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吸烟是健康的杀手 吸烟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催人衰老,缩短寿命。根据全国调查,吸烟对青年人威胁最大。20岁以下的青少年,约有2亿人染上吸烟习惯,将有5 000万人死于吸烟,到2025年每年将有20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其中有90万人死于肺癌。牛津大学的调查表明,吸烟者的寿命比不吸烟者缩短10年,假若生活在烟雾笼罩的环境中,被动吸烟者(不吸烟者)1小时,其吸入烟量相当于自己吸1支烟。因为被动吸烟者对烟内毒物敏感,患肺癌比非被动吸烟者高6倍。婴儿被动吸烟猝死率为10%。孕妇被动吸烟,早产率是非被动吸烟者的2倍,流产率为1倍。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90%的肺癌、75%的慢性阻塞性肺炎疾病和25%的冠心病都与吸烟有关。卷烟燃烧后产生4 720种化合物,其中有500多种(如焦油、尼古丁等)多环芳烃,是强致癌物质。众所周知,一氧化碳中毒(煤气中毒)的机制是一氧化碳进入体内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引起人体组织缺氧而死亡。父亲吸烟可使孩子血液中碳血红蛋白升高1~3倍,长期在烟雾环境中,婴儿可引起慢性中毒。而香烟燃烧所放出的一氧化碳对人体的损害相同,只不过是长期慢性中毒而已。尤其是使各器官组织,如心脏缺氧,对老年人的心血管病危害极大,可促发心绞痛和冠心病发作。
据调查,重度吸烟者比不吸烟者肺癌发病率高15~30倍。如果吸烟的支数越多,肺癌发病率就越高;吸烟开始的年龄越早,肺癌的发病率就越高。男性45~64岁的吸烟者比同龄不吸烟者口腔癌和咽癌的死亡率高9.9倍。长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食管癌死亡率高3.4倍;膀胱癌高1.9倍;肾癌高1.5倍;其他癌高1.9倍。
吸烟已是世界公共卫生的大问题,有的国家正在制定禁止吸烟的法规。戒烟将成为主流,只要有决心,不管你有多大的瘾,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戒烟吧。
2.酗酒是健康的大敌 酒是由粮食发酵,经过蒸馏而制成的。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即酒精。但有的酒是用劣质水果、薯类、硬果等原料制成的,这些酒含有害物质甲醇较多。酒精含量多少,以度表示。60度,就是100毫升酒液中含60克酒精。饮酒5分钟后酒精进入血液,30分钟后进入全身各组织。
酒精有一定的毒性。酒精进入人体后,在肝脏内被氧化为乙酸,乙酸大部分进入血液,最后成为二氧化碳和水。但由于肝脏解毒能力有限,1小时约能解毒酒精7.5克。一般干杯时一口喝下25克50度白酒,肝脏解毒需一个半小时。若饮酒太多,超过肝脏解毒能力,就会引起中毒。
动物实验证明,酒精可使心肌的一些细胞死亡,继而结缔组织增生,影响心脏功能。酒精是麻醉剂,有的人以饮酒解闷而感“欣快”,其实这是对大脑高级功能抑制的结果,久而久之可出现智能衰退,记忆力下降,尤其是青少年酗酒,可导致撒谎、盗骗及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据美国报道,酗酒者中有半数以上的人脑干萎缩,有40%的人听觉反应迟钝。若是劣质酒,含有甲醇,对人体危害更大。甲醇不仅氧化慢容易中毒,而且氧化为甲醛、甲酸等毒性较强的物质。甲醛中毒比乙醇严重,有的4克就能引起中毒,8克可使双目失明,30克以上可以致死。长期饮酒,而且每次超过100克以上,中毒不可避免,并可引起高血压、酒精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脂肪肝、肝硬化等。所以,饮酒不要过量,特别是不要酗酒。
