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工类食物及配方

加工类食物及配方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平时忌搽油脂类化妆品,少食油腻辛辣食物。3天后,改用热敷,方法同上。)、脂类、多元醇、酚类及其他族化合物。②黄酒:含有乙醇、水、赖氨酸等17种氨基酸、糊精、糖类、脂类、甘油、高级醇、维生素及有机酸等。老年人忌饮啤酒,以免铝元素在体内积存超常,导致痴呆症。痛风者忌饮啤酒,以免加重病情。不宜过量饮酒、空腹饮酒。将虎杖根放入白酒中泡半个月,取酒饮用。丹参反藜芦,不可同时服用。日均振摇1次,半个月后饮用。

水,主要是地面水(江河、湖泊、溪流等)、地下水(井、泉等)、降水(雨、雪、露等)3大类型。

【性味】 性凉,味微甘。

【成分】 水系氢氧的最普遍的化合物,自然界中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存在。

【功效】 能促进新陈代谢:让许多物质溶解,加速化学反应,便于物质的消化、吸收、运输和废物的排泄;能调节人的体温:水的流动性大,能在体内能随着血液迅速分布全身,起调节体温的作用;具有润滑作用:在体内,能减少关节活动时的摩擦、有助于食物的吞咽、保持眼球的湿润等功效。

【禁忌】 “老水(煮得过久的水)”、“死水(存储3天以上未消毒的水)”禁食。

食疗方】

1.头痛 用冷水和热水,分别将2条浴巾浸泡;然后将热浴巾放在脖子后面,冷浴巾放在前额上。

2.婴儿感冒鼻塞(张口呼吸,吸奶难,哭闹) 用热水将毛巾浸湿,放在患儿鼻前,让蒸气从鼻孔吸入。

3.鼻出血 用冷水或冰块将毛巾浸湿,敷于患者鼻根及额部,反复数次,便会止住。

4.鼻炎 用开水先熏一会儿鼻孔;待水降温后,用棉签将鼻涕洗净,然后在水中放少许盐,稍往鼻中吸,再呼出。每次洗约5分钟,每日早中晚共洗3次。半个月见效。

5.助消化吸收 饭前45分钟喝1杯水,助消化系统各器官有充分的水分以分泌必要的消化液,来促进消化和吸收。

6.高黏度血症 每天清晨坚持喝1000~1500毫升冷开水,可使血液、组织和器官中的水分增加,冲淡和缓解血液黏稠程度,保持体内血液循环畅顺;并使代谢物浓度下降,易随增多的尿液、稀释的粪便排泄出体外,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均有益处。

7.降血压,促入睡 每晚睡前用热水洗脚15~30分钟,水淹至双踝;同时按摩两侧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离小腿胫骨1横指处)、承山(小腿后侧人字纹中)、涌泉(足心前1/3处)、太冲(第1、2趾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穴,每穴各按50次。有促进足部血脉畅通,消除疲劳,降血压,防头晕,促进入睡之功效。

8.面部痤疮 热水1盆(80~90℃为宜),屏气将脸置于盆口,让热气蒸熏脸部(注意不要被烫伤)数分钟,然后用温水洗脸,每周2~3次,一般两周见效。平时忌搽油脂类化妆品,少食油腻辛辣食物。

9.冬季皮肤瘙痒 热水袋烫患部达稍痛的程度,反复数次,便可止痒。

10.软组织损伤,患处疼痛 立即用10~15℃的温水,将伤处浸泡于水中10~15分钟,每日3~4次,一般3天为宜,同时限制患部活动。3天后,改用热敷,方法同上。

【文献摘录】 明代沈仕《摄生要录》:“善养性者,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多则损气,渴则伤血。”《现代生活实用百科全书养生宝典》:“现代营养学指出,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分六大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水。”“人体的水要是损失10%时,许多正常的生理作用就受到严重的影响;损失20%时,便不能维持生命。……正常人应保持水的平衡,每日水出入量应相当。”

酒,用高粱、大麦、米、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如白酒、啤酒、黄酒、果酒等。

【性味】 白酒:性热,味甘辛。黄酒:性温,味甘辛。啤酒:性温,味甘苦辛。葡萄酒:性温,味甘辛。

【成分】 ①白酒:主要含水和乙醇,此外含高级醇、有机酸(乙酸乳酸……)、脂类、多元醇、酚类及其他族化合物。②黄酒:含有乙醇、水、赖氨酸等17种氨基酸、糊精、糖类、脂类、甘油、高级醇、维生素及有机酸等。③啤酒:含水、乙醇、二氧化碳、糖分、可溶性蛋白质、蛋白膘、氨基酸、甘油、矿物质、酸性磷酸盐、酒花油、酒花树脂、酚类、酯类、麦胺物质及高级醇等。④葡萄酒:含有乙醇、水、果糖、葡萄糖、戊糖、甘油、酒石酸、苹果酸、琥珀酸、醋酸、无机盐、有机盐、花色素苷、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单宁、20多种氨基酸、维生素A、B1、B2、B6、B12、C、E、少量蛋白质、多肽和钙、镁、磷、钠、钾、氯、硫、铁、铜、铝、锌、碘、钴等13种微量元素。

