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女性一生都需要补钙
缺钙是人体健康的大敌。在人生的各个生理阶段,从幼年到成年乃至老年,钙质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保证身体健康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之一。
幼年时,由于生长发育迅速,需要补充大量的钙,这是人所共知的。到了成年时期,虽然身高、体重等指标不再明显增长,但由于妇女在妊娠、分娩、产后哺乳期要消耗大量钙质,因此也应该注意补充钙。人们往往比较重视让孕产妇进食蛋白质高的食物,却忽略了对钙质的补充,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妇女在围绝经期(更年期)及老年期,由于生理变化的特点,仍需大量补钙。见图1-9
图1-9 女性一生都需要补钙
1.4.1 女性一生不同时期对钙需求的特点
(1)新生儿及儿童期
无论男、女,每个人都必须经历此时期。新生儿钙代谢的特点为一过性降低,大约一周左右恢复正常。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尤其是幼儿期,1岁时体重是出生时的3倍,身长是出生时的1.5倍,因此易因钙缺乏而发生佝偻病。0~3岁婴幼儿佝偻病的患病率在北方可达60%~70%。缺钙的初期表现可有易惊、多汗、倦怠、睡眠不安、夜惊、夜啼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颅骨软化、方颅、出牙延迟、囟门晚闭、枕秃、串珠、郝氏沟、“O”形腿或“X”形腿等,严重影响婴幼儿的发育和身心健康。人的一生中,骨中钙的总含量应为1,500克,而在0~6岁,应完成一生骨钙含量的50%,才能避免出现各种钙缺乏症状。
(2)青春期
从青少年期到青春期,是人一生中骨钙含量完成最多的时期,约占90%。这个时期,人体处于钙摄入大于钙排出的钙正平衡。国外有学者报道,在15岁时,每天存积到骨骼上的钙最多可达400毫克。此期钙存积量的多寡是女性绝经期前后骨钙总量的高低和进入老年后发生骨折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3)妊娠和哺乳期
进入成年期,摄入钙质可保持钙的平衡,并能保证骨骼系统的完整性。一般来说,成年人平均每日需钙量为500毫克以上。
生育年龄妇女的一个特殊时期是妊娠和哺乳期。
1)妊娠期
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此期母体各系统会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因而妊娠过程钙的需要量明显增加。妊娠一个胎儿,母体要付出20~30克钙,平均每天要付出100毫克以上。如果不及时补充钙,就会影响母亲的健康和胎儿发育。
从孕中期(20~24周)开始,随着胎儿的发育,需钙量明显增加。正常发育的胎儿平均每日形成的钙沉积量为125毫克,妊娠妇女每日供应胎儿不少于150毫克以上的钙。在孕期,母亲除了供应胎儿大量钙外,由于自身循环、血量的增加及全身各系统的变化,血钙相对降低。开始母体可通过自身调节,动用骨骼、肌肉及其他脏器的钙供给胎儿,随着胎儿的发育,母体需要供给的钙也在增加,此时母体若不及时补钙,孕中期就会出现腰腿疼、腿抽搐等症状,这就是缺钙的表现。如果长期缺钙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当钙代谢失调时,就会加重妊高征、贫血、骨软化、骨盆畸形及牙齿松动等现象的发生,甚至可导致妊娠性骨质疏松症。产妇常见的月子病,就是指初产后100天以内,体内要动用20%的钙,但得不到及时补充而导致的一系列钙缺乏症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妊高征患者血钙都偏低,缺钙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可造成先天性佝偻病、体弱多病、免疫功能低下等。因此,孕妇补够足量的钙可对保证母婴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大量实践证明,孕妇自孕中期开始应加大补钙量,一般为1,000~1,500毫克/日。
2)哺乳期
有关资料表明,正常孕妇产后1~7天,每日泌乳量为0~470毫升;第二周至两个月内每日泌乳量为500~800毫升;3~4个月,日泌乳量要增至900~1,000ml;4个月以后,泌乳量还要增加,这样才能满足婴儿生长的需要。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不仅营养丰富,且含有的钙也最易被婴儿吸收。据分析,每百毫升乳汁中至少应含钙30毫克,照此推算,乳母每天通过乳汁要丢失约300毫克钙。有关专家曾作过乳母的钙代谢研究,结果发现,正常乳母要动用骨骼中的钙来补充乳汁,平均100天内要从骨骼、牙齿中动用20%的钙。这说明,一般饮食中的钙并不能满足乳汁中钙的需求量。
