮助。
问:如何妥善保管急救药盒?
答:第一,保健药盒中所装的药物,每个药瓶只能装一种,不得混装,以免忙中用错。
第二,对药盒的药物要经常检查,看看种类是否齐全,缺少的药物应及时补上。如果有变质、破碎的药品要及时更换,特别是硝酸甘油片,有一定的失效期,凡是过期的药品一定要及时更换,以免影响效果。
第三,保健药盒中所装的药物有些怕潮湿,有些怕挤压,有的怕光照。所以,患者必须妥善保管。
第四,病人千万不能怕麻烦,要时刻将药盒带在身上,换衣服时一定不能忘记将药盒装上。药盒要装在取出方便而固定的衣服口袋里,对这个装药盒的口袋,家人也要熟悉。夜间睡觉时应将药盒放在就近处,以便急用时随手即得。
第五,心绞痛发作时用药越早越好,有时用药延迟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其后果就不堪设想。急救药盒的作用,主要是用药时间突出个“早”字,患者必须正确掌握。
第六,冠心病发作时,除用药外,患者还不能忘记就地休息。病情如果严重,应立即送医院做进一步诊治,切莫延误病情。
问:冠心病患者如何舌下含药?
答:许多人将药片含在口腔中,并不知将药置于舌下,有些人甚至将药片放在舌上面,殊不知,舌表面有舌苔和角化层,很难吸收药物,正确的舌下含药法是将药片咬啐后置于舌的下方。口腔干燥时,可饮少许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因此,心绞痛发作时,要采取舌下含药而不是舌上面含药。
冠心病患者使用的舌下含服药能扩张心脏冠状动脉,同时也能扩张身体周围的动脉。患者在采用舌下含药法时,最宜采取半卧位。此时可使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担,使心肌供氧量相对满足自身需要,从而缓解绞痛。如果病人平卧位,会使回心血量增加,心肌耗氧量也增加,从而使药物作用减弱,起不到良好的止痛作用。另外,病人不宜在站立时舌下含药,否则会因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导致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发生意外。
二、冠心病常用中药
速效救心丸
【方药组成】川芎、冰片等。
【功效与主治】辛散温通、行气活血。能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治疗冠心病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6粒,每日3次,急性发作时5~15粒含服。
冠心苏合丸
【方药组成】苏合香、冰片、檀香、乳香、青木香。
【功效与主治】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证属寒凝气滞者。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嚼碎服用。
复方丹参滴丸
【方药组成】丹参、三七、冰片。
【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之胸痛、胸闷者。
【用法用量】口服或舌下含服,每次10粒,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
麝香保心丸
【方药组成】麝香、蟾酥、苏合香、人参等。
【功效与主治】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用于心绞痛及心肌梗死。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2丸,每日3次,或症状发作时含服。
心可舒片
【方药组成】三七、丹参、木香、葛根、山楂等。
【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胸闷、心绞痛以及心律失常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血栓心脉宁胶囊
【方药组成】川芎、麝香、牛黄、蟾酥、水蛭等。
【功效与主治】开窍醒神、活血化瘀。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脑血栓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
血府逐瘀胶囊
【方药组成】桃仁、红花、当归、枳壳、川芎、柴胡、牛膝、赤芍等。
【功效与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用于瘀血内阻、头痛或胸痛、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等症。
【用法用量】空腹口服,每次6粒,每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
维奥欣
【方药组成】从中药穿龙薯蓣中提取的水溶性甾体皂苷。
【功效与主治】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2片,每日3次,或遵医嘱。
银杏叶片
【方药组成】银杏叶提取物。
【功效与主治】用于治疗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病所致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栓等。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或遵医嘱。
柏子养心丸
【方药组成】柏子仁、黄芪(蜜炙)、川药、当归、茯苓、远志(制)、酸枣仁、肉桂、五味子(蒸)、半夏曲、甘草(蜜炙)。
【功效与主治】补气、养血、安神。用于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之心绞痛、心律失常。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
冬虫夏草胶囊
【方药组成】冬虫夏草。
【功效与主治】滋肾、补肺、强心。用于心律失常。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4粒,每日3次,2个月为1个疗程。
地奥心血康
【方药组成】主要成分为黄山药总皂苷。
【功效与主治】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扩张冠状动脉及改善心肌供血等作用。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及高脂血症。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0.1~0.2克,每日3次。
振源胶囊
【方药组成】主要成分为人参子的总皂苷。
【功效与主治】补益心气,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抗心律失常等作用,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等。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2粒,每日3次。
生脉散
【方药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效与主治】补气敛汗、养阴生津、复脉固脱。主治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属于气阴两虚者。
【用法用量】冲服,每次1包,每日3次。
冠心片(冠心Ⅱ号)
【方药组成】丹参、赤芍、红花、川芎、降香。
【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
稳心颗粒
【组成】党参、黄精等。
【功能】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用于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所引起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头晕、恶心、胸闷胸痛等,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病人有上述症状和体征者也可服用。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天3次,4周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偶可见轻度头晕、恶心;孕妇慎服。
复方丹参片
【方药组成】丹参、三七、冰片。
【功效与主治】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及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
益心舒胶囊
【方药组成】人参、丹参、川芎、麦冬、黄芪、五味子、山楂等。
【功效与主治】益气复脉、活血化瘀、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虚,症见心悸,脉结代、胸闷不舒、心慌气短、胸痛之冠心病心绞痛。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或遵医嘱。
冠心丹参滴丸
【方药组成】丹参、三七、降香油。
【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症见胸闷、心悸等。
【用法用量】口服或舌下含服,每次10粒,每日3次。
苏合香丸
【方药组成】白术、青木香、水牛角、香附、朱砂、诃子、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荜茇、冰片、苏合香油。
【功效与主治】芳香开窍、理气止痛。适用于胸痹心痛、真心痛,相当于西医的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用法用量】心绞痛发作时服用1~4丸。
【注意事项】本品芳香开窍,有损胎气,孕妇慎服,久服伤气,不适用于脱证。
丹七片
【方药组成】丹参、三七。
【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主治冠心病心血瘀阻型。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
三、中药注射剂
刺五加注射液
【方药组成】刺五加。
【功效与主治】平补肝肾、益精壮骨。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冠心病、心绞痛等。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
【用法用量】静脉注射,每次60~100毫升,每日1~2次,加入0.9%生理盐水或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毫升中缓慢滴注。
【不良反应】偶有皮疹、头晕,甚至过敏性休克。
银杏达莫注射剂
【方药组成】银杏总黄酮、双嘧达莫。
【功效与主治】急、慢性冠脉功能不全,心肌功能不全,慢性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栓,中风等的预防及恢复期治疗。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10~25毫升,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
【不良反应】有出血倾向慎用。少数病人有头晕、头痛或皮疹、恶心呕吐。
血塞通注射剂
【方药组成】本品为从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中提取的有效部分三七总皂苷制成的无菌粉末或无菌冻干品,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Rg1。
【功效与主治】活血祛瘀、通脉活络。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脑血流量作用。用于脑血管疾病后遗症、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以及胸痛、胸闷、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
【用法用量】临用前加专用溶剂使溶解。静脉滴注:每次200~400毫克,以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毫升稀释后缓缓滴注,每日1次;静脉注射:每次200毫克,以25%~50%葡萄糖注射液40~60毫升稀释后缓缓注射,每日1次。
【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出现咽干、头昏、心慌和皮疹,停药后均能恢复正常,偶见过敏性反应。
复方丹参注射液
【方药组成】主要成分为丹参、降香。
【功效与主治】有活血化瘀、行经通络及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亦可用于脑缺血、脑梗死及神经衰弱等。
【用法用量】每次8~16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或右旋糖酸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中静滴,每日1次,7~14天为1个疗程。
【不良反应】偶见过敏、头痛、头晕、心悸、口干、腹胀等。
丹参注射液
【方药组成】丹参。
【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胸闷等症。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
每次10~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毫升缓慢滴注,每日1次;静脉注射:每次4毫升,用5%葡萄糖注射液20毫升稀释后应用,每日1~2次;肌内注射:每次2~4毫升,每日1~2次。
【不良反应】偶见过敏、头痛、头晕、心悸、口干、腹胀等。
黄芪注射液
【方药组成】黄芪。
【功效与主治】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健脾利湿。用于心气虚损、血脉瘀阻之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等症。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每次2~4毫升,每日1~2次;静脉滴注:每次20~40毫升加入5%~10%葡萄糖250~500毫升,每日1次。
【不良反应】偶有发热、皮疹、头痛及过敏性休克。
川芎嗪注射液
【方药组成】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
【功效与主治】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保护心肌、抗脂质过氧化和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抗凝血、抗心肌缺血等作用。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症。明显改善心悸、气短、胸闷、头晕等症状。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每次50~100毫克,每日1~2次,用0.9%氯化钠注射液2~4毫升溶解。静脉注射:每次100毫克,每日1次,用注射用水4毫升溶解后,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40毫升缓缓注射。静脉滴注:每次100毫克,每日1次,临用前用注射用水4毫升溶解后,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缓慢滴注。
