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魏晋隋唐时期,按摩术作为宫廷医学教育的四大科目之一,国家设有按摩专科,并有按摩专科医师,分别按其技术高低称为按摩博士、按摩师和按摩工。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葛洪的《肘后方》,孙思邈的《千金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记载了按摩术在这一时期的杰出成就。这是捏脊的最早记载。王焘的《外台秘要》亦有“小儿夜啼至明不安寐,……亦以摩儿头及脊验”的记载。
魏晋隋唐时期,按摩术作为宫廷医学教育的四大科目之一,国家设有按摩专科,并有按摩专科医师,分别按其技术高低称为按摩博士、按摩师和按摩工。由于国家的重视,按摩术得到充足的发展,各种按摩手法千奇斗艳。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葛洪的《肘后方》,孙思邈的《千金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记载了按摩术在这一时期的杰出成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葛洪的《肘后方》,该书详细地描述了捏脊的部位、手法及治疗的疾病,如“治卒腹痛”,“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又如捏脊与拔火罐结合治痨瘵,“患殗殜等病,必瘦,脊骨自出。以壮大夫屈手头指及中指夹患人脊骨,从大脊向下尽骨极,指腹向上来去十二三回,然去中指于两畔处弹之。若是其病,应弹处起作头,多可三十余头。即以墨点上记之。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这是捏脊的最早记载。王焘的《外台秘要》亦有“小儿夜啼至明不安寐,……亦以摩儿头及脊验”的记载。
由此可见,推拿疗法已经应用于脊背了,而捏脊疗法也由此,逐渐生根、萌芽了。
宋元时期由于朝廷不重视按摩,加之封建礼教的束缚,按摩术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捏脊手法自然在劫难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