为了保持母乳中钙的稳定,母体除动用骨骼中的钙以外,还要“敦促”肠道加速对钙的吸收利用,并减少钙排泄。尽管这样,仍然常常“入不敷出”,不能满足分泌乳汁的需要。所以,当乳汁分泌量达到高峰时,母体的钙代谢就会出现负平衡。久而久之,乳母会出现乳汁不足、腰酸腿痛、小腿抽筋,严重者甚至出现骨质软化症。由此看来,哺乳期妇女补充钙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了解母乳中钙含量的情况,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用简单、准确、可靠的母乳钙检测方法,组织全国30余家医院对不同时期初乳、过渡乳、正常乳的钙质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乳含钙量最低值为10.8毫克/dl,最高为62.0毫克/dl。以正常生理参考值30毫克/dl为判断标准,低于30毫克/dl者占70%~90%,低钙率为20%~30%。母乳中低钙者的数量说明,哺乳期妇女补钙问题不容忽视。而且,随着哺乳时期的延长,母乳中的钙含量逐渐下降,而婴幼儿发育生长的需钙量却是逐渐增加的。为此,中国优生优育协会提倡检测母乳中钙质含量,以便及时补充不足部分,以保证婴幼儿的发育。
(4)围绝经期
妇女绝经前出现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后一年内,称围绝经期,也称更年期。这段时间卵巢开始萎缩,雌激素分泌水平下降,出现月经紊乱及一系列血管神经调节异常的表现,如烦躁、面色潮红、自汗、头晕、失眠等症状以及骨质疏松症等。
(5)老年期
老年妇女的卵巢功能全部丧失,骨流失加快,平均每日要丢失50~500毫克钙,其原因在于长期钙摄入不足和体内各系统功能下降,故应及时注意钙的补充。
老年期妇女摄入的钙少于丢失的钙,称为钙负平衡。此时期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即为骨质疏松症,这也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之一。骨质疏松症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会造成前臂骨折、脊柱压缩性骨折、髋关节骨折等,其后果十分严重,一年内死亡率可达15%~20%,生存的50%也多为终生致残,给社会和家庭都会带来负担。虽然可接受雌激素治疗,但补钙仍是不可缺少的。目前,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延长到70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占9.76%(1994年)。过去人们常说“人生70古来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逐步改善,医疗保健事业快速发展,现在70~80岁的老年人并不罕见,“人生百岁不稀奇”将成为现实。补充足够的钙质,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是健康、长寿的必要条件。生命将受益于钙。
综上所述,钙质与妇女一生各个阶段都密切相关,因此妇女一生都需要补钙。(妇女一生骨骼图,见图1-10)女性各生理时期钙日需要量见表1-2
图1-10 妇女一生都需要补钙
1.4.2 补钙可防治妇女钙缺乏疾病
(1)妊高征的防治
妊娠中期,随着胎儿的发育,需钙量骤增,通过食物或药物补充所需要的钙量,预防妊娠期钙代谢异常,是降低妊高征发生的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即使发生妊高征,病情也较轻。
(2)妊娠糖尿病的防治
妊娠糖尿病是一种包括各年龄人群,涉及医学各学科,可累及人体各器官的复杂的慢性疾病,也是一个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们工作,甚至威胁生命的终生疾病。
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初发糖尿病者,占所有患糖尿病的孕妇的80%以上,属高危妊娠。近年来,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目前已提高到5%,而正常情况下,女性患Ⅱ型糖尿病的概率仅为15%。这也表明,如果妊娠期得过糖尿病,即使已经痊愈,也要注意增加高钙饮食,加强锻炼,以防中年后仍有患糖尿病的危险。
妊娠糖尿病可导致孕妇羊水过多,妊娠中毒症发生率增加;可使胎儿巨大畸形、新生儿低血糖等发生率增加,还可使围生期胎儿死亡率明显增加。妊娠糖尿病的临床过程较为复杂,对孕妇及胎儿均有较大的危害。根据5~15年随访,约有40%~60%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可转为2型糖尿病,其新生儿可发生终身性糖尿病。而正常情况下,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仅为15%。这也表明,如果妊娠期患了糖尿病,即使已经痊愈,也要注意增加高钙饮食,加强锻炼,以防中年后仍有患糖尿病的危险。
近年来,医学界通过对钙代谢的研究,认识到钙质与免疫、神经、内分泌等十几个系统的功能均密切相关,钙代谢可以影响到全身多个系统的功能,其中在胰岛素的分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β细胞分泌胰岛素依赖于钙对胰岛功能的调节作用。因此,对妊娠糖尿病及妊娠期间糖耐量异常的孕妇适量的补钙,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对改善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3)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骨质疏松已成为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之一,威胁着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一种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为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最常见的表现是身高缩短、驼背、(图1-11)腰背疼痛和骨折。