3.不良生活方式及食品污染致癌 生活方式癌,是个医学新病名。它的含意是因生活方式不当而导致身体长癌。这是一个非常普通而又人人必须接触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现在发现衣、食、住等不良生活方式可以致癌,如:吸烟,饮酒,喜吃酸菜及发酵食品可使居民癌症发病率增高。有的祖祖辈辈都吃烟熏火烤食品,而今天却发现烟熏食物中含有致癌的物质;有的地区自古都吃蕨菜,殊不知蕨菜中含有严重的致癌物质,以及污水、废气和不科学的采摘加工方法都可致癌。若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去掉不良陋习,就可能免于癌症的侵犯。
(1)习惯饮过热饮品致癌:美国衣阿华大学伯格说,习惯饮过热的茶、咖啡或者喜欢吃过热的饭菜及硬粗食品,如果进食速度又很快,这样就容易损伤食管的外层细胞,多次热、硬刺激就可诱发食管癌症。很多医学家劝告细嚼慢咽,不仅对消化吸收有益,更重要的是可以防癌。日本发现唾液是一种天然防癌剂,具有使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功能。致癌物质——烤焦鱼,做成糊状,加入人体唾液,在温度37℃,经过一昼夜的时间,发现致癌物质明显减少;不加入唾液,致癌物质会显著增加。因此,吃食物时一定要细嚼慢咽,最好一口嚼30次。进食饭菜温度也很重要,一般以40℃左右为宜,高于60℃可造成烫伤。长期快吃,饮过热食物,反复刺激,极易罹患癌症。
(2)食物中亚硝酸胺物质致癌:食物中广泛存在硝酸盐,进入身体的硝酸盐可以和尿一起排出体外,但因动物体内存在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的条件,由于口腔、胃、膀胱内存在微生物可使其转化为亚硝酸盐。例如吃含硝酸盐的食物后,唾液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能增加几倍,经过一昼夜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水平。在蔬菜贮存条件较差时,以及在鱼、肉制品的加工过程中,受到微生物的影响,硝酸盐可还原为亚硝酸盐。由于亚硝酸盐能同肉的某些成分起反应,才使鱼肉、香肠火腿产生特有的色、香、味。有的是为了保藏,抑制某些病原菌及肉毒杆菌的生长,亦增加硝酸盐的含量。一般人一昼夜允许摄入硝酸盐5毫克/千克体重,亚硝酸盐0.4毫克/千克体重。据美国统计,假若一个人吃100克香肠,可以摄入约10毫克亚硝酸盐。在油煎的腌猪肉中,发现100毫克/千克的亚硝基吡咯烷就可引起肿瘤。现在市场添加硝酸盐过量的食品,屡见不鲜。不易多吃,以防止摄入过多的硝酸盐。
(3)烤熏制食品致癌:烘烤食品,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尤其面包消耗量较大。经德国科学家研究面包表面烘焦的部分,不会有致癌作用。但若用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空气来烘烤食品则可产生致癌物质多环芳烃,并在烘烤的过程中进入食品,例如用石油和焦炭燃烧时所产生的炽热气物同玉米粒、小麦粒、大麦粒进行接触,可使多环芳烃的含量增加2~9倍。向日葵子、椰子干子和玉米粒因干燥方法不当也可使多环芳烃含量增加。如果用木炭火烤制牛排,可以测出15种不同的多环芳烃,其浓度从0.2微克到21微克。如果把烤肉食的油滴在木炭上,烤制出来的食品致癌物苯比芘的含量更高;如果把食物烤焦,无论肉食还是面食喂养动物均可引起肿瘤。
烤制食品的方法与含致癌物质的多少关系极大。冰岛居民喜欢吃熏火烤的羊肉,其烤制方法是将羊肉挂在室内烟熏达数周之久,苯比芘的含量会猛然增加到23ppb,超过允许标准(国外标准1ppb)20多倍。有人把当地居民烤制的这些羊肉饲养大鼠,45只中有5只发生恶性肿瘤;用当地招待客人的烟熏鳟鱼饲养大鼠,18只大鼠有6只出现胃癌。
一般方法烤制的肉及香肠仅含苯比芘0.17~0.63ppb,不超标准。而用炭火烤制的肉可达2.6~11.2ppb,特别是用松木熏烤的食品可高达88.5ppb,超过标准(国外)80多倍。假若被烤食品直接与火接触,致癌物质含量更高。
