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分泌系统疾病与钙代谢的关系

内分泌系统疾病与钙代谢的关系

时间:2023-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分泌系统是人体两个主要调节系统之一,它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全身各系统的功能活动,使之能适应外环境的变化,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状态。若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会发生多种内分泌疾病,而钙代谢紊乱是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脑组织的异位钙化与发生神经精神症状和癫痫有关。
内分泌系统疾病与钙代谢的关系_钙生命之源

2.2 内分泌系统疾病与钙代谢的关系

内分泌系统是由全身各种内分泌腺和散在于机体不同部位的内分泌细胞组成。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肾上腺和性腺等。散在的内分泌细胞主要有:胃肠道粘膜分泌胃肠激素的内分泌细胞;分泌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肾脏内分泌细胞;分泌多肽类激素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等。内分泌系统是人体两个主要调节系统之一,它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全身各系统的功能活动,使之能适应外环境的变化,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状态。若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会发生多种内分泌疾病,而钙代谢紊乱是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钙代谢紊乱与许多内分泌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防治各种内分泌疾病的同时注意补充钙制剂,对提高各种内分泌疾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帮助。

img39

2.2.1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激素(TH)包括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对人体的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水、盐及钙、磷代谢均有重要作用。TH受神经、下丘脑、垂体及免疫功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调节,并通过TH反馈作用维持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正常状态与平衡。当甲状腺发生疾病时,就会因TH的过多或过少而导致人体各系统代谢功能的异常。现就甲状腺疾病与钙代谢的关系阐述如下。

img40

2.2.1.1 甲状腺功能亢进与钙代谢的关系

img41

图2-6 甲亢

甲状腺激素是维持钙平衡、调节骨更新率的重要激素之一,也是骨骼系统生长发育与成熟不可缺少的激素。甲状腺激素过多时,可引起钙、磷、镁、硒等代谢紊乱,发生负钙平衡、负氮平衡、负镁平衡、骨骼脱钙。同时由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更新率加速,加重骨质疏松,甚至可引起纤维囊性骨炎,发生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亢进时的表情,见图2.10和图2.11),此时可发生骨痛、骨畸形,甚至病理性骨折。另一方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有些病人骨矿化加速,骨小梁和骨皮质的吸收加速,骨转换率增加,骨钙入血量增多,而血钙增加会抑制甲状旁腺素(PTH)分泌,同时使降钙素升高。

甲状腺激素还可促进机体排钾与排镁,因此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可引起低血钾、低血镁,甚至低血钙。

甲亢时磷可从骨及软组织释放,血磷也可增加,高血磷和甲状旁腺素的降低均可导致钙盐生成减少;甲状旁腺素降低及降钙素升高可抑制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而发生高钙尿;甲亢患者经常有腹泻,导致肠钙吸收减少。以上这些原因可使患者经常发生负钙平衡和负磷平衡,甚至负镁平衡,病程长者可导致骨无机盐丢失而发生骨质疏松等变化。

2.2.1.2 甲状腺功能减退对钙代谢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是维持钙平衡、调节骨更新率很重要的一种激素,不但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而且与生长激素(GH)关系密切,是生长激素发挥作用时的必要激素。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患者降钙素为低水平,更可导致骨质疏松加重。甲低时骨更新率减慢,骨矿化减慢,骨质稀少,骨小梁中的破骨细胞吸收活性降低,骨皮质中的破骨细胞吸收速度也减慢,总体代谢均处于低水平。如在幼年期缺少甲状腺激素,则生长发育落后,长骨骨骺发育不全,骨化中心呈点状,肢体小,呈侏儒;成年时缺少甲状腺激素,则骨组织重建被抑制,骨的吸收过程受抑制,骨钙更新率减慢,骨质减少,骨矿化减慢,骨小梁中的破骨细胞吸收活性降低,骨皮质中的破骨细胞吸收也降低,总体代谢为低水平。当骨钙缺乏时必然会导致骨代谢异常与紊乱。甲低时甲状腺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与其他激素之间的平衡失调,骨代谢与骨形成障碍,从而发生钙代谢紊乱。

2.2.2 甲状旁腺疾病

img42

图2-7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旁腺位于颈前气管两侧甲状腺两侧叶的后方,通常有上、下两对,分泌甲状旁腺素(PTH)。甲状腺“C”细胞又称为甲状腺腺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CT)。这两种激素都是调节机体钙、磷代谢的重要激素,主要受血钙浓度的调节。当甲状旁腺发生疾病后,可引起PTH、CT的分泌异常,使钙、磷调节失常,从而发生多种钙缺乏性疾病。因此,搞好甲状旁腺疾病的防治,对预防和治疗钙缺乏性疾病有重要意义。

