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治未病”

什么是“治未病”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医中的“未病”一词由来已久,源于《黄帝内经》。所谓“未病”,是指人身体健康,没有疾病。中医学理论认为,生命曲线的公式是“未病—欲病—已病”。“治未病”原本是指人体处于健康状态时,要注重养生,消除致病危险因素,保持健康。以后“治未病”范围有所扩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3个方面。《黄帝内经》充分阐述了“治未病”思想,古代的许多医家也反复强调治未病。

1.什么是“未病”

中医中的“未病”一词由来已久,源于《黄帝内经》。所谓“未病”,是指人身体健康,没有疾病。中医学理论认为,生命曲线的公式是“未病—欲病—已病”。“未病”指人体处于健康状态,“欲病”类似西医所说的亚健康状态,“已病”指人体已经处于患病的状态。

2.什么是“治未病”

“治未病”原本是指人体处于健康状态时,要注重养生,消除致病危险因素,保持健康。以后“治未病”范围有所扩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3个方面。

3.“治未病”是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

《黄帝内经》充分阐述了“治未病”思想,古代的许多医家也反复强调治未病。我国唐代大医家孙思邈在书中说:“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于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意思是:在从事医生职业的人中,高水平的医生善于在人们身体健康之时,提醒他们注重养生,预防疾病,保持健康;中等水平的医生善于抓住将要生病而还没有发生疾病之时,注重欲病早调,避免疾病的发生;一般水平的医生只能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如果不用心区别对待,待疾病已经发生,诊治就困难了。古代医家还要求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指出:“摄生者,先须洞晓病源,知其所犯”,“见微知著,弥患于未萌,是为上工”。

现代医学也提出“预防为主”和“三级预防”(即病因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临床预防)。

卫生部前部长陈竺曾指出:“对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群众的健康问题不能光靠打针吃药来解决,必须强调预防为主。”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发布的预测数据,如不采取有效措施,2005~2015年,脑卒中(中风)、糖尿病和心脏病将导致中国的国民收入损失5 580亿美元(约相当于4万亿元人民币),这将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潜在威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