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酒精性肝病戒酒几周可以改善

酒精性肝病戒酒几周可以改善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报道,每日饮酒35ml即可引起酒精性肝病。女性嗜酒患急性和慢性酒精相关疾病较男性多见,对酒精性肝病较男性易感,且治疗后易复发。酒精性肝病的各种病变阶段均有肝细胞明显脂肪变性。饮酒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而尤其以伤害肝脏为甚,是酒精性肝病的根本原因,故而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及疾病康复后,必须绝对禁止饮酒。

一、概念

酒精性肝病系指长期大量饮用多种含乙醇的饮料所致饮酒引起的肝脏损害性病变,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以及酒精性肝硬化。在西方国家,酒精肝是主要的慢性肝病,占慢性肝病总数的10%~20%。在我国,2000年酒精中毒性肝病占4.34%。

二、病因

长期大量饮酒是发病的基础,大量研究表明,饮酒的量和持续时间与酒精性肝病密切相关。

1.饮酒量及饮酒年限有人认为,引起酒精性肝病的最低饮酒量及时间是160ml/d,5年;每日饮酒40~60ml,发生肝硬化的相对危险性升高6倍;每日饮酒60~80ml,发生肝硬化的相对危险性升高14倍;每日极重度饮酒(210ml/d),发生肝硬化的危险性22年后为50%,33年后为88%。有报道,每日饮酒35ml即可引起酒精性肝病。

2.性别一般男性酒精中毒的现患率较女性高3~4倍。Robins等报告,男性嗜酒现患率为19%~29%,女性为4%~5%。女性对乙醇较男性敏感,其安全饮酒剂量(140ml/周)较男性(210ml/周)低。女性嗜酒患急性和慢性酒精相关疾病较男性多见,对酒精性肝病较男性易感,且治疗后易复发。

3.遗传家庭有嗜酒史的嗜酒者,其开始饮酒的年龄较早,患酒精性肝疾病者的比例较无家庭嗜酒史者高。

4.营养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时,酒精毒性可能起协同作用。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饮酒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引起肝损害,但超过酒精中毒临界值,膳食调节就有保护作用。

5.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增加酒精性肝病的严重性,同样,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饮用乙醇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三、临床表现

1.症状酒精性肝炎发病前往往有近期内较集中地大量饮酒史,有明显地腹胀、全身疲乏无力、食欲缺乏、腹泻、恶心呕吐、腹痛、体重减轻等症状,部分患者发热、白细胞增多(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增多),酷似细菌性感染症状。

2.体征以黄疸、肝大和压痛为特点,少数有脾脏大、面色灰暗、腹水、水肿、蜘蛛痣等。有肝功能不全时腹水明显,有的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四、临床检查

1.血液检查除酒精性脂肪肝无明显异常外,一般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改变。

2.B超检查可检出肝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肪肝,肝脂肪含量达50%以上的脂肪肝,超声诊断敏感性可达90%。超声检查简便,重复性好,且不受肝脏铁过载的影响,是诊断脂肪肝最为准确方便的影像技术,也是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测的首选方法。

3.CT检查CT对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具有优越性,其正确性优于B超。其主要作用有:①分型,②分级,③定量,④追踪观测或复查。

4.肝穿活检有确诊价值并可明确病变类型、排除其他合并存在的疾病。酒精性肝病的各种病变阶段均有肝细胞明显脂肪变性。酒精性肝炎伴有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肿胀呈气球样变,有时可见酒精透明小体(Mallory小体)。

五、治疗方法

1.戒酒与营养治疗戒酒是阻止病变发展的主要措施。戒酒后几周至几个月内临床和病理表现可明显改善,最终可获得缓解。营养支持可改善肝功能,可适当补充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可选用食疗方进行饮食调治,如茵陈粥(茵陈、粳米各60g,白糖适量)、赤小豆苡米粥(赤小豆、薏苡仁各50g,熬成粥,有健脾利湿解毒作用)。

2.药物治疗给予多种维生素及抗脂肪肝药物,如肝得健(易善力)促肝细胞再生;增殖因子促进肝细胞修复;丙基硫脲嘧啶、皮质激素可改善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症状。还可用一些抑制肝纤维化的药物,如:秋水仙碱、中药等。但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肝移植为治疗晚期酒精性肝硬化的有效方法,适合长时间戒酒(>6个月)、肝功能改善效果不佳的患者。

六、健康指导

(一)戒酒势在必行

饮酒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而尤其以伤害肝脏为甚,是酒精性肝病的根本原因,故而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及疾病康复后,必须绝对禁止饮酒。在临床上,因不能戒酒使疾病复发以及病情恶化的情况,也不少见,应引以为戒。若能彻底戒酒,消除病因,则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防止疾病的复发、恶化。

1.保持酒量逐渐递减,每天饮酒量以减少前一天量的1/3为妥,在1~2周内完全戒除。

2.由饮高浓度酒改为饮低浓度酒,但饮酒量不增加,逐渐过渡到戒酒。

3.如果患者已经成为乙醇依赖者,戒酒后会出现“戒酒综合征”,表现为谵妄、震颤等症状,防治戒酒综合征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家人及医护人员要认识戒断症状。

