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儿中暑后应如何急救

小儿中暑后应如何急救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③神志清醒能进食者,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或口服人丹、十滴水,或针刺人中、曲池、百会穴位。

小贴士

研究发现,人体对高温的耐受度如下:外界温度在33℃时,如果连续工作,那么人体的汗腺就会立即启动,通过微微出汗来散发体内的部分热量;外界温度在35℃时,人的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皮肤微微出汗,此时,对于年老体弱者来说,就应采取局部降温的措施;外界温度在36℃时,人体会通过大量出汗来散发体内热量,此时,人体需马上补充含盐、维生素的饮料,以防体内电解质出现紊乱现象而发生中暑;外界温度在38℃时,人体仅靠汗腺排汗已难以保持正常体温,这时心跳速度加快,并呼出热量,参与散热;在这种情况下,各种降温措施一定要及时跟上;外界温度在39℃时,人体的汗腺濒临衰竭,尽管汗腺努力工作,但已无能为力,只有通过多种降温措施来克服;外界温度在40℃时,此时大脑将顾此失彼,这样的高温已直逼生命中枢,以致使人头晕眼花、站立不稳,这时,应立即转至阴凉的地方或借助较好的降温措施进行降温;外界温度在41℃时,排汗、呼吸、血液循环等一切可以帮助降温的器官,在全力工作后已处于强弩之末的状态。

(1)中暑:不仅与气温有关,还与湿度、风速、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暴晒时间、体质强弱、营养状况及水盐供给情况有关。因此,婴幼儿、产妇、血管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糖尿病患者、高温作业者等人群更易中暑。在通常情况下,为保持人体的恒温,体内代谢产生的余热必须通过对流、传导、辐射等多种形式排出体外,使体温与外界温度达到平衡。如果气温升高,以传导和辐射方式散热减少,汗液蒸发散热将逐渐增加,当气温达到35~39℃时,人体余热的2/3将通过汗液蒸发排出。如果环境中相对湿度较高,汗液排泄就困难,人的体温调节系统不能完成调节功能,这时人就会发生中暑。经实验研究,导致中暑发生的气象条件为:相对湿度85%,气温30~31℃;相对湿度50%,气温38℃;相对湿度30%,气温40℃。中暑轻者全身乏力、头痛、头晕、口渴、出汗、恶心、呕吐、体温升高、脉搏快而细、面色潮红,严重者发生抽搐,心衰或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

救治:①尽量避开在高温时间外出;不要在高温处、室外太阳下或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停留太久;随身要携带一些防中暑的药品,如清凉油、人丹丸、十滴水等;年老体弱的人在气温达到33℃时,就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如用热毛巾擦身、洗热水澡、喝热茶或淡盐水等,以防因高温引发意外;可将已轻度中暑的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平卧,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对于在烈日下活动时间过长、头部温度增高到39℃以上(体温不一定升高),皮肤晒得又红又痛,并出现发热、头痛的病人应注意补充水分(盐水)。②对于汗流不停、身体发冷、皮肤发黏、脸色苍白、脉搏微弱的病人,应迅速移至阴凉处,并可用冷毛巾湿敷头部或用冷水擦洗全身,同时用冰袋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以加快散热降温;或将病人置于4℃水中,并按摩四肢,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38℃时,停止降温;还可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病人身体,最好能把皮肤擦红,即可把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多能迅速清醒。③神志清醒能进食者,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或口服人丹、十滴水,或针刺人中、曲池、百会穴位。④经以上急救处理后仍未苏醒者或大脑严重损害者,或体温特别高,皮肤干烫、脉搏又快又急、已出现昏迷的病人应立即送医院治疗,在途中要用冷毛巾湿敷。

(2)小儿中暑救治: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成熟,排汗功能差,加之皮肤表皮薄,血管分布丰富,更容易受外界高温影响。如果体温超过39℃甚至40℃,虽然很热也不流汗,皮肤发红、发热、干燥,烦躁不安,呼吸及脉搏加速时,即为中暑。须迅速将小儿移至阴凉处,除去衣物,用电扇及冷气降低环境温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把小儿包在冷毛巾或布里,用海绵沾凉水擦拭,或放进凉水浴盆;每隔10~15分钟给予不含咖啡因的清凉饮料,并紧急向医生求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