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情志郁结,郁久化火,或六淫内郁化火,或过食辛辣食物,或过服温燥药品所致。以舌尖红赤,舌体糜烂或溃疡疼痛,口疮,面赤口渴,心烦失眠,尿黄,脉数,甚则狂躁、谵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若心火移热于小肠,则可兼见小便赤涩刺痛,尿血等症。此证可见于现代医学之急性口腔炎或癔症等。
竹 叶 粥
【用料】 淡竹叶20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
【制作】 先煎淡竹叶,取上清液,加入大米,用文火煮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即可。
【功效】 清热利湿,除烦安神。用于热病干渴,面赤,身热,便秘尿黄,口舌赤烂疼痛,舌尖红绛,苔黄,脉数等。
【服用】 温服,每日1~2次。连服3天。
【宜忌】 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不宜服用。
竹叶生地粥
【用料】 竹叶15克,生地黄30克,大米50克,白糖少许。
【制作】 将竹叶、生地黄先煎,取上清汁,加入大米,用文火煮成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即可。
【功效】 清心火,除烦热,利小便。适用于心阴亏虚而致心烦不寐、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糜烂、小便黄赤短少,舌红苔薄黑、脉细数等。
【服用】 温服,每日1~2次。
【宜忌】 凡胃寒患者或阴虚发热者不宜选用。
地黄枣仁粥
【用料】 生地黄30克,酸枣仁3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 将酸枣仁、生地黄先煎,取上清汁,加入大米,用文火煮成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即可。
【功效】 清热止汗,生津止渴,养心安神。适用于心阴亏虚而致心悸失眠,阴虚火旺,盗汗发热,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服用】 温服,每日1~2次。连服5天。
【宜忌】 大便滑泻者不宜用。
导赤清心粥
【用料】 生地黄50克,莲子心3克,淡竹叶20克,灯心草2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
【制作】 将上药先煎,取上清汁,放入大米,用文火煮成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即可。
【功效】 清心利水养阴。主治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症见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服用】 温服,每日1~2次。
【宜忌】 脾胃虚寒、大便溏者不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