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
能把自己生命的终点和起点连接起来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歌德(德国思想家)
人于中年左右,行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张景岳(明代医学家)
昔人论致寿之道有四:曰慈、曰俭、曰和、曰静。——张英(清代名人)
【警世通言】
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
【醒世恒言】
专心于健康的事越少,变为不健康倾向的危险就越大。——狄更斯(英国作家)
保初节易,保晚节难。——朱熹(南宋思想家)
人生在世,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善始善终,最难实现的也是善始善终。在人生起点至终点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守护健康无间隙,永远在路上。保持健康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坚持不懈,一如既往,源源不断地为健康注入新的活力,才可能做到有一个好的开头,也有一个好的结尾。正如《庄子·大宗师》所云:“善妖善老,善始善终。”古人把“善终”摆在“五福”的压轴位置。在《尚书·洪范》(《尚书》古称《书经》)的“寿、富、康宁、修好德、考终命”这五福中,最后是“考终命”,这个“考”是什么意思呢?考者老了,“考终命”的意思就是善终。善终就是临终时,没有遭遇不幸,无牵无挂、无病无灾且自由安详离世。
人生最大的希望是无病,最大的愿望是健康,最大的渴望是长寿。孙子云:“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明代大医张景岳创造性地把此精神用到医学上,指出:“治病如治寇,知寇之所在,精兵攻之,兵不血刃矣。”张景岳以此比喻治病,道出了两条重要原则:兵不血刃为兵家最高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善之善者;防病未然为医家最高标准,唯有这样才能善始善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