【不良反应】偶有头痛、皮疹或过敏。
参麦注射液
【方药组成】由人参、麦冬组成。
【功效与主治】益气养阴、生津复脉。可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代谢及提高心功能。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属于气阴两虚者。
【用法用量】每次100毫升静滴,每日1次,7~14天为1个疗程。
【不良反应】一般无不良反应,偶有对本品过敏者。
生脉注射液
【方药组成】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
【功效与主治】补气敛汗、养阴生津、复脉固脱,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高血压、肺心病、心肌病属气阴两虚者。
【用法用量】每次20~50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毫升中静滴,每日1次,7~14天为1个疗程。
【不良反应】一般无不良反应,偶有皮疹。
红花注射液
【方药组成】从中药红花中提取的水溶性黄色部分的蒸馏水溶液。
【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症。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每次5毫升,每日1~2次。静脉滴注:每次10~20毫升加入到5%~10%葡萄注射液250~500毫升,缓慢滴注,每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
【不良反应】偶有皮疹。不宜与其他药混合使用。
灯盏花注射液
【方药组成】从菊科飞蓬植物灯盏花中提取,主要成分是灯盏乙素。
【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每日1次,16~20毫升加入0.9%生理盐水250毫升缓慢滴注,10天为1个疗程。
【不良反应】偶有皮疹、口干、全身发痒等。脑出血急性发作期慎用。
葛根素注射液
【方药组成】从中药葛根中提取的有效成分。
【功效与主治】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每次200~600毫克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250~500毫升缓慢滴注,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
【不良反应】个别病例出现皮肤瘙痒、头痛、头昏、皮疹等,偶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停药后自行消失。
参附注射液
【方药组成】红参、附子。
【功效与主治】具有固阳救逆、固脱生津之功效。适用于急性左心衰竭并发心源性休克者。
【用法用量】每次50~100毫升加入5%~10%葡萄糖液250~500毫升静脉滴注。静脉推注20~40毫升,每日1~2次,速度宜慢,7~14天为1个疗程。
【不良反应】肌注时极少数病人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偶见注射部位出现硬结。静脉给药时,偶见血管刺激性疼痛,减慢静注速度或用5%~10%葡萄糖注射液将药液稀释后静注,疼痛会消失。最好不要与中药半夏、瓜蒌、贝母、白及同时使用。
正欣注射液
【方药组成】以三七为原料,运用现代高科技分离提出有效活性成分——三七总皂苷单科制剂而成。
【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通脉活络。具有降低缺血组织耗氧量,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扩张血管,增加缺血区供血,抗血栓和抗凝血作用。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每次100~200毫克,每日2次。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次200毫克,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毫升滴注。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出现咽喉干燥、头晕、心悸,停药后消失。
四、冠心病病人用药禁忌
(1)心绞痛发作时忌直立含药。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在舌下含1片硝酸甘油,或嚼碎后含在舌下,含药时不能站立,以免突然晕厥而摔倒,应坐靠在宽大的椅子或凳子上。
(2)伴有低血压、心动过缓、肺源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心功能不全、哮喘的冠心病病人,忌用或禁用β受体阻滞药。因为β受体阻滞药兼有降血压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只适合伴有高血压或心动过速的冠心病病人。
(3)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药的冠心病病人,不可骤停服药,否则引起“反跳”,加剧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死。
(4)心动过速者忌用心宝,心动过缓者忌服活心丸。
(5)伴发肝病的冠心病病人,忌用普萘洛尔(心得安)、阿普洛尔(心得舒)、氧烯洛尔(心得平)、噻吗洛尔(噻吗心安)等。
(6)忌自作主张随意联合用药。在临床上发现,β受体阻滞药合并维拉帕米(异搏定),可发生心动过缓、低血压、心力衰竭,严重者甚至心脏骤停;而洋地黄和维拉帕米合用,则可发生猝死。
(7)忌自作主张随意加减药量。有些病人治病心切,擅自加量,结果反而欲速则不达,如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的速效药,个别人因一次含服不见效,就在短时间内连续服好几片乃至10多片,结果不仅疗效不佳,反而疼痛加剧。因为,任意加大硝酸甘油量不仅产生耐药性,而且还直接造成冠状动脉痉挛。
(8)伴有青光眼的患者,慎用或忌用硝酸甘油。
冠心病并发症及疗法
有了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都比较严重,而且病情随时都可能发生突然的变化,因此必须紧急处理,加强监护。这时,病人的家属更应该好好照料病人,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细致地观察病人的病情,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处理,防止病情恶化。工作人员及家属应该注意保持镇静,不要在病人面前流露悲观失望情绪,以免引起病人情绪波动而加重病情,应当安慰和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病人的病情有好转但仍未脱离危险期时,决不能放松警惕、麻痹大意。
一、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尤以室性心律失常居多,总的发生率为60%~100%,是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窦性心动过速
发生率为30%~40%。暂时性的窦性心动过速是与全身应激、儿茶酚胺分泌增加,疼痛、紧张、血容量不足或合并感染等因素有关。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是梗死面积大、心排血量减低、左心衰竭或坏死心肌修复较差的反映。
治疗:首先针对诱因给予止痛、镇静、补充血容量等对症处理。如无明确的心功能不全者可试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药或钙拮抗药。继发左心衰竭者,主要是处理心力衰竭。
2.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为20%~40%。可能机制包括直接或反射性的胆碱能刺激、窦房结缺血或梗死,坏死组织产物释放,吗啡、β受体阻滞药、钙拮抗药和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等。
治疗:多数窦性心动过缓者不需要治疗,但当周围灌注减少或出现心力衰竭时,可静脉滴注阿托品0.4~0.6毫克。
3.窦房结功能不良
窦房结功能不良,出现于约5%的急性心肌梗死者,常见于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可发现窦性停搏,二度Ⅰ型或Ⅱ型窦房阻滞。头晕和晕厥是最常见的症状。
治疗:可给予阿托品治疗,无效者需要暂时心内起搏。
4.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发生率为50%,一般无重要意义,但可诱发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偶发者无需处理,频发或联发者,若不伴有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障碍及心力衰竭时,可试用普罗帕酮100~150毫克、1日3~4次;或用维拉帕米40毫克,1日2~3次。
5.房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见于20%的急性心肌梗死(AMl)病人,但大多数发作短暂而不需治疗,持久的房性心动过速需要治疗。如果伴有血流动力学紊乱,应用同步电转复。不很紧急的情况下,可试用药物治疗,如维拉帕米、β受体阻滞药等。
6.心房扑动
近5%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有心房扑动,一般最好以直流电同步心脏转复治疗,常能终止,常仅需25~50瓦•秒。洋地黄类药物可控制快速心室率,但就是大剂量也不能成功地转复心律。
7.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发生率为10%~15%,治疗选择取决于临床状况及心室率的快慢,心室率不快而无症状者,很少需要特殊处理,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快速心房颤动(心率>180次/分),须选用100~150瓦•秒同步电击除颤。对大多数心室率<180次/分的心房颤动,无明显血流动力学影响者,主要选用药物治疗。心房颤动考虑与左心室功能减低有关者,应首选洋地黄类制剂。无明显心功能不全者,可选用下列药物:胺碘酮、β受体阻滞药、普罗帕酮或者维拉帕米等。
8.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是最常并发的心律失常,尤以发病数小时内发生率最高。主要与缺血损伤后早期心室自律性或折返激动增强有关。室性早搏的危险性在于,它可能是早期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前奏,恢复期和晚期室性早搏频发或持续存在,猝死的发生率较高。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最早期并发复杂室性早搏应首选利多卡因。目前推荐的用药方法是,静脉推注每千克体重1毫克(总量<100毫克),每间隔8~10分钟推注1次,总量每千克体重4毫克。继以20~40微克/(千克•分)(大约相当于1.5~2.0毫克/分)恒速滴注。如疗效好,可于48~72小时后改用口服B类抗心律失常药(美西律600~800毫克/天)以防再发。
9.室发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
原发性心室颤动在急性心肌梗死4小时之内发生率最高,室性心动过速常出现于心肌梗死4小时以后,其前常有频发、多形和成对的室性早搏。
(1)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①短阵发作,频率<200次/分,无明显血流动力学变化者,首选利多卡因。
②频率>200次/分,随时有发生心室颤动危险者,应首先同步直流电复律(用100~200瓦•秒)。如室速频率过高,心室波宽大而畸形近似心室扑动者,应用非同步电击复律。
③恢复期仍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者可选用胺碘酮。
(2)加速室性心律
①短阵发作,无需特殊处理。
②窦性心率较快,由室性早搏促发或兼有阵发性室速者,给予利多卡因。
③以逸搏开始,窦性心率<60次/分者,利多卡因与阿托品并用。
(3)扭转型室速
①对伴有QT间期延长者用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从1微克/分开始,调节剂量,使心率维持在100~120次/分。
②与低钾或低镁有关者,可给予补充氯化钾及硫酸镁。
③对不伴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给予利多卡因,有时也可制止复发。
④对伴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应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
(4)室颤:电除颤是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措施。首次可用非同步电击除颤。首次除颤未成功者或成功后又复发者,可重复除颤,电功率可加大。如心室颤动波细小,可预先给予肾上腺素0.5~1毫克心腔或静脉注射,使心室颤动波变大,将有利于除颤成功。除颤同时可并用利多卡因。
10.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缓慢型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危险性心律失常(见下图)。主要发生原因是房室结和希氏束的缺血性损伤(白细胞浸润、水肿及坏死)和缺血损伤早期房室结局部钾离子增加。
治疗:一度和二度Ⅰ型一般不必处理,但需严密监护。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QRS波不宽者,心率在45~50次/分,可以严密观察,心室率低于40次/分,且频率不稳定或伴低血压者,可试用异丙肾上腺素。QRS增宽者应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逸搏心率在50~60次/分,QRS不宽者无需特殊处理,只须严密监护。如病情有进展,心室率变慢或漏搏增多或出现低血压者,可用阿托品,也可试用激素;少数情况下可试用异丙肾上腺素,但要慎重,以免诱发心室颤动;QRS波形增宽者,出现过心室停搏者、心室率<50次/分伴有明显低血压或心力衰竭者、合并频发性室早或阵发性心动过速者,可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
心律失常示意图
问:心律失常有哪几种情况?
