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胃的后下方、十二指肠旁边有一长条形状的腺体器官横于腹后壁,称为胰腺。在胰腺中散布着很多的细胞团,宛如大海中的海岛,称为胰岛。胰岛细胞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成年人胰腺中有100万个胰岛,占胰腺体积的1%~2%;新生儿期,占20%,儿童占7.5%。胰岛细胞依其形态和染色特点分为A细胞、B细胞、D细胞和PP细胞,其中,A细胞占胰岛细胞的20%,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占胰岛细胞的60%~70%,分泌胰岛素;D细胞占胰岛细胞的10%,分泌生长抑素;PP细胞数量很少,分泌胰多肽。
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大约为60 000,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降糖激素,由两个双硫键连接的A链和B链构成。胰岛素与其靶细胞上的受体相结合,就能促进细胞外的葡萄糖进入这些细胞,变为糖原储存起来,同时抑制糖原重新分解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降低。除此以外,胰岛素还能促进蛋白质和脂类的合成,防止蛋白质和脂类向葡萄糖转化。故胰岛素的分泌不管是绝对缺乏还是相对缺乏,都会导致血糖升高,甚至引起糖尿病。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其他的糖类只有在转化为葡萄糖后才能称之为血糖。血糖是可以测定的,测定单位为毫克/分升。当血糖超过180毫克/分升时,糖能较多地从尿中排出而形成糖尿,故糖尿病的定义为:“空腹时血糖浓度超过120毫克/分升,称为高血糖(hyperglycemia),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值(160~180毫克/分升)时就会出现糖尿,持续性出现高血糖与糖尿,就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糖尿病是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的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类、蛋白质、脂类、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糖尿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高血糖的危害性参见本章3部分)。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伤,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等。
中医学称糖尿病为消渴证。早在公元前2世纪,《黄帝内经》就有关于糖尿病的论述,糖尿病属“消渴”范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