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一部无字天书,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去破识解读。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对与生活、生命息息相关的食物、药物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终于筛选出一批既有药物功效又有食物作用的药食皆优的两用天然佳品,它具有营养和药用综合价值,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天然药食两用佳品,补益作用明显,且无毒副作用,这种无与伦比的优越性,使它成为最理想的保健品。尤其在人造保健品泛滥、慢性病兵临城下的今天,天然药食两用佳品,既是防病保健的锐利武器,又是抗老益寿的坚强盾牌。我们有些人守着祖先发现的天然宝贝不顾,却去捡起人家的“破烂”,伤了身体还为别人数钱,正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糊涂呀!国家原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物品名单87种,现从中精选15种珍品加以简介,常食这些珍品能增强身体免疫功能,强壮心脏、畅通血液、健脑益智、排毒养颜,对于防病保健和益寿延年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有时还可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神奇效果。
1.健脾第一珍山药。山药味甘、性平,有益气养阴、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固精之功效。《神农本草经》将山药列为上品,言其“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山药既是补气良药,又是滋养佳蔬。山药品种较多,尤以河南旧怀庆府也就是今河南焦作地区沁阳市一带所生产的品质最佳,被人称为“怀山药”。一般来说,长得细且长的山药为佳,粗而短的山药效果差些。吃山药最好蒸着吃全山药,即连皮带须一起吃,这样效果最好。
2.生命健康之禾薏苡仁。薏苡仁又名薏米,味甘淡、性微寒,有利尿消肿、健脾渗湿、清热排脓、祛除风湿之功效。《本草纲目》言其“健脾益胃,补肺消热,祛风胜湿,养颜驻容,轻身延年”。薏苡仁既是祛湿良药,又是补益之粮,薏苡仁和核桃熬粥喝补益效果更好。核桃味甘、性温,具有温肺定喘、健胃润肠、补肾固精功效。将薏苡仁50克、核桃30克,加少许冰糖熬粥喝,具有健脾除湿、健脑益智、润肠通便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薏苡仁性微寒,脾胃过于虚寒者不宜食,孕妇应禁食。
3.“天然维生素丸”大枣。大枣又名红枣,味甘、性温,有补气益脾、益血安神之功效。《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大枣“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枣树是我国最古老的果树之一,栽培枣的历史至少在3000年以上,中国是世界上枣的唯一起源地。枣的营养成分极为丰富,维生素C含量最高,每百克含400毫克左右。另外每百克鲜枣中含蛋白质1.2克左右,也是鲜果类之冠。民间有“五谷加大枣,胜过灵芝草”、“天天吃大枣,青春永不老”等说法。大枣既是益气良药,又是果中佳品。大枣巧搭配,效果更明显。如用大枣10枚、山药10克、莲子10克,小米60~100克,加水同煮为粥,有益气健脾、补虚强身的功效。
4.青春营养源黑芝麻。黑芝麻味甘、性平,有补益肝肾、养血明目、润肠通便、益脑生髓、乌黑头发之功效。《名医别录》言其“坚筋、明耳目、耐饥渴、延年”。古人认为黑芝麻是“乌发、养颜、不老”的上好滋补品。黑芝麻既是滋阴良药,又是营养佳品。其营养丰富,尤其是维生素E含量高,又常被人们称为防衰老的维生素。它对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很好的作用。还有不饱和脂肪酸的亚油酸,因而又被称为“永葆青春”的营养源。
5.荷芙蓉莲子。莲子又名白莲、莲肉、莲米,味甘涩、性平。具有固精止带、健脾止泻、补肾养心之功效。《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言其“补中养神,益气力”。莲子善治心肾不交之疾,上能补心血,宁心安神,下能益胃气,涩精止遗,而起到交通心肾的作用。莲子既是收敛固涩良药,又是滋养补虚佳品。莲子吃法很多,其中莲子粥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如用莲子、龙眼肉、大枣、糯米加少许糖熬的莲子龙眼粥既能益心宁神,又是美味佳肴。
6.浅水人参芡实。芡实味甘涩、性平,有益肾固精、健脾除湿、止泻止带之功效。《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言其“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久服轻身,耐老”。芡实既是收敛固脱良药,又是理想滋养之品。现代研究证实,芡实营养丰富,是食疗佳品,长期食用可健脾固肾,延年益寿。
7.“心之谷”赤小豆。赤小豆又名赤豆、红小豆、饭豆,味甘酸,性平,具有健脾利水、解毒消痛、消利湿热、润肤养颜之功效,被李时珍称为“心之谷”。《神农本草经》言其:“主下水,排痛肿逐脓血。”自古以来,赤小豆就是药食两用圣品。赤小豆常用搭配方法很多,如赤小豆薏米粥就是很好的配伍,具有独特功效,是健脾、祛湿、消肿佳品。赤小豆薏米粥有个最大好处,就是怎么熬都不会发稠,所以平时可当茶喝,只要能坚持,效果非同一般。