熏制食品,致癌物质更为严重。用木材熏制的鱼每千克含苯并芘5~20微克;冷熏鱼含0.5~1.5微克;生熏肠和半熏肠1~10微克。如果熏制工具(如熏箱)不经常清除污物,其黑色焦物中含有大量的苯并芘和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同时,在熏制食品中也测出了另一个致癌物质——亚硝胺。有人将新鲜解冻的鳕鱼用木材烟熏,亚硝胺含量急剧增多。一般鱼类在熏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可增加4倍。
(4)酸菜中有致癌物质:我国有些地区为了保存蔬菜,家庭自行制作酸菜,供长年食用。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食管癌与吃酸菜有关,食用的人数越多,时间越长,食管癌发病率也就越高。经进一步测定分析,发现有致癌物质亚硝胺及其前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而且还有83.3%的样品可检出致癌真菌白地霉。我国南方人常吃的鱼露、咸菜与萝卜干中也检出亚硝胺。
(5)食物中真菌致癌:食物本身不应有真菌繁殖,但由于食品水分、湿度、温度及空气流通情况等因素,使污染的食品中有细菌繁殖生长。一般真菌在天然食品上比在人工合成培养基上更易于繁殖,因食品不同,菌种也不同。经常食用的大米、面粉、玉米、花生和发酵食品中,主要以曲霉、青霉菌属为主,个别地区也有以镰刀菌属为主,而玉米与花生中曲霉(危害更大)检出率较高。
黄曲霉毒素耐热,在一般加工温度下破坏很少,280℃时才发生裂解,一般家庭煮饭、消毒都达不到破坏黄霉毒素的程度。黄曲霉毒素在水中溶解度也很低,一般水洗也难以去除。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如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子等。花生污染最高,黄曲霉可达30微克/千克;南方污染较严重,北方较少有。除粮油外,干果类中的胡桃、杏仁、榛子及奶制品、肝、干咸鱼、干辣椒及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也会有污染。
黄曲霉毒素是强致癌剂,是奶油黄(二甲基偶氮苯)致癌力的900倍,比二甲基亚胺(致癌的)诱发肝癌的能力大75倍。这些致癌剂不仅以长期慢性作用诱发癌症,也能一次性“冲击”致癌。有人以剂量7毫克/千克体重,供给15只雌鼠,26个月内有7只发生了肝癌。用黄曲霉污染的花生、玉米或大米喂雄性大鼠,高剂量组相当于黄曲霉含量390微克/千克,肝癌发生率为32/33。除致肝癌外,还可发生胃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方面的肿瘤。
(6)食品添加剂致癌:为了食品的鲜艳美观,增加香味,或延长贮存时间,很多食品中都加入了一些天然的及人工合成品,称为食品添加剂。合理地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会损伤人体健康。但有些食品添加剂,不仅有毒性,而且还有致突变、致畸、致癌作用,而且有的厂家利用添加剂掩盖食品的缺陷。所以,各国均以法律规定限制使用添加剂。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漂白剂、酸味剂、凝固剂、疏松剂、增稠剂、甜味剂、着色剂、品质改良剂、抗结块剂、香精等。
肉食加工用的硝酸钠和亚硝酸钠,是一种古老的食品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可使肉色鲜红,色泽美观,但它却是一种致癌物质。如在国家标准内使用,不会发生致癌作用,但是过量使用,在一定条件下亚硝酸胺可与二级胺形成致癌的亚硝胺。所以,我国规定硝酸钠和亚硝酸钠只能用于肉类罐头和肉制品;最大使用量分别为0.5克/千克及0.15克/千克。残留量以亚硝酸钠计,肉类罐头不得超过0.05克/千克,肉制品不得超过0.03克/千克。
