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危害心血管病的职业

危害心血管病的职业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全球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病死率亦上升,且以发达国家尤甚。通过大量的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噪声、振动与心血管疾病关系较大。在化学因素上,目前科学家研究比较清楚的有铅、钴、镉、砷等微量元素以及一氧化碳和有机溶剂,对心血管疾病影响较大。对原来就有心血管疾病者,最好不要从事上述工作,如已在岗,应定期体检,这样才能减少职业因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病死率亦上升,且以发达国家尤甚。过去,在探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因时,人们很少考虑到职业因素,最近医学家们对此越来越重视。

生产环境中职业危险因素很多,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也有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等。究竟哪些因素与心血管疾病更密切呢?通过大量的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噪声、振动与心血管疾病关系较大。

长期在噪声的作用下,可引起心率加快,血压波动,心电图改变。有人还发现,噪声可以引起冠心病、脑血流循环异常。

同样,在工作环境中经常接触振动,尤其振动频率在40~300赫兹,可引起周围毛细血管形态和张力的改变,引起“白指”,甚至出现“死指”现象。振动还可引起脑血流和心电改变。此外,长期接触较大强度的无线电波或微波时,心血管系统亦受明显影响。

在化学因素上,目前科学家研究比较清楚的有铅、钴、镉、砷等微量元素以及一氧化碳和有机溶剂,对心血管疾病影响较大。铅是高血压的致病因素之一。有人认为钴与心肌病有关。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患动脉粥样硬化的人,接触高浓度一氧化碳会引起严重后果。短期接触大剂量有机溶剂,如过氧乙烯、三氯乙烯、三氯二烷等,可引起心律失常或突然死亡,这可能与有机溶剂引起心室颤动有关。还有人提出,二硫化碳、二硝基甲苯会引起缺血性心脏病

另外,长期紧张的工作,不规则的轮班工作等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关系。

如何防止这些不良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关键在于针锋相对。对噪声、振动,需控制和消除噪声源、振动源,可以采取隔离或移出室外,还可采用弹性材料做部件,对经常撞击的部位加以弹性衬垫。对产生振动的装置,可以安置减振装置。在个人防护上,减少噪声的危害可佩戴由软塑料、纤维棉或棉线制成的耳塞。为了减振,可戴衬垫泡沫塑料的手套

对无线电波、微波的防护,可采取场源屏蔽。为使工作人员少受到反射波的照射,在屏蔽小室内四周及上下各面,可加设微波吸收材料。个人防护可穿戴铝丝或涂银布料制成的防护衣帽,戴防护眼镜。

对化学因素危害的预防,需视不同的化学物采用不同的有效防护措施。为了减少毒物对环境的污染,要防止“跑、冒、滴、漏”。以机械化、自动化,采取遥控或隔离的方法,减少人体接触毒物。

当作业环境已被污染或在抢修设备时,需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毒口罩、防毒面具)。为了防止毒物从皮肤侵入,可穿戴防护服、防护手套。下班后,要做好个人卫生和清洗工作。

对原来就有心血管疾病者,最好不要从事上述工作,如已在岗,应定期体检,这样才能减少职业因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