答:(1)早搏。早搏又称期外收缩,或期前收缩。以每分钟心跳72次为例,则每隔0.83秒心脏跳动1次。如果在均匀的心脏跳动中,忽然有一跳在不到0.83秒的时间内提前发生了,便称为早搏。早搏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紊乱。在正常人中也十分常见,但多数人并无不适症状,或仅仅感到心荡一下,或心脏下沉一下等。在有较为严重的心脏病基础上发生频繁的早搏,有可能引起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人。可没有任何先兆,心跳突然加速,脉搏在160~240次/分,这种心跳也会突然恢复正常;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其他症状可有心慌、憋气、头晕、乏力,重时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晕厥、抽搐或休克。
(3)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是发生于心房内的、冲动频率较房性心动过速更快的心律失常。当心房异位起搏点的频率达250~350次/分,心房收缩快而协调为心房扑动。若频率>350次/分且不规则时,则为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在心电图上可有明显表现。房颤的发生率在心脏病病人中约占4%,有心脏扩大并且伴有心力衰竭的病人中约为40%。房颤的发生与年龄明显相关,40岁以后房颤发生开始增加,65岁以后开始显著增加,老年人房颤发生率为7%~14%。
(4)窦性心动过速。成人窦房结冲动形成的速率超过每分钟10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速,速率常在每分钟101~160次。健康人运动和情绪紧张可引起心动过速;另外,酒、茶、咖啡和药物常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发热、低血压、缺氧、心功能不全、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心肌炎,也会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5)窦性心动过缓。正常人窦房结发出的冲动为60~100次/分,小于60次/分就称为窦性心动过缓。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是正常现象,一般见于运动员、体力活动多的人以及正常人睡眠之中,不需要治疗;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则需要治疗。
二、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和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已成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的关键问题。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力衰竭是由心肌梗死导致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的增加或左心室顺应性下降造成左心房压升高引起,少数是由机械性并发症如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或室间隔穿孔等引起,另一方面,由于较多的心肌坏死使心肌收缩力急剧减低,虽然机体最大限度地代偿,原功能仍不能恢复正常,引起心排血量下降和外周灌注不足,甚至发生心源性休克。
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
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严重而并不少见的并发症,常发生于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心脏破裂的后果常很严重,尤其左心室游离壁破裂,病人往往出现急性心脏压塞(心包填塞)而迅速死亡,手术亦难以抢救成功,因此积极预防心脏破裂有重要的意义。
心脏破裂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第1周内,尤以第1天内最为多见。心脏破裂最常见的先兆症状是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出现持续或反复发作的剧烈胸痛,而心电图并无梗死延展的表现。此种胸痛药物难以缓解。心脏破裂常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4倍。
心脏破裂预后较差,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死因。与治疗相比,预防心脏破裂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1)卧床休息,改善心肌供血。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早期,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劳累或体力活动,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肌耗氧量。应用强有效的止痛剂,如吗啡等,并尽早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持续滴注或口服硝酸酯类药物,以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肌供血。若心率过快,可给予镇静药物或小剂量β受体阻滞药如阿替洛尔等。
(2)保持大便通畅。急性发作早期,患者应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干燥和用力排便,必要时可用50%甘油灌肠。
(3)慎重使用升压药物。当急性心肌梗死伴低血压或休克而使用加压胺类药物时,应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滴速,使血压平稳上升至合适水平,切忌血压较大波动。
(4)合理应用降压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若血压升高,应排除因疼痛而致血压升高的因素,再用降压药。可用起效快而作用消失也快的药物,如用硝普钠静脉滴注。也可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
(5)抗凝治疗。在没有条件施行溶栓治疗或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情况下,若无抗凝治疗禁忌证,应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用肝素进行抗凝治疗。
四、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如不及时进行正确有效的抢救,即将造成脑与全身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性损伤,最终导致死亡。
1.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1)因脑组织对缺氧最敏感,而表现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全身抽搐,多发生于心脏停搏后10秒内。
(2)心音消失。
(3)大动脉(颈或股动脉)搏动摸不到,血压测不出。
(4)呼吸呈叹息样,随即呼吸停止,多发生于心脏停搏后20~30秒。
(5)瞳孔散大,多出现在心脏停搏后30~60秒。
心脏骤停的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循环及呼吸功能,使脑组织得到保护。抢救的成败在于能否争取时间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包括心肺复苏和复苏后处理。
2.心肺复苏
(1)恢复循环
①心前区叩击:发现心搏骤停,立即用拳头在患者胸骨正中处叩击2~3次,若无效即迅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但对于缺氧而尚未完全停止跳动的心脏,拳击可能引起心室颤动,应避免使用。
②胸外心脏按压:是心脏停搏后现场抢救的首选方法。
正确按压方法为救护者位于患者胸部的一侧,肩、肘、手掌根部与患者胸骨垂直,左手掌平放于患者胸骨中、下1/3处,右手掌压在左手背上,借助身体的力量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3~5厘米,然后完全放松,每分钟有节奏而不中断地按压60~80次,切忌压在剑突或肋骨上,以防损伤肝脏及肋骨骨折。按压应就地进行,如在软床上应尽快在患者后背下垫一块硬木板,或将患者迅速搬至地上进行按压。
(2)建立人工呼吸
①疏通呼吸道:首先清除患者的呼吸道异物(义齿、呕吐物等)。置患者于平卧位,将其头后仰,抬颈或抬颏,使舌头从喉的背部抬起,以保持气道伸直和声门张开,从而保证呼吸道通畅。
②人工呼吸:如果呼吸浅而慢或停止,有条件应立即插入口咽导管,用简易面罩加压式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方法为使患者仰卧,头向后,颈过伸,呼吸器置于患者头部右侧,操作者用左手抬起患者的下颌,头部维持斜仰的姿势,右手抓住呼吸器的活瓣处,将面罩压在患者口鼻部,使口鼻与面罩紧密结合,防止漏气,用右手挤压呼吸球,使空气从呼吸球推开活瓣,经面罩和鼻孔进入肺内,放松呼吸球后使患者将气呼出,挤压呼吸球的频率为16~20次/分。如无条件可进行口对口或口对鼻直接吹气,方法为操作者一手托起患者后颈部,使头后仰、呼吸道畅开,另一手捏紧患者鼻孔,口唇与口唇之间必须紧密接触,或用手指做成圆圈,圈住患者鼻孔,使操作者口部与患者的鼻部紧密闭合,以防止漏气,每按压心脏5次,吹气1次。如现场只有1人抢救时,可做15次心脏按压,继而快速吹气2次。同时尽快做好气管插管准备,若自主呼吸仍不恢复,则行气管插管进行吸痰及使用人工呼吸机。
(3)建立静脉通道
心肺复苏时,应尽快静脉给药,静脉给药可不必中断心脏按压。
3.心肺复苏效果的评价
(1)有效:当出现以下变化时,证明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心搏恢复,大血管搏动可触及,出现自主呼吸,意识恢复,瞳孔缩小等。
(2)无效:若持续抢救10分钟以上,仍无自主心脏活动,心电图呈直线,瞳孔散大固定,则提示“心脏死亡”。虽有自主心搏,但无自主呼吸,无深、浅反射,对刺激无感知和反应,或脑电图对刺激无反应,持续6~24小时,即考虑为“脑死亡”。
以上介绍了心肺复苏的知识,当患者突然发病时,在场人员应积极按以上方法对病人进行治疗,心脏骤停的现场抢救是非常重要的,人人都应掌握这些方法。
五、冠心病并发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最严重的表现形式,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血压下降、少尿、冷汗、发绀、皮肤湿冷和意识障碍等。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丧失大块具有收缩功能的心肌而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功能显著降低而并发心源性休克。
问:如何预防冠心病人猝死的发生?