曾广泛使用的甜味添加剂是糖精。糖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只是它的甜度比蔗糖高300~500倍,用量过大会有苦味。1971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用糖精对大鼠进行长期喂养试验,以5%和7.5%的剂量掺入饲料,在第二代动物中,有13只出现肿瘤(移行性细胞癌)。又有人在100周的喂养试验中,观察到5%剂量组的大鼠肿瘤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主要是子宫扁平细胞癌和膀胱移行细胞癌)。所以,有的国家规定不准使用糖精。但也有报告认为糖精致癌是因为混有杂质,所以糖精是否致癌至今没有定论。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都规定糖精使用不得超过0~5毫克/千克体重,日本规定为<1毫克/千克体重。我国允许在酱菜类、调味酱汁、浓缩果汁,蜜饯类、配制酒、冷饮类、糕点、饼干、面包中使用,最大使用量为0.15毫克/千克食品。
合成色素添加剂,是以煤油为原料制成的,故通常称煤焦色素或苯胺色素。这类色素多数对人体有害,而且有致癌作用。很多国家都将苋菜红作为色素剂,但有学者做动物实验发现,用0.8%~1.6%剂量组的50只大鼠中有11只出现肿瘤;2%剂量组饲养33个月后,50只鼠有13只出现肿瘤(淋巴肉芽肿、膀胱癌)。
香料为食品加工厂及家庭普遍使用的添加剂。例如八角、花椒、姜、胡椒、薄荷、橙皮、丁香、桂花、玫瑰、肉豆蔻、桂皮等,这些均系天然产品,一般对人体无害。但近来从上述物质提炼出一种黄樟素(尤其是小茴香、八角、胡椒、肉豆蔻等含量较高),已证明对动物有致癌作用,但一般小剂量使用天然品,国家尚未加以限制,不过应用时应引起注意。
(7)营养过剩致癌:据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膳食营养与癌症有关。据西方国家统计,50%的妇女癌症和30%的男性癌症是营养因素造成的。目前认为最突出的是脂肪致癌因素。因脂肪主要与结肠癌关系密切。
有人对15个国家癌症死亡率与粮农组织(FAO)发表的膳食资料进行对比,发现多食牛肉、猪肉、动物脂肪者结肠癌发病率高,而多食稻米、玉米、豆类结肠癌发病率低,由此认为,摄取高脂肪、牛肉及缺乏膳食纤维是诱发结肠癌的最危险因素。加拿大科研人员认为,结肠癌的发病主要与饱和脂肪有关。一般认为动物脂肪与结肠癌的关系较植物性脂肪密切。而结合型脂肪又较游离型脂肪密切,但植物油也是结肠癌发病的因素之一。
膳食脂肪不仅与结肠癌发病有关,而且与乳腺癌也有关。经过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认为营养过剩,尤其是膳食中脂肪含量过高是乳腺癌的发病因素之一。日本本土居民摄取脂肪量远远少于美国居民,日本乳腺癌发病率就远远低于美国。而移居美国的日本人乳腺癌发病率近似美国人,证实不是遗传因素,而是脂肪因素。加拿大学者也证实乳腺癌患者的脂肪摄取量明显大于正常人,而且,素食者和食少量脂肪的妇女乳腺癌发病率均较低。牛肉、猪肉、奶油以及人造奶油的消耗量与乳腺癌发病率呈明显正相关。多食鱼类不饱和脂肪饮食的爱斯基摩人比吃动物性饱和脂肪的人乳腺癌发病率明显低下。
(8)杀虫剂致癌:杀虫剂的代表是DDT、DDV,其他还有克氯丹、安特灵、地特灵、阿特灵、飞布达等。DDT应用非常广泛,各种农作物,尤其是蔬菜、水果残存量较多,而且不易分解。通过广泛的食物链进入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中毒。牛奶中含环二烯化合物较高,这是由于牛摄入草料中杀虫剂过多造成的,而且这种杀虫剂在牛奶中停留时间最久,大约100天左右。
农药不仅残留在作物上,而且污染土壤、水、大气,造成严重的公害。有机农药污染环境,就连母亲的乳汁中也含有DDT,有人检验人类乳汁中可含0.2~0.005ppm。所以,即使人体脂肪中也会含有农药。
