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免疫:是指人获得抵抗疾病能力的过程或人体对某种传染病的不感性,而免疫力即指人类抗御疾病的能力,或者说人体对某种传染病所具有的抵抗力。免疫分为两大类。一是先天性即非特异性免疫,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针对所有病菌和致病物质的抵抗力,包括体表屏障作用、血-脑脊液屏障作用、细胞吞噬作用,体液和组织中的各种抗菌物质等;二是获得性即特异性免疫,是后天形成的,获得性免疫又分为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无论是自动还是被动免疫,都分为自然和人工两类免疫。
自动免疫是人体受某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用这种免疫力来对抗微生物。其中的自然免疫力是通过感染疾病而获得的,比如人们患鼠疫、天花、霍乱等传染病后获得的免疫力。自动免疫中的人工免疫,是通过灭活或减毒的微生物(疫苗)诱导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力。这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免疫方法。
被动免疫是不通过感染过程或诱导过程而直接获得的免疫力。它也分为自然和人工两类,自然免疫指婴儿通过血液和哺乳被动从母体获得,人工免疫指注射同种或异种抗体获得。在2003年“非典”(SARS)流行期间,用病愈后病人的血清(含有抗御SARS病毒的抗体)对一些患者进行治疗,就是被动免疫中的人工免疫。
(2)免疫性疾病:通常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和免疫增生三类。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家庭史倾向,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一般女性多于男性。常见的免疫性疾病:①过敏性休克。是机体对某些物质(如血清、药物等)发生的强烈的全身性过敏性反应,常在接触这些物质后较短时间内发病,可造成严重后果,是免疫性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以静脉注射药发病最快、最重,吸入、口服和局部用药引起的过敏性休克较少。②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除皮肤有局限性风疹块外,部分病例可有发热、恶心、呕吐和腹痛等全身症状。③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累及毛细血管和小动静脉,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发生渗出、水肿。儿童是过敏性紫癜发病率最高的人群,宜重点防护。
注释
抗体:由抗原刺激人体所产生的具有免疫特性的蛋白质。
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小贴士
疫苗 分为菌苗和疫苗:菌苗由细菌和螺旋体制成,而疫苗则由病毒或立克次体制成。不过现在习惯上将这两种疫苗统称为疫苗。疫苗又可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类:①活疫苗。用人工变异或直接从自然界选择出来的毒性高度减弱并且基本无毒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疫苗,也称减毒(灭)活疫苗。目前常用的活疫苗有鼠疫疫苗、卡介苗(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疫苗(防小儿麻痹症)和麻疹疫苗等。活疫苗的毒性已经被高度灭活,但能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产生大量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围攻病原体,阻止或限制疾病的发生。②死疫苗。将病原微生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后制成制剂。这种疫苗虽然致病原已死亡,但组成病原微生物的抗原成分仍然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即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的能力,因而也能诱导人体产生针对该种疾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以防御疾病。目前常用的死疫苗有百日咳、伤寒、霍乱、流脑、乙型脑炎、森林脑炎、狂犬病、钩端螺旋体和斑疹伤寒疫苗。由于死疫苗的免疫原性较低,所以要多次接种才能产生较高的免疫效果。为了减少死疫苗的接种次数,也将死疫苗做某些合理的混合,制成混合疫苗,如百、白、破三联疫苗,注射后能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疫苗的制作 疫苗有两个要素:一是有效,即有免疫原性,能刺激人体产生反应,启动体液和细胞免疫过程;二是安全,这两个要素其实是矛盾的,如果免疫原性(毒性)太大则会不安全,如果免疫原性太小则起不到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作用,需要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点,因此制作疫苗是一个技术性非常高、非常艰难的实验过程。如制作流感疫苗,先将流感病毒接种在鸡胚胎蛋白中进行培养,再经化学药品去除其活性,然后裂解(用化学制剂裂解流感病毒),提取病毒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制成疫苗。这样的疫苗称为亚单位疫苗或化学疫苗。如今,为了提高疫苗的安全性,正在研究把病原微生物中的免疫有效成分提取出来,既能提高免疫效果,又能减少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提高其安全性。不过,疫苗和药物一样都没有百分之百的安全性,因为在制作过程中,工艺不可能百分之百的纯化,提取的病原微生物的成分,以及灭活过程也并非百分之百精确,还有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有某些杂质掺杂等,这些都可能造成疫苗的安全性问题,可能引起极少数人的不良反应,极个别的甚至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