【功效】 饮适量酒能通血脉,散寒气,解邪毒,行药气。能兴奋中枢神经,扩张皮肤血管。

【禁忌】 凡肝炎、肝硬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食道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血管硬化、冠心病、心动过速、出血性疾病患者忌饮酒。老年人忌饮啤酒,以免铝元素在体内积存超常,导致痴呆症。痛风者忌饮啤酒,以免加重病情。孕妇忌饮酒。饮酒时不宜吃柿子、凉粉。边饮酒边吸烟易诱发喉癌,易导致血管阻塞、中风、冠心病。不宜过量饮酒、空腹饮酒。变质酒不能喝。

【食疗方】

1.大雨淋身、久浸水中或多行湿路 白酒或热黄酒适量,饮之,寒湿自解。

2.突患泄泻,小便清者之寒湿症 白酒适量,饮之可愈。

3.防治中老年心脏病 常饮干型全汁葡萄酒,每日不超过200毫升。

4.关节炎 白酒750克,虎杖根250克(洗净切碎)。将虎杖根放入白酒中泡半个月,取酒饮用。成人每次服15克(约25毫升,约1小酒盅),每日2次。妇女行经期停服。

5.血虚风痹,肢体麻木疼痛,风湿痛,神经痛,阴寒腹痛坛装陈年黄酒2000毫升,用炒至半焦爆裂的黑大豆250克(原重量)泡入酒中,凉后,过滤,适量饮用,1日2次。

6.虚劳头昏脑痛(神经衰弱) 黄酒500克,猪脊髓1具(洗净切碎),同放入砂锅煮烂,分2~3次食之。

7.扭挫伤腰痛 黄酒100毫升,韭菜(洗净切碎)30克,同煮沸后温服。

8.跌打损伤,疼痛 急饮热黄酒或葡萄酒适量,有活血行瘀、止痛的作用。

9.体力消耗,体热蒸发,身感疲劳 喝啤酒适量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平衡。

10.老年人便秘,腹胀不适 黄酒或白酒泡新鲜连皮荸荠(洗净),酒须淹过荸荠顶,30天后取荸荠去皮食用,细嚼慢咽,1次3~7枚,日均1次,连服3~5天即可见效。

11.支气管哮喘 黄酒500毫升,与鸡蛋黄10个和冰糖100克混合打散后的溶合液混合在一起,置10天后服用。每晚服1次,每次服25~40毫升,服至康复为止。

12.虚痨金亏、腰脊酸痛、头晕目眩、四肢无力 枸杞洗净晾干,泡入酒中(白酒、黄酒均可),半个月后服用,每次服10毫升。

13.咳嗽多痰、心跳气喘 甘草洗净切碎,泡入酒中,1周后饮用,每次服5毫升。下肢水肿的人不宜服用,否则会使水肿加重。

14.滋补身体,养颜美容,延缓衰老 将成熟的大枣洗净,切成两半,去核后泡入酒中,2周后服用,每次服10毫升。

15.胃酸缺乏,慢性胃炎 山楂洗净、去核、切2~4瓣,泡入酒中,1周后服用,每次服10毫升。

16.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丹参泡入酒中,2周后服用,每次服5毫升。丹参反藜芦,不可同时服用。

17.老年人体弱神疲,四肢无力 人参整个洗净,放在阴处晾干,再泡入酒中,封紧。日均振摇1次,半个月后饮用。每日饮服2次,每次服5~10毫升。可宁心止烦。

【文献摘录】 《养生要集》:“酒者,能益人,亦能损人,节其分量而饮之,宣和百脉,消邪祛冷。若升量转久,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宜慎,无失节度。”《本草纲目》: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开怫郁而消沉积,通膈噎而散痰饮,治泄疟而止冷痛。”“米酒,解马肉、桐油毒,热饮之甚良”,“老酒,和血养气,暖胃辟寒”,“烧酒,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泄,治霍乱,疟疾,噎膈、心腹冷痛,阴毒欲死,杀虫辟瘴,利小便,坚大便;洗赤目肿毒。”又说:“烧酒,纯阳毒物,与火同性,过饮不节,杀人顷刻,善摄生者宜戒之。与姜蒜同食,令人生痔。”《神农本草经》:“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热性,独冠群物。药家多须以行其势。”《名医别录》:“酒味苦,甘辛,大热,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人饮之,使体弊神昏,是其有毒故也。”《本草拾遗》:“杀百邪,去恶气,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冷气,消忧发怒,宜言畅意。”《罗氏会约医镜》“酒者水谷之精,其性热,其气悍,无所不至,畅和诸经,善助药力(以之制药,取其行捷,病在四肢筋骨,使能横行)。少饮,和血益气,壮神御寒,辟邪逐秽。过饮则伤神耗血,损胃烁金,发怒纵欲,生湿热痰嗽,且成痰膈,助火乱兴,诸病萌焉(脾因火而困倦,胃因火而呕吐,心因火而昏狂,肝因火而善怒,胆因火而忘惧,肾因火而精枯,以致吐血、消渴、劳伤、痈疽、失明,甚至减寿夭丧,为乱无穷,可不戒哉)。醇而陈者良。”