有机农药可使人中毒或死亡。典型中毒症状为头痛、视线模糊、头昏、运动不协调、出汗、失眠、噩梦、恶心等,严重者有肌反射障碍、肌痉挛、精神障碍、记忆力丧失等。有人用氯滴万农药做动物实验,发现雄性及雌性大鼠与小鼠,较快出现肝细胞癌,而且剂量越大产生越快。
(9)精神过度紧张致癌:有人做动物实验,第一组大鼠能忍受很痛的电击;第二组大鼠受到同样电流的电击却不能忍受;第三组大鼠为对照组,这三组在实验前都注射肿瘤细胞。结果发现第二组比第一组大鼠的肿瘤生长得快,死亡也快;能忍受电击的第一组大鼠的肿瘤生长情况和对照组大致相同。能否适应不良环境,可减缓或加速肿瘤的发病速度。也有人用狗做试验,证实过度紧张与癌症的关系,有6只狗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其中有3只发生了肿瘤,而4只作为对照用的狗始终未发现肿瘤。在临床实践中,不少患者在发病前曾有过精神创伤。
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现象是受生活方式影响的,尤其是悲、恐能降低身体抵抗能力,进而促进或导致癌症的发生。上海第二医学院证实癌症与精神压抑和家庭不和有密切关系。家庭和睦,与同事亲友相处融洽,对恶劣环境适应性强,自我调节能力好,自信心强,情绪乐观的人很少患癌症。与此相反的人,长期处于忧郁情绪或者对亲人依赖性很大,一旦失去“精神支柱”就容易患癌症。资料表明,中年丧偶者肝癌、胃癌的死亡率是其他人的2倍。
人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一方面要改造环境,另一方面要适应环境。如果对周围什么情况都不能忍耐,就容易患癌症。
精神长期紧张也会使人易患癌症。因为,过度的紧张,诸如打架、无休止的争吵,可刺激身体中免疫器官——胸腺的退化,抑制自身的免疫功能。
由此看来,乐观、豁达、容让,不断增强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对防癌是非常重要的。
(10)不良膳食方式致癌:吃精制粮不如吃糙粮有益健康。吃脂肪多的人群,胃肠道癌及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发病率最高。
“三素”摄入不足会导致癌症发病率增高。第一素为胡萝卜素。有人曾对1 954名男性经19年的追踪检查结果,胡萝卜素摄取量越高,肺癌发病率越低;胡萝卜素摄入量越少,胃癌死亡率越高。补充维生素A,应遵医嘱,因为过量维生素A可引起胃痛、脱发、皮肤剥落、视力模糊等中毒症状。
第二素为维生素C。有人对300名结肠癌患者与年龄相仿的600名健康人做对照,结果发现,未患癌症的对照组每日摄取维生素C明显地高于癌症组。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柠檬及新鲜水果、蔬菜较多者,胃癌、食管癌发病率较低。维生素C可防止随食物摄入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体内转变为致癌物质亚硝酸胺的形成,具有明显地抗癌作用。
第三素为膳食纤维素。它包括纤维素、木质纤维素、半纤维素、多缩戊糖、树胶和果胶,是一种不能吸收利用的多糖。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可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
详见附录表2“富含‘三素’成分食物表”。
4.转基因食品危害健康吗 转基因食品是应用DNA(脱氧核糖核酸)技术重新组成新的生物制品,即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的产物。
