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中,只有掌握适宜的运动量,才能对身体各脏器的发育起促进作用,达到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如果运动量过小,对身体发育起不到作用;运动量过大,超过身体的负担能力,都会造成过度疲劳,引起不良反应,影响健康,还可能造成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
那么,怎样知道运动量是否适合自己的身体呢?一般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测量脉搏 脉搏是反映身体功能状态的较灵敏的指标。脉搏的频率一般与身体的生理负荷成正比,负荷量越大,脉搏频率越快。通过测量锻炼前后脉搏的变化来掌握运动量的大小,是比较科学的。
测量的方法是,早晨起床前,测出安静时的每分钟脉搏次数,然后把测得的脉搏次数,代入下列公式中进行计算。
(200-安静时每分钟脉搏数)×70%+安静时每分钟脉搏次数。
此结果便是锻炼时每分钟适宜的脉搏次数。若锻炼后的脉搏次数和该数值差不多,说明运动量合适;若低于该数值5次以上,说明运动量小;若高于该数值5次以上,说明运动量大了。
还有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就是在锻炼后立即测10秒钟脉搏次数。一般来说,脉搏次数在24~28次是合适的。若是超过30次,表示运动量过大;不足22次,表示运动量过小。
身体感觉 若锻炼后有疲劳感,但精神状态良好,体力充沛,睡眠好,食欲佳,说明运动量合适。若锻炼后感到十分疲乏,四肢酸软沉重,第二天早晨仍很疲劳,并且感到头昏,周身无力,食欲欠佳,睡眠不好,对运动有厌倦的感觉,说明运动量过大,需要及时调整。
一般在衡量运动量是否合适时,把上述两种衡量标准结合起来考虑,既看客观标准,又根据主观感觉,结果更可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