目前,我国约有8400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骨度疏松(图1-12),导致许多老年人脊椎压缩性骨折、髋骨、股骨的反复骨折。据有关资料报道,全国每年约有20多万中老年人因缺钙而造成髋部骨折,其中约30%因此而死亡。老年妇女发生骨质疏松比男性多6~7倍,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残疾,给生活带来不便,使患者十分痛苦,同时又给国家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图1-11 两位百岁老年女性因骨质疏松所致的驼背
图1-12
到目前为止,骨质疏松症虽无法治愈,却可以预防和延缓其发生、发展。以下是广大妇女应该采取的措施:
1)了解骨质疏松的病因。
骨骼是不断自我更新的组织,周而复始地分解及重建。在这个自然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破骨细胞将骨骼组织破坏,造成孔隙;而另一种造骨细胞很快则会制造新的骨骼组织,将孔隙填满。在幼年及青春期,造骨细胞所造的骨组织比破骨细胞所毁坏的多,30岁以后,骨骼组织重生的速度便开始落后于破损的速度,骨质逐渐流失。
个人因素对骨质疏松也有影响。国外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身材瘦小的妇女比丰满的妇女容易患骨质疏松症;吸烟的妇女更有双重的危险,因为吸烟会减低雌激素水平,而雌激素水平降低是骨质疏松症的另一大原因;患内分泌系统疾病(例如糖尿病)及服用甲状腺素等药物均会抑制人体造骨及吸收钙质的能力,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此外,饮酒过度可引起钙的营养不良和吸收障碍,酒精引起的成骨细胞机能障碍,亦可导致骨质疏松症。
2)必须摄取足够钙质。
钙及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十分重要(维生素D能帮助小肠吸收钙质),而且更年期前便应该开始注意摄取足够钙质。人到中年,骨质流失的情况是无可避免的,如果在20多岁或更早便开始加强骨骼的钙质的补充十分重要。人体内的骨骼就如一座“房子”,如果年轻时不打好基础,“房子”很快便会塌下来。
一项为期18个月的研究表明,在12~14岁的女孩每天的饮食中加进500毫克的钙制剂,可令骨骼再生的速度加快20%。这项研究指出,只需维持该速度四年,她们在有生之年患上骨质疏松症的机会便可减半。青少年的钙摄取量应为每天1,200毫克,但很多专家指出,实际上青少年的钙摄取量大多到不了这个标准的1/2。原因是女孩子们往往有节食或偏食的习惯,又常嗜喝饮料而不喝含钙量丰富的牛奶。
除了年轻人,成年人往往也不大重视营养。有一项研究发现,每天摄取1,000毫克钙质的妇女,发生股骨骨折的危险比每天只摄取500毫克的妇女低75%。
3)多做运动,减少骨折的发生。
适度的负重运动能令骨质增加,预防骨质疏松。附在骨骼上的肌肉伸展收缩时,骨骼密度会相应增高;如果运动量不足,骨质便会流失。美国航天局很久以前就发现,在太空,因为引力降低,人体所受的压力减少,早期的太空人在84天内便会失去体内4%的钙,仿佛患上了加速形成的骨质疏松症。为了将骨质流失量减到最低,运动装置现在已成为航天飞机内必备的设施。
研究负重运动对股骨骨折的影响,结果发现,每天负重步行一定时间的妇女与并非天天这么做的妇女相比,后者发生股骨骨折的危险是前者的2.3倍。
妇女多做步行(倒步行)、慢跑、打网球、跳舞及健身操等运动,对促进骨骼的健康很有帮助。除了使肌肉更为强健外,运动还能改善肌肉的协调能力,增加老人的应激反应能力、平衡和协调能力,降低老人跌伤以致骨折的危险。
在更年期开始的5年,一般妇女的骨量每年减少达5%,接着每年流失约1%。由于雌激素分泌减少是骨质流失的一个原因,很多医生建议妇女接受雌激素补充治疗,以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表明,妇女在更年期一开始就接受雌激素和钙补充剂,而且连续七年以上,骨质流失量便可大大减少,将来骨折的发生率便可降低。
4)早检查、早发现、早预防。
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是及早作骨密度检查或尿钙测定,以了解自己是否属于高风险人群。每个妇女一生中都应该至少接受二、三次骨密度检查,第一次最好在20多岁,第二和第三次可以在停经前及停经后数年之内。如果发现骨量已在标准水平之下或是流失得很快,应立刻采取补救措施。
骨质疏松是当前妇女关注的头号健康问题,应从年轻女性就开始补足钙质,以预防老年时的骨质疏松。为了促进妇女健康事业的发展,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
5)科学、合理地补充钙剂。
补钙的原则是:以调整膳食结构,从食物中摄取钙源为主,适当地补充钙制剂,要做到缺多少补多少。
补充钙剂时,若以保健为目的,则需长期、小量服用,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若以治疗为目的,则服用量大,服用时间较短,适用于机体因缺钙而引起的各种疾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