答:冠心病人猝死时有发生,比如上厕所时、夜间睡眠时,多由于冠状动脉的急性病变导致心肌急性缺血,诱发致死性心律失常如室颤等。预防猝死要做到以下几点:
(1)遇事要保持心理平衡,不要紧张激动。生活要有规律,心情要愉悦,不要过度悲伤。
(2)少做用力过猛的动作,大便要通畅,大便时不要屏气。
(3)避免吃得过饱,也不要过饥,不食冷、黏食物。
(4)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不要勉强。
(5)要注意气候变化,避免寒冷刺激。
(6)如果出现先兆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查体,不能掉以轻心。发病时间越短抢救效果越好,发病时间越长效果越差。
心源性休克的一般治疗包括镇痛、纠正心律失常、给氧和呼吸管理、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纠正血容量不足等。具体的药物应用与心力衰竭的治疗相似,一般治疗之外也应用血管扩张药、正性肌力药物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等机械辅助循环措施,还可早期进行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溶栓治疗等。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是非常严重的病症,病死率较高。近年来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支持下行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使病死率有所下降。患者及家属对此并发症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六、冠心病的其他治疗方法
1.溶栓疗法
溶栓疗法是使用药物将冠状动脉内形成的血栓溶解,使阻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这种疗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一般在发病后6小时内应用,若超过6小时,其疗效不确定性增加。
但是有些人不适宜溶栓疗法治疗:
(1)2周内有活动性出血,比如溃疡病、咯血、血尿及痔疮性出血等,做过大手术、活体组织检查、血管穿刺以及外伤等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者。
(2)血压高于24.0/14.7帕(180/110毫米汞柱)。
(3)有出血性脑卒中史或半年内有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病史。
(4)心源性休克。
(5)糖尿病合并出血性视网膜病变。
(6)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
(7)感染性心内膜炎。
(8)做过冠状动脉搭桥术。
(9)口服抗凝疗法。
(10)扩张性心肌病或严重左心功能不全。
(11)左束支阻滞。
(12)严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
(13)阿司匹林过敏。
(14)半年内用过链激酶。
心肌梗死溶栓疗法是比较安全的,它的并发症主要是出血。轻度出血,如皮肤或黏膜出血、血尿、痰中带血等。严重出血如大量咯血、消化道大出血、腹膜后出血等。脑出血是最危险的并发症。
2.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就是通过心导管技术对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进行机械性扩张和塑形,使原来狭窄或已经闭塞的冠状动脉部分或完全开通(见下图)。
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方法有: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进行的冠状动脉内溶栓术;对冠状动脉局限性狭窄病人进行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冠状动脉腔内斑块旋磨术、冠状动脉激光成形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等。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方法是:先在患者右侧大腿根部将一根管端有个小球囊的特制导管从皮肤穿入,沿股动脉顺着动脉血流,在X线透视下慢慢送到心脏,到冠状动脉的狭窄部位时,将球囊加压,扩张局部狭窄的病变,使血管内径增大,将狭窄的冠状动脉重新成形。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1)心绞痛。
(2)急性心肌梗死。
(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绞痛复发。
(4)高龄心绞痛患者。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①血管狭窄小于50%;②严重弥漫性心脏血管病变;③慢性闭塞性病变伴有严重钙化者。
(2)相对禁忌证:①无自发性或诱发性的心肌缺血依据者;②凝血机制障碍,包括出血性疾病或高凝状态;③慢性闭塞性血管病变;④无保护的左主干狭窄;⑤临界狭窄无明显临床症状者。
冠状动脉内支架
冠状动脉内支架是专为置入冠状动脉而设计制造的金属支架,将支架置入冠状动脉内可以消除狭窄性病变。
这种方法是利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技术将支架置入冠状动脉狭窄处并扩张开支架,利用金属支撑力消除冠状动脉的狭窄。
常用支架按基本设计分为网状、管形、丝绕、环形等。按其材料可分为不锈钢、镍、钽支架。按释放方式分为球囊膨胀及自膨胀支架。每种支架各有优、缺点。
支架治疗的适应证
(1)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中出现严重内膜撕裂或急性血管关闭。
(2)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残余狭窄仍大于30%。
(3)预防术后再狭窄。
支架治疗的禁忌证
(1)有出血倾向、脑血管意外、阿司匹林和抗凝药治疗禁忌证者。
(2)病变血管直径小于2毫米。
(3)病变部位血管过度弯曲。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或支架术后可能发生再狭窄,对再狭窄的患者,可再次进行成形术,少数病人可用其他介入方法治疗。
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方法,是取患者自体血管,将其两端分别与升主动脉和病变远端的冠状动脉相吻合,形成一个新的跨越病变的供血通道。
例如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采用小切口,不用体外循环装置,不良反应少。医生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经左侧胸壁小切口与冠脉吻合。也可经皮穿刺插入股动静脉管,经颈内静脉置入另一引流管,经胸部小切口停跳下完成搭桥术。最新的微创搭桥术为纳米技术,是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完成手术的。
3.心脏起搏器
起搏器实际上是由脉冲发生器、起搏器导线两部分组成的,它们通过一个很小的手术被置入人体。
脉冲发生器由电池及制造脉冲的电路组成,犹如整个系统的“大脑”。脉冲发生器是非常小的。通常置入到一侧锁骨下皮下。起搏导线是绝缘的并且很细,它从静脉进入心脏,将起搏器和心脏联系起来。
窦房结、房室结等心脏的传导系统发生故障,心脏泵出的血液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而出现乏力、头晕、一过性意识丧失并进而危及生命者,都应该安装起搏器,例如心跳小于40次/分。
安装心脏起搏器不受年龄限制。家庭生活或日常工作中常见的设备中对起搏器有影响的是:手机、电焊机、金属探测仪、手持电钻、高压设备、广播天线、发电机等。
起搏器受到干扰时,病人可能会出现心悸、头晕、乏力,甚至晕厥,或者脉搏跳动规律突然改变,或者又出现了置入起搏器以前的症状。
冠心病病人的科学饮食
冠心病是以动脉硬化为基础,表现为冠状动脉缺血或梗死病理改变的心脏疾病,冠心病的发病与环境、遗传诸因素有关,饮食因素对其有重要影响。
一冠心病病人的饮食原则
冠心病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的摄入不合理而致,是吃出来的疾病。因此,无论是为了预防,还是为了有效控制及治疗,都必须根据其病理特点,从合理膳食、合理营养开始。尤其对于那些已经患上冠心病的人们来说,日常的膳食是否合理就显得更加重要。
冠心病患者往往体重超常,需要通过限制饮食和增加消耗,使体重达到理想范围,上下波动不超过标准体重的10%。超过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须根据其年龄、性别、劳动强度和体质状况控制热量的摄入。
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
(适于身高<158厘米的男子)。
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
(适于身高>159厘米的男子)。
女性则相应减去2.5千克。
对于符合标准体重的患者,应保持摄入热量与消耗热量的平衡;对超重和肥胖患者,则应控制糖类如食用糖、淀粉的摄入等,以控制摄入的总热量。
一般来说,冠心病病人营养配餐应遵循“低盐、低糖、低脂肪、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高钙”的膳食原则。简单地说,就是“三低三高”。下面对此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问:防治冠心病的合理膳食原则有哪些?
答:因为营养与冠心病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制定合理的膳食原则对防治冠心病至关重要。
防治冠心病的合理膳食原则如下:
(1)减少每日胆固醇的摄取。胆固醇的摄入量不应超过300毫克/日。
(2)脂肪的摄入,不应超过总热量的30%,其中饱和脂肪酸应控制在总热量的10%以内。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使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宜为7∶1∶1。
(3)食用复合糖类,少吃或不吃蔗糖或葡萄糖等简单的糖类。
(4)总热量限制在标准量以内,使体重维持在标准水平,如果超重,应进一步限制总热量,或适当增加体力活动。
(5)提倡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食用豆制品,食用液体植物油。
(6)尽量少吃富含饱和脂肪酸或胆固醇的肥肉、动物油、高脂奶品及蛋黄、动物内脏等食品。
(7)不要将饮用水软化。
(8)减少钠的摄入,以氯化钠计,每人的摄入量应首先争取在10克/日以下,逐渐能减至5克/日以下为最好。
(9)不饮或少饮酒,每日量不超过30毫升。
1.低盐
所谓低盐,就是每天吃的食盐(化学名称氯化钠)在5克以下。那么,冠心病患者的膳食中为什么要限制盐呢?
众所周知,中国菜肴的烹调最讲究的就是调味,而一切菜肴的调味都离不开食盐,即使甜味的菜肴,为了增加菜肴的甜度,也最好是加点盐,所谓“要想甜,加点盐”,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俗话说,盐味盐味,有盐才有味,无盐就无味。做菜的时候,即使在菜里加上大把的味精、鸡粉等鲜味品,如果不加盐,也吃不出有什么鲜味。
食盐的作用不仅仅是给菜肴调味,人不吃盐还会没有精神,没有力气,甚至恶心、呕吐、血压降低。这说明人体是需要少量食盐的。现代科学试验表明,成年人每天需要3~5克食盐。
如果吃盐太多,对人体就不利。因为血液里的盐分太多,水分就会蓄积在组织里,形成水肿,增加体重,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另外,食盐的渗透压作用,还能使血管紧张收缩,并且对一些增加血压的物质敏感,导致高血压病的发生。事实证明,我国北方人的膳食口味重,吃盐量一般较多,患高血压病的人就多于南方。由于高血压最易并发冠心病,所以冠心病病人每天吃盐的量应严格控制在5克以下,心肌梗死患者盐的摄入量则应严格控制在每天2克以下。
问:如何从饮食方面预防冠心病?
答:荷兰研究人员发现,有规律地食用含有黄酮类食品的人,死于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极小。黄酮是植物颜料,它富含于红茶、洋葱、绿叶菜、西红柿、苹果、红葡萄、荷叶、山楂等饮食中。研究者发现,日均摄入含29.9毫克黄酮的冠心病病人,死于心脏病或心肌梗死发作的可能性比日均摄取19毫克黄酮的病人少50%。红茶含黄酮最丰富。此外,用荷叶同山楂煎水代茶饮,也能预防冠心病发生。预防冠心病的营养素还有维生素C,它具有加强血管弹性、韧性,减少脆性和防止出血等作用。碘有防止脂质在动脉壁沉积的作用,因此,多吃海带、海藻类对防治冠心病有一定的好处。
2.低糖
低糖,是指冠心病患者宜少吃白糖、红糖及所有含糖类较高的食物。每天总量应控制在250~300克,其中红糖、白糖等精制甜类应控制在20克以下。因为多吃糖和含糖类食物,会使血糖增高。血液中糖的含量过高,血小板易凝集形成血栓。这种像门栓一样的血块堵塞冠状动脉就会引起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长期多吃糖还会引起糖尿病。糖尿病又易导致血脂代谢紊乱,使三酰甘油明显升高,血液的黏稠度升高,形成临床上所说的“高黏血症”。高黏血症能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者堵塞,以致发生或加重冠心病。所以,冠心病病人一定要少吃糖,特别是精制糖类,含糖高的粮食特别是米、面,每天总量不超过300克为宜。身体肥胖的人最好控制在250克以下。
3.低脂肪
所谓低脂肪,就是指少吃动物的脂肪。高脂肪的食物,除了日常饮食中的大肥肉外,还包括猪油、黄油、奶油、羊油、鸡油等动物油脂,以及含胆固醇高的动物内脏,如肝、肾、脑花、骨髓、大肠、蛋黄、蟹黄、鱼子,还有含油脂、胆固醇都高的乌贼鱼、带鱼、鳗鱼、鱿鱼、鹌鹑蛋、猪蹄等。冠心病患者应少吃或最好不吃这些含脂质高的食物,因为吃后会直接使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升高,从而降低人体中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反之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如果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会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等脂质增高,就会引起和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和加重冠心病。所以动物性油脂的摄入每天不能超过10克,最好控制在7克以下。