醋,本草称苦酒或酢,通称有米醋、酒醋、香醋、麸醋、白醋等品名。醋是一种用米、麦、高粱、玉米或麸皮、酒、酒糟、食用冰醋酸等为原料,酿造或配制成的一种含有乙酸的液体、日常必需的酸性调味品。醋用于烹调菜肴,可解除食物的腥味,使食物更加鲜美爽口、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成为良好的酸性健胃剂。醋在我国自古入药,多作药引用,可内服亦可外用;药用以酽醋(浓而味厚者)为佳。

【性味】 性温,味苦酸。

【成分】 含水、醋酸、糖分、氨基酸、乙醛、乙醇、维生素B1、B2和烟酸,以及磷、钙、铁微量元素等。

【功效】 有消食开胃、活血散瘀收敛止泻、消肿软坚、解毒杀虫、治癣疗疮和预防流感等功效。可杀各种邪毒。因醋对甲型球菌、卡他球菌、肺炎双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流感杆菌等均有杀菌作用。醋的药用广泛,可用于油腻食积,消化不良;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咽喉肿痛,鼻出血、吐血、便血、高血压病、蛔虫病、妇科病、外科炎症、痔疮、湿疹以及防治流感等。

【禁忌】 对于脾胃湿盛,痿痹,筋脉拘挛,胃溃疡、胃酸过多,低血压,风寒外感患者,以及用对醋过敏者忌用。正在服用中药“解表发汗”和西药磺胺类物、碱性药、抗生素时不宜吃醋。羊肉与醋同食,易加重心脏功能负担,影响血压;牛奶与醋同食,易引起消化不良或腹泻。醋若与中药丹参、茯苓同时食用,会产生毒性作用。醋多食伤筋软齿,小儿宜慎用。醋忌用铜具煎煮。

【食疗方】

1.预防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炎 临睡前关好门窗,按每立方米的空间用食醋3毫升的比例,并在醋中加适量水,文火慢蒸,使空气中有较浓的酸味。在晚上蒸熏1次,即有控制传染的作用。

2.风湿性关节炎(包括急性关节炎肿痛) 好醋2瓶,煎至1碗,加入切细的葱白30克,再煮1~2沸,过滤后,用布包好,趁热裹于患部。每日2次。

3.荨麻疹、食鱼蟹类过敏、遍身瘙痒 好醋半瓶(约80~100毫升),红糖60克,生姜30克(切细),加水适量,同煮1~2沸,去渣,每服1小杯,日服2~3次。

4.胆道蛔虫或肠道蛔虫引起的腹痛 急饮热醋1杯(按年龄大小,酌情顿服30~50毫升),可以缓解,然后按常规服用蛔虫药。

5.高血压病 ①食醋适量,用花生仁7~10粒浸泡醋中;每天晚上浸,第二天早晨喝醋吃花生仁,同吃下。连吃10~15天。②优质米醋装在大口玻璃瓶中,取大蒜头适量(去皮洗净)浸泡于醋中,加入少许白糖,盖密放好。半个月后,每天早晨吃大蒜1~2瓣,饮糖醋汁1~2匙,能使血压下降。常年服用,疗效更佳。

6.肺结核 醋浸大蒜(去皮)1星期,每次服大蒜3瓣,每日2次。

7.肺脓肿 醋160毫升,紫皮大蒜50克(去皮、捣烂),同煎,饭后服,每日2次。

8.支气管炎 醋320~330毫升,大蒜10枚(去皮捣烂),放入醋中浸泡,加红糖200克;3日后,滤去渣,每次服半汤匙,每日3次。

9.产后血晕,昏迷 米醋煮沸,趁热用醋酸气熏口鼻。苏醒后急用药物止血。

10.呃逆 醋50毫升,开水50毫升,混合调和后徐徐饮用。先饮一两口,稍停,再饮一两口,随意饮之。

11.腋下狐臭 好醋调石灰粉,待患部清洗拭干后,涂敷之,每日2~3次。

12.手足癣(手部为“鹅掌风”,足部为脚气) 好醋200毫升,加水2斤,浸泡患肢手、足,每晚1次,每次半小时至1小时。

13.雀斑 好米醋适量,白术15克,将白术浸入醋中,7天后,用此醋擦有雀斑的面部。坚持天天擦拭,日久雀斑可退。

14.牙垢烟渍 含食醋半口,在口腔内搅动2~3分钟,吐出;再用牙刷刷洗,最后用清水刷牙,漱口,反复几次,可除净烟垢。

15.冻疮初起未溃 醋煮热,乘温湿敷,每日2~3次。

16.烫火伤 米醋搽洗患处,能止痛、不起泡。

17.盐卤中毒 食醋60毫升,灌服。

18.醋蛋食疗 好米醋180毫升,鲜鸡蛋1个(洗净);将蛋放醋内浸泡2昼夜,蛋壳溶化后用筷子除净薄皮膜,再搅匀蛋黄和蛋白,就制成了醋蛋原液。饮用时,在2大匙醋蛋原液中加入1大匙蜂蜜,调匀,再用凉开水释5~7倍。在饭后半小时饮用,每日1~2次。此方,能辅助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胃下垂,慢性肝炎、糖尿病患者,对老年人健康有益。

