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者在进行步行锻炼的时候,需要及时了解自身身体状况的变化,以便全面掌握运动锻炼的效果,检查运动量是否合适,运动是否有效,及时调整运动计划和安排,确保步行锻炼能够顺利地进行,避免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衡量运动量是否合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状态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身体健康的综合反映,并可以从整体上告诉我们运动是否超过了慢性病患者的承受能力。如果患者在锻炼后感觉一整天心情愉快、精神轻松、精力体力充沛,经过一天的工作、学习、生活后,没有明显的疲倦感,说明健身计划设定比较合理,运动量的安排比较合适。如果患者锻炼后感到没有精神,没有轻松愉悦的心情,身体比较疲倦,休息后也不能很好的缓解疲劳,这是运动过量的表现,这就需要调整一下锻炼计划,重新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2.体温 人的体温是恒定的,正常体温是保持在低于37℃。外界的温度变化对体温是没有太大影响的。因为,人体对于外界温度的变化会做出各种应对措施,保持这个基本恒定的体温。体温过高、过低都说明身体健康存在一些问题,是某些疾病的征兆。每日的体温变化幅度不应该超过1℃,如果超过,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
3.脉跳次数 心脏每收缩一下,脉搏就跳动1次。脉搏跳动的情况可以反映出心脏和身体的状况,中医的切脉诊病就是据此而来的。
平静状态时,健康成年人的脉搏跳动次数应该是每分钟70次左右。步行锻炼后,脉搏跳动次数会有所增加,但应该在5分钟内恢复到平静状态时的心跳,否则就是运动量不合适。正常的脉搏跳动应该是连续的、节奏均匀的、强弱一致的。如果脉搏跳动出现间歇、时快时慢、时有时无的,肯定是身体某个部位出现了病变。经过一段时间的步行锻炼后,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会减少,这是心脏功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的表现。
4.体重 慢性病患者通过步行锻炼,会消耗掉体内的脂肪,但同时会通过饮食补充能量,所以体重在一定范围内的下降和上升都属于正常的。如果体重在短时间内增加和减少过大,说明身体出现了问题。
5.饮食 正常人每天需要的饮食量是大致相同的,步行锻炼后补充能量,食量稍增或者因减肥需要适当克制食欲都是正常的。如果慢性病患者在锻炼后感到疲劳,却不想吃饭,多数是因为运动量过大造成的。
6.睡眠 步行锻炼会使慢性病患者精神放松、减少对疾病的担心,加上运动会使人感到疲劳,为了缓解疲劳,恢复体力,运动后应该比较容易入睡,并且第二天醒来感到疲劳消失、精神重新恢复,心情愉快。如果患者在步行运动后,出现身体虽然疲劳却难以入眠、睡不着觉的情况,很可能是因为运动量过大导致的,此时应对自己的健身计划进行一些检查和修改。
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都可以作为衡量运动量是否合适的标准,但是综合起来才能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