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胆石症概述
胆道是指由肝脏的左右肝管汇合成肝总管,再包括胆囊共同组成。胆石症由于结石所在部位不同而命名有别。胆囊结石为胆囊的局部病理改变,指结石位于胆囊内。胆管结石指结石位于胆管系统内。结石可在肝内、外胆管中;亦可存在于肝内胆管,肝内胆管结石,由于结石的存在,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胆管炎。胆石症可以发生在各种年龄阶段,病理学家在尸体解剖时发现,在接受解剖的死者当中,竟有1/4的人患有胆石症,并且以女性居多。
(一)胆石症的病因
1.胆囊结石病因
(1)代谢因素:正常时胆囊胆汁中胆盐、卵磷脂、胆固醇按比例共存于一稳定的胶态离子团中。一般胆固醇与胆盐之比为1.20~1.30之间,如某些代谢原因造成胆盐、卵磷脂减少,或胆固醇量增加,当其比例低于1.13以下时,胆固醇便沉淀析出,经聚合就形成较大结石。如妊娠后期、老年者,血内胆固醇含量明显增高,故多次妊娠者与老年人易患此病。又如肝功受损者,胆酸分泌减少也易形成结石。先天性溶血患者,因长期大量红细胞破坏,可产生胆色素性结石。
(2)胆系感染:大量文献记载,从胆石核心中已培养出伤寒杆菌、链球菌、魏氏芽胞杆菌、放线菌等,足见细菌感染在结石形成上有着重要作用。细菌感染除引起胆囊炎外,其菌落、脱落上皮细胞等可成为结石的核心,胆囊内炎性渗出物的蛋白成分,可成为结石的支架。
(3)其他:如胆汁的淤滞、胆汁pH过低、维生素A缺乏等,也都是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
2.胆管结石病因
(1)继发于胆囊结石:系某些原因胆囊结石下移至胆总管,称为继发性胆管结石。多发生在结石性胆囊炎病程长、胆囊管扩张、结石较小的病例中。其发生率为14%。
(2)原发性胆管结石:可能与胆道感染、胆管狭窄、胆道寄生虫感染有关。当胆道感染时,大肠杆菌产生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很高,可将胆汁中结合胆红素(直接)水解成游离胆红素(间接),后者再与胆汁中Ca2+结合成为不溶于水的胆红素钙,沉淀后即成为胆色素钙结石。胆道蛔虫病所引起的继发胆道感染,更易发生此种结石,这是由于蛔虫残体、角皮、虫卵及其随之带入的细菌、炎性产物可成为结石的核心。胆管狭窄影响胆流通畅,造成胆汁滞留,胆色素及胆固醇更易沉淀形成结石。当合并慢性炎症时,则结石形成过程更为迅速。总之,胆道的感染、梗阻在结石的形成中,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二)胆石的类型
按其所含成分可为三类:
1.胆固醇结石 含胆固醇为主,多呈椭圆形(单发者)或多面形(多发者),表面平滑或稍呈结节状,淡灰色,质硬,剖面呈放射状线纹,X线平片上不显影。此种结石多在胆囊内。
2.胆色素性结石 以胆红素为主要成分,多为泥沙样,质软而脆,有的如泥团状,有的如沙粒,为棕黑或棕红色。大小不等,因含钙少,X线平片上多不显影。多在肝内、外胆管中。
3.混合性结石 由胆固醇、胆色素和钙盐等间隔而成。外形不一,为多面形颗粒,表面光滑,边缘圆钝,呈深绿或棕色,切面呈环层状。因含钙质较多,在X线平片上有时显影(即称阳性结石)。多在胆囊内亦可见于胆管中。
(三)胆石症的有关知识
1.胆石症引起的并发症 胆囊结石临床表现及是否产生并发症主要取决于患者年龄、结石大小、胆囊管有无梗阻及感染等情况。常见的并发症有:
(1)急、慢性胆囊炎: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时,胆汁就淤积,易合并细菌感染,产生急性胆囊炎。如结石松动,梗阻解除,则急性炎症可暂行消退或转为慢性胆囊炎。
(2)胆囊积液:如胆囊管在长期梗阻的过程中,未发生明显感染,胆囊内胆汁被吸收后,胆囊内积满胆囊黏膜所分泌的黏液,成为无色透明的“白胆汁”,即胆囊积液。
(3)胆囊坏疽或穿孔:如胆囊梗阻不能解除,炎症感染加重,胆囊可发生积脓、坏疽或穿孔,形成胆汁性腹膜炎。
(4)胆囊十二指肠瘘或胆囊结肠瘘: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穿孔时,如周围有粘连则可穿至附近的肠道,形成胆囊十二指肠瘘或胆囊结肠瘘。
(5)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及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如胆囊小结石通过胆囊管下降至胆总管内,即形成所谓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如该结石又嵌顿于胆总管末端,则可诱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6)急、慢性胰腺炎及狭窄性乳头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经壶腹及十二指肠乳头排入肠道时,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胰腺炎及狭窄性乳头炎。
2.胆囊结石能引起心脏病吗?什么叫胆心综合征?
