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石院士指出:“食物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搭配。”科学安排一日三餐大有学问。古人总结的可贵经验主要有两条:一是“早饭宜饱,午饭宜好,晚饭宜少”。二是“早饭宜好,午饭宜饱,晚饭宜少”。两种提法的区别在早饭与午饭。综合以上两种提法,结合当代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不吃早餐的实际,我认为三餐的安排应为:早饭宜素而饱,午饭宜丰而好,晚饭宜淡而少。
早饭宜素而饱。一是不可忽略早餐,如果不吃早餐或马虎对待,将引起能量及营养不足,降低上午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二是早餐应以素食为主,最好不吃大鱼大肉,否则大量的血液都集中流向胃部消化肉食,导致其他器官尤其是脑部供血不足,就会产生头昏疲乏之感,影响人体的正常工作和学习;三是营养要充足,优质蛋白质、全谷食物、高纤维素都不能少,干中有稀,蔬菜加果,豆浆或小米粥或杂粮粥是首选,保证汤汤水水、热热乎乎吃个水饱。“早餐犹如补药”,不可不重视。
午饭宜丰而好。午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补充上午的消耗,又要为下午活动提供能量。午饭的主食要粗细搭配、保证数量,副食应花样翻新,肉类、鱼类、豆类、菌类、青菜样样齐全。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21世纪最合理的膳食结构就是六个字:一荤一素一菇。所以每天中午最好吃上一种菇,如香菇、树菇、金针菇、黑木耳或海带等。饭后两小时左右再吃150克左右的水果。
晚饭宜淡而少。晚饭应适量,宁少勿多。应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最好不吃畜禽肉,水产品也应少吃。晚饭要做到清清淡淡、汤汤水水,便于消化。古人讲:“莫食酉时饭。”晚餐应早些吃,冬天应安排在下午6时前,夏天不应晚于下午7时。俗语说:“马不吃夜草不肥。”同理,晚饭吃得早、吃得少、吃得淡,人也不容易肥胖。
怎样将食物进行合理分配呢?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一日三餐中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40%为宜。并要求根据职业、劳动强度和生活习惯进行适当调整。这是一个总体的原则,对于年轻人等是合适的,但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讲,晚餐比重明显偏大。按照前面关于一日三餐安排分析和保持适度饥饿有益健康的要求,我认为,50~70岁的人群应掌握每日早餐七八成饱、午餐七成饱、晚餐六七成饱为宜,总的原则还是全天七成饱。对于高龄老人,由于消化能力减弱,可以按照著名营养学家李瑞芳的“一日多餐,餐餐不饱,饿了就吃,吃得很少”进食方法实施。现在有些人,早饭马虎,午饭对付,晚饭全家福,这是百病之根,应引起足够注意。国外有“早餐像皇帝、午餐像大臣、晚餐像乞丐”的说法,俄罗斯有“早餐留给自己,午餐与朋友共享,晚餐留给敌人”的谚语,尽管有些夸张,但仍值得借鉴。
饮食贵有节,七成乃秘诀。那么吃成什么样是七成饱呢?著名营养专家范志红给出的定义是:“七成饱,就是胃里面还没有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经有所下降,主动进食速度也明显变慢。习惯性地还想多吃,但如果撤走食物,换个话题,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的事情。”而“八成饱,就是胃里面感觉到满了,但是再吃几口也不痛苦。”所以,掌握七成饱这个关键点,就是在肚子快满有胀感时就要停止用餐,赶紧离开饭桌。日本自然医学博士石原结实认为,当我们的肚子不饱时,血液中的养分会不足,使得白细胞也跟着饿起肚子来,如果此时有细菌入侵或产生癌细胞,白细胞自然会去吞噬它们,也就是代表免疫力提高了。当人饥饿时,人体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开始把废物毒素和癌细胞当作燃料。同时,消化系统的肝脏、胰腺、胃肠,也只有在适度饥饿的状态下,才能分泌大量的消化液,把人体的毒素通过消化液排出去,也就是当人体有饥饿感出现时,正是排毒旺盛、免疫功能快速提升之时。一个人有了饥饿感,吃饭才能被消化吸收,否则,吃饭就是酒肉穿肠过,哪来的抵抗力。因此,为了让细胞和机体能正常地新陈代谢,人们在保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必须使自己保持三分饥,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免疫力。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沃尔福德教授通过对人体的实验,也证实了适度饥饿对人体健康有益。沃尔福德教授和他的7名同事曾在亚利桑那大沙漠里生存了两年,由于食物短缺,他们只能减少食量,长期处于半饥半饱状态。结果他们发现:4名男子的体重平均下降了18%,4名女子的体重平均下降了10%,8位人员的血压平均下降了20%,血糖下降了30%,胆固醇下降了将近40%。由此可以看出,适度的饥饿使人体的各项指标变得更好,更有利于人体抵御各种疾病。所以说,饥饿感是人体新陈代谢的总开关,适度饥饿不是药,比药还重要,比药更有效。微饥饿是健康的保护神。饥饿感还是健康与否的可靠侦察兵。
早在公元前400年,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说过,“寿命是从嘴里省出来的。”七分饱最为妙。适度的饥饿感就是食欲,食欲是一种幸福感。人有食欲,什么都好吃,吃什么都香,不好吃也好吃;人无食欲,什么都不好吃,吃什么都不香,好吃也不好吃。总之,吃什么不吃什么不那么重要,而重要的是什么都吃,什么都不多吃。具体办法就是喜欢吃的少吃一口,不喜欢吃的多吃一口。需要注意的是过饱不好,过度节食也不好,关键是要总体掌握好七分饱这个度。
关于晚餐进食量的问题,还应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总的原则是:入睡前肚子已半空(似饿非饿状态),但无明显饥饿感且不影响正常入睡。待睡到下半夜,此时肚子已空,体内开始燃脂和排毒。早晨人醒来,喝一大杯温开水后一刻钟左右,如果有饥饿感了,这就是最佳状态。也就是说昨晚你吃得量正好。如果你在早饭前没有饥饿感,则说明你前一天晚饭吃多了,应调减;如果你在晚上睡觉前已经饿得难以入睡,则说明你晚饭吃少了,应调增。总之,早餐前是否有饥饿感是认定你前一天晚饭是否吃多的基本标准。有人说,我就是不吃晚饭,次日早饭前也没有饥饿感,这就说明你胃气严重不足了。“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如果你长时间无饥饿感,应该及时看中医调脾开胃,提升食欲,否则后果堪忧。金元四大医家之首的刘完素有云:“过饱伤人,饿治百病。”这就是说,在营养充足的前提下,适度的饥饿可以防病治病。吃饭要吃七成,做事须留三分,七分饱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约束,它不仅是饮食问题,还是做人的哲学。我想了一副对联供大家参考。
上联:微饿是生命的保护神,少吃就是吃福;
下联:过饱是健康的讨债鬼,多吃就是吃亏。
横批:无饥无饱。
最后归纳了一首《合理三餐》诀:
守护健康歌诀
合理三餐
三餐有诀窍,搭配最重要。
早餐素而饱,胜过滋补药。
午餐丰而好,不知有疲劳。
晚餐淡而少,睡眠质量高。
保持七分饱,青春永不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