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播健康种子,秋收幸福果实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播健康种子,秋收幸福果实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既要储蓄金钱,又要储蓄健康,积累健康比积累财富更重要。一句话,一个人在前半生有科学的保健意识和积极的健康行动,就是为后半生的幸福买了保险。守护健康是人一生的大事,年轻时就要懂得调节好自己的生活。其中“健康”摆在幸福感的首位。只有春天播下健康的种子,秋天才能采收幸福的果实,这就是自然和生命的规律,如若违背,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喻世明言】

养生在初,固根在始。——庄元臣(明代才子)

【警世通言】

播种一个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你会收获一个命运。——菩德曼(印度哲学家)

【醒世恒言】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衰后罪孽,都是盛时造的。——洪应明(明代思想家)

(一)积累健康比积累财富更重要

当今社会,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健康威胁。慢性疾病的现状告诉我们,如果不能防病于未然,一旦等病找上门来,痛苦地与疾病长期抗战就难以避免,特别是大病重病如泰山压顶,我们将面临灭顶之灾。一是心急火燎,四处投医,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二是任人摆布,人财两空,自己遭罪,家人受累;三是任人宰割,万念俱灰,早知现在,何必当初。日本池田大佐在《青春寄语》中发出忠告:“平时把身体健康什么的抛在脑后,一旦得了病,自己周围的世界便忽地变成了灰色,忧郁寡欢。”没有健康就等于生而不活,重病缠身的感觉就是生不如死。所以,既要储蓄金钱,又要储蓄健康,积累健康比积累财富更重要。2014年2月,中央电视台开展了“您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人们用于保健的时间严重不足,经常坚持健身的人很有限。著名医学专家钟南山院士忠告:“健康就是一个空心的玻璃球,掉下去以后就碎了。而我们的工作就是一个皮球,掉下去以后还可以弹起来。”无数事实表明:积金山、垒银山,没有健康全白干。养生保健贵在悟,糊涂人在前半生用健康换金钱,后半生再用金钱换健康,这种以牺牲健康换取身外之物的行为,是人生最大的“失算”;聪明的人在前半生储蓄健康,后半生用健康换幸福,这种拥有健康并合理享受财富的做法,是人生中最大的“划算”。一句话,一个人在前半生有科学的保健意识和积极的健康行动,就是为后半生的幸福买了保险。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得好:“我们的幸福十分之九是建立在健康基础上的,健康就是一切。”因为,从国家层面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从个人角度没有健康就没有人生的一切希望。切记:健康在于积累!

(二)有耕耘才有收获

印度哲学家菩德曼说过:“播种一个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你会收获一个命运。”有耕耘才会有所收获。也就是说,你在年轻时养成什么行为与习惯,中老年时就收获什么性格和命运,这种行为与习惯是性命攸关的大事。明代思想家洪应明讲得更直接:“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衰后罪孽都是盛时造的。”真是一针见血,令人警醒。一个人要想健康,关键是要在综合分析各种健康信息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相应形成一套健康的行为习惯,而不是得过且过,人云亦云,从众跟风,中招受害。守护健康是人一生的大事,年轻时就要懂得调节好自己的生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潘绥铭等人对“什么样的人才最幸福”的课题组织了大面积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发现,能给人们带来幸福感的主要是“健康”、“学历”、“富裕”、“社交”和“婚姻”这五个主要因素。其中“健康”摆在幸福感的首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因、得什么果”,真乃千古名言呀!只有春天播下健康的种子,秋天才能采收幸福的果实,这就是自然和生命的规律,如若违背,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央视前著名主持人张泉灵有句话值得大家分享并引起思索:“保养好自己身体,老了别给孩子添麻烦;教育好自己孩子,大了别给社会添麻烦。”很有哲理呀!

(三)养生保健要从娃娃抓起

应从小开始养生。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养”,即保养、调养、护养;“生”,即生命、生存、生长。所谓养生,就是养成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以期延长生命时限,提高生命质量。为什么从小就要开始养生呢?明代名医刘纯讲:“人之短命,乃从小坐病。故少不养生,则必抱病而夭。”此语直点要害,反观从小养生之重要。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郑板桥在给儿子的养生家书中写道:“余少年时代,不知养生,而今悔之已晚矣,渴望后辈力行之,则学优而身强,便是振兴之象。”因为好多老年病发病在老年,其实根植是在青少年。你就从现在的学校看,儿童得了成年病,小学就肥胖;青年得了老年病,中学就有脂肪肝和动脉硬化,大学就得了冠心病。提前得病、提前衰老、提前病残甚至死亡,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热点问题。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从美国士兵尸体解剖来看,大部人已经有动脉硬化的迹象,而从中朝士兵尸体解剖来看,则没有动脉硬化迹象。但现在已发生了变化,据中国某城市数据显示,从15~39岁这个年龄段人口尸体解剖来看,70%多的人已经有动脉硬化,其中有的动脉狭窄已经超过50%,真是触目惊心呀!十几岁动脉就堵塞了,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当然原因很多,比如环境因素、文化因素等,但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就是个人的行为习惯,也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给自己造成了提前得病。不良生活方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敌人,但我们好多家庭仍浑然不知,结果继续步前人的后尘。我们有的家庭爱孩子不得法,爱过了头可能变为害。爱就像那美丽的罂粟,适度,能治病疗伤;过量,却成为害人的毒品。正如民间俗语所讲:“三分寒,七分暖;三分饥,七分饱。”给孩子的爱,十分太满,七分正好。有位哲人说过:“假如你要毁灭一个孩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满足他的一切要求。”事实上,当一个人过分溺爱孩子时,他的爱便是反人类的。我们现在这样的家长还不是少数,他们只关心孩子的需求,不关心孩子的养成;只关心孩子的吃穿,不关心孩子的能力;只关心孩子的学习,不关心孩子的锻炼……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由于不得法,造成孩子心态欠佳,身体偏弱,过早染病。其实孩子的发展是有其自身规律的,最最关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一个终身受益的好习惯,锻炼一个朝气蓬勃的好身体,培养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品德,打造一个永不怯场的好性格。有了上面“四好”,孩子就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到时你何愁其学习工作和前途命运呢?!

我们有的家长,攀比从众心理极强,违背孩子的天性去强行搞所谓的早期教育,无意中已形成一种心理虐待。美国著名女作家比彻指出:“母亲的心灵是子女的课堂。”科威特作家穆尼尔·纳素夫有云:“母亲对孩子是第一所学校。”你的行为影响孩子的未来。本来孩子应在游戏中学习,结果你让1~2岁的孩子就参加这个补习班、那个特长班,甚至连中国话还说不了几句就参加英语班。据新华社报道:南方某城市一个五岁半男孩,其母从孩子半岁至今,为他前后报了17个培优班,包括英语、数学、识字、声系、画画、表演、手工等课程。这不是揠苗助长吗?这么小的孩子就被剥夺了快乐的权利,孩子的身心受到不应有的摧残,孩子能有精力和兴趣一直好好学习吗?孩子能健康成长吗?这点很值得我们深思!吴稼祥有句话说得很有哲理,“没有责任感伤害别人,太有责任感伤害自己。”事与愿违的结果,既误了孩子,又伤了自己。古语讲:“养生在初,固根在始”,人的养生和树的养育道理一样,初始最要紧。专家忠告:年轻不养生,老了养医生!只抓孩子学习,不管孩子健康,一手硬,一手软,不如两手都硬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