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急性腹膜炎是由感染、化学性物质(如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或损伤引起的腹膜急性炎症性病变。其中以细菌感染引起者最多。
二、原因
产生急性腹膜炎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下列几种:
1.腹内脏器的急性穿孔与破裂大都发生于已有病变的脏器。空腔脏器如急性阑尾炎、消化性溃疡、急性胆囊炎、伤寒溃疡、胃或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肠结核等穿孔而导致急性腹膜炎。实质脏器例如肝、脾,也可因脓肿或癌肿而发生破裂。
2.腹腔内脏器急性感染的扩散例如急性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憩室炎、女性生殖道上升性感染(如产褥热、输卵管炎)等,可蔓延至腹膜引起急性炎症。
3.急性肠梗阻肠套叠、肠扭转、嵌顿性疝、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等引起绞窄性肠梗阻后,因肠壁损伤,失去正常的屏障作用,肠内细菌可经肠壁侵入腹腔,产生腹膜炎。
4.腹部外科情况利器、子弹穿透腹壁时,可穿破空腔脏器,产生急性腹膜炎。腹部手术时,可由于消毒不严,也可因手术不慎,使局部的感染扩散,或胃、肠、胆、胰的缝合口溢漏,有时由于腹腔穿刺放液或做腹膜透析时忽视无菌操作,均可造成急性腹膜炎的后果。
5.血行播散性感染可引起原发性急性腹膜炎。腹膜感染中最常见的细菌为大肠杆菌、肠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产气夹膜杆菌及其他厌氧菌。在大多数病例中呈混合型感染。
三、临床表现
急性腹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早期为腹膜刺激症状如腹痛、压痛、腹肌紧张和反跳痛等。后期由于感染和毒素吸收,主要表现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1.腹痛这是最主要的症状,也是最早期的症状。呈持续性,一般较剧烈,不能忍受,患者常呈蜷曲体位,不愿移动。开始疼痛多半在原发病变的部位,以后随炎症的扩散而扩大范围,甚至到全腹疼痛,但仍以原发病部位疼痛为显著
2.恶心、呕吐此为早期出现的常见症状。早期是腹膜受刺激而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呕吐物主要是胃内容物,也可有少量胆汁,后来由于肠麻痹而发生持续性呕吐,呕吐物转变为含有黄绿色胆汁,甚至为棕褐色粪样肠内容物
3.发热突然发病的腹膜炎,开始时体温可以正常,之后逐渐升高。老年衰弱的患者,体温不一定随病情加重而升高。
4.感染中毒性休克当病情严重时,可出现高热、大汗、口干、脉速、呼吸浅快等全身中毒的表现,后期则可出现面色灰黄、眼窝凹陷、四肢发冷、体温上升或降低、血压下降等全身衰竭的表现。
5.腹部体征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并伴有明显腹胀。腹胀加重常是判断病情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四、临床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均显著增高。
2.X线检查如疑为胃、肠穿孔,腹部高位照片膈下有游离气体,腹膜炎晚期则腹部平片因肠麻痹而有大、小肠胀气,肠间隙增宽以及腹膜外脂肪线模糊甚至消失。
3.诊断性腹腔穿刺对疑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或腹部创伤,穿刺抽出脓液或血性液体,可确诊。
五、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
(1)禁食,胃肠减压。减轻胃肠胀气,减少消化液继续外溢,改善胃肠循环,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与营养:输液,补充钾、钠、氯,必要时输全血、血浆或人血白蛋白,如治疗时间较久或全身情况差者,行全胃肠外营养补充氨基酸和高糖溶液。
(3)抗生素应用: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或氯霉素,林可霉素、甲硝唑等。
(4)体位:在无休克时半卧位:宜前倾30°~45°,可使脓液积聚于盆腔。
(5)剧烈疼痛或烦躁不安者:如诊断已经明确,可酌用哌替啶、苯巴比妥等药物。
(6)严密观察,记录出入量,补充适量电解质,防止各种并发症。
2.手术治疗适应证:已确诊为腹内脏器穿孔或外伤性内脏破裂者;原发性腹膜炎非手术治疗无效或不能肯定为原发性腹膜炎者;腹部手术后疑有吻合口破裂或泄漏者;腹部手术后有内出血者。
六、健康指导
(一)病情观察
