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比方法重要,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健康促进可以为我们把方向。目前,世界卫生服务和健康保障潮流已经从单纯控制疾病向全面促进健康转移。2013年8月召开的第八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提出了“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响亮口号。我们应积极适应形势,自觉转变观念,主动增强健康智慧,走出一条新的路子来。
(一)坚持一个根本方向
坚持“预防疾病、促进健康”这个中西医核心思想指引的根本方向,采用大健康模式新思维,改变从单纯生物医学角度思考问题的陈旧观念。
(二)推进两个战略转变
把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健康为中心上来,把以治病为主转变到以防病为主上来。要顺应这两个战略转变,有效应对疾病谱的变化,改变只关注疾病的思维,跳出传统诊断和治疗的框框,全面守护和促进人的健康。
(三)扭住三个难点重点
改变生活方式,改善生存环境,改革医疗模式。这“三个改”是促进健康的难点,又是促进健康的重点。改变生活方式主要是个人的行为,而改善生存环境和改革医疗模式则重点是政府、社会的事情。尤其是卫生保障机制,如果只在医疗保障战线上做文章,不在健康促进战线下功夫,那么,这条路将越走越窄。
(四)重视四个突出问题
无知是健康的杀手,无备是生命的隐患,无度是致病的魔鬼,无序是生活的陋习。这“四个无”是现代社会影响人们健康的突出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第一,就是要提高健康素养,尽量避免“死于无知、死于愚昧”。当然更要避免“最大的无知就是不知道自己的无知”的发生。第二,人们常说,机遇眷顾有准备的人,我看健康也是眷顾有备无患者,有所准备才能不得病或少得病或晚得病。第三,健康垂青有度者,有句话叫,“无度不丈夫”,我看“无度丈夫”要有泪轻弹的。劳心过度、七情过激、大吃大喝、放纵欲望,这些现象叫“过度症”,如果不改变,必是找病。第四,生活无序、日夜颠倒,违反客观规律,必须是阴阳失调,焉有不病乎!全国首席健康教育专家万承奎指出:“陋习不改,健康难求”。这“四无”是威胁人们健康的真正元凶,我们必须捉拿真凶,消除健康隐患,促进健康。
最后我归纳了两句话:无知加麻痹大意,无备加胆大妄为,病魔必来欺;无度加胡吃海喝,无序加胡思乱想,短命没商量。
(五)实现两个健康目标
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努力实现:全民疾病率有所下降,全民健康率有所上升。这一降一升两个目标,看似简单,其实要达到并不容易。在社会压力偏大、生存环境欠佳、老龄人口猛增的形势下,疾病率能保持住就相当不易。健康率上升主要是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重点把高、中、低危险状态人群即亚健康人群拉回到健康人群,向着“人人具有健康意识、人人拥有健康环境、人人享有健康生活”迈进,最终实现打造健康中国的总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