【文献摘录】 《名医别录》:“醋味酸,温,无毒。主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本草拾遗》:“醋破血运,除症块坚积、消食、杀恶毒、破结气、心中酸水、痰饮。多食损筋骨。”《本草备要》:“醋散瘀、解毒、下气、消食、开胃气。”《本草纲目》:“服茯苓、丹参人不可食醋。”《本草纲目·饮食疗法》:“醋性酸、甘、平,归脾、胃经。有消食开胃、散瘀血、收敛止泻、解毒的作用。醋可使磺胺类药物在泌尿系统形成结晶而损害肾脏,使碳酸氢钠的药效降低。”《罗氏会约医镜》:“醋(一名苦酒,味酸、入肝经)。酸能敛,又能散。下气消食。治产后血晕(以火淬醋,使多闻其气)。汤滑、泻痢、散坚积痈肿、(外科敷药多用之,取其敛壅热,散瘀解毒)。胃脘血气作痛(磨木香服)。口舌生疮(含漱)。伤损积血(和面涂能散瘀)。开胃气(令人嗜食)。杀鱼肉菜蕈诸虫毒。”《中国传统饮食宜忌全书》:“有些小毛病不用药治,用醋有效果。如呃逆之人,俗称打嗝,即横嗝肌痉挛症,饮醋一小杯,一口气喝下,即可停止;便秘者每日酌情喝醋开水(开水中滴进数滴醋)少许,可缓解大便困难;浮肿之人,长期饮服少许醋开水,有很好的消肿作用;晕车晕船,出发前喝醋开水一小盅,可减少乘车乘船的眩晕。”

食 油

食油,统指动物的脂肪和由植物中提炼出来的脂质物。日常生活用油为植物油,如菜油、豆油、芝麻油,花生油、茶油等,供食用外也作工业用油,亦可药用。

【性味】 性温,味甘辛。

【成分】 含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维生素A原,维生素B1、E,环木菠萝烯醇,角鲨烯等。菜子油含多量油酸的甘油脂。

【功效】 构成体脂,保护内脏,增进食欲,润滑皮肤,供给热量,补虚调中,润肠,润燥结。

【禁忌】 凡菌痢、急性胃肠炎、腹泻患者不宜多吃食油。大便泄泻者禁食麻油。

【食疗方】

1.咳嗽 香油20克,艾叶10克。将艾叶放在香油内炸至焦黄,去艾叶即可服用。每次服2~3毫升,用开水冲服,每日3次。

2.老年人体弱便秘 麻油200克,白糖200克,可按体力虚弱情况,各取适量(等量)油、糖,用开水冲服。每日1~2次。

3.小儿蛔虫病 菜子油15克,葱30克(洗净,切碎),用急火炒后食(不加水),每日清晨空腹服,1次食尽,连服3天,服后2小时才能进食。

4.习惯性流产 香油100克,蜂蜜200克,以上两味分别用小火煎煮至沸,然后晾温,再把油、蜜混合调匀。每次服用1汤匙,每日2次。

5.小儿哮喘 麻油200克,麦芽糖200克,共放一炖罐,隔水炖溶。每次服0.5~1匙,用开水冲服,每日3次。

6.蛔虫性肠梗阻 ①香油120克,蜂蜜120克,加水120克(约200毫升)同放入砂锅内煮沸,离火待温。成人1次服用,小儿量酌减。②香油、葱汁等量。先服葱汁,2小时后再服等量香油。服后半天蛔虫即可排出;如仍未排出,可连续服用。此方治小儿蛔虫性不全肠梗阻。③生豆油适量。服用量:5岁以下服30~90毫升,6~10岁服90~120毫升,11岁以上服120~150毫升。在2小时内分2~3次口服。1剂不愈者可连续服用。腹部包块处可局部热敷、按摩。

7.脓疱疮(即黄水疮) 豆油30克,干辣椒3克,同入锅中煎炸,后去渣,取油涂患处,每日2~3次。

8.湿疹 生菜油适量,外搽患处,每日3次。

9.脱发 生黑芝麻油适量,涂搽脱发处。

10.小虫入耳 香油同葱汁适量混合,滴入耳内,片刻虫自出。

【文献摘录】 《随息居饮食谱》:“茶油,诸油惟此最为轻清,故诸病不忌。麻油,诸油惟此可以生食,故为日用新珍,且与诸病无忌。”

食 盐

食盐,简称盐,又叫盐巴,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有海盐、井盐、池盐、岩盐、湖盐等。为生活中的必需品。许多盐(为氯化钠、碳酸铵、硝酸钾)在工农业和国防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亦供药用。

【性味】 性寒,味咸。

【成分】 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其他尚含少量氯化钾、氯化钡、硫酸钙、硫酸镁、硫酸钠。海盐中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碘,但精制食盐中不含碘或含碘量极微。

【功效】 清火凉血,和脾胃,消宿食,滋肾脏,坚筋骨,坚齿,明目,通便解毒。

【禁忌】 凡水肿病患者忌食盐。凡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肾脏病及慢性肝炎患者忌食食盐或少食盐。一般说来,老年人应少食慎食咸盐及一切腌渍咸菜。

