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要动起来,主要靠两种动力。一是饥饿为原始驱动力。为了填饱肚子,动物必须整天到处觅食,奔跑于天地之间,在适者生存的世界里,如果找不到食物就意味着要被饿死。二是防范天敌为安全驱动力。动物要时刻保持警惕,在动中占据有利地形并随时调整位置,就是在吃东西或交配中也不可掉以轻心,如果偷懒或大意就有可能被天敌吃掉。因此,它们为了生存每天都在不停地奔跑。
人要动起来,在农耕社会以前也主要靠这两种驱动力。进入现代社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吃饭问题已基本解决,随着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一大批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要动起来的直接动力大大弱化。那么,现代人要动起来的新动力是什么呢?除了部分体力劳动者外,大部分人要靠自觉,就是自己要认识到生命在于运动并把这种认识落实到行动中。由于不是本能的号召,而是主观的能动,结果就出现了差别:控制力强的锻炼就好一些,控制力弱的锻炼就差一些,有的人甚至是不得病不锻炼。当然,有的人在病床上几个管一插,感到生命的危机,说出院后一定要好好锻炼。结果出院后,有的开始锻炼了,有的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故癖难改,照样不动。人类的进化,社会的进步,使人类自己变成自己最大的敌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想要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就意味着我们得做自己不想做的健身运动,我们必须强迫自己按照对自己有益的方式行动。改变懒惰、战胜自己,向运动索取健康。
健康的敌人是自己的懒惰。要想保持健康,必须从不偷懒开始。我最欣赏胡大一教授一句话:“我相信没有人会忙到没有时间走路。健康是你自己的事儿,连这么简单的都做不到还提什么其他的。”我也最佩服胡大一教授日行万步的长期坚持。这里有胡教授的养生保健诗为证:“吃饭控制八分饱,限盐限酒远烟草,日行万步贵坚持,睡眠充足熬夜少。”在我的战友中,坚持锻炼最好的要数孙建国,他几十年如一日,不论在基层部队,还是到海军机关、总参任职,都能自觉健身。我就是与他在指挥学院学习时受他影响,开始逐步锻炼运动并养成习惯的。
这里还有一个人为不让动物动的例子,也许对我们有所启发。为了研究不动对心脏的影响,专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小夜莺、小白兔放进笼子喂养,不让它们飞与跑,长大以后再把它们放出去。结果发现:善飞的小夜莺没飞多高就从空中栽了下来;善跑的小白兔也没跑多远就摔死在地上。解剖发现,它们不是心脏破裂,就是动脉撕裂。事实告诉我们,就是善飞善跑的动物,如果缺少活动,它们的本能也会丧失。这个实验充分揭示了“停止便是死亡”和“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