虽然食用过多的动物性油脂对冠心病患者无益,但也不能一点不吃,适量少吃一点也是必要的,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要溶解在油脂里,才能被人体吸收。一点动物性油脂不吃,必然会导致这些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所以,冠心病患者的膳食中,最好是将动、植物油按3∶7的比例相互搭配,调制成混合油,这样既有利于上述脂溶性维生素的溶解吸收,也不至于过多地摄入对冠心病不利的脂质。
常见脂肪分类
饱和脂肪及油类 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油类 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油类
牛乳脂 橄榄油 玉米油 红花油(普通)
动物脂 加拿大油菜子油 葵花子油(普通) 花生油椰子油 高油酸红花油棉子油 大豆油
棕榈油 高油酸葵花子油 鱼油 亚麻子油
可可脂 核桃油 芝麻油
棕榈仁油 葡萄子油
4.高蛋白质
高蛋白质就是指每天应吃100克左右的动物瘦肉,吃100~150克的鱼肉,吃100克大豆制品,每周2~3个鸡蛋。因为鱼肉、瘦肉、鸡蛋等动物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接近,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而被称为“优质蛋白质”。植物蛋白缺少人体必需的赖氨酸、蛋氨酸等氨基酸,不能被人体完全吸收和利用。但动植物蛋白合用,可以提高营养价值,起到互补作用。所以每天最好动、植物蛋白食物各占一半。
从营养学角度来看,蛋白质能维持血管弹性,保持血管柔软,尤其是植物性蛋白质,如大豆蛋白质有降低胆固醇的明显作用。所以,动、植物蛋白质都要吃,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意义。
5.高维生素
高维生素是指冠心病患者一定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的食物。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是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如洋葱、芹菜、菠菜、蘑菇、小白菜、莲花白、油菜,水果如梨、苹果、广柑、柚子、橘子、葡萄、香蕉、草莓、猕猴桃等。维生素C具有化油腻、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泛酸、叶酸等B族维生素,能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能有效地防治冠心病。
近年来,西方科学家发现,B族维生素特别是叶酸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能使比胆固醇还可怕的高半胱氨酸改变原有的性质,使其变成对人体有益无害的蛋氨酸,从而降低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如果人体内缺乏叶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血液中的高半胱氨酸水平就会过高。这个高半胱氨酸是血管最有力的破坏者。它在血液中多了,会导致血管壁破损,使血管壁不再光滑,胆固醇就极其容易沉积在破损的管壁上,还会引起血小板凝集,使动脉管腔变狭窄,甚至堵塞。科学家们指出,过多的高半胱氨酸引起冠心病的危险性,比胆固醇大3倍。血液中高半胱氨酸水平愈高,危险性愈大,高半胱氨酸水平高的人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是正常人的13~14倍。患了冠心病的人,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就会加重病情。富含叶酸的食物主要有红苋菜、菠菜、生菜、芦笋、豌豆、扁豆、苹果、橙子、柑橘等,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食物有糙米、乳制品、麦芽、小扁豆、沙丁鱼等。但在烹制这些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食物时,还必须注意不要使用过高的温度,因为维生素B1、维生素B2不耐高温,在高温环境下烹制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就会使其遭到破坏,所以最好是做成凉拌菜吃。为保证冠心病患者维生素的摄入量,每天宜吃新鲜蔬菜500克以上,水果100~200克。
6.高钙
高钙是指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虾皮、芝麻酱、黄豆粉、牛奶、炒南瓜子、海参、黄花菜、大头菜、紫菜、虾仁、银耳、豆腐、骨头汤等。科学家研究发现,多吃含钙食物,对冠心病患者非常有益。如果冠心病患者每天通过食物摄入800~1000毫克的钙,冠心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血压也趋于正常。如果每天摄入的钙在500毫克以下,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病率则增加1.5倍左右。
综上所述,在编制冠心病患者的食谱时,一定要遵循“三低三高”的膳食原则。无数案例证明,只要冠心病患者能严格按照这“三低三高”的膳食原则营养配餐,持之以恒,在合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坚持数年或十数年,加上适当运动和积极乐观的情绪,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冠心病的发病率,甚至使一些冠心病患者的病情逐渐减轻或恢复到正常状态。
当然,冠心病患者在进食时,虽然要按照“三低三高”膳食原则进行配餐,但每个人的具体身体健康状况还有所区别,因此,在制订具体的膳食菜单时,还要考虑到每个人的具体身体状况,同时还要照顾到季节的变化以及病情的轻重程度等。
高血压和冠心病一级预防的人群营养素目标
热量及营养素 下限值 上限值
总热量维持体重指数(BMI)在20~22
总脂肪(占总热量%) 15 30
饱和脂肪酸(%) 0 10
多不饱和脂肪酸(%) 3 7
膳食胆固醇(毫克/日) 0 300
总糖类物质(占总热量%) 55 75
复合糖类物质(占总热量%) 50 70
非淀粉多糖(克/日) 16 24
总膳食纤维(克/日) 27 40
精制糖(占总热量%) 0 10
蛋白质(占总热量%) 10 15
食盐(克/日) 0 6
二、冠心病病人的饮食宜忌
冠心病与饮食的关系,不论传统中医学,还是现代西方医学的认识都是一致的,即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形成冠心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冠心病患者无论是日常饮食,还是在饮食治疗过程中,对食品种类都应当有所选择,要注意哪些食物与冠心病患者相宜,哪些食物与冠心病患者相忌,这就形成了饮食宜忌。
1.宜饮淡茶
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饮料,据研究,茶叶对许多疾病有防治作用。茶叶中的单宁酸能增强微血管壁的韧性,对防治冠心病有益。研究还表明,长期饮茶者,可以减肥、降低血脂。因此,多饮些茶,对冠心病患者来说,是寓治疗于日常饮食的方法。茶分为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绿茶性凉,红茶性平偏温。冠心病患者一般以绿茶较为适宜,而且冲泡的茶水以茶量较少、口味清淡为宜,不要喝口味浓厚的茶。
问:水质硬度与冠心病的发生有什么关系?
答:水质硬度决定于其中所含钙盐、镁盐量的多少。每升含10毫克氧化钙的水质,相当于1度(硬度)。低于8度的水称为软水,高于8度的则为硬水。
从目前资料看,饮水的硬度与冠心病的患病率、病死率呈负相关,即软水地区的冠心病患病率、病死率均较高。在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疾病与饮水性质协作中心协调下,在加拿大、芬兰、匈牙利、意大利、英国、南斯拉夫等国家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各地区结果一致反映软水地区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一些地区还报道,居民由饮用井水(硬度大)改为自来水(硬度小)后,冠心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近来还有人发现,生活在硬水地区的居民血压和血清胆固醇水平均较低。经研究认为,硬水中浓度较高的钙、镁离子在肠道中可以与食物中的脂肪发生皂化作用,使脂肪分解成无毒物质迅速排出体外,这样就减少脂肪的吸收,从而起到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另外,硬水中还可能含有较多的保护心脏的微量元素。
2.宜食水果、蔬菜
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等,有良好的保护血管的作用,而且水果、蔬菜中含钾也较丰富,是膳食钾的主要来源之一。多食含钾食品,有利于降低血压。
3.宜饮鲜奶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和蛋白质,这对防治冠心病是十分有利的。牛奶的蛋白质中富含氨基酸,有抑制交感神经作用。蛋白质有清除血中钠的作用,减少钠的含量有利于血压的下降。我国人群膳食中钙的摄入量普遍不足,饮鲜奶是补充膳食钙的最佳办法,适当的钙对冠心病的治疗是有益的。
4.早餐宜进流质
冠心病患者在进食早餐的时候,空腹先喝点流质食物是很有益的。因为经过一夜的睡眠,人体消耗了不少体液,血容量也相对减少,早晨适当补充一些液体,可稀释血液,增加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心血管的自稳态调节,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有利于预防便秘。
5.忌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是众所周知的一种不良饮食习惯,对冠心病患者更是潜在的威胁。古人早就提出“饮食有节”,这无论在防病治病,还是在养生保健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国内、国外的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证实,长期采用“节制饮食”的方法来降低血压或控制冠心病发展,不仅具有较好的效果,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说也是切实可行的。
问:为什么冠心病病人要避免饱餐?
答:饱餐可以诱发和加重心绞痛,这是为什么呢?以扩张胃来模拟饱餐的动物实验发现,在冠状动脉正常的条件下,饱餐可引起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血流增加;在冠状动脉狭窄条件下,胃扩张后,虽然同样可以引起血压增高,心肌耗氧量增多,但冠状血管却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并可导致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人饱餐后血中的儿茶酚胺增高,这种物质极易诱发冠状动脉的痉挛,使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引起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已有报道,饱餐是猝死的重要诱因,在猝死有诱因可查的病例中,半数以上是饱餐所诱发。所以,冠心病病人,特别是在心绞痛发作的情况下,应避免暴饮暴食,以防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
6.忌高糖食物
对于血压偏高而又肥胖的冠心病患者来说,在日常的饮食中应少吃糖或含糖高的各种食品,如糖果、糕点、甜饮料之类。因为糖是高热能食物,它除了供给热能外,不能供给其他营养素。此类食物吃得过多,会使人体摄入的热能过剩,从而导致身体更加肥胖,这对冠心病患者而言是大忌。
7.忌食辛辣
辛辣性质的食物不仅富于强烈的刺激性,而且食后会使体内燥热,能助阳生火。中医认为,冠心病患者大多阳有余而阴不足,辛辣燥热不但耗阴,且能动阳,使亢奋的阳气更加张扬,可导致病情恶化,或使药物的效果减低,不利于冠心病的治疗。
8.忌食胀气食物
冠心病患者因消化吸收能力差,易引起腹胀气短或腹泻。因此,应不吃或少吃胀气的食物,如黄豆、红萝卜等,忌烟、酒或刺激性食品,如浓茶、咖啡、辣椒等。
三、冠心病病人合理的饮食习惯
1.三餐合理分配,就餐定时定量
一日三餐是我国人民传统的饮食习惯,也是科学的、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生活方式。上午最为繁忙,营养消耗较大,因此早餐不能草率。中午人体代谢最为旺盛,为满足生理需要,故宜吃饱。晚餐后不久就要休息,由于睡眠时人体新陈代谢活动显著降低,消化能力相对减弱,若吃得太饱,易患消化不良症;并且,傍晚血中胰岛素的含量上升到高峰,促使血糖转化成脂肪贮存于腹壁之下,日久易使人大腹便便;晚上血脂骤然升高,睡着时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因此,晚餐过饱易引起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患。冠心病患者晚上过食肥甘油腻,易在睡眠中诱发心肌梗死,甚至突然死亡。
因此,冠心病患者尤应注意形成按时就餐的习惯,以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三餐分配上,掌握“早宜好,午宜饱,晚宜少”的原则。一般早餐占全日量的35%~40%,最好以豆类、牛奶、鸡蛋等高蛋白食品为主;午餐占全日量的40%~45%;晚餐占20%~25%,且一定要清淡。
冠心病病人一日饮食推荐
答:脂肪类食品:烹调用油,每日20克,不用动物油,含油脂食品每日少于25克。
蛋白质类食品:每日摄入量200克,动物蛋白占50%,植物蛋白不限。
糖类食品:每日总量250克,多吃粗粮。
维生素类食品:每日250克以上,水果200克,以新鲜、生吃为好。
菌藻类:可多吃。
同时还要控制胆固醇的摄入,每日摄入胆固醇不超过200毫克。
每日清茶1杯,茶叶中的茶色素可降血脂,饮茶可以预防冠心病。
避免红烧、油炸或熏烤食品。
问:计算热量的单位是什么?