为什么要研究转基因食品?研究生命、生物的科学家为了提高产量及增强物种抗病毒、抗虫害、抗杂草的能力,利用转基因技术将一种或几种植物、动物的基因植入某一种农作物或动物进行基因重组、育种而生长出一种新的转基因农产品。自从1983年全球第一个转基因马铃薯在美国问世后,美国零售市场食品中60%以上含转基因成分,50%以上的玉米、小麦也是转基因的新品种。鲑鱼富含抗衰老的核酸,为了提高其核酸及瘦肉的含量,研制重新组合转基因鲑鱼,仅瘦肉就提高了2倍。转基因肉类、水果、蔬菜在美国已很普遍,仅转基因大豆占我国进口大豆的4/5,其他转基因农作物也大批进入中国。那么转基因农产品,对身体有无影响呢?目前尚无定论,但普遍关注的问题:远期乃至20年后,是否有身体危害;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可能影响肠道正常微生物而出现消化功能降低;能否引起食品中天然毒素上升,如黄豆毒素、番茄毒素、棉两酚、腈水解酶、龙葵素、甾醇、酪胺、组胺等含量增高;因为转基因食物也含蛋白质,能否引起人体过敏,尤其是过敏体质的人及儿童罹患过敏症。
5.铅危害健康 人类接触铅有4 500多年的历史。古罗马用铅制作餐具、酒具及化妆品,并以此作为贵族阶级的荣耀。吉尔菲兰(Gilfillan)在总结历史教训时说:铅中毒引起死胎、流产,导致上层统治阶级出生率低,死亡率高,是古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
现代环境中的铅,比古罗马时代,有过而无不及。据报道,现在人体内含铅量比古罗马高出500多倍。诸如陶瓷餐具、化妆品、染发剂、塑料、搪瓷、香烟、汽油、油漆、染料、电池、杀虫剂、爆米花等都含铅。生活环境中的铅可通过污染饮用水源、粮食、蔬菜、水果、海域、陶瓷等用品摄入人体。
血铅正常值为1.93微摩/升,尿铅正常值为0.39微摩/升,超过正常值就会出现食欲缺乏、肌肉酸痛、大脑神经紊乱、脐周隐痛、便秘、肠绞痛及口腔金属味、齿龈铅线(黑色线)、死胎、流产、智力低下、贫血等症状。
铅一旦进入体内,不易排出。所以重在预防,要减少其进入体内的机会。要有选择地购买餐具。对新陶瓷餐具,使用前要用醋酸1份加10份水,浸泡煮2~3小时,或者在餐具表面涂上醋然后煮沸2~3小时,再用开水浸泡4小时,这样有利于铅的排出。还可多食牛奶,因蛋白质能与铅结合成一种不溶性化合物,以阻碍铅的吸收;摄入富含钙质的食物,可使已沉着于骨骼上的铅置换出来,随尿排出。大蒜也有氧化铅的作用。茶叶含鞣酸,可与铅结合成可溶性物质随尿排出。海带能促进铅的排出。但实际铅很难从体内排出,不如少用陶瓷餐具,禁盛酸性液体,如醋、西红柿、橙汁等。据国外报道,用陶瓷餐具盛苹果汁,一个月发现每升含铅高达8 000毫克。作者推荐用国家标准不锈钢,铅不得超过4.83微摩/升,砷不得超过0.534微摩/升。
6.环境污染危害生命的10种物质
(1)二氧化碳:来源于生活、工业、汽车尾气。使地球温度升高,给生态和地球造成危害,影响人类健康。由于煤灶、气灶,使室内二氧化碳比室外高2~3倍,尤其是厨房超标更严重。
(2)二氧化硫:来源于天燃煤、灶气污染,侵蚀呼吸道,引起呼吸气管疾病。
(3)一氧化碳:来源于燃气的不完全燃烧,长期吸入或误吸一氧化碳,可导致心肌损害,甚至死亡。
(4)二氧化氮:氮氧化物是烟雾中的主要成分,也是笼罩城市上空的主要污染物。一旦吸入体内,会形成变性血红蛋白,危害神经系统及罹患癌症。
(5)磷酸盐:工业污染湖泊、河流。
(6)汞:工业污染海域,使海洋生物、鱼类汞超标,危害人体神经系统。
(7)石油:工业港口泄漏污染海水,影响鱼类资源。
(8)铅:工业及陶瓷餐具污染,影响酶和细胞新陈代谢。
(9)农药:DDT等农药,毒死鸟类,人体广泛接触农药,可致癌症。
(10)辐射:放射性物质是最危险的一种辐射源。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广泛的环境放射性氡,住宅氡超标,进入体内可侵犯呼吸道黏膜,诱发支气管癌。
7.性生活紊乱导致艾滋病、梅毒
