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可达到舒筋活骨,调节气息,宁心神,通经络,益脏腑,调气血,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的。这里介绍经常使用的8项。
(一)太极拳
古代医学家根据太极图说的原理,根据圆柔连贯、阴阳结合的原则,采用内功与外功相结合,使呼吸、意念和运动三者和谐统一,创造了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的太极拳。练习太极拳时应注意心静体松,自然呼吸,气沉丹田,掌握呼吸节奏和动作协调。呼吸要慢,慢慢地用鼻吸气后徐徐吐气;动作要和缓、轻灵、沉着、连贯,打起太极拳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轻松自然,舒展柔和。长期练习太极拳,既可强身保健,又可防治许多慢性疾病,是抗衰老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二)咽津
咽津,是传统的运动养生方法之一,此法亦称“赤龙搅水”,即闭合口唇,将舌头伸出齿外唇内,上下左右搅动,令津液盈满口腔,然后鼓漱6~9次咽下。也可用舌舐上腭,意想肚脐,待口内充满津液,再缓缓咽下。总之,可动用多种方法使口腔涎液增多,并将涎液缓缓地、一口一口地咽入腹中,咽时有声音效果更好。一般每次1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古人称涎液为“玉泉”、“津液”、“甘露”、“华池水”,可见中医学对涎液早就十分重视。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晚年颇留意养生之道,经常做咽津锻炼。《红炉点雪》云:“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柱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而日本一医学教授经多次试验发现,涎液具有使致癌物质转变为无害物质的特殊功能。闽南人有一句谚语“一口涎液,四两福”,学会将涎液及时咽下,对健康长寿是十分有益的。
(三)晃海健身
晃海是一种自我保健运动,是练功者在静坐的基础上,轻柔地旋转、摇晃上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得到运动,推动经络全面正常运行,调和气血,增强内脏功能,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具体方法如下:
1.平坐或盘腿坐,两手放在两膝盖上方,以舒适、放松为度。头正,身直,鼻对脐,松静自然静坐片刻。然后轻轻放松身体,先从右向下俯身,继而向左旋转、舒身、上起,转1圈,归于原位。接着向左下俯身,向右旋转、舒身、上起,转1圈,归于原位。左右各转18~36圈,最后还原成静坐姿势。
2.如用平常坐式,以坐木凳为宜,但臀部只坐凳面的前1/3~2/3处,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若用单盘坐时,左脚在上则应自右向左旋转,右脚在上则应自左向右旋转;反方向旋转时应调换脚的位置;俯身旋转时以腰为轴,以鼻对脐为准(不要仰头)。转身、俯身的高低以适宜为度,头昏、高血压、胸闷等可高些,胃、肠病等可不高不低,腰背、四肢酸痛可低些。练功时,要求慢、匀、松、静。意境海阔天空,如置身于大气之海,全身徐徐晃动,似与大海之气融为一体,以符晃海之名。如练功目的是以治病为主,每日宜练多次;以健身为主,则每日睡前在床边左右各晃36次,约15分钟即可。转圈的次数,阴虚宜用36,阳虚宜用49。
(四)运舌养生
涎液中包含了血浆中的各种成分,黏蛋白、球蛋白等10多种酶和近10种维生素、多种矿物质以及有机酸和激素。涎液中还有一种唾液腺激素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加速核糖酸蛋白质的合成,并能抑制致癌物质的毒性。所以经常运动舌体,保持唾液腺的旺盛分泌,有利延缓衰老,保持人体健康。具体做法如下:
1.舌舔上腭 静坐闭目冥心,舌尖轻舔上腭,调和气息,舌端涎液频生。当津液满口后,分次咽下,咽时要汩汩有声,直送丹田。如此便五脏邪火不生,气血流畅,百脉调匀。
2.赤龙搅海 舌在口内舔摩内侧齿龈,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为序做9圈。然后,舌以同一顺序舔摩外侧齿龈9圈。此法固齿,健脾胃,轻身,祛病。
3.鼓漱华池 口唇轻闭,舌在舌根的带动下在口内前后蠕动。当津液生出后要鼓漱有声,共36次。津液满口后分3次咽下,并用意念引入丹田,此谓“玉液还丹”,即玉液灌溉五脏,润泽肢体。
4.赤龙吐芯 把口张大,舌尖向前尽量伸出,使舌根有拉伸感觉。在舌不能再伸长时,把舌缩回口中,如此一伸一缩,面部和口舌随之一紧一松。做9次,利五脏养颜面。
(五)玩健身球
玩健身球能调和气血,舒筋健骨,强壮内脏,健脑益智,且运动量小,不受场地、气候的限制,故适宜夏天练习。若能经常坚持练习健身球,对偏瘫后遗症、颈椎病、肩周炎、冠心病、手指功能障碍等疾病均有较好疗效。其原因在于:人体五指之上有许多穴位,是几条经络的起止点,而经络则是联系人脑神经和五脏六腑的纽带。常练习者,可通过这些穴位和经络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此外,由于铁球与手掌皮肤的频繁摩擦,也会因静电及热效应的产生,起到增进血液循环,治疗周身各部位疾病的作用。健身球的玩法主要有:
1.单手托双球摩擦旋转 即置双球于单手掌心中,手指用力,使双球在掌心中顺转和逆转。在旋转时手指要紧贴球体,使双球互相摩擦,而不要碰撞。