2.2.2.1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根据病因不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可以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假性甲旁亢。

原发性甲旁亢患者病因不完全清楚,临床以骨和肾病变为主,表现为高血钙、低血磷。但是,如果患者同时有摄入钙或维生素D不足的情况,有佝偻病或成人骨软化症或病程长、骨病严重者,骨所含钙盐已耗竭,那么即使补充大量甲状旁腺素,也难有足量钙盐释出,也可以表现为低血钙或正常血钙。在原发性甲旁亢手术后,常有不同程度的低血钙,可出现手足搐搦。一般在24小时内发生,2~3日内血钙达到最低点,持续数日至数月。其主要原因为:①病变骨骼的“钙饥饿”状态,术后钙盐向骨基质沉积,引起低血钙,但同时出现的低血磷、低尿钙和低尿磷,也反映手术是成功的;②肿瘤切除后甲状旁腺素分泌减少,其余甲状旁腺因长期高钙的抑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合成生理量甲状旁腺素的功能;③手术造成的出血、水肿或损伤引起正常的甲状旁腺功能缺乏。

继发性甲旁亢可因低血钙或高血磷所继发,最常见的是肾性骨病。而假性甲旁亢多为一些恶性肿瘤分泌的一些物质引起。

2.2.2.2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甲旁减)的临床表现是低血钙、高血磷和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甲旁减患者的症状轻重程度不一,其临床表现主要是低血钙引起的改变。低血钙的原因是由于1,25-羟化酶活性减低,活性维生素D3生成减少,致使肠钙吸收减少。肾小管回吸收磷的作用因甲状旁腺素减少而增加,尿磷排出减少,故血磷升高。高血磷携带钙离子沉积到骨及其关节周围、皮下和颅内软组织,被称为异位钙化。脑组织的异位钙化与发生神经精神症状和癫痫有关。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的症状则是由于血液循环中钙离子水平降低所致,并与血钙下降的速度呈正相关。总之,甲旁减时的钙代谢异常是由于甲状旁腺素的分泌减少所引发。一般认为,活性甲状旁腺素分泌量减少到正常的50%以下时,才会出现甲旁减症状。

临床还可以见到一种叫做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假甲旁减)的疾病。这种病为遗传性疾病,是一种尚未完全了解的、临床表现多样的综合征。患者具有甲状旁腺素缺乏所出现的低血钙、低尿钙及高血磷的生化特点,但甲状旁腺结构和功能正常。

2.2.3 钙与糖尿病的防治

糖尿病是一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分为原发性(1型)和继发性(2型)两类。原发性糖尿病绝大多数有遗传倾向。胰岛β细胞在钙离子的作用下分泌胰岛素,严重缺钙可使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异常,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和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加重糖尿病病情,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进而出现血中葡萄糖升高及尿糖阳性。典型的临床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体力、体重减少。久病者,糖尿病可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并严重危及病人的健康乃至生命,如视网膜症引致失明,肾脏病引致肾功能衰竭,周围神经病引致肢体麻木、疼痛,自主神经病引致腹泻与排尿困难,严重感染导致趾(肢)坏死而截趾(肢)等。这些并发症不仅使病人与家庭遭受不幸,而且使社会与国家承受很大的经济负担。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见表

表2-3 糖尿病控制标准

img43

注:为国家统一标准。

糖尿病: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发展中国家尤甚。据估算,2010年全球糖尿病病人将达2.39亿。中国内地1998年有糖尿病病人3,500万以上,这个数字近两年还在增长。目前在中国正处于爆发期,患者达4,000万以上,并以每天3,000人的速度在增长,平均每年要增加120万人。预计到2020年,我国糖尿病病人可达到1亿。中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远远大于西方国家,而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临床上30多岁甚至十几岁的病人并不少见,估计有30%的2型糖尿病病人是在40岁前发病的,所以,预防2型糖尿病也要从儿童抓起。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的变化、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和紧张焦虑等都是糖尿病的诱发因素。2002年在京召开的第五届世界糖尿病联盟西太大会上,与会专家提出,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升高,即糖耐量减低的人群转化为糖尿病的比例比糖耐量正常的人群大至少100倍。

