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05年松花江污染

2005年松花江污染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5年美国一个环境代表团访问中国,用他们的方法对北京、上海、武汉、广州4城市的浮尘量及因此可能带来的损失做出估算,武汉市日均170微克/立方米的大气浮尘,每年可能导致3 500人额外死亡,并因此每年损失220万个工作日。环境问题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讲尤为重要,中国若想长期待续发展,路只有一条:与自然界携手共生。

目前,全国遭受污染的农田达1 000万公顷,每年因此损失粮食120亿千克(公斤)。

全国每年因污染造成突发性鱼、虾、贝类大批死亡达20万吨,经济损失约几亿元。

这是国家环保局曾经公布的一组数字。

1985年美国一个环境代表团访问中国,用他们的方法对北京、上海、武汉、广州4城市的浮尘量及因此可能带来的损失做出估算,武汉市日均170微克/立方米的大气浮尘,每年可能导致3 500人额外死亡,并因此每年损失220万个工作日。

具备现代环保意识,才能取得共识:环保投入从根本上挣脱了污染对生产发展的桎梏,全面解放生产力。

20世纪50年代,松花江水系曾是我国北方淡水鱼的主要渔区,然而70年代以来,松花江却陷入“江水浑浆浆,鱼虾绝迹鸟逃亡”的绝境,仅松花江吉林江段江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就达1亿多元。经过这些年的治理,尤其是吉化污水处理厂上马,下游一些昔日鱼虾绝迹的江段里,渔民在歇业20年之后重又下江打鱼,每天鲜鱼上市达6 000多公斤。

不管怎样,大家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一是人类追求健康与富有,应坚持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而不是凭借人手中的技术与投资,采取耗尽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和污染环境的方式;二是当代人在创造与追求现在的发展与消费时,要承认并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的机会相平等。

环境问题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讲尤为重要,中国若想长期待续发展,路只有一条:与自然界携手共生。这种持续发展的机会正把握在当今青年人手中,争取明天平等的生存发展机会必须从今天做起,因为,地球只有一个,明天与今天同样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