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疗从方式来分可以分为家庭足疗和专业足疗,这里所讲的主要是家庭足疗。
(一)浴足
浴足的方法很多,最为实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普通水洗法 水必须有足够热度,才能刺激穴位,收到与针灸同工之效。水温宜保持在40~50℃,水温通常一淹过踝部为度。双脚放入热水中浸泡5~10分钟,洗脚的同时,多动动脚趾,用按摩揉搓脚趾、脚心2~3分钟。这对推动经脉运行,促进血液循环,调理脏腑功能,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效能。
2.足部凉浴法 凉水洗脚可以扩张四肢静脉,不仅能预防感冒和各种疾病,而且能通过对血管的刺激或延缓下肢关节衰老性变化。在水温降到15~18℃以后,持续锻炼一个时期,如果反应良好,就可以缓慢地继续降低水温,直到4℃左右。每次锻炼1~2分钟,同时不断按摩脚部。冬天冷水洗脚以后也可以再用温热水浸泡几分钟。
3.足部暖浴法 中医传统养生理论认为,足宜保暖。在冬春季要特别注意保暖,这对预防感冒、鼻炎、哮喘、小腿抽筋、腹痛有益处。做法是临睡前用40℃的温水边泡、边洗、边摩擦双脚,每次大约20分钟。
4.低位足浴 药液浸入踝关节附近为低位足浴;每次浸泡20~30分钟,每日1次。低位足浴适用于足癣、足汗、足部的扭挫伤、足部的冻疮、跟骨骨刺等,还可以治疗如头面部充血、头痛、眼病、急性与慢性鼻炎、急性喉炎以及感冒、高血压、慢性结肠炎、精囊炎等。
5.高位足浴。药液浸至膝关节以下的高位足浴。高位足浴要选用高至膝盖的水桶。主要适用于双下肢的疾病,如双下肢的风湿痛、麻木、神经性末梢炎、小腿腓肠肌的拉伤、痉挛、血管闭塞性脉管炎、下肢溃疡、下肢的皮肤病等等。
6.足底沐浴法 ①热水浸后足底按摩。②干浴足底按摩,古人称擦涌泉。50~100次。③足底部心肾反射区按摩,适用于疲劳突感心前区不适,脸色苍白出冷汗,反射区位置在左脚脚底第4跖骨和第5跖骨之间。采取轻-重-轻手法点压5分钟。
7.药物熏洗法 这种方法可使中药的热气将足部的毛细血管扩张,中药气里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毛细血管给穴位供药,再经经络运行到五脏六腑,从而达到内病外治、上病下治、冬病夏疗、外病熏洗之功效,但在泡足前最好先用热开水沏药,热气熏蒸足部5~10分钟。然后再浸泡30分钟左右,通过双手按摩,使药物更好地刺激足位穴位和反射区,从而达到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改善睡眠的目的。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
8.盆洗足浴法 面盆1个,温热水2壶,如日常洗脚一样,热水续之。不拘时间,睡前起后随意。防治各种外感病症,尤其是冬天,各种呼吸道感染、胃寒痛等。
9.干搓足浴法 不拘时间,每次洗脚后均可练之。可强壮五脏六腑,有补虚强身的效果。
(二)摩脚
洗脚后,双手搓热,轻揉搓相关部位或穴位,可全脚按摩,也可局部按摩,多按摩涌泉穴(足心)或太冲穴(第1及2足趾关节后)或太溪穴(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对头昏、失眠、厌食、面色晦暗、疲劳、高血压、便秘等有防治作用。
(三)足部按摩
按摩前用40℃左右的温水浸泡双足20分钟。然后先按摩左脚,后按摩右脚,对第1次做足部按摩的人要先对其左脚的心脏反射区进行检查按摩,然后根据疼痛感程度来确定按摩时间和力度。按摩左脚时,先按摩基本反射区(肾上腺、腹腔神经丛、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再依次按摩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再重复按摩基本反射区。然后按摩右脚,手法同上。
(四)高抬脚
每天将双脚跷起2~3次,平或高于心脏,此时脚、腿部血液循环旺盛,下肢血液流回肺和心脏的速度加快,得到充分循环,头部可得到充足而新鲜的血液和氧,同时对脚部穴位、反射区也是一个良性刺激。部队行军后都知用此法迅速消除疲劳,平时抬脚也有好处。
(五)搓揉腿肚
以双手掌紧夹一侧小腿肚,边转动边搓揉,每侧揉动20次左右,然后以同法揉动另一条腿。此法能增强腿力。
(六)扳足
取坐位,两腿伸直,低头,身体向前弯,以两手扳足趾和足踝关节各20~30次,能锻炼脚力,防止腿足软弱无力。
(七)扭膝
两足平行靠拢,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膝部前后左右呈圆圈转动,先向左转,后向右转,各20次左右。可治下肢乏力、膝关节疼痛。
(八)甩腿
一手扶物或扶墙,先向前甩动小腿,使脚尖向上跷起,然后向后甩动,使脚尖用力向后,脚面绷直,腿亦尽量伸直。在甩腿时,上身正直,两腿交换各甩数十次。此法可预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缩无力及腿麻、小腿抽筋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