【食疗方】

1.咽喉肿痛 用盐水含漱咽喉,每日数次。

2.受凉腹痛 盐开水乘热喝1碗。

3.习惯性便秘 每日早晨空腹喝淡盐水1茶杯。

4.腋臭 食盐250克,在锅内炒熟后,用两层纱布包好,并趁其温热时摩擦双腋窝部(先洗干净),每日1次或隔日1次。

5.脱发 食盐100~150克,投入半盆温水中溶解,头发浸入盐水中,并揉搓几分钟,然后在头发中加洗发液继续在盐水中净洗;等油污去后,再用清水洗头发两遍。每周洗1次。

6.急性局限性皮炎(皮肤红肿瘙痒) 食盐泡水洗涤,涂抹之。

7.牙龈出血 早晚用盐细末刷牙,连续用。

8.妇女痛经 粗食盐500克,葱白300克,生姜100克,共炒热,用布包好,乘热熨小腹部。

9.慢性盆腔炎 粗食盐250~500克,放在铁锅内用急火炒热,立即用布包好,在小腹处来回不停地热敷,可促进新陈代谢及炎症的吸收。

10.牙痛 食盐、芒硝等量,混合和匀,点在牙痛处,可止痛。

11.冲洗疮口 碰伤后被泥土污染或溃烂有脓水的疮口,可用淡盐水冲洗,有杀菌防腐,促进伤口痊愈的作用。

【文献摘录】 《本草纲目》:盐“解毒、凉血、润燥、定痛、止痒”盐之味微辛,辛走肺,咸走肾,喘嗽、水肿、消渴者、盐为大忌。《本草纲目·饮食疗法》:“食盐咸寒,功能清火凉血,通便解毒。中医学认为食盐内服具有降火益肾等功能,并且较早地作为清热解毒的外用药物冲洗伤口。”食盐虽为人体必需,但每日进食盐量在5~10克,对人体较为适宜,特别是老年人、高血压、肾脏病、心脏病、肝脏病患者更应减少每日摄入量,严重者甚至应该忌盐。《随息居饮食谱》:“盐,补肾,引火下行,润燥祛风、清热渗湿。明目。”《黄帝素问》:“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多食则脉凝涩而变色。”《别录》:“多食伤肺喜咳。”《蜀本草》:“多食令人失色肤黑,损筋力。”《本草衍义》:“病嗽及水者,宜全禁之。”《中国传统饮食宜忌全书》:“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钾、镁、碘、钙等物质。食盐是人体钠和氯的主要来源,它既能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也可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和保持神经、骨骼肌的兴奋性,还参与胃酸生成。长期缺盐会导致生理功能紊乱、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肌肉酸痛、阵发性腹痛等。”盐适宜急性胃肠炎之人呕吐腹泻者食用;适宜炎夏中暑多汗烦渴之人食用;适宜咽喉肿痛,口腔发炎,齿龈出血之人食用;适宜胃酸缺乏引起消化不良,大便干结和习惯性便秘之人食用。服用补肾中药之人,适宜吃少许盐汤,以作引经之用。

食 糖

食糖,砂糖、白糖、红糖、精糖、冰糖等的统称,是由甘蔗糖汁或甜菜糖汁制成的结晶颗粒或红色凝固体。砂糖因色泽的不同,有白砂糖、赤砂糖之别。精糖,是由粗糖经过科学精制、含蔗糖99.7%以上的高级白糖。用蔗糖的浓糖浆,经过煎炼制成冰块结晶的叫冰糖。红糖,俗称红糖板,是由甘蔗榨汁煎炼制成的含糖蜜、具有特殊香味的红色板块状的糖。

【性味】 白糖:性平、味甘;红糖:性温,味甘。

【成分】 主要成分为碳水化合物,其他还含蛋白质、胡萝卜素、核黄素、烟酸和钙、磷、铁、锰、锌等微量元素。红糖含钙质比白糖多两倍,含铁质比白糖多一倍,含锰、锌也比白糖多。

【功效】 白糖:补中益脾,润肺,生津,解酒毒。红糖:益气补血,缓中止痛,健脾暖胃,化食散寒,和血化瘀。

【禁忌】 平素痰湿偏重者、糖尿病、肥胖症及龋齿患者忌食糖。儿童护牙应慎食糖,特别是晚上睡前不宜吃糖。

【食疗方】

1.干咳 白砂糖30克,杏仁10克,雪梨1个,清水半碗,放炖盅内隔水蒸1小时,饮汤食雪梨。

2.慢性气管炎 持续咳嗽,或伴有哮喘,寒冬最甚:①冰糖50克,白萝卜250克,加水1碗,煎成半碗,吃萝卜饮汤,每日早、晚各1次。②冰糖30克,桔饼30克,花生仁60克,隔水炖服,每日1剂,连服3~5天。

3.支气管哮喘 呼吸急促,喉有痰鸣声,甚至口张鼻翼动,呼吸非常困难:冰糖45克,南瓜240克,加水煎成汤剂。每日3次服。

4.低血压 头昏,心慌,面色苍白,体弱无力:红糖20克,益智仁12克,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2次。