8.百益红宝枸杞子。枸杞子味甘、性平,有滋肝肾、益精血、明目安神之功效。《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言其“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古代医家十分重视枸杞子,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大医家都爱喝枸杞子浸泡的酒。唐代医家甄权言其“补精气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寿”。枸杞子既是补益良药,又是保健美食。枸杞子吃法甚多,如将枸杞子30克、粳米100克,加水煮粥,早晚食用,就有补肾滋阴、养血明目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9.花粉的结晶蜂蜜。蜂蜜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止痛解毒、润燥生津、养血养颜之功效。蜂蜜既是防病疗疾的良药,又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营养佳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言其“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蜂蜜的历史最久远,公元前780年在西周宫宴中便有蜂蜜酒的记载,并盛行于唐朝宋代。蜂蜜具有很强的抗菌能力,是世界上唯一不会腐败变质的食品。据有关报道,1913年美国考古学专家在埃及金字塔古墓中发现了一坛蜂蜜,经过鉴定,这坛蜂蜜已历时3000多年,但一点儿没有变质,据说还可食用。需要指出的是,食蜂蜜不可加热过度,否则破坏营养,通常加热到40℃以下为宜。
10.太阳之草黄精。黄精味甘、性平,有养阴生精、健脾润肺、益气固肾之功效。黄精既是滋阴补益要药,又是抗老养颜佳品。《神仙芝草经》云:“黄精宽中益气,使五脏调和,肌肉坚强,其力增倍,多年不老,颜色鲜明,发白更黑,齿落更生。”可作久服滋补之品,且无大补温燥之品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是老年人较为理想的天然保健品。
11.还魂草:生姜。生姜味辛、性温,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之功效。生姜既是“呕家圣药”,又是美食调料。《本草纲目》言其“生用发散,熟用和中”。历代名家都看重生姜,孔子就主张“每食不撤姜。”当代著名中医路志正的养生之道,就是坚持每天食用醋炮制的生姜。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着关于生姜的谚语很多,如“家备生姜,小病不慌”;“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早上吃姜,胜过参汤;晚上吃姜,赛过砒霜”;“男人不可一日无姜”等。夏有姜,祛湿疮;冬有姜,暖洋洋。生姜是个天然的好东西,我们应懂姜、用姜,让生姜守护我们的健康吧。
12.开胃红果:山楂。山楂又称山里红、红果,其味酸甘、性微温,有开胃消食、代滞消积、活血化瘀、收敛上痢、醒脑提神之功效。《本草备要》言其“健脾行气,散瘀化痰,消食磨积”。山楂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目前已有50多种中药配方以山楂作原料,最常见的是“山楂丸”。山楂既是消食导滞良药,又是酸甜可口佳果。山楂除了生吃或制作果脯外,还可以制成特色美味食品。著名的冰糖葫芦,不仅是孩子们的钟爱,也让大人们勾起童年的美好回忆。山楂糕和山楂卷也是名吃,它既能帮助消化,又酸甜适度,深得人们的喜爱。山楂和萝卜各半熬成汤还是很好的开胃汤,常喝对提升胃气大有好处。
13.果中神品:龙眼肉。龙眼肉又称桂圆,其味甘、性温,有补益心脾、益气养血、安神定志之功效。历朝历代都把桂圆归为“上品”或补益类。《神农本草经》言其“安志厌食,久服强魂魄,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桂圆在我国至少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清代名医王士雄赞赏桂圆为“果中神品,老弱宜之”。桂圆既是益脾长智的要药,又是补血益心之佳果,其鲜果肉汁多,味甘如蜜,是果中珍品,称为大补食物,食疗方剂最多。桂圆富含多种维生素,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是抗衰老的天然食物。桂圆还是妇女坐月子的必备品。
14.世界第一果:木瓜。木瓜味酸、性温,有舒筋活络、除湿和胃、散寒止痛之功效。《名医别录》言其“主湿痹邪气,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木瓜既是祛风湿散风寒良药,又是万寿瓜百益果。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在水果排行榜第一名,成为世界健康水果冠军,这得益于木瓜酵素的发现。木瓜酵素可帮助人类分解肉类蛋白质。
15.“矿物质丸”:昆布。昆布常用异名:海带。海带味咸、性寒,有消痰软坚、利水消肿之功效。海带药用价值明显,能显著地降低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海带既是疗疾良药,又是保健食物。海带营养丰富,综合作用好,堪称微量营养素宝库,一盘海带就能给人们提供23种矿物质。因此,海带享有“矿物质丸”的美誉,其中碘的含量在所有食物中名列第一,有“碘的仓库”之称,是维持甲状腺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日本人最喜爱海带,味素的产生就是日本人在熬海带汤后偶然发现的。他们认为海带豆腐搭配食用,是一种完美的保健食品。需要提示的是,海带性寒,胃寒者应慎用。
【知识链接】
药食同源物品
国家原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物品87种,名单如下: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葚、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子、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