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根据心脏坏死组织需要6~8周时间才能形成瘢痕愈合的观点,因此要求心肌梗死病人在此期间严格限制洗澡、更换衣服和自进食物等一切体力活动,以防止出现室壁瘤或心脏破裂。
最新的观点认为,心肌梗死后不仅要加强急性期治疗,同时应重视心脏的康复,只有这样做才能取得良好的长期预后。通过实验发现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从入院到出院2周内,实施早期运动康复,可提高今后的生活质量。
梗死后1~2天:发病第一天绝对卧床休息。第二天由他人协助做所有肢体关节被动活动,每次5回,每天3次;利用床上小桌,自己慢慢进食;使用床边便器;非睡眠时做踝关节屈伸活动,每小时1次;练习床上坐位15分钟,每日1~2次。
梗死后3~4天:做所有肢体的主动活动,每日3次,每次5回;盘腿于床边,静坐5分钟,每天2次;就餐时可坐椅子15~30分钟,每日2~3次;达到床上生活能基本自理。
梗死后5~6天:床边走动,每次30分钟,每日2次;可随时坐椅子,每次15~30分钟;可在护士及家人陪同下,推轮椅出病房,在走廊里活动,但一定要注意保暖。
梗死后7~14天:可在室内外步行,在护士及家人协同下洗温水澡。
所有以上康复活动均为两天一个阶段,需严格遵守康复程序。所有活动应在心电监测下进行,密切观察心率及心律变化。活动后心率增加10~20次/分为正常反应。如活动后心率增加小于10次/分,即可进行下一阶段运动;如心率增加大于20次/分,出现不良症状或体征时,即退回前一阶段的运动水平;如仍不能纠正,即要暂停运动康复。
依赖性不仅使患者对康复不感兴趣,对自身健康不负责任,而且会让他们安于接受别人的服务,严重影响康复目标的实现。通过早期的功能训练可使患者提高对自己体力的自信,杜绝过分依赖心理。事实证明,早期肢体活动,早期生活自理,早期离床活动,不仅可使患者减轻依赖心理,减少心理障碍,还可防止静脉血栓、肺栓塞、肩手综合征、直立性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心功能的早日康复。
(董 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