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空腹喝牛奶
有人认为,空腹喝牛奶吸收得更好,其实不然,空腹喝牛奶后,在胃中排空较快,牛奶在胃肠通过的时间较快,消化吸收率会大打折扣。同时会加重乳糖不耐受的程度而腹胀、腹泻,具体的道理请详见本书“牛奶应吃不应喝”部分。
误区2:用高温或冷冻低温方式处理牛奶
有人担心买来的牛奶不卫生,喜欢将牛奶放入锅中高温久煮,结果使牛奶中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受到破坏。同时,牛奶中的蛋白质受高温的作用,会由溶胶状态转变成凝胶状态,导致沉淀物出现,营养价值降低。如果考虑消毒而煮沸牛奶大可不必,因为正规厂家生产的鲜牛奶都是经过巴氏消毒法消毒的。也有人喜欢用刚刚烧开的滚烫的水冲奶粉。其实,这种方法并不科学。因为从营养角度来说,高温会使奶中的酪蛋白、乳清蛋白变性;从卫生角度来说,即使用100℃的开水来冲,也达不到消毒作用。
用70~80℃温开水冲兑奶粉,可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牛奶也不宜冷冻贮存,因为冷冻会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变性,脂肪分层,且解冻后,蛋白质和脂肪沉淀、凝固,既不利于人体的吸收,也会使牛奶的价值大为降低。当然冬天喝冷牛奶,如果感到太凉,可放到微波炉里温一下即可。
误区3:与咖啡一道饮用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离子,而咖啡是脱钙食品。咖啡中的咖啡因是强脱钙剂。据统计,大量饮用咖啡的人群(特别是喜欢饮用浓咖啡的人),骨质疏松发生率相对更高。
误区4:用牛奶送服药物
用牛奶服药还容易使药物表面形成覆盖膜,使牛奶中的钙与镁等矿物质离子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非水溶性物质,这不仅降低了药效,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质与多种金属离子结合,会影响一些含金属离子的药物在人体内发挥正常药效。送服药物还是用温开水为好。
误区5:喝牛奶加糖
牛奶中含有乳糖,是一种带有淡淡甜味的糖,慢慢品尝后还会感到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因此,不必再加糖。牛奶中加糖,会增加牛奶的热量,无论对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是不利的。特别对于儿童,食用过多的精制糖,龋齿的发病率会增加;同时,吃过甜的食物,会对儿童的味觉造成一种疲劳,不利于儿童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误区6:单纯饮用脱脂奶
首先,牛奶之所以有特别的香气,全靠脂肪中的挥发性成分。如果没有了脂肪,香味就不足,喝起来也就没有味道。其次,牛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都藏在牛奶的脂肪当中。如果把牛奶中的脂肪除去,这些维生素也就容易跟着失去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利。再次,牛奶脂肪中含有很多种抗癌物质,比如含量较多的共轭亚油酸。这种亚油酸能抑制多种癌细胞,还能抑制致癌物在体内发挥作用,对预防乳腺癌等特别有效。所以,如果完全脱除牛奶的脂肪,会影响其营养价值、口感、风味和保健作用。即便对于需要减肥和患有心血管病的人来说,脱脂牛奶也应该和普通牛奶交替食用。
误区7:在牛奶中添加果汁
有人为了增加牛奶的风味,喜欢在牛奶中添加橘汁或柠檬汁。实际上,橘汁和柠檬均含有果酸,果酸会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变性,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从而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牛奶和果汁不能混服,应间隔1小时分别服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