答:千卡(kcal)和千焦(kJ)都是表示热量的单位。将1千克水从15°C升至16°C所需要的热量称为1千卡。千卡的概念将在你的生活中起到极重要的作用。千焦是表示热量的国际单位,1千卡约合4.18千焦。
2.进食细嚼慢咽
细嚼慢咽是一种良好的进食习惯,可以使食物得到充分的消化、吸收,对胃肠功能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细嚼慢咽有利于血液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再分配,在保障消化系统血液充足的同时,不至于引起重要脏器血液供应的突然减少。这对于冠心病患者尤为重要。
3.饮食忌挑食偏嗜
饮食忌挑食偏嗜,因这样不仅不能得到全面的营养,导致某些必需物质的缺乏,而且易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健康人和冠心病患者都须加以注意。
4.餐后的禁忌
(1)忌立即喝茶:茶叶中含有多量的单宁酸,它可以使胃肠道中的蛋白质变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妨碍人体对蛋白质、铁质及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因此餐后不宜立即喝茶。
(2)忌多喝开水:饭后立即喝水,会冲淡消化液,削弱消化功能;同时还可促使胃内未经消化的食物过早、过快地进入小肠,加重小肠负担,影响食物在肠内的消化和吸收。
(3)忌立即喝冷饮:饭后立即喝冷饮,会引起消化道强烈的蠕动,导致腹痛腹泻;同时,冷热的强烈变化,会使胃部血管突然收缩,长期这样则可导致胃的消化功能失调。
(4)忌立即吸烟:餐后血液循环加快,全身的毛窍都处于舒张状态,此时人体吸收烟雾的能力最佳,烟中的有毒物质比平常更易进入人体,从而加重对人体的危害。
(5)忌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或劳动时,四肢肌肉需要有较多的血液供应,势必影响胃肠道的血供。因此,饭后立即活动特别是进行剧烈活动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利,冠心病患者餐后立即运动,易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
(6)忌立即大便:大便时腹内压力骤然增大,使胃酸、胃消化酶有可能反流至食管。长期餐后大便易形成反流性食管溃疡。冠心病患者若有餐后立即大便的习惯必须逐渐改正过来。因为餐后分布在胃肠道的血液增多,大便又引起腹内压突然升高,易导致心肌梗死。
(7)忌马上睡觉:饭后马上睡觉,会使胃肠道的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食物不能得到充分消化,而且,食物停滞在胃里,会使大脑兴奋性提高,使人不易入睡,或睡后感觉不舒服。
四、对冠心病病人有益的食物
黄米
【别名】黍米。
【性味】甘、平。
【功效】补脾益肺、生肌敛疮。黄米熟食或煎汤饮,有补气健脾、补肺止咳之功效。凡脾胃虚弱、食少乏力、肺虚咳嗽者皆可食之。生米淘取滑汁,外涂治小儿鹅口疮、不能饮乳。熬煮令黑如炭,研末加蛋清调敷,治烫火伤。
【宜忌】不宜多服,以免助热,小儿不可久食。
燕麦
【别名】雀麦、野麦。
【性味】甘、平。
【功效】补益脾胃、滑肠催产。燕麦米煮食,有补益脾胃、强气力、增饮食的作用。病后体虚气弱、食欲不振或大便不畅者宜调补食用。麦米煮汁饭,有滑利大便的功效,虚人便秘宜服用。据《唐本草》记载,煮汁饮可治女人产不出。
【宜忌】体虚便溏者及孕妇慎用。
大麦
【别名】倮麦、麦牟麦、牟麦、饭麦、赤膊麦。
【性味】甘、咸,微寒。
【功效】健脾消食、止渴除烦。食谷不化、腹部胀满者宜经常食之。本品性味微寒,适用于身热烦渴、产后大便秘结、有滞而胀满者。
【宜忌】本品生用损人,炒用生热。
问:什么是冠心病病人宜吃的“五色食品”?
答:“红”是一天一个西红柿。
“黄”红黄色的蔬菜维生素A多。
“绿”是绿茶,茶叶当中绿茶最好。
“白”是燕麦粉、燕麦片。
“黑”是黑木耳。
高粱
【别名】番黍、蜀秫、秫米、木稷、芦粟、荻粱。
【性味】甘、平。
【功效】健脾益中、渗湿止痢。高粱米碾粉熟食,有健脾益胃、充饥养身的作用,煮粥滋养,脾虚有水湿者宜食用。本品与大枣炒研,治小儿消化不良。粥食或煎水,有渗湿和中之功效,可治时令吐泻、湿热下痢、小便不利等。
粟米
【别名】小米、粱米、粟谷、硬粟、谷子、寒粟、黄粟、稞子。
【性味】甘、咸,微寒。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益肾。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不思饮食、消化不良、反胃呕吐等。脾肾不足而发生虚弱无力、烦渴、小便不利以及病后、妇人产后及小儿体弱者宜经常食之。
问:常用的度量单位有哪些?
答:重量
1两=50克
1斤=10两=500克
1盎司(oz)≈30克
1磅(lb)=16盎司≈450克
1千克(kg)=2.2磅=1000克
容量
1茶匙=5毫升
1汤匙=3茶匙=15毫升
1盎司液体≈30毫升
1杯≈240毫升
称量食物
面粉:
1汤匙=10克
0.5杯=120克
1杯=240克
糖:
1汤匙=15克
植物油:
1汤匙=10克
玉米
【别名】玉蜀黍、包谷、苞米、西番麦、珍珠米、纡粟。
【性味】甘、平。
【功效】补中健胃、除湿利尿。玉米熟食,有补益脾胃、充饥健身的作用,为我国北部地区主食之一。米碾细煮粥养人,可为病后体虚者食疗之品。玉米煎汤饮,有清湿热、利小便之功效,适用于痢疾、泄泻、黄疸、水肿等。玉米轴与玉米须都有渗湿利水的功效,煎水饮可治水肿、黄疸、脚气、小便不利等。
赤小豆
【别名】红小豆、朱小豆、赤豆、红豆、金红小豆。
【性味】甘、平。
【功效】健脾利水、解毒消痈、清利湿热。红小豆煮粥食之,有健脾胃、利水湿的作用。凡脾虚不运、腹水胀满、小便不利、黄疸、泻痢者,皆可食之。小豆煎水或入药,有清热利水的功效,可治急黄、肠痈、痔痢下血、风疹瘙痒等。生豆杵末,鸡蛋清调匀外涂,可治热毒痈肿。
黑豆
【别名】乌豆、黑大豆、冬豆子。
【性味】甘、平。
【功效】利水消肿、清热止痢、补肾强身。黑豆煎水或入药,能治疗一切湿毒水肿或肾病水肿、一身沉重、肿胀风湿痹痛等。煮汁服,可治疗热毒疮肿、目赤乳岩、红肿疼痛、赤痢下血。生豆浸捣成膏外敷,治疮疥、烫伤、咬伤。本品熟食有除胃热、散结积、通利大小便、调中下气之功。能除胸闷烦热、口渴、脚气攻心,煮食对病后或虚弱的人有滋补作用。
【宜忌】本品炒食容易壅热、伤脾,虚人不可食,小儿不可食,煮食则益人,但不宜多食。
扁豆
【别名】眉豆。
【性味】甘、平。
【功效】健脾和胃、清暑化湿。扁豆熟食能健脾胃,止呕止泻。脾胃虚弱、饮食日减、呕恶气逆、久泻不止者以及妇人带下、小儿疳积者可食之。扁豆煎水或入药,有清暑热、利水湿的功效。暑湿吐泻、头昏胸满者宜食用。
黄豆
【别名】黄大豆。
【性味】甘、平。
【功效】健脾益气、清热解毒。黄豆熟食或磨豆成浆煮沸饮,有补益脾胃、健身宁心的作用,为理想的补益之品。对于久病体虚、羸瘦乏力、心悸痨咳、乳汁不下有补益之功。生黄豆食之,有清湿热、消痈肿之功。生豆浆饮之催吐,治食物中毒;煎水饮,治小儿疳积泻痢,消水胀,治肿毒。生豆浸捣外涂,治诸痈疮。
【宜忌】本品宜水浸,待其涨大后煮熟食用,小儿不可多食。
绿豆
【别名】青小豆。
【性味】甘、寒。
【功效】清热解毒、消暑生津、利水消肿。生绿豆捣末,以豆浆、米泔或姜汁调和,外敷可治痈脓疮毒、皮肤之诸毒。煮汤饮,能解酒毒、煤气毒及金石丹火诸药中毒。
绿豆煮粥或汤饮,有消暑除烦、解渴生津的作用,宜为夏季清凉饮料。绿豆煎汤或入药,有厚肠胃、利小便的功效,可用于风疹、水肿、气逆、小便不利而腹胀满。本品为豆类最善解毒者。
大蒜
【别名】胡蒜、蒜头。
【性味】辛、温。
【功效】温中行滞、解毒杀虫。大蒜生或熟食有温脾胃、行气滞、化冷积的作用。凡脾胃虚弱、寒气凝聚,症见心腹冷痛、水肿胀满、痞闷食少者宜食之。大蒜汁能杀毒邪、消痈肿。生食可避瘟邪瘴气、止痢截疟、解鱼蟹毒。捣泥外敷,可治一切疮疡肿毒。大蒜味辛,有浓厚的蒜臭味,为烹饪常用之调味品,也是家庭饭食的主要辅料,食疗以生食为佳。
【宜忌】大蒜性热助火,善散耗气,不可多食,《本草纲目》曰:“久食伤肝损眼。”内有积热者勿食。
附蒜苗(蒜梗):烧灰熏或涂,治痔漏。煎水洗,治冻疮。
青蒜:本品性味辛、温,醒脾胃,消谷食。动痰、动火不可多食。
糜子米
【别名】樱米、粢米、禾祭米。
【性味】甘、寒。
【功效】和中解暑。本品熟食,有健脾养胃的作用,炒焦后煎水,可凉血、祛暑、解渴。
问:怎样减少脂肪摄入?