控制餐后血糖可以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因为餐后血糖不正常的人多半是糖耐量异常的人群,其中30%会转变成糖尿病。早检测,早预防,可以减少病人痛苦,更可减少大笔的治疗费用。临床研究结果证实,餐后糖耐量异常的人及时口服钙制剂600~1,000毫克/日,2~3月后大部分人可恢复正常。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大约有50%~60%的病人伴有骨质疏松,大多起病缓慢,历时数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酸腿痛,腓肠肌痉挛,骨头变脆易折,甚至出现腰弯背驼、跛行等。经骨密度仪检测发现骨密度下降。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持续性高血糖造成渗透性利尿,使大量钙质从尿中排出,进而引起血钙降低。当血钙持续降低时,甲状旁腺长期受缺钙的刺激,发生继发性功能亢进,持续、过量地分泌甲状旁腺素(PTH),导致破骨细胞活性增强,使骨中的钙游离出来进入血液,发生“钙迁徙”,使骨的总量减少,老年人便出现骨质疏松。此外,“钙迁徙”还使钙游离进入血液的钙在血管壁上沉积,使血管失去弹性,发生动脉粥状硬化,导致骨供血不足,进一步加剧骨质疏松的恶化。

预防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十分重要。

首先,中老年人一旦出现腰酸腿痛、腓肠肌抽搐、骨头受轻微外力即骨折时,除检测血钙和骨X线外,还应作血糖和尿糖的检测,以防隐匿性糖尿病。

第二,及早控制糖尿病,平衡、有效地控制血糖趋向正常范围,这是预防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发生的前提。

第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人体对钙质的吸收利用。

第四,除服用降糖药外,还应补充钙剂、维生素D,作为糖尿病的辅助药物。天狮集团生产的舒糖高钙素配方中加入了南瓜粉,有一定的降糖作用,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有良好的效果。

2.2.4 肥胖症

肥胖症(图2-8)指机体脂肪过多或脂肪组织比例过高,被认为是一种营养过剩所造成的营养不良性疾病。过度肥胖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烦恼,肥胖之人往往为了贪口腹之欲而导致各种疾病。肥胖症开始全球化,全世界约有2.5亿肥胖者。各国的肥胖率见表:

img44

我国1992年的营养普查结果表明,14.6%的中国成年人达到或超过肥胖标准。目前虽无最新的统计数据,但估计我国成年人的肥胖率现已超过20%。另一个应该引起各方面关注的问题是学生肥胖问题。据统计,1985~1995年的10年间,我国在校女生的肥胖率从3.38%上升到7.18%,在校男生的肥胖率从2.75%上升到了8.65%,这一现象令人担忧。

img45

图2-8 肥胖症

肥胖儿童逐年增多,据1995年全国普查统计,0~7岁儿童的肥胖折出率为1. 76%;7~14岁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折出率为7.7%,已接近西方国家儿童肥胖的患病率水平。判断儿童是否肥胖,不能简单地看外表和“标准体重”来加以判定,关键要看体内脂肪的含量。健康儿童的脂肪含量应维持在15%~20%之间。此外,肥胖者多为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妇女,这是因为雌性激素水平下降,进一步加重了钙、磷代谢失常,造成神经细胞内外钙离子梯度差紊乱,使大脑兴奋点增高导致病人情感不稳定,意志薄弱,无法控制食欲行为,因而体重增加,引起肥胖。

肥胖病的诊断标准是体质指数:

体质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

WHO最近对亚太地区人群的BMI作出了新的规定:BMI在18.5~22.9范围内属正常;BMI在23.0~24.9范围内属于超重;BMI在25以上属于肥胖。人们应该经常计算自己的BMI,并参照其标准了解自己是否肥胖或超重。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的流行病学研究和营养普查数据表明,当时中国人的体重指数是比较理想的。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正逐渐成为我国典型的现代流行病。有关专家指出:肥胖可带来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保持身体健康,要从控制体重、改变体形开始。

引起肥胖的原因很多,但多为进食过多,也有少部分肥胖症患者是由于内分泌功能紊乱、激素水平不足及下丘脑摄食调节中枢失衡所致。

当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时,出现假性甲状旁腺素(PTH)分泌降低,致使病人血钙浓度不能维持在正常水平。为了维持血钙浓度,食欲中枢(即下丘脑调节摄食活动的神经核,饥饿中心)刺激机体,使人总有饥饿感,从而进食较多的食物。当饮食中的热量超过机体需要时,多余的营养物质就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机体脂肪过多,使人的体重增加而引起肥胖症。此时若检查肥胖症患者的血钙含量,就发现血液中的钙低于正常水平,并出现各种钙缺乏的症状,如周身无力、肌肉痉挛等。