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有溃疡病史。突然发生上腹痛,并迅速弥漫全腹部疼痛,绞痛,伴有休克。全腹呈板样强直,有压痛及反跳痛。
2.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腹痛先在上腹部,绞痛状,腰背部呈横形条状胀痛,迅速全腹绞痛甚至休克,全腹部均有压痛但以脐上部为明显,腹腔穿刺液淀粉酶增高。
3.急性阑尾炎穿孔多在腹痛24h后,阑尾穿孔才成弥漫性腹膜炎。早期腹痛仅限于脐周,右下腹部;穿孔后才全腹均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但右下腹部压痛仍最明显。
4.胆囊炎穿孔一般均在急性胆囊炎48h后方才穿孔,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体弱患者。早期为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多为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管后胆囊急性炎症,胆囊底穿孔,大多为局限性腹膜炎,少数为胆汁性弥漫性腹膜炎,局限性者为右上腹部腹膜刺激征,弥漫性者全腹均有腹膜刺激征。
5.外伤性肠穿孔有腹部闭合性损伤史,即有腹痛,绞痛性,伴呕吐甚至休克。全腹均有压痛、肌紧张与反跳痛,但穿孔部位压痛最明显,肠鸣音消失。
(二)药物治疗及指导
(详见腹痛)
(三)常用食疗方
(详见腹痛)
(四)中医治疗
1.气郁邪盛上腹部局限性刀割样疼痛,腹痛拒按,伴恶心,呕吐,腹胀,低热,口干,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数。治法:理气行滞,清热解毒。方药:柴胡10g,黄芩10g,枳壳10g,生大黄10g,栀子10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金银花12g,赤、白芍各10g,生甘草6g。
2.湿热蕴毒腹痛拒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身热不退,尿黄赤或伴黄疸,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利湿热,理气止痛。方药:薏苡仁l5g,清半夏10g,厚朴10g,滑石10g,蒲公英15g,萆薢10g,败酱草12g,蚤休10g,生甘草6g,延胡索10g,木香10g。
3.瘀血内蓄腹部胀大膨隆,疼痛拒按,痛有定处,或低热夜甚,小便通利,舌质青紫、苔薄白,脉弦。治法:活血通络,化瘀散结。方药:当归1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0g,川芎10g,生蒲黄10g,三七6g,牡蛎15g(先煎)、柴胡10g。
4.热结肠胃腹部持续性剧痛,大便燥结不通,腹满拒按,潮热汗出,口苦,尿黄,舌质红、苔焦黄起芒刺,脉沉实有力。治法:通腑泻热。方药:生大黄10g,芒硝10g,厚朴10g,木香10g,败酱草10g,牡丹皮10g,紫花地丁15g。
5.火毒内陷腹部持续性剧痛不解,高热烦躁,神昏谵语,面赤气急,舌绛、苔少,脉细数。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方药:水牛角20g,生地黄10g,玄参10g,淡竹叶6g,金银花15g,黄连10g,丹参11g,麦冬12g,赤芍10g,牡丹皮10g,人工牛黄1g(冲)。
(五)注意事项
(1)观察期间不宜用吗啡类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
(2)禁止灌肠,以免消化道内容物自穿孔处向腹腔内广泛扩散,加重腹腔污染。
(3)急性腹膜炎患者的观察、护理,必须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进行,家属要积极配合,不要善自处理,以免贻误病情。
(4)患者腹痛时,应严格卧床休息,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家人陪伴。
(六)家庭应急处理
(1)卧床休息,取俯卧位可使腹痛缓解,也可双手适当压迫腹部可使腹痛缓解。
(2)适当给予解痉药物如阿托品、654-2或维生素K3可暂时缓解腹痛。
(3)若是暴饮暴食所致腹痛、腹泻者,可试用桐油按摩腹部,往往可起到一定止痛效果。
(4)腹痛剧烈且伴有呕吐、高热、血便和肠型时,应速送医院治疗,不宜外留家中以免耽误治疗。
(七)腹痛患者的五不要
详见腹痛有关章节。
(八)预防调护
(1)及时治疗原发病,保持精神舒畅,避免诱发因素。
(2)对可能引起腹膜炎的腹腔内炎症性疾病及早进行适当的治疗,是预防腹膜炎的根本措施。
(3)任何腹腔手术,甚至包括腹腔穿刺等,皆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肠道手术前给予抗菌药物口服可减少腹膜炎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