5.黄疸型肝炎 冰糖15克,凤尾草60克,红枣10枚,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连服15天为1疗程。

6.吐血 消化道溃疡,血随呕吐而出:红糖15克,鸡冠花30克,水煎服。

7.眩晕 冰糖25克,赤小豆30克,水煎服。每日2次。

8.痛经(妇女行经期有瘀血,经少、腰痛) 红糖15克,川牛膝15克,月季花5克,水煎服,每日1剂。

9.闭经 冰糖30克,月季花5朵,水煎服(温服)。10.妊娠呕吐 红糖60克,生姜末适量,沸水冲服。

11.痔疮 红糖60克,苦参60克,鸡蛋2个。先将苦参煎成浓汁后去渣,在苦参汁中加入红糖和鸡蛋,煮熟后吃蛋喝汤。每日1次,连服7日。同时外敷痔疮药膏。

12.急性腰扭伤(腰部疼痛,活动受限、挺直、扭转均难)红糖30克,核桃7个核桃烧后取核桃仁烧黑存性,捣碎,红糖为引,冲服。

13.冻疮(已溃疡) 临睡前用温热水洗净患处,擦干,取适量白砂糖,均匀地撒布于溃疡面上;再用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隔2~3天换药(糖)1次。

14.失音、声音嘶哑 冰糖20克,白菊花20克,西瓜皮60克,水煎服。每日2次。

【文献摘录】 《本草纲目》:砂糖“润心肺燥热,治嗽消痰,解酒和中,助脾气,暖肝气。”《本草求真》:“久食反有热壅上膈之虞。”《食疗本草》:“多食损齿,发绀,不可长食之。”《本经逢原》:“助湿热,不可多食。”《中国传统饮食宜忌全书》:“糖是人体主要营养来源之一,人体的消耗要以糖氧化后产生热能来维持,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有70%是靠糖供给的。……糖类食品虽为生命不可缺少的食物,但过多地吃糖,也会引起多种疾病。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公认的因为吃糖过多可引起的疾病有:肥胖症,动脉硬化症,冠心病,乳腺癌,高脂血症,胆石症,糖尿病,龋齿,胃酸过多症和易于骨折等。

饴 糖

饴糖,又名麦芽糖,古方中称胶饴;是以米及麦芽为原料,用淀粉酶使原料中所含的淀粉起糖化作用,再经过滤、浓缩等工序而制成的糖稀,状如胶蜜,味甜柔爽口;供食用和作食品工业原料外,亦作药用。饴糖中带有凝结而色白者,称饧糖。

【性味】 性温,味甘。

【成分】 主要成分为糖类,并含蛋白质、脂肪、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等。

【功效】 补虚损,健脾胃,润肺止咳。饴粮为滋养强壮食品,营养价值比砂糖高;中医古方多用于补中益气,主治虚劳腹痛、肺燥咳嗽等症。

【禁忌】 凡属内热较重、腹满呕逆者,患有慢性牙痛者和糖尿病患者忌食饴糖。

【食疗方】

1.慢性胃、十二指汤溃疡,胃痛不止、面色苍白、脉迟、贫血虚寒 饴糖1~2匙,温开水化服,有缓解胃痛作用。

2.咳嗽喉痛 饴糖拌红皮萝卜,放置一夜,溶成糖水饮服。

3.寒痰咳嗽(痰白清稀,舌苔白润) 饴糖5克,生姜10克,水煎服,有散寒止咳之功效。

4.虚寒腹痛(腹痛隐隐,喜温喜按,食少便溏,舌淡脉弱)饴糖(或红糖),稍煮即可,趁热分2次饮用。

5.小儿风热型咳嗽(咳嗽伴痰,涕黄稠,口渴,咽痛) 麦芽糖15克,鲜萝卜洗净捣烂榨汁1碗,同放锅内蒸熟,分次趁热饮用。

6.少儿虚弱尿床 桂枝、白芍、甘草各6克,水煎去渣,冲入麦芽糖2匙。一日2次分服。

7.指头炎(指头疔),疼痛 饴糖日夜频频涂之,连涂数日见效。

【文献摘录】 《名医别录》:“饴糖味甘,微温。主补虚乏,止渴,去血。”《食疗本草》:“饴糖主吐血、健脾、凝强者为良。主打损瘀血,熬令焦黄,酒服之,能下恶血。”《本草衍义》:“多食动脾风,今医家用以和药。糯与粟米作者佳,余不堪用,蜀黍米亦可造。不思食人少食之,亦使脾胃气和。”《本草纲目》:“牙龋、赤目、疳病者,切宜忌之。”《品汇精要》:“中满不宜食,呕家勿用。”《中医方药学》:“据化学分析,饴糖含麦芽糖、少量蛋白质等。据临床报道,本品可解附子、乌头毒。”

酱(酱油)