(1)艾滋病:艾滋病(AIDS),中文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于它传播快,死亡率高,被人们称为“20世纪的鼠疫”、“人类新瘟疫”、“超级癌症”。1986年7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把艾滋病病毒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我国于1985年首次报道艾滋病。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它能够识别“非己”的抗原物质,并立即与这些异己分子进行斗争。机体的免疫系统能抗感染,保持自身稳定,及时地清除已被破坏及死亡的细胞,还可以监视和消灭一些癌变细胞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破坏免疫功能,使机体失去抵抗病毒细菌的能力,从而合并感染而死亡。
最易感染艾滋病的人群为同性恋者、性行为放荡者及吸毒的自行静脉注射者。艾滋病的潜伏期为3个月至8年(也可能有10年者),多数患者有前驱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发热、盗汗、进行性乏力、消瘦、食欲缺乏。如病情继续发展,则出现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症状,直至免疫功能完全丧失,发生广泛严重感染,出现全身淋巴结疾患而死亡。
艾滋病患者及带毒者的血液中,存在着大量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如他们是志愿供血者,病毒则会传染给他人。他们用过的医疗器械,如消毒不严,病毒也可借助器械传染给他人。医学家已从艾滋病患者的精液中分离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带毒者(隐性患者)的精液及阴道分泌物可通过性行为而在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染。患艾滋病的妇女还可通过胎盘、乳汁将艾滋病传染给婴儿。
艾滋病对任何人都不安全,目前又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所以,预防艾滋病的发生,阻断艾滋病的传播就显得非常重要。
(2)梅毒:梅毒是由性交传播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传染病。16世纪初,梅毒从欧洲传入广东,在旧社会广泛传播。全国解放后,梅毒虽已被消灭,但近来又有可能死灰复燃,应及时了解防治知识,严防梅毒的传入和蔓延。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经过不正当性行为直接传染的。间接可能通过内衣裤、牙刷、口琴、便桶及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外科器械传染。胎儿出生时,经过患病母亲的产道,也可传染给胎儿,即母婴传染。
梅毒病原菌——苍白螺旋体感染后,潜伏期不一致。梅毒螺旋体经男女生殖器进入血液,传播至全身。有的很快发病,有的几年才发病。受感染后,有的2~4周就发病,有的可潜伏1~4年,甚至达10~15年之久。
梅毒症状有以下特征:
一期梅毒。发生不洁性交后2~4周,外生殖器部位出现无痛性丘疹,10~20天后,中央软化,继而形成溃疡,表面暗红,轻度糜烂,触之硬如软骨,故称硬性下疳,一侧或双侧淋巴结肿大,约经1个月,可能自然消退。
二期梅毒。全身不适、发热、头痛、胃病、关节痛、厌食等。全身症状出现后3~4天,出现斑疹、丘疹、斑块脓疱(民间称“大疮”)。多分布在口腔、舌、咽、喉、鼻腔,可有红肿、充血、糜烂,有的还会发生淋巴结肿大。不经治疗可发展为三期梅毒,继而侵犯脑、肝、肾等生命重要器官,甚至引起死亡。
梅毒的治疗,首选药物为青霉素,有过敏者可口服四环素。梅毒预防首先要切断传播途径,及时就诊,立刻隔离,对患者的环境、衣物、用品进行消毒。个人应自尊、自爱、严禁婚外性关系。经常洗浴(淋浴)、换衣,讲究卫生。有病要及早就诊,不要找私人小诊所,应到设备条件好的大医疗单位确诊,以免贻误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