(2)静脉补充水分、热量、电解质和维生素。

(3)对呕吐及少食者可补充糖、钾和B族维生素。

(4)对烦躁不安者可给予地西泮等镇静药物。对于有震颤、抽搐症状者,可给予地西泮、20%硫酸镁。对出现精神症状者,可给予氟哌啶醇等控制症状。

(5)做好护理和心理疏导工作。

(6)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和低脂饮食,尤其要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

(二)饮食指导

1.饮食原则

(1)肝病患者的饮食,应多食素食、宜清淡、忌油腻、富营养、易消化为原则,少食多餐,禁忌生冷、甜腻、辛热及生痰助湿之品。

(2)食盐有凝滞助水之弊,因而对酒膨者,应给予低盐、少盐饮食。

(3)有出血倾向者,更应忌酒、烟及辛热之品;

(4)湿浊之征明显者,肥甘油腻尤当所忌;

(5)若出现精神障碍,神志不清者,应严格控制肉食,供应新鲜流质食物。

2.食疗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如不能戒酒,可用以下食疗方解除酒精毒性并促进肝损伤康复。

(1)姜汁菠菜:菠菜250g,生姜25g,食盐2g,麻油3g,味精、醋、花椒油备1g。凉拌,佐餐食之。该方能通肠胃生津血,解酒毒。

(2)八珍醒酒汤:莲子、核桃仁、青梅各10g,白果、百合、白醋各5g,橘子瓣、山楂糕、白糖、冰糖各50g,红枣20g,精盐少许,加水煮成较稀的水果羹即服。该方有解酒功效,可作酒后醒酒饮用。

(3)橘味醒酒汤:橘子和莲子罐头各半瓶,青梅25g,红枣50g,白糖300g,白醋30g,桂花和水淀粉少许,加1000ml水煮熟,分次服完。该方也有解酒功效。

(4)白糖煮藕粉:每次用藕粉30~50g,白砂糖适量加水煮成稠糊状服食。可生津止渴,清热除烦和醒酒。

(5)白糖煮菱角粉:每次用菱角粉30~50g,加白砂糖适量,加水煮成稠糊状服食。可解酒和中,助脾气,缓肝气。

(6)橄榄酸梅汤或橄榄煲冰糖:前者为每次用鲜橄榄(连核)60g,酸梅10g,稍捣烂,加清水3碗煎成1碗,去渣加白糖适量调味饮用。后者为每次用鲜橄榄(连核)10枚,略捣烂,清水2碗,煲至1碗,去渣,慢慢饮咽。均可清热解毒,生津止渴,解毒和醒酒。

另外,柚、海带绿豆、菜瓜、白菜、豆腐、生藕汁、浓茶水等食物也有解除酒精中毒的功效。

(三)情志调整

肝胆之病,易于郁滞,应以疏泄条畅为佳。若情恋不畅,精神抑郁,则使气机逆乱,阴阳失调,诱发或加重疾病症状。应帮助患者克服和消除恼怒、忧郁、疑虑、悲伤、恐惧等不良情绪,树立与疾病治疗的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

住院期间亲属的陪伴及安慰很重要,有利于疾病恢复。“简要干预”是心理治疗的最简单形式,可由非心理医师实施,包括告知其问题所在及其特性,并提供改变其行为的建议。虽然这非常简单,但可使47.7%的酗酒者在1年内显著减少乙醇摄入量,且有很高的费用效益关系。对于较严重的患者,则需由心理医师进行认识—行为治疗和动机增强治疗。

(四)静养

酒精性肝病的患者要注意休息,做到起居有节,劳逸适量。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掌握动静结合的关系,急性期应采取“以静为主,静中有动”的原则,以休息为主,限制过多的活动。稳定期应采取“动静结合,动静适度”的原则,做到生活自理,适当休息。恢复期应采用“以动为主,动中有静”的原则,活动量循序渐进,以无疲乏感为度,避免劳累过度,耗伤气血。

(五)锻炼

平时锻炼身体,能够增强体质,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在疾病过程中,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以及体质强弱不同,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

(六)喝酒伤肝可用公式计算

若连续5年以上每天摄入乙醇超过40g(8钱),即累计73kg以上,有48%会患上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而饮酒年数>5年,乙醇总摄入量超过100kg的酗酒人群中,患病比例更大。计算乙醇摄入量可以套用以下的公式:摄入的乙醇量(克数)=饮酒量(毫升数)×含乙醇的浓度(%)×0.8。

(七)预防

(1)抛弃有害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合理保肝治疗。制饮酒量,尽量饮用低度酒或不含乙醇的饮料。

(2)饮酒后要及时补充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尤其应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K及叶酸等。

(3)大量饮酒或长期饮酒者,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如发生呕吐、右上腹疼痛或伴黄疸、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