答:(1)不吃动物油。
(2)烹调时少用植物油。
(3)选择瘦肉。
(4)吃鸡肉、鸭肉等时,去除外皮和脂肪。
(5)不吃油炸、油煎食物,多用煮、炖、汆、蒸、拌、卤等方法。
(6)尽量不食用反式脂肪类食物。
(7)尽量食用低脂、脱脂奶制品。
(8)少吃坚果类食品。
(9)少吃方便面。
问:吃膳食纤维是不是越多越好?
答:
膳食纤维每日摄入量在20~35克,过量摄入也会影响健康。会导致以下情况。
(1)腹胀、消化不良。
(2)影响钙、铁、锌等元素的吸收。
(3)降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
(4)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
(5)消化不良者可出现胃肠胀气、腹泻、腹痛等。
(6)增加膳食纤维同时要大量饮水。
问:哪些是冠心病病人适合吃的低胆固醇食品呢?
答:可吃的低胆固醇食品有鲤鱼、瘦牛肉、鸭肉、鸡肉、鲫鱼、比目鱼、奶粉、瘦羊肉、甲鱼、乳酪、兔肉、海蜇、牛奶等。
问:哪些是冠心病病人不适合吃的高胆固醇食品?
答:忌吃的高胆固醇食品有牛脑、蛋黄、鳗鱼、动物肝、乌贼鱼、奶油、黄油、青鱼、猪脚、沙丁鱼、牛油等。
南瓜
【别名】倭瓜、北瓜、番瓜、饭瓜。
【性味】甘、温,无毒。
【功效】健脾利水、解毒杀虫。南瓜熟食有补益及利水作用。久病气虚,脾胃虚弱,症见气短倦怠、食少腹胀、水肿尿少者宜食。南瓜生食有驱蛔虫的作用,生瓜捣汁频服,可解鸦片毒。
芹菜
【别名】旱芹。
【性味】甘、苦,微寒。
【功效】清热利湿、清肺化痰、平肝潜阳。芹菜熟食能清利肠胃、肝胆湿热及肺经痰火。咳嗽痰多、牙痛眼肿、小便淋痛、白浊、黄疸者宜食。鲜芹菜捣烂外敷,可治痈肿。鲜芹菜的水煎剂有降低胆固醇及血压的作用。凡肝阳上亢,症见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尤其是伴高血压、冠心病者宜食之。药用煎汤内服,生捣外敷,治痈毒。
番茄
【别名】西红柿。
【性味】甘、酸,微寒。
【功效】生津止渴、健胃消食。番茄生或熟食,有清热、生津、止渴的作用。热性病发热、口干渴、食欲不振者可食之。夏日番茄生食可代水果,有健胃消食、助消化的功效,老幼皆宜食。
苦瓜
【别名】凉瓜、癞瓜。
【性味】苦、寒。
【功效】祛暑生津、清热明目、解毒疗疮。苦瓜熟食,对中暑发热或热性病身热、烦渴多饮有辅助治疗作用。生苦瓜风干,与茶叶水煎或泡水代茶饮,有解热防暑作用。鲜苦瓜捣汁或煎汤,清热作用较强。素体蕴热、肝火目赤肿痛、胃热烦渴、脘痛及湿热痢疾者皆宜食之。鲜苦瓜捣烂外敷,可治痈肿、丹毒、恶疮。
【宜忌】本品味极苦,脾虚胃寒者勿生食。
大葱
【别名】葱、芤、菜伯、火葱。
【性味】辛、温。
【功效】通阳宣痹、杀虫止痢、解毒疗疮。葱白生或熟食能通上下阳气。因痰浊阴寒闭阻、阳气不通导致眩晕、胸膈闷满、鼻塞、喉痹、心腹疼痛、泄泻痢疾、乳汁不通、大小便不利者皆可食之。葱白煎水可治风寒感冒。葱白煎汁可杀蛔虫、蛲虫。鲜葱捣泥外敷,能治疮疡恶肿、跌打损伤。大葱的挥发油有抑菌作用,对肺结核、白喉、痢疾有一定治疗效果。本品是菜肴的主要调味品,亦可生食。
【宜忌】不可多食,热性病者慎用。
附葱根(葱须):发汗解表,能解百药毒。煎水洗治冻疮。
葱子(葱实):温肾,治阳痿,补虚明目。
问:吃多少大蒜和洋葱,才能起到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呢?
答:据研究发现,每天服用每千克体重1克生大蒜,或每千克体重2克生洋葱即可起到预防冠心病的作用,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体重是70千克,你就要每天至少吃70克生大蒜或140克生洋葱。
问:红酒加大蒜可防冠心病吗?
答:最近,新西兰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有效预防冠心病的方法,即在红酒中混入大蒜饮用。由于这两种物质都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不仅对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会起到双倍效用,而且其所含的黄酮素能把附着的动脉壁上的脂质迅速驱除,从而防止冠心病的发生。
黄花菜
【别名】金针菜、连珠炮、真金花。
【性味】甘、平。
【功效】清热止血、利尿消肿、解毒消痈。黄花菜熟食有清肝、凉血、止血作用。凡肝经实热,症见头晕耳鸣、心悸烦扰、吐血、衄血、大便下血者宜食。湿热壅滞,水道不利,症见水肿、小便涩痛及咽痛、乳痈者亦可食之。鲜黄花菜连根捣成泥外敷,治疮痈肿毒。黄花菜水浸洗净后,宜煎炒熟食,有养气补虚的作用,与肉炖食,可补虚下奶,治贫血、胎动不安。
洋葱
【别名】葱头、球葱、玉葱。
【性味】甘、辛、平。
【功效】清热化痰、通利小便、解毒杀虫。葱头熟食有化痰及利尿作用。胸闷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者宜食之。洋葱能抑制高脂肪饮食引起的血浆胆固醇升高,常食对防止动脉硬化有益。葱头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对肠炎、白喉有一定疗效。鲜葱头捣泥外敷,可疗创伤、溃疡。
本品夏季采收,生或熟食皆可。药用捣汁或捣泥外敷。
冬瓜
【别名】白冬瓜、水芝。
【性味】甘、淡,微寒。
【功效】利湿消肿、解毒生津。冬瓜煨熟食或煎汤饮,有利尿作用。因湿热导致水肿胀满、水泻、痢疾、小便不利者或痰火哮喘者宜食。鲜冬瓜捣汁饮,可作为暑热伤津、发热口渴及小儿惊风、糖尿病患者的辅助食疗品。生冬瓜外敷,可治疮痈红肿。
【宜忌】本品为夏秋蔬菜,性凉,不宜生食,脾胃虚弱者尤忌。去瓤以肉馅填内煨熟食为佳肴。
附冬瓜子:清热化痰,消痈。煎煮或焙研治肺痈、肠痈、烦热咳嗽及淋病。
冬瓜叶:嫩叶熟食,治泻痢。焙研外敷,治痈肿、蜂蜇。
冬瓜皮:祛风利水,煎汤治水肿、泄泻及荨麻疹。焙干研末,热酒调服,治跌打损伤。
冬瓜瓤:功用同冬瓜。
胡萝卜
【别名】红萝卜、金笋。
【性味】甘、平。
【功效】健脾补虚、行气消食、解毒透疹。胡萝卜生或熟食能补气生血。久病劳损、老幼体虚者皆宜常食,有健胃行气消食的功效。凡脾虚食停,气滞不畅,症见胸满脘闷、食欲不振以及久痢不愈者,可作辅助食疗品。胡萝卜煮水频服,能透麻疹,疗水痘,并可治疗百日咳。本品为冬季蔬菜,生或熟食均可,久食补人。
附胡萝卜子:煨去皮,治痰喘、痢疾。
木耳
【别名】黑木耳、云耳、木娥、树鸡。
【性味】甘、平,无毒。
【功效】健脾益肾、凉血止血。黑木耳生或熟食均有补益功效。凡久病体虚、脾肾虚弱,症见腰酸腿软、肢体麻木、大便燥涩者宜食。久服令人耐饥。黑木耳炒至炭,研末冲服或入药,有明显止血作用。可治热迫肠胃,症见便血、血痢、血淋、崩漏及痔疮等。
【注】木耳食用宜先温水浸发,洗净杂质后熟食。黑褐色、朵大肉厚,无树皮、泥沙杂质者为佳品。
慈姑
【别名】地栗、茨菰。
【性味】苦、甘,微寒。
【功效】润肺止咳、通淋行血。慈姑熟食有润肺止咳作用。肺热肺燥、咳嗽咯血者宜加蜜蒸食。下焦湿热、小便频数涩痛、石淋血淋者宜煮食。慈姑捣汁服,能治产后血瘀、胎衣不下。
【宜忌】皮入口麻涩不宜食用。
蘑菇
【别名】口蘑、白蘑、肉蕈。
【性味】甘、平,无毒。
【功效】补气益胃、化痰理气。本品补中兼清、不燥不滞。肺虚有热、咳嗽痰多、胸膈闷满者宜食。另有开胃、悦脾之功效。可用于热病后期体倦气弱、口干不食。本品有抗菌、降糖作用,肺炎、伤寒、肺结核、肠炎及糖尿病患者,可食作辅助治疗。蘑菇与肉同炖,味鲜美。与禽、畜肉及海味同煮汤,其味香郁尤佳。食之可增进食欲,助消化,补益健身。
【宜忌】不可误服野生毒蕈或储存腐败变质者,防止中毒。
常见食物胆固醇含量
单位:毫克/每100克食物
胆固醇含量 常见食物
<100毫克 火腿肠、瘦牛肉、瘦羊肉、兔肉、牛奶、酸奶、脱脂奶粉、羊奶、鸭、黄鱼、带鱼、鱿鱼、鲳鱼、马哈鱼、青鱼、草鱼、黑鲢鱼、鲤鱼、鲫鱼、甲鱼、白虾、海蜇、海参、鸭油
100~150毫克 肥猪肉、猪舌、广式腊肠、牛舌、牛心、牛肚、牛大肠、羊心、羊肚、全脂奶粉、鸡、鸡血、梭鱼、白鲢、鳝鱼、对虾、羊油、鸡油
>150毫克 猪脑、猪心、猪肝、猪肺、猪肾、猪肚、猪肉松、肥牛肉、牛脑、牛肝、牛肺、牛肾、牛肉松、羊脑、羊肝、羊肺、羊肾、鸡肝、鸭肝、鸡蛋粉、蛋黄、松花蛋、鹌鹑蛋、凤尾鱼、鱼肉松、鱼子、虾皮、蟹黄、蚶肉、黄油
问:什么是反式脂肪?
