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认为,环境与生物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环境向生物体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生物体又通过不同途径影响和改造环境,所以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才能确保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同样,中医认为,人体和自然环境相互影响、不可分割。自然孕育万物,《素问·天元纪大论》:“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人对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等有相应的适应能力,若超出了人体适应能力或者人体适应能力下降,则可引起疾病。人类要适应自然才能健康生活,所以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季节、昼夜、地理,对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治等方面均有影响,同时人能影响环境,既要利用环境又要适应环境,达到“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灵枢·刺节真邪》)才能和谐统一。
能量和物质通过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称为食物链;生物之间取食和被取食关系错综复杂,犹如一张无形的网,称为食物网。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间,正是通过食物链、网发生联系,保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同样,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结合六腑、形体和官窍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由经络把他们联系起来。经络是人体通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的通路,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别络和十二经筋。临床疾病虽然多种多样,但根据其病因、传播途径等可经由经络受邪,传入脏腑;或者病邪在四肢、九窍、血脉等相传、壅塞不通。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能量,中医认为人体把脾胃消化的精微物质通过肺的宣发、通调水道,肾的气化,大小肠和膀胱的升清泌浊等功能周流全身的脏腑、官窍、肌表而发挥作用。经络犹如食物网,通过气血津液的流通,纵横交错,把人体内外、上下、表里、脏腑、肌肉筋骨、四肢九窍联系起来。
生态系统中,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食物链、网就代表信息传递系统。中医认为,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处于永恒的运动中,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在经络中传导,通过各种错综复杂的联系逐级传输流动,从皮下到脏腑,从上到下,循环往复。精气等物质通行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协调,气血流畅,整个生命运动保持相对稳态,身体就健康安和。这与生态学所说的物质、能量总处于一个不断循环流动,生物个体也不断的生长更新的过程一致。中医的动态循环也体现在疾病的过程,从发病到正邪相争,到正胜邪退或正衰邪陷,均存在动态变化,所以强调“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中医讲究“四时制宜”,一年四季随着气候的变化,感邪也会变化,甚至感邪后病状的变化在一天内可以真中、逆传等,所以机体的抗邪能力和确定服药的时辰也会不一样,这与生态学的四季甚至一天之内,阳光强度、温度、湿度、氧气饱和度等都不一样从而影响机体产生不同效应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