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嗜酒酗酒要不得

嗜酒酗酒要不得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慢性酒癖者也很容易造成肝脏脂肪变性,形成酒精性脂肪肝,或引起酒精性肝硬化。酒精中毒,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肝脏。原有肝硬化的患者在酗酒后可发生急性酒精性肝炎,常有严重的肝代偿失调。据报道,嗜酒史是丙肝的易感因素,但不是乙肝的易感因素。据统计,全世界肝硬化的患者中50%是嗜酒者,而且肝硬化发生的危险度与每天摄入酒精量有关:每日饮酒50克,发生肝硬化危险性比一般人群增高6倍。

酒这个尤物已经与人结缘最久最深,古代文人墨客常以酒来启迪灵感;现代经商者常拿酒来作为公关的媒介;亲朋好友相聚更是觥筹交错,一醉方休。但你知道吗?长期喝来喝去可就把肝脏害苦了!

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乙醇),喝进人体后可经肝脏分解、解毒和排泄。酒精在肝细胞质内的乙醇脱氢酶(ADH)的作用下转化为一种叫乙醛的化学物质,它对肝细胞产生毒害,破坏肝细胞膜使肝脏变得千疮百孔,还使细胞内的微血管解聚,导致肝细胞肿胀,并影响肝脏代谢,使脂质过氧化,从而引起肝脏生理性和病理性改变,其发展过程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三步曲。

曾有学者系统地观察了嗜酒、酗酒者5~10年,发现有5种连续性肝损害发生,即亚临床改变、酒精性脂肪肝、酒精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产生肝癌。急性酒精性肝炎一般病程在1~6个月。凡是饮酒的人一次大量饮酒,就易造成肝脏的中毒改变。尤其国外酗酒者较多,平常嗜酒成性,因而发病率较高。如急性酒精中毒后导致迁延不愈的肝脏损伤,还继续饮酒不停,每天摄入的酒精在160克以上,饮酒长达10年以上者,特别容易发生酒精性慢性肝炎。长期慢性酒癖者也很容易造成肝脏脂肪变性,形成酒精性脂肪肝,或引起酒精性肝硬化。实际上,临床往往出现“三合一”的征象,即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的病理改变在一个人的肝脏中同期出现,而且酒精性肝炎的早期常伴有脂肪肝,脂肪肝又常伴有肝硬化。

酒精中毒,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肝脏。长期摄入过量乙醇,使脂类代谢发生障碍,造成肝内的脂肪堆积,可导致肝硬化。研究发现,乙醇对肝脏有直接的毒害作用。酒精影响脂质代谢引起高三酰甘油血症和脂肪肝,高三酰甘油部分是由于肝脏中脂蛋白的合成增加。

关于酒精性肝炎如何发展成酒精性肝硬化,有些学者认为,酒精直接损伤肝细胞,而形成了酒精性肝炎,由酒精性肝炎再加上机体本身的因素,如细胞免疫异常、间叶组织的反应异常、遗传因素等可使之发展成肝硬化。此外,也有人认为是酒精对肝脏的毒性再加上摄入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不足而形成营养不良,则更可促使脂肪代谢异常,造成脂肪肝,其中约50%的人最后形成了肝纤维化而肝硬化。

脂肪肝主要累及中央区和中间带的肝细胞,但严重时可影响全部小叶。大量脂肪空泡挤压刺激由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构成的脂肪肉芽肿。偶尔在脂肪肝中也可见到中央小静脉硬化,提示其发展成肝硬化可能通过酒精性肝炎和纤维化两种途径。脂肪肝者即使有生化检查异常,也很少有症状,多数人初起一般无明显症状,渐渐感到易疲劳、全身倦怠、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部胀满不适、肝区隐痛或剑突下及脐周疼痛,约2/3患者肝大,触之有压痛。少数患者有低热、腹泻,或有轻度黄疸。检查肝功能,转氨酶(AST、ALT)轻度或中度增高,AST常高于ALT;胆红素多在30微摩/升左右。如患者继续饮酒,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病情加重;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力、消瘦、肝大明显,脾也大,黄疸加深,AST及ALT进一步升高,胆汁淤积可使胆红素达170~150微摩/升,伴有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增高。到此时如不戒酒,病情加重而导致肝硬化,患者消瘦乏力、腹胀、食欲下降、肝大、压痛明显、营养不良、贫血、出现腹水,面部及胸部等有蜘蛛痣,至晚期硬化的肝脏会萎缩变小。戒酒后可能不引起肝硬化,但严重者可引起肝衰竭及脂肪栓塞(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现代医学研究已证实,长期过量的饮酒可使90%~100%的重度饮酒者表现为脂肪肝,其中35%的人可发展成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而10%~20%的人又可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及其他一些疾病,如“泡沫肝”、血色病、皮肤血卟啉病、慢性酒精性肝炎、肝细胞癌。近20年的科研表明:酒精性肝毒性的本质是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等对肝细胞的直接毒害作用的结果。美国报道约有200万酒精性肝病患者,其中每年因乙醇所致肝硬化死亡的人数约有26 000人。中国是肝炎大国:酒精的肝毒性与乙肝丙肝病毒的复制可相辅相成地促使病毒的基因整合到正常肝细胞中去。如乙醇可使乙肝病毒的X基因编码与人体肝细胞整合而产生原发性肝癌细胞,协同促进原发性肝癌的早发和进展致死。

