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我国的渊源甚为久远,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有了酒的酿造。而在这数千年的发展之中,酒绝不是仅有这一个称谓。在酒的创始之初,以及在其后若干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古人对于酒有非常多的雅称。
1.“春” 古人常以“春”作为酒的代称。《诗经》中亦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杜甫的名诗《拨闷》中也说道:“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而苏轼的《洞庭春色》中也有诗词为:“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
2.“浆” 原是指淡酒,后又作为酒的代称。例如,《史记·魏公子列传》中所道:“薛公藏于卖浆家。”这里所说的“卖浆家”,即为卖酒的人家。
3.“醑” 原是指将酒过滤后去除渣滓,后来则作为美酒的代称。正如诗仙李白的名诗《送别》中说道:“惜别倾壶醑”,而杨万里的诗词《小蓬莱酌酒》中亦有“餐菊为粮露为醑”的诗句。
4.“玉液” 古人将“玉液”喻为犹如美玉般浆液的酒。相传古人认为,饮了“玉液”就能成为仙人。正如白居易的《郊陶潜体》诗中说道:“开瓶泻樽中,玉液黄金卮。”
5.“云液” 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对酒闲吟赠同老者》中,又说道:“云液洒六腑,阴和生四肢。”这里所指的“云液”,即为酒,是酒的美称。
6.“金波” “金波”作为酒的代称,对于酒的形容非常贴切,其寓意为酒色如金,在杯子中浮动如波浪,因而被贯以“金波”之名。张养浩的诗词——《普天乐·大明湖泛舟》中写道:“杯斟的金波浓滟滟。”
7.“壶觞” 原是指一种盛酒的器皿,后来即作为酒的代称。正如白居易的《将至东都寄令孤留守》中说道:“东都添个狂宾客,先报壶觞风月知。”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一诗中亦有:“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8.“醍醐” 古时候“醍醐”指的是从牛奶中提炼出的精华之物,后来亦有古人将其代指为美酒。白居易的《将归一绝》中就有“更怜家酝迎春熟,一瓮醍醐迎我归”的诗句。
9.“杯中物” 古人饮酒的时候,用杯盛酒的方式非常普遍,因而酒又被称为“杯中物”。相传这一说法最早始于孔融的诗句:“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此处的“樽”即指杯。随后,在陶渊明的《责子》中又说道:“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杜甫的《戏题寄上汉中王》中又说道:“忍断杯中物,眠看座右铭。”
10.“曲道士” 此是对酒的一种戏称。正如陆游在《初夏幽居》中所写:“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
11.“忘忧物” 自古时起,酒就成为了人们抒解心中忧愁的一种寄托。如陶渊明的名诗《饮酒》中所说:“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12.“般若汤” 这是个别僧人对于酒的一种隐语。由于佛门之徒被禁止饮酒,但仍有个别僧人擅自偷饮,但他们对于酒的称呼仍有避讳,因而将酒称为“般若汤”。苏轼在《东坡志林·道释》中就曾记载:“僧谓酒为般若汤。”在窦革的《酒谱·异域九》中亦有“天竺国谓酒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汤,盖瘦词以避法禁尔,非释典所出”的说法。
除上述诸多关于酒的称谓外,另有许多关于酒的雅称,如“延寿”、“美禄”、“千日香”、“香泉”、“琼浆”、“清酌”、“红友”和“狂药”,等等,在此就不向读者一一列举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