酱,可分为豆酱、面酱两大类,均系糊状调味品。豆酱用黄豆、黑豆等为原料,经发酵、腌制而成。面酱用小麦面为原料,制成甜面酱、油面酱等。酱油,是用豆酱再加工,酿造而成的一种液体油状调味品。此外,另有用鱼、肉、蔬果为原料制成的酱状食品。如虾酱、肉酱、梅酱、番茄酱、芝麻酱、花生酱等。酱与酱油均为民间调味品,供食用外亦作药用。

【性味】 酱、酱油:性寒,味咸。

【成分】 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B2,尼克酸及钙、磷、铁等元素。

【功效】 除热止烦,解药物及鱼、肉、野菜、菌蕈毒。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酱的化学元素含氮物质,有蛋白质、多肽等,可用于治疗妊娠尿血、手指掣痛等症。

【禁忌】 酱与酱油不宜过量食用。据现代科研表明酱油与人体唾液所含的亚硝酸混合会产生致癌物质。民间经验指出:当皮肤破损结痂、脱痂时忌食酱油,以免脱痂后局部色素沉着。

【食疗方】

1.手指掣痛(肿痛、痹痛) 用酱油和适量蜂蜜混合,温热后,将患指伸入浸之,每次浸15分钟,1日3次,可消炎止痛。

2.甲状腺肿大(心悸,气促,口渴,失眠,大便干结,眼球突出,消瘦乏力) 酱油拌海参、鸡蛋,佐餐常食,辅助药物治疗。将海参泡发透,与鸡蛋同煮至熟,用酿造好的酱油蘸食。

3.妊娠尿血 豆酱1大盏,熬干;生地黄60克,同豆酱干共研为粉末。每服3克,米汤送下。

4.汤烫火伤 急用酱或酱油涂敷,能止痛并解火毒。然后,可用湿润烧伤膏涂敷,促患部清热、解毒、止痛、生肌。

5.毒虫、蜂蜇伤 酱汁涂之可解。

【文献摘录】 《名医别录》:“酱味咸酸冷利。主除热,止烦,杀百药热汤及火毒。”《日华诸家本草》:“酱无毒,杀一切鱼、肉、菜蔬、蕈毒,并治蛀虫蜂虿等毒。”《本草经疏》:“圣人不得其酱不食,朱子云,食肉用酱,各有所宜,如食蟹用橙酱,或姜酱,煮鱼用茱萸酱,取其能解毒之义也。”《随息居饮食谱》:“调和物味,荤素皆宜。痘痂新脱时食之,则癜黑。”《本草求真》:酱,气咸性冷,小儿过服,则恐生痰动气,妊娠合雀肉以食,则恐令儿面黑,所当避也。”

味 精

味精,又名味素。最初利用小麦、面筋等蛋白质原料,采用酸水解法制成的调味品,现代用淀粉为原料,采用微生物发酵方法制成;或用甜菜糖蜜中所含的焦谷氨酸制成,或采用化学方法合成,有的是白色粉末状,有的是细长状小结晶体。除具有强烈的鲜味用作调味外,在医药上也有一定用途。

【性味】 性平、味酸。

【成分】 味精的化学名称是谷氨酸钠,又称麸氨酸钠,是氨基酸的一种,也是蛋白质的最后分解产物。它含有大量的谷氨酸,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氨基酸。

【功效】 味精可以增进人们的食欲,提高人体对其他食物的吸收能力,对人体有一定的滋补、开胃、助消化作用。

【禁忌】 在碱性食物中忌加味精;加入味精后忌高热久煮;忌过多食用味精。

【食疗方】

1.牙痛 用棉球蘸少许味精点入龋齿洞中;或用筷子沾上一点味精点在疼痛的牙齿上,疼痛会很快消失。另一疗法:用适量温开水把少许味精溶化,冷却后多次漱口,牙部肿痛可消。

2.再生障碍性贫血 肾阳虚衰证,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唇舌色淡,形虚肢冷,自汗,便溏,脉虚大:韭菜150克(洗净切段),羊肝200克(洗净切薄片),菜油20克,味精2克,食盐、姜片、葱段少许。菜油入锅烧沸,入羊肝翻炒变色,下韭菜、姜片、葱段及少许盐再炒片刻,下味精,起锅即可食用。

3.妇女带下 肾气不足型,带下清稀,色白如涕或赤白相兼,量多不休,小便频数,腰痛,自觉腹冷,大便溏泻,舌质淡红,苔白滑:猪大肠1段(洗净切小段),莲子30克(洗净,先用清水泡软)枸杞子30克,三味共入锅中,加水炖熟,调入味精2克,精盐适量,食之。可补气养血,治肾气不足带下。

4.脱发 牛肉500克(洗净切小块,用开水烫一下捞出)土豆250克(洗净,去皮,切小块),味精3克,豆油、姜片、葱段、蚝油、精盐、料酒适量。油锅烧热,用姜片、葱段炝锅,然后下牛肉、料酒、加水烧开后,去浮沫,小火炖至肉烂;再放入土豆块精盐、蚝油、炖至土豆入味烂熟,下味精即成。食之有利于防治脱发。