原有肝硬化的患者在酗酒后可发生急性酒精性肝炎,常有严重的肝代偿失调。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黄疸、上腹痛和肝大,可听到动脉杂音,也可有肝性脑病体征。周围血象中白细胞增多、巨红细胞症和血小板减少,戒酒后可迅速改善,肝脏酶的浓度升高。可有门脉高压的体征,包括脾肿大和腹水、掌挛缩病、腮腺肿大和酒精中毒的其他周围体征。神经精神表现常见为Wernicke综合征和肝性脑病。

据报道,嗜酒史是丙肝的易感因素,但不是乙肝的易感因素。经常饮酒者和肝硬化患者的丙肝发生率增加近10倍。目前认为:①饮酒肝毒性的内涵是:嗜酒可使蛋白质、胆碱、B族维生素、维生素A、抗氧化剂、微量元素摄入不足,而产生营养不良性脂肪肝。②嗜酒者对脂肪代谢产生影响,使含饱和脂肪酸的脂肪更易向肝纤维化、肝硬化发展。③嗜酒可使铁的摄入和贮积,乙醇可诱导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而对一些毒性物质的解毒能力下降。④还可使人体免疫应答能力改变。⑤饮酒肝毒性与性别有关:女性更易受害,还与遗传因素有关,不同人群饮酒后,乙醛生成量、乙醛氧化代谢高低、产生醛脱氢酶异构体等变化均与个体遗传差异有关。

据统计,全世界肝硬化的患者中50%是嗜酒者,而且肝硬化发生的危险度与每天摄入酒精量有关:每日饮酒50克,发生肝硬化危险性比一般人群增高6倍。若每天摄入乙醇60~80克则肝硬化发病率要高14倍。若女性则每天只要饮酒20克,她们比男性更可能发生肝硬化。而单纯酒精性肝病,则会有10~20年的脂肪肝阶段,才逐步转变成肝硬化。酒精性肝病具有明确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特别是肝细胞内的线粒体增大、变形、脱落,进而发生功能不全。同时可使滑面内质网等细胞器增生,高尔基体自体吞噬的空泡形成,并可发现酒精性肝病的超微结构——马洛里小体等特征性病变。

酒精性肝病引起早期普通病理改变是脂肪在肝内过度堆积,如低倍镜下脂肪变性和含脂滴的肝细胞面积占肝小叶的30%~50%,则称为轻度脂肪肝。占50%~70%为中度脂肪肝。如果占70%以上,甚至发现渔网状弥漫性脂肪变性,则称重度脂肪肝。酒精性肝病患者在病理上可见肝脏的中央静脉周围纤维化,随后进展为有马洛里小体加肝细胞气球样变,单核细胞浸润的酒精性肝炎。随肝损伤的进行性发展,肝静脉分支与肝门静脉之间形成纤维间隔,同时伴有肝小叶的再生和结节形成,这些都是酒精性肝硬化特征。另外,B超检查可发现肝硬化患者肝门静脉增宽,肝血液供应减少,继发胆小管变形,铁、铜元素贮积,抗胰蛋白酶在肝细胞内出现,均反馈性使肝纤维化增生加重成肝硬化。

对已发生酒精性脂肪肝者,莫再贪杯,应下决心戒酒,以防止发展为肝炎和肝硬化。否则将会导致肝性脑病、肝癌、上消化道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