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学家不但揭示了衰老的成因,而且还认识到伴随衰老过程而来的生理、病理变化。如《灵枢·天年篇》云:“四十岁,五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遥,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这里指出了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组织器官、功能、形态势必出现衰退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从40岁以后开始的,愈是加龄,变化亦日趋明显。《格致余论·养老论》中对老化特征的描绘更是惟妙惟肖:“何者头昏目眵,肌痒溺数,鼻涕牙落,涎多寐少,足弱耳目,健忘眩晕,肌燥面垢,发脱眼花,久坐兀睡,未风先寒,食则易饥,咲则有泪。但是老境,无不有此。”
诚然,生理性衰老是不可抗拒的。但是,病理性衰老往往比生理性衰老出现要早,世人无疾而终者是极其罕见的。因为逐步老化必使人的器官和生理功能逐步衰退,抵抗力下降,许多疾病也就随之而起。当然,人们对此不能束手无策,正如《医学正传》所指出,医者的天职在于“扶植乎生民各尽乎天年”。苟能利用医疗手段以防治病理性早衰,对于益寿延年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衰老是人的生命中最无情的敌人。从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之药起,到现代的人们热衷于胎盘注射和服用大剂量维生素E止,推迟老的到来,一直是人类的共同心愿。
近年由于医学的进步,西方发达国家因心脏病、脑卒中或癌症而提前死亡的情况已经逐年减少。这一情况今后还将继续改进。
目前人的寿命的公认极限是115岁。专家们认为,如果人们放弃掉现代化富裕生活中的各种无节制习惯,严格调节饮食,并使生活方式作某种改变,人的寿命可以达到140岁。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精力和健康也都在衰竭。但是最近一些美国医学专家却发现,老年人的一些生理和心理作用,这些病既可以防止,又可以治愈。
美国“全国老年研究所”副所长爱德华·施耐德博士不久前说:“我们一向认为随着年龄增长,人的生理功能就会下降,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人的一些重要生理作用在老年仍可保持原状。”他还补充说:“像关节炎、骨质疏松、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等疾病我们已逐渐有了办法防止。”
在逐渐衰老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免疫防御的丧失,特别是对传染病抵抗力的丧失。肺炎使许多老年人致死,而在青年人中并不这样,原因就在这时里。不过,与一般人的印象相反,癌症(它也部分地反映了人的免疫系统的丧失)在很老的老年人中并不呈现和年龄同步增长的趋势。发生癌症并导致死亡的最高峰年龄是45岁到65岁。在这之后,得癌症的危险就逐渐减少。据美国统计:在65岁到69岁的人中间,有30%的人死于癌症。而在80岁以上的人中只占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