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选对“清火”药才能去“火”,眼睛上“火”怎么办

选对“清火”药才能去“火”,眼睛上“火”怎么办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火”泛指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发生的炎症。“上火”的原因:①干燥的季节和气候,尤其是北方,如果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就很容易“上火”。中年人居多,因其事业、家庭压力大而伤肝化火,火邪及胃,易发胃火。用于清上焦火,如口舌生疮、眼睛肿痛、牙龈肿痛等。同时,注意用药期间避免眼睛疲劳等。

“上火”泛指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发生的炎症。“上火”的原因:①干燥的季节和气候,尤其是北方,如果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就很容易“上火”。②不良饮食习惯。嗜酒、吸烟或由于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等。③工作节奏太快,精神紧张、经常熬夜、睡眠不佳等。④喜食易“上火”的热性食物,如橘子、火锅、油炸类食品、辣椒、狗肉、羊肉等,比如1千克柑橘能产生1 400卡的热量,居各类鲜果之首。吃了过多的柑橘后所产生的热量,既不能转化为脂肪存在体内,又不能及时消耗掉,这样就会导致机体内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各种炎症。⑤长期食用各种滋补品。一般的补品都是热性“发物”,如人参、鹿角胶、阿胶等。

(1)实火:一般来说,感染性疾病,如热性肺炎、阑尾炎等都属此类。发热重、恶冷轻、出汗多、咽发干、小便黄赤等,是热性疾病的共性,但都会随着病情的好转而迅速消失。

防治:①牛黄解毒片。用于肺胃蕴热引起的头目眩晕,口鼻生疮;②牛黄清火丸。用于肝、胃、肺蕴热引起的头晕目眩、口鼻生疮、风火牙疼、咽喉肿痛、痄腮红肿、耳鸣肿痛。

(2)肺火:主要是肺卫正气不足,阴虚火旺,阴阳失衡所致。主要表现为鼻及鼻腔干燥、生疮,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黄、咽喉疼痛、肺部不爽、感觉憋闷等,伴有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小儿居多,有些孩子动不动就发热,只要受一点儿凉,体温立刻就会升高,令人防不胜防。

防治:①羚羊清肺丸。用于肺热盛、因气候变化导致的邪气入侵、身体发热、头晕、嗓子肿痛等。②清肺抑火丸。用于肺热咳嗽、痰黄黏稠、口干咽痛、大便干燥等。③栀子金花丸。用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咽喉肿痛、大便秘结。④板蓝根颗粒。用于病毒性感冒、咽喉肿痛。⑤双黄连口服液。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痛。⑥知柏地黄丸。用于滋阴降火。

(3)肝火:肝开窍于目。表现为眼干、眼痒、结膜炎、眼屎分泌多;脾气暴躁易冲动,感觉压不住火,总想发脾气,有时甚至有胸肋胀痛或刺痛感。并伴有头痛、头晕、耳鸣、口苦口臭。青年人居多,冬天蓄积于体内的阳气随着春暖转为向上外发,若藏阳气过多会化成热邪外攻,如果遇到阳气骤升,内外两阳碰撞,易引起内热而生肝火,继而诱发多种疾病。

防治:①黄连羊肝丸。用于肝火旺盛、眼睛肿痛、视物昏暗等。②龙胆泻肝丸。用于肝胆湿热(对肾有损害)。③柴胡舒肝丸。④加味逍遥丸。

(4)胃火、脾火:①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中年人居多,因其事业、家庭压力大而伤肝化火,火邪及胃,易发胃火。②脾火:主要表现在口舌,舌苔黄腻、口苦口干、口唇生疮、想大量饮水。

防治:①牛黄清胃丸。用于胃火盛、头晕目眩、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便秘尿赤。②牛黄上清丸。用于清上焦火,如口舌生疮、眼睛肿痛、牙龈肿痛等。③三黄片。用于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等。④新清宁片。用于喉肿、眼睛痛、便秘等。

(5)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妇女居多,因情绪极不稳定,特别是更年期妇女,易受情绪刺激,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由于心肾阴阳失调而导致心火亢盛。

防治:①同仁牛黄清心丸。用于痰热上扰引起的胸中郁热、惊悸虚烦、头目眩晕、卒中不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清、神志昏迷等。②安宫牛黄丸。用于高热昏迷、热入心包、痰迷心窍、肝昏迷、卒中、病毒性感冒、小儿高热等。③导赤散。

(6)肾火: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脊酸软、潮热盗汗、内心烦躁。老年人居多,因肝阳旺盛,又因为肝肾同源,所以容易导致肾阴亏虚,手足心发热。

防治:少食多餐、多吃稀饭或不食易“上火”的食物,特别是少吃火锅,油炸食物,即使要吃火锅,可多放些蔬菜或豆腐生姜莲子等能祛火的食物和调料;多喝开水及一些清热解毒的食物,如海带、橙子等;并补充一些维生素B2;可适量服用牛黄解毒丸、上清丸等解热药和秋梨膏、橘红丸等。

(7)眼睛上火:一种是由于用眼过度或熬夜较多,暂时受刺激引起的上“火”。这时可用色甘酸钠滴眼液(抗过敏药)滴眼,可减轻眼部的灼热等不适感,继续用药后刺痛感就会消失。另一种是急性流行性结膜炎,即红眼病,其传染性极强。起初双眼瘙痒不适,有异物、烧灼感,接着明显赤红,肿胀疼痛,怕光流泪眼屎多。这时应勤洗手,不揉眼,不用他人脸具;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并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同时,注意用药期间避免眼睛疲劳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