【文献摘录】 《中国传统饮食宜忌全书》:味精里含有大量的谷氨酸,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氨基酸,96%能被人体吸收,形成人体组织中的蛋白质。它还能与血氨结合,形成对机体无害的谷氨酰胺,解除组织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氨的毒性作用。又能参与脑蛋白质代谢和糖代谢,促进氧化过程,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起良好的作用。正因如此,有报道用以防止肝昏迷,每服味精3克,1日3次;防治癫癎小发作,成人每日2克,小儿每岁每日服1克,1日3次分服;治小儿大脑发育不全,每岁每日服1~1.5克,1日3次分服。味精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调味品,其摄入体内后可分解成谷氨酸、酪氨酸,对人体健康有益。但过多的食用味精就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头昏眼花,眼球突出,上肢麻木,下颌发抖,心慌气喘,晕眩无力等表现。因此,在烹制食品时,放入味精宜适量。

豆腐(豆浆\豆渣)

豆腐,为常见的1种大豆磨细、煮浆、凝结而成的副食品,经过再加工还可制成豆腐皮、豆腐干、豆腐乳等副食品。豆腐相传于汉代淮南王刘安,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它有肉食之功,而无肉食之害,因而有植物肉之美称。民间流传有“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的说法。

【性味】 性凉,味甘。

【成分】 豆腐,每100克含蛋白质7.4克,脂肪3.5克,碳水化合物2.7克,钙227毫克,磷57毫克,铁2.1毫克,以及维生素B1、B2,尼克酸、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等。

【功效】 宽中益气,生津润燥,清热解毒,调和脾胃、消胀利水。常用于赤眼、贫血、气血不足、月经不调等症和用于滋润皮肤,消除雀斑、预防老年人痴呆等。

【禁忌】 痛风患者及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忌食豆腐。慢性肾衰患者应慎食或不食豆腐、豆浆等豆制品。平素脾胃虚寒、经常腹泻便溏者应慎食豆腐、豆浆。豆腐忌与菠菜一同食用。未煮开的豆浆禁止食用,喝了会中毒。服用西药四环素时忌食豆腐。

【食疗方】

1.鼻衄(流鼻血) 豆腐200克,生石膏50克,加水500毫升,煮1小时,用少许食盐调味,吃豆腐喝汤。治血热妄行证鼻衄。

2.眩晕 阳亢风动、头晕且痛,面红耳鸣、口苦舌红,苔薄或稍黄,脉弦:豆腐2块,鲜芹菜半斤(洗净,微煮、凉后切碎),加香油、食盐少许,拌匀食用。

3.支气管哮喘 豆腐120克,放在碗里,撒上白糖30克,入锅蒸15分钟,取出后随意吃。

4.急性支气管哮喘(痰火吼喘) 豆腐1碗,生萝卜汁半酒杯,饴糖60克,混合煮沸,1日2次分服。

5.小儿暑热症(发热、口喝、少汗或无汗,小便清长、烦躁) 豆腐250克,黄瓜250克(洗净,切块)同入锅中,加水煮汤;吃豆腐、黄瓜并喝汤。

6.小儿盗汗 豆腐1块,当归9克,加水半小碗,炖服,连服3~5天。

7.高脂血症 豆腐200克、黑木耳25克,泡发洗净入油锅先煮沸,同煮片刻,用盐、味精调味,湿粉勾芡,即可食用。

8.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 头晕、头痛、面红、失眠、多梦、口苦、便秘、尿黄、脉弦数,天麻10克,打碎、加水、先煮沸;加入豆腐250克,鲜味瘦肉汤适量,即可佐餐食用。

9.妇女调经 温中散寒:用于气血不足、月经不调、四肢不温等:豆腐2块,羊肉50克,生姜10克,煮熟后加盐适量服食。

10.产后乳少,乳汁不通(活血通乳) 豆腐250克,红糖60克,水煮沸;加米酒30克,1次服完,每日一剂,连食5日。

11.臁疮(小腿慢性溃疡),恶疮腐烂(边沿突起久不收口) 豆腐渣适量,在砂锅内炒热,依疮大小捏成饼;先用茶清洗患处,拭干,趁温贴敷豆渣饼,用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12日可愈。

【文献摘录】 《本草纲目》:“豆腐能益气中和,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消渴止痢,有治赤眼、解硫磺、消酒毒等功效。”《食物本草》:“凡人初到地方,水土不服,光食豆腐,则渐渐调妥。”《中国老年报》1998年9月23日木易文:“豆腐中所含的植物脂肪及酶等。可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和心脏病、糖尿病,还有滋润皮肤、消除雀斑等美容效果。豆腐中的卵磷脂能使乙酰胆碱增加,常吃豆腐有利于预防老年痴呆。据报道,日本人均寿命高的原因之一,是每日吃豆腐40克。我国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发现,百岁以上老人的膳食中几乎每天都有豆腐。”《中国传统饮食宜忌全书》按语:“豆腐中所含的蛋白质其营养成分很丰富,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都有,且消化吸收率高达92%~96%。豆腐的另一个特点是只含蛋白质,不含胆固醇,这就使它成为心脏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患者和老年人非常理想的食品。此外,豆腐中的卵磷脂能使体内乙酰胆增加,有预防老年痴呆的作用。”《延寿书》:“休息久痢、白豆腐切片贴之频易。一法以烧酒煮贴之,色红即易,不红乃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