研究表明,对已经肥胖的实验鼠,钙也能起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喂食低热量低钙饮食的大鼠总体重减轻了11%,总脂肪减轻了8%,但喂食高钙低热量饮食的实验鼠在6周后减轻了总体重的20%,总脂肪的42%。这些实验鼠饮食中的钙有些是从奶酪中摄取的,有些是从碳酸钙中摄取的,吃奶酪的大鼠减肥更多,减轻了总体重的25%,总脂肪的60%。另外,饮食中钙的来源,除了牛奶和奶制品外,还有其他途径,如大豆制品含有大量的钙,还有像甘蓝也能达到预期的补钙效果。但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奶酪中的钙减肥效果更好。奶酪食品主要是低热量产品,如低脂酸奶、低脂奶酪和脱脂牛奶等,因而建议每天服用3~4种低脂奶酪食品。

高钙饮食可减肥,饮食中高水平的钙能显著地抑制生成脂肪的机制,改变分解脂肪的速度。当服用钙补充剂后,血液中钙的浓度增加,反射性作用于下丘脑摄食活动的神经核—腹内侧核,又称饱满中心,使机体产生饱感,摄食要求下降,持续日久可达到减肥的目的。

饮食中高水平的钙还能抑制贮存脂肪的激素发挥作用。饮食中钙的参与,决定能量是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还是燃烧释放。低钙饮食刺激激素使饮食中的钙进入脂肪细胞,“启动”脂肪细胞的脂肪储存和保留机制。高钙饮食则能抑制这些增加体重的激素。因此,当人进食高钙饮食时,即使摄入的热量与原来相同,体内的脂肪也会显著减少。

钙在肠道中可以阻碍脂质的吸收,即使食物中胆固醇的含量较高,只要有充足的钙存在,就会减少胆固醇的吸收,而不至引起胆固醇在体内过多沉积。

正确的减肥方法应该是,适当增加运动量,减少高热量饮食,坚持合理应用钙剂,就能还您一个标准体重的健康身体。

2.2.5 皮质醇增多症

皮质醇增多症也称为库欣病(旧称柯兴病),是由于肾上腺增生,出现腺瘤或癌肿,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产生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痤疮、骨质疏松等症状,多见于青年人及中老年人。常采用手术方法治疗。

骨质疏松是皮质醇增多症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由于机体内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所致。主要表现为肋骨、椎骨和骨盆部位的骨质疏松和病理性骨折,其他部位骨质疏松现象并不明显。临床表现为胸、背、腰部疼痛,开始为活动后疼痛,后来逐渐发展为休息时亦有疼痛。中青年患者常因皮质类固醇分泌过多,导致股骨头密度增高、变形等,成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年龄越大,骨质疏松现象越明显。女性重于男性。

X线片可见骨质普遍性疏松,弥漫性骨小梁变细,骨纹理模糊不清,呈“磨砂玻璃样”改变,骨皮质变薄,骨密度降低。如果肋骨、脊椎骨和骨盆等部位出现病理性骨折,可见到“棉絮状”的骨痂阴影。实验室检查结果一般为:血钙、血磷正常或偏低,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尿钙明显升高。

皮质醇增多症患者的补钙应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进行。只要能成功地控制内源性皮质醇过剩,就能使皮质醇增多症患者的骨钙代谢紊乱好转。在治疗的同时应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一般补充钙剂1,000~1,500毫克/日,补充维生素D1,000~3,000单位/日。治疗过程中应监测血钙、尿钙和骨密度。

img46

2.2.6 肢端肥大症

img47

肢端肥大症是因脑垂体肿瘤或增生造成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在儿童期导致骨骺延迟愈合,成年期促进骨宽度明显增加,临床表现为肢端肥大。生长激素过多可加速骨的形成与成熟,促进骨的生长,当其分泌过多时,就会使骨转换加快,这样不仅存在骨质疏松,而且合并有骨增生,这是肢端肥大症的骨质疏松与众不同的一点。另外,当患者饮食中钙的摄入量不足时,负钙平衡可加重骨质疏松。

对肢端肥大症伴发骨质疏松的病人,除治疗原发病外,还要给予补钙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