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用“阴血”来概括人体生理功能活动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阴虚的人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午后潮热、低热盗汗、手足心热、大便秘结、舌红少苔。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心阴虚:心阴不足,心失所养,临床以心悸、失眠、心烦为主要表现。心主血脉的正常运行和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它离不开阴液的济养。若久病体虚,劳神不过,热病后期,情志不畅或经常动气动火,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阴,均能耗伤心的阴液,内生虚热,影响心主血脉和藏神的功能,出现心阴虚证。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心悸而烦,失眠,多梦,两颧发红,夜间盗汗,舌尖干红,脉细数等。出现心悸是因心阴受损,心失其养,必与阳气浮动,躁扰心神所致的心烦,失眠,多梦并见,有别于气虚和心阴虚证。同时伴有颧红,五心烦热等阴虚内热的症状,并因虚热内蒸、阴液外流而致夜间盗汗。阴虚则内热,则为舌尖干红少津,脉细数。
(2)脾阴虚:脾的阴液不足,燥热内生,临床以便秘,消瘦,腹胀,口渴等为主要病症。脾阴虚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饮食不化,食后腹胀,大便干结,口干口渴,皮肤干燥,肌肉消瘦,手足烦热,唇红干燥,舌淡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弱等。脾阴既亏,一则燥热内生,难以濡养脾脏所主的四肢肌肤和唇舌,而出现口干口渴,口唇干红,手足烦热,皮肤干燥,肌肉消瘦,焦虑,失眠,舌红少苔或剥苔甚或无苔,脉细弱而数;二则运化饮食的功能减退,而见饮食不化,不思食或食后腹胀,大便干结等症。临床上单独脾阴虚少见,多与其他证合并出现。如脾阴虚与胃阴虚互相兼见,因脾胃同居中焦,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两者协同,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故脾胃有病往往互相影响,临床表现两者都有纳差,便秘,嘈杂,舌红少津,脉细数等共同表现。此外,脾阴虚常与脾气虚同时兼见,因气阴互根互化,阴虚不足,势必影响到气的化生。
(3)肺阴虚:肺阴亏损,临床以干咳、潮热、盗汗、颧红为主要病症。常见于咳嗽、失音、咯血、肺痨、肺痿、热病后期,以及西医的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疾病。凡肺燥伤阴或虚热内生,耗劫肺阴,均可成为肺阴虚证。肺阴虚又常累及肾阴,而致肺肾阴虚。肺阴虚的治疗以养阴润肺为主,常用养阴清肺汤或百合固金汤之类。肺阴虚证失于治疗,常母病及子,累于肾阴,出现肺肾阴虚证。肺肾阴虚除肺阴虚表现外,常兼见腰膝酸软、耳鸣等症。
(4)肾阴虚:肾脏阴液不足,肾滋养及濡润功能减弱,临床以腰膝酸痛、耳鸣多梦为主要病症。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以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为主。可兼见男子遗精,女子经少、经闭或崩漏等。肾主骨,骨生髓,腰为肾之府,肾阴不足,髓减骨弱,骨骼失于濡养,故腰膝酸软无力而痛;脑为髓海,肾阴不足,则髓海失充,故头晕耳鸣;阴虚则生内热,肾阴亏损,虚热内蒸,则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弱,为阴虚内热之征。妇女以血为用,肾阴亏虚则经血来源不足,所以月经量少,甚则闭经;阴虚内热,虚热迫血,可见崩漏不止。由于各脏腑都依赖肾阴的滋养,所以随肾阴亏虚的发展,常累及其他脏腑,出现新的病症。如肾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则心火偏亢,心火内扰,出现心肾不交,可见心烦不寐,失眠多梦等;肾阴亏虚,不能滋养于肝,肝阴不足,阴不制阳,形成肝阳上亢证,可见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表现;肝肾阴虚,相火无制,形成相火妄动证,可见性功能亢进、遗精、早泄等表现;肾阴亏虚,不能上滋于肺,出现肺肾阴虚证,可见咳嗽少痰或痰中带血等。肾阴虚证的治疗以滋补肾阴为主。
此外,阴虚的病人多兼有血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