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干燥,痒症易发。找出致痒的病因并祛除之,避免各种诱发因素,是止痒的根本。同时,不搔抓,以免形成越抓越痒,越痒越抓的恶性循环;不用热水烫洗;不用肥皂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也有助于缓解痒感。而品种繁多的止痒药,在止痒这一环节上,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止痒药有系统和局部应用两类。
系统疗法:通过口服或注射止痒药的方法来达到止痒的目的。此类药物介绍如下。
(1)抗组胺药:是止痒的首选药物。因为痒感的产生与体内的一些炎性介质,主要是组胺的媒介有关,所以用一些抗组胺药可止痒或减轻症状。此类药品种甚多,如氯苯那敏、阿斯咪唑、特非那定(敏迪)、苯海拉明(可他敏)、赛庚啶、酮替酚、西替利嗪等,可任选一两种服用。由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此类药物也不例外,在止痒的同时副作用也不可避免。因此,在选择用药时,应注意:肝肾功能异常者应慎用;孕妇、哺乳期妇女、新生儿不宜服用;青光眼、前列腺肥大、严重心脏病、甲亢患者忌用。因此类药多有嗜睡、眩晕、头晕等副作用,故高空作业者、驾驶员、操作机器等工作者应谨慎选用。
(2)镇静安眠药:如溴化剂、地西泮等。因皮肤奇痒导致严重失眠者可酌情服用。
(3)麻醉药:用普罗卡因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进行封闭治疗,适合一些因精神因素诱发痒感的患者。此药可阻断恶性刺激,对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但在用药前要先做皮肤试验,过敏者及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4)中药:在应用西药有禁忌时,服用乌蛇止痒丸、肤痒颗粒等可获得一定止痒效果。
局部疗法:通过外用止痒药来达到止痒目的。能供外用止痒的常用药如下。
(1)樟脑:不溶于水,能溶于酒精及油类,常用浓度为1%~5%。溶于酒精制成酊剂,因酒精去脂,易使皮肤干燥,冬天宜少用。口腔黏膜处、皮肤破损处忌用。
(2)薄荷: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能止痒和导致凉爽感觉,常用浓度为0.5%~2%,本药在炎热的天气最宜使用,但近黏膜及皮肤破损处不可用,也不宜大面积应用。
(3)苯酚(石炭酸):能溶于水、酒精及甘油。浓度不一,所起作用也不一样。低浓度1%~2%有止痒作用,兼防护作用;高浓度有消毒、杀菌、防腐,甚至腐蚀作用。
(4)煤焦油溶液:原为黑褐色的黏稠液体,溶于酒精,精制后为无色或淡黄色的含20%煤焦油的酒精溶液,有止痒消炎作用,常用浓度为10%,高浓度则会产生角质剥离作用,引起皮肤脱皮。所以在瘙痒且有皮肤增厚的情况下可增加浓度;但如果只是单纯的皮肤瘙痒而无皮肤增厚,10%浓度的药剂最为适宜。
(5)苯唑卡因: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和脂肪油。常用浓度为3%~5%,能麻痹感觉神经末梢,达到止痒作用。适合于小面积应用。
(6)达克罗宁:溶于水和酒精,可配制成1%的溶液,小面积应用,能用于黏膜部位,但有一定的刺激性,能抑制感觉神经冲动传导,易起到表面麻醉作用。
(7)其他:如苦参、野菊花、蛇床子等分别煎汤外用,均有一定的止痒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