2.单手托双球离心旋转 即在上述动作熟练后,逐步达到双球互相离开旋转。手指动作,旋转方向均与摩擦旋转相同,只是将手指伸开,用力拨弄双球,使双球在掌心中飞速旋转,而不碰撞。其速度一般要求每分钟为顺转150~200次。
3.双手四球运动 即是在单手运动的基础上,逐步锻炼双手四球运动。方法是:两手同时做单手动作,此需要充分发挥大脑的作用才能做到。此动作难度大,要求技术高,但效果要比单手运动更好。
4.用铁球按摩、揉搓、捶击身体的不适部位 可减轻疼痛,也能锻炼手力,对常患肩肿不适、腰酸腿痛的老人大有好处。
5.用单手或双手虎口使劲握球 或用手掌心使劲握球,有酸热的感觉,经常这样锻炼对提高指力、腕力、握力、臂力均有帮助。
(六)华佗五禽戏
我国东汉著名养生家华佗在总结前人模仿禽兽动作锻炼身体经验的基础上,将《庄子》中首倡的“熊经鸟伸”的运动方法发展成为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五禽戏”。现在可以见到的有关“五禽戏”的最早说明,是宋代张君房编纂的《云笈七签》卷三十二所引的《养性延命录》一书。该书记载说:“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乍,却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返顾,左三右二,左右伸脚,伸缩亦三亦二也;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僻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腿,扬眉,鼓力,右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距各伸缩二臂,各七也。”
(七)八段锦
有研究认为,八段锦能改善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和加强血液循环,对腹腔脏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运动器官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是一种较好的体育运动。其动作要点为:
1.双手托天理三焦 预备姿势:立正,两臂自然下垂,眼看前方。动作:两臂慢慢自左右侧向上高举过头,十指交如翻掌,掌心向上,两足跟提起,离地1寸;两肘用力挺直,两掌用力上托,两足跟再尽量上提,维持这种姿势片刻;两手十指分开,两臂从左右两侧慢慢降下,两足跟仍提起;两足跟轻轻落地,还原到预备姿势。
2.左右开弓似射雕 预备姿势:立正,两脚脚尖并拢。动作:左脚向左踏出一步,两腿弯曲成骑马势,上身挺直,两臂于胸前十字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内,手指张开,头向左转,眼看右手;左手握拳,示指向上翘起,拇指伸直与示指成八字撑开,左手慢慢向左推出,左臂伸直,同时右手握拳,屈臂用力向右平拉,作拉弓状,肘尖向侧挺,两眼注视左手示指;左拳五指张开,从左侧收回到胸前,同时右拳五指张开,从右侧收回到胸前,两臂十字交叉,左臂在外,右臂在内,头向右转,眼看右手,恢复到立正姿势。
3.调理脾胃举单手 站直,双臂屈于胸前,掌心向上,指尖相对。先举左手翻掌上托,而右手翻掌向下压,上托下压吸气而还原时则呼气。左右上下换做8次。
4.五劳七伤往后瞧 自然站立,两臂自然下垂。慢慢向右转头,眼看后方,复原,成直立姿势;再慢慢向左转,眼看后方,复原。
5.摇头摆尾去心火 两腿开立,比肩略宽,屈膝成马步,双手扶膝上,虎口对着身体,上体正直;头及上体前俯、深屈,随即向左侧做弧形摆动,同时臂向右摆,再复原成预备姿势;头及上体前俯,深屈,随即向右侧做弧形摆动,同时臂向左摆,复原成预备姿势。
6.两手攀足固肾腰 两足平行并立与肩宽,双臂平屈于上腹部,掌心向上。然后向前弯腰,翻掌下按,掌心向下,手指翘起,逐渐以掌触及腰背,前俯呼气,还原吸气。
7.攒拳怒目增气力 两腿开立,屈膝成骑马势,两手握拳放在腰旁,拳心向上。右拳向前方缓缓用力击出,臂随而伸直,同时左拳用力紧握,左肘向后挺,两眼睁大,向前虎视。
8.背后七颠百病消 两腿并拢,立正站好。两足跟提起,前脚掌支撑身体,依然保持直立姿势,头用力上顶。足跟着地,复原为立正姿势。
练八段锦可根据自己的体力条件,选用坐位或站位。八节动作近似现代徒手体操,易学易练。做动作时也要结合意念活动,想着动作的要求而自然引出动作来,并注意配合呼吸。八段锦除有强身益寿作用外,对于头痛、眩晕、肩周炎、腰腿痛、消化不良、神经衰弱诸症也有防治功效。
(八)踢毽子
踢毽子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体育健身活动,历史悠久,宋代集市上就有专卖毽子的店铺,明清时开始有正式的踢毽子比赛,如今男女老少都能踢上几脚。
毽子制作简单,用一小块布包住一个铜钱,上面扎上几根鸡毛便制成了常见的鸡毛毽,也可用沙包代替。踢毽子的场地可大可小,可室内也可室外,人数可多可少,既可独自运动,也可多人比赛。
踢毽子时通过抬腿,跳跃,屈体,转身等运动,使身体各部分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有效地提高关节的柔韧性和身体灵活性,增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踢毽子还可健脑,并能锻炼精神高度集中,增强反应能力。
踢毽子具有较强的健身功能和很大的娱乐性,不必与人争抢冲撞,运动量可随意控制,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学校单位还可以组织比赛,它的优越性是其他体育活动无法比拟的,因而成为人们休闲健身的理想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