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时,不仅血液循环的频率、力度会发生变化,连血液中的血细胞也会发生变化。
血液中除含有大量的水外,最重要的是各种类型的血细胞。血细胞按照功能的不同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红细胞 在血液里,红细胞是三种血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正常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是:男子在500万个左右,女子在420万个左右。
我们的血液之所以呈现红色,就是因为红细胞的大量存在。红细胞的形状是凹圆形,它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它与氧有很好的结合和离散能力。它与氧结合时,呈鲜红色,即动脉血的颜色;它与氧分离、与二氧化碳结合时,呈暗红色,即静脉血的颜色。
红细胞的携氧能力,主要归功于血红蛋白的功能。血液中红细胞越多,血液携氧的能力就越强。在运动中,人体的需氧量要比平时多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尤其是在诸如长跑、马拉松、自行车等耐力性运动中,总需氧量就更大了,这就要求血液能够及时供应给组织细胞足够的氧气。血液中的红细胞越多,每次血液循环中所能够携带的氧气也就越多。当氧气供应充足时,运动就比较轻松;反之,人体就容易产生疲劳感,所以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可以直接影响到运动的成绩。事实证明也是如此,经研究表明,红细胞增多,运动员的成绩随之提高;反之,则降低。
正是这个原因,为了提高成绩,有人想方设法来增加运动员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于是出现了“血液回输”、EPO(一种药物)、高原训练等方法。“血液回输”是指在赛前一个半月,从运动员的体内抽取一定量的血液,浓缩冷藏起来,直到比赛前再将浓缩后的血液注射入运动员的体内。而服用EPO后,运动员血液中的红细胞增加,血液的供氧能力提高,成绩随之提高;目前,尿检对这种药物还检查不出来,但这两种方法似乎都有悖于比赛的“公正、公平”原则。高原训练是在不违背这项原则的前提下,通过特殊环境下的训练促进运动员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增加,这种方法曾被著名的马家军使用,最终取得了好成绩。
2.白细胞 白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但含量相对较少,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含量在7 000个左右。根据其细胞质中是否含有颗粒,白细胞可以分为颗粒白细胞和无颗粒白细胞。白细胞没有固定的形状,它具有很强的变形能力。它可以依靠变形能力,到达它想去的地方。白细胞的主要作用是杀菌和免疫能力,它可以产生抗体,将侵入人体的致病抗原消灭,还可以直接吞噬侵入人体的某些细菌,保护人体健康。
白细胞数量在平时状态下变化就比较大,下午的数量要比早晨的多,女子在月经期、分娩期白细胞数量也会比平时多,身体受到伤害时白细胞数量也会增多。研究表明,运动对白细胞的影响更为明显。轻微运动就会使白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在剧烈运动后,白细胞的数目几乎能够达到正常水平量的2倍。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白细胞的含量会重新回落到正常的水平。这就是锻炼有助于人体免疫力提高的道理所在。
3.血小板 血小板是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无核细胞,它在血液中的数量居于白细胞和红细胞之间,每立方毫米大概在10万~30万个之间。它是骨髓巨核细胞分解成的细胞质小块,具有凝血作用。在运动中不小心受到伤害,白细胞会穿过细胞壁到达伤口,消灭伤口感染的病菌;血小板会配合血浆,在伤口处堆积,阻止血液的流出,达到止血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