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引起肝脏病变的就是酒精、脂肪和药物。其中大多数药物都必须经肝脏代谢,将毒性物质降解,才能发挥出治疗作用而又不致让人中毒。如果长期大剂量用药,肝脏的解毒功能就会下降,那些没被降解的毒性物质就会损伤大脑、心脏、肾脏和胃肠等器官,还会损伤肝脏本身。特别是老年人或肝功能不良患者,肝转化药物的能力减弱,药物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相对延长,如地高辛在青年人体内的半衰期为50小时,而在80岁的老人体内则延长至80小时;四环素在30岁的年轻人体内的半衰期为5小时,而在老年人体内可延长至8小时,因此极易造成蓄积中毒。
(1)损害肝脏的途径:①药物直接引起肝细胞变形、坏死等病理变化,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门冬酰胺酶等。②药物间接引起肝损害。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干扰、阻滞肝细胞内某些重要代谢途径或胆汁排泄功能,导致肝细胞受损或胆汁排泄障碍,如类固醇激素、四环素和抗代谢药等。③药物引起变态(过敏)反应。一般在用药1~4周内发生,可引起肝功能损害和黄疸等,如氨基水杨酸、氯丙嗪、磺胺类等。④药物引起特异性体质患者代谢异常。如异烟肼可在人体内迅速被酰化,形成乙酰肼而引起肝小叶变性坏死。⑤药物引起肝药酶改变。某些药物可诱导肝微粒体代谢酶活力增加,从而加速对该药或其他药物的代谢,甚至干扰正常代谢,引起肝损害,如利福平、异烟肼等。
(2)肝脏被损害的病理类型:①肝细胞坏死型。如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吲哚美辛、索米痛片(去痛片)等所致。②肝炎型。如异烟肼、保泰松等引起的急性肝炎。③脂肪肝型。如乙醇、四环素等引起的肝病变。④胆汁淤滞型。多由氯霉素、氯丙嗪、利福平和类固醇等药物所致。⑤肉芽肿型。如苯妥英钠、青霉素、普鲁卡因胺所致。
(3)损害肝脏的药物:①抗生素类药。包括青霉素、先锋霉素、红霉素、吉他霉素(白霉素)、麦迪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氯霉素、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硝咪唑类、大环内酯类(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类、盐酸小檗碱(如黄连素)、抗结核类、磺胺类、两性霉素B和灰黄霉素抗病毒类等。②解热镇痛药。非那西丁、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安乃近、布洛芬、吲哚美辛、保泰松、羟基保泰松、乙酰氨基酚、炎痛喜康和萘普生等,可能引起变态反应,导致胆汁淤滞或肝炎型肝损害。③作用于神经系统类药(抗癫癎药及镇静药)。安定、利眠宁、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甲喹酮(安眠酮)、硝基西泮、苯妥英钠、丙戊酸钠、氯丙嗪、苯海索和氟哌啶醇等。这些药物可引起变态反应而导致肝炎型或胆汁淤滞型肝损害。④作用于循环系统类药。甲基多巴、氧烯洛尔、塞米易等可引起变态反应;氯贝丁酯可导致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造成肝炎型或胆汁淤滞型肝损害。⑤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类药。格列本脲、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丙硫氧嘧啶、泼尼松、地塞米松、己烯雌酚、雌三醇、甲睾酮、同坦唑醇(吡唑甲氢龙)等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炎型或胆汁淤滞型肝损害。⑥维生素类药物也可给肝脏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比如维生素A、烟酰胺等。还有降脂药如安妥明、血脉宁、门冬酸胺酶等;降血糖药如格列齐特、阿卡波糖、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6-巯嘌呤等;抗甲状腺药;避孕药;某些中药如苍耳子、黄药子、潼蒺藜等10多类200多种。
肝功能不全者不宜选用容易导致肝损害的药物,如确实病情需要,所用药的剂量应酌情减量,并定期检查肝功能,当出现药物性肝损害时,治疗与病毒性肝炎方法相似,主要使用护肝药物如肝太乐、能量合剂、维生素类、多种氨基酸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