答:反式脂肪是由正常的植物油加氢形成,其性质类似于饱和脂肪酸。食物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主要是顺式的。在植物油加工的过程中,为了改善其口感,而把植物油脂中液态的不饱和脂肪通过加氢硬化变成固态或半固态的油脂,这就是反式脂肪,反式脂肪酸主要是人造奶油或人造黄油。
反式脂肪降低了人体中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的含量,而使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含量增加,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以及糖尿病、乳腺癌和老年痴呆症,还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健康。同时,反式脂肪还会减少雄性激素分泌,对精子产生负面影响。
常见的反式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有:饼干、蛋糕、糕点、玉米片、油炸面圈、油酥、冷冻甜点、
爆米花、薯条、薯片。
香菇
【别名】香蕈、冬菇、花菇、香菌。
【性味】甘、平,无毒。
【功效】健脾补虚、托痘解毒。香菇熟食,能补气强身、益胃助食。凡年高体弱、久病气虚,症见气短乏力、食欲不振、小便频数或失禁者宜服。香菇有降血脂的作用,高血压、动脉硬化及糖尿病患者均宜食用。煎水服有托疹外出的功效,可用于小儿痘疹干瘪、体虚难出。
【宜忌】香菇种类较多,土菌(杜蕈)有毒不可食。
荠菜
【别名】护生草。
【性味】甘、平。
【功效】凉肝止血、利湿通淋。荠菜嫩叶生或熟食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凡肝火血热,症见目赤肿痛、吐血、便血、月经过多者可作辅助食疗。荠菜煎剂有一定清热利尿功效,湿热内盛导致痢疾、小便白浊或短赤、水肿者宜食。荠菜捣泥外敷,治疮疖。捣汁点眼,治目生翳膜、暴赤涩痛,亦可用于预防麻疹。晒干的全草及花、种子均入药。
醋
【别名】苦酒、淳酢、醯、米醋。
【性味】酸、苦、温。
【功效】醒脾和胃、解毒杀虫、散结消积。醋生食或加热食用,能调口味,开胃。可去鱼、肉、蟹之腥气,解鱼、虫等诸毒。空腹饮醋适量,可杀蛔虫,治虫动腹痛。服醋30~50毫升,治疗胆道蛔虫有效。食醋灌肠,治蛲虫效果较好。醋以2倍量水稀释,加热蒸熏,对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炎有良好效果。醋入药或药物醋炙,能破瘀血、行结气、除块坚积,可治一切瘕积聚。
【宜忌】醋是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调味品,不但可以调节食物味道,还能防止食物腐烂,杀灭细菌,并能促进胃肠消化,增加食物对人体的营养价值。但脾胃湿盛、痿痹、筋脉拘急及外感初起者应慎用。
紫苜蓿
【别名】苜蓿。
【性味】苦、甘、平。
【功效】清热利湿,和胃。苜蓿熟食或捣汁服,善清利湿热。湿热黄疸、小便黄少、砂石淋痛(尿路结石)者均可作辅助食疗。
黑芝麻
【别名】胡麻、巨胜子、乌麻子、油麻、小胡麻。
【性味】甘、平。
【功效】补肝益肾、滋阴润肠。本品长于补益肝肾、填补精髓,养血益气。故能乌须黑发、强壮筋骨、补虚生肌、滋养五脏。对身体虚弱、须发早白、少血无力者有辅助食疗作用。本品富含油脂,有滋润胃肠功能,对津亏血燥而致大便干燥者有润滑作用。
【宜忌】本品常人久服可以益气轻身。一般以肝肾两亏、阴虚血燥者最为适宜,但脾虚便溏者应慎食。
鲤鱼
【别名】拐子、鲤子。
【性味】甘、平。
【功效】利水消肿、下气散结、利水通乳。鲤鱼熟食利水作用较强,水肿胀满、水泻、小便不利以及黄疸、妊娠水肿均可食之。对痰湿阻滞、气逆咳喘、冷气痃癖气块、脘腹痞塞及胎动不安、产后乳汁不下有一定治疗作用。鲤鱼肉厚嫩,为河鱼之佳品。药用煮汤或烧焙为末调服,烧灰和醋外敷治痈肿。
鲫鱼
【别名】鲋鱼、喜头、鲫瓜子。
【性味】甘、平。
【功效】温中补虚、健脾利水。鲫鱼熟食能补气血,温脾胃。凡久病体虚、气血不足,症见虚劳羸瘦、饮食不下、反胃呃逆者,可作为补益食品。凡脾虚水蓄、水肿鼓胀、小便不利者,食鲫鱼可作辅助治疗。鲫鱼肉厚味美,为菜肴佳品。性平和,常食益人。药用煮汤滋补,焙干研面外敷治痈疡肿核,冲服治脏毒便血。
海参
【别名】刺参、海鼠。
【性味】甘、咸,温。
【功效】补肾益精、养血润燥。海参熟食能补肝肾,益精血,凡久虚成痨、精血耗损,症见眩晕耳鸣、腰酸乏力、梦遗滑精、小便频数者,可作滋补食疗。海参煮食、煎汤、入药收膏或入丸散,有滋阴血、润内燥之功效,可治阴血、津液亏虚而致的肺痨咳嗽、潮热咯血、食少羸瘦或产后便秘等。海参主要有刺参与光参,刺参肉厚嫩,补益力强,为优;光参品质次之。烹食为肴中珍馐,老幼皆宜。
鳖
【别名】甲鱼、团鱼、元鱼、王八。
【性味】甘、平。
【功效】益气补虚、滋阴养血、清热除蒸。鳖肉熟食益气血,补虚损。凡久病之后,中气耗伤,症见羸瘦无力、气怯喘促者可食之。甲鱼熟食或加药水煎饮,有滋阴血、除蒸热的功效,可治肝肾亏损、阴虚内热、虚劳骨蒸、久痢不愈、妇人瘕、崩漏带下等。鳖以肥大肉厚者优,其肉蒸食为佳肴。药用煎汤或入丸剂内服。
【宜忌】时邪未净者忌服。
附鳖头:烧灰调服治小儿痨瘦,外敷治脱肛、子宫下垂及阴疮。
鳖血:生饮治虚痨潮热,外涂治口眼歪斜。
鳖卵:盐腌煮食,止泻痢。
鳖胆:外涂治痔瘘。
鳖油(脂):滋养补益强身。
海带
【别名】海昆布。
【性味】咸、寒,无毒。
【功效】利水消肿、软坚消瘿。海带生或熟食均有清热利尿作用。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淋证、脚气等可食之。海带有降低血压、血脂之功效,故高血压、动脉硬化者宜食。
海蜇
【别名】海蛇、水母。
【性味】咸、平。
【功效】清热化痰、消积软坚。海蜇头或皮生食能清热化痰、润肠通便。凡肺热痰壅、咳嗽痰多、喘急胀满、大便燥结者,可作辅助食疗。海蜇煮汤外洗,治疗丹毒、火烫伤有效。食用时应以清水浸漂洗净,以姜、醋等凉拌生食,爽口开胃。
【宜忌】脾胃虚寒者不可多食。
淡菜
【别名】壳菜、海虫比土、珠菜。
【性味】甘、咸、温。
【功效】补虚益精、温肾散寒。淡菜熟食能补精血,益虚损。凡久病精血耗伤、五脏亏虚,症见羸瘦倦怠、食少气短、虚劳吐血、眩晕健忘者,可作滋补之品。淡菜煮汤饮服或焙干研末入丸,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可治肾虚下寒、阳痿遗精、腹中冷痛、久痢久泻、带下崩漏、瘕及产后血结等。淡菜性温而不热燥,为滋补食品、菜中佳肴。
银鱼
【别名】面条鱼、面鱼。
【性味】甘、平。
【功效】滋阴润肺、补气利水。银鱼熟食能养阴润肺。凡阴虚肺燥导致虚劳咳嗽、潮热咽干者宜食,亦为肺结核患者的食疗佳品。本品煮食或煎汤饮,补气而利小便,可治疗脾虚水停所致的腹胀水肿、食少倦怠、小便不利。
牡蛎
【别名】海蛎子、蛎黄、蚝肉。
【性味】甘、咸、平。
【功效】滋阴养血、清热解毒。牡蛎肉熟食能滋阴血,补虚损。凡久病血亏或热病后阴津耗伤,症见心神不安、烦扰不寐以及酒后烦热口渴者,宜作为滋补品食之。鲜肉生食,可治疗丹毒。
【宜忌】肉嫩宜炒食,不可久煮。脾胃虚寒者勿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