胆囊结石和冠心病都是中老年人常见病,而且两者常在同一病人身上出现。因此,以前有人认为胆囊结石病可以引起心脏病。但近几年来,通过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并未发现胆囊结石会导致心脏病,而是发现两病同时存在时,胆绞痛发作会引起冠心病症状的出现,这就是临床上所谓的胆心综合征。
3.胆石症的诱因
(1)经常喜欢吃高糖、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
(2)患胆道寄生虫病者,如蛔虫、肝吸虫病等。
(3)女性激素增高者。
(4)肥胖及体力活动减少者。
(5)胆囊及胆道感染者。
(6)身患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炎、甲状腺功能低下、溶血性疾病等。
(7)长期服降血脂药物:如氯贝丁酯、烟酸。
(8)情绪:长期精神紧张、抑郁。
(9)遗传。
(10)手术:如迷走神经切断术,破坏了胆囊的排空功能;小肠远端广泛切除术,引起胆盐的肝-肠循环障碍等。
4.胆石症与早餐的关系 据英国学者调查发现,所有20~35岁的女性胆结石患者,夜间空腹的时间都比同年龄的正常妇女长,而且这些患者早晨多数不进早餐或者只喝一点咖啡。这个发现说明,空腹时间延长与胆石形成有关。因为空腹使胆汁分泌减少,而且胆汁的成分也发生变化。胆汁中胆酸的含量减少,而胆固醇的含量不变,因此形成一种相对高胆固醇的胆汁。如果长期空腹过久,可使胆固醇在胆汁中沉积,形成结石。此外,空腹时胆囊没有排空,长时间胆汁在胆囊内淤积也是发生结石的一个原因。所以,改掉不进早餐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5.胆固醇结石与饮食的关系 胆固醇结石的产生与饮食有一定关系。西方国家胆固醇结石发病率较高,而我国胆固醇结石在城市中发病率亦有上升趋势,但农村人口仍以胆管内色素结石为主。从理论上讲,凡能造成胆囊胆汁中胆固醇成分过饱和状态者均有可能为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提供条件。过食油腻、精细食物可以明显增高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从而增加了患胆固醇结石的危险性。动物实验观察,精制淀粉、少纤维食品有明显抑制肝脏分泌胆固醇三者比例失衡,胆固醇相对过饱和而形成胆固醇结石。另外,空腹亦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由于时间紧张有些人习惯不吃早餐,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人在空腹时,胆囊处于舒张状态,胆汁潴留在胆囊内,只有在进餐后胆囊才能收缩将胆汁排入肠道,起到利胆的作用。空腹可造成胆汁在胆囊内停留时间过长,胆汁过分浓缩,给结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而适当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饮食对于预防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是有一定益处的。因为纤维素丰富的饮食可增加胆汁中鹅脱氧胆酸的含量,降低胆固醇饱和度,增加胆汁溶解胆固醇的能力。
6.糖与结石的关系 1985年英国奥克兰大学斯克蓝格先生报道,日常生活中精制糖摄入过多,也是导致胆石症的重要因素。专家经过动物实验得出证明,认为过多的糖分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会使胆固醇增加,而过多的胆固醇又可以形成胆固醇结石。还发现每天适量喝点葡萄酒,能减少发生胆石症。因为葡萄酒中某些成分能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使结石不易形成。
7.富含矿物质的水和饮料是否会引起胆石症 日常生活中,用井水、泉水特别是以深井水作为生活用水的人都会发现,在烧水用的水壶里,或盛热水的水瓶里,常常会积聚厚厚的一层水垢,这水垢就是水中的矿物质经过加热沉淀聚积而成的,质地坚硬,甚至像石头一样。所以,有的人认为常吃这种富含矿物质的深井水或泉水,就容易患胆石症。甚至有的人取类比象,害怕喝了这种水会像水瓶一样,在肠壁上或胆囊中形成矿物质沉淀积聚。其实,这种想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8.如何预防胆囊结石
(1)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是预防结石的最好办法,因为在禁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黏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形成胆汁的黏稠度增加,终于形成胆泥。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激素,使胆囊收缩,这时大量的黏稠和含水量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出到达肠内。因此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
(2)选择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高热能的饮食习惯。适当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饮食,以改善胆固醇的排泄,防止结石的形成。
(3)保持胆囊的收缩功能,防止胆汁长期淤滞。对长期禁食使用静脉内营养的患者,应定期使用胆囊收缩药物,如胆囊收缩素等。
(4)积极治疗能引起胆囊结石的一些原发病,如溶血性贫血和肝硬化,因为这些病易诱发胆囊胆色素类结石。
9.如何预防原发性胆管结石
(1)预防胆道寄生虫的发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胆道寄生虫,中华分枝睾吸虫等,对原发性胆管结石的病因学关系已得一证实。当肝内胆道有严重感染时,尤其当继发性细菌感染时,容易发生结石。主要是由于寄生虫刺激及毒性作用,引起胆管壁增厚及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实质萎缩。在胆道内可见到由成虫或虫卵形成核心的色素性结石。临床调查亦证实,凡在肠蛔虫感染率较高的地区,原发性胆管结石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防止消化道寄生虫的发生在预防胆管结石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2)注意饮食结构。临床资料表明胆色素类结石好发于高糖类,低蛋白膳食的人群。动物实验也证实,饲以高糖类饲料的鼠,其胆汁中的葡萄糖二酸-1,4-内脂(胆汁中的β-G抑制剂)含量较饲以高蛋白,高脂肪饲料的鼠为低,胆固醇含量也较低,磷脂含量则较高。这三种成分的变化均有利于胆色素类结石的形成。因此,在平时的饮食中应注意蛋白质的摄入量。
(3)预防肝外胆管的损伤性狭窄。胆管狭窄可导致上方胆管内的胆汁淤滞,形成胆色素结石。因此,在行上腹部手术时,尤其行胆囊切除或胃大部切除时应避免伤及肝外胆管。
10.少吃含胆固醇多的食物可防止胆石病 经常食用含胆固醇较多的食物,常常会引起胆固醇结石。吃了过多的含胆固醇食物以后,会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而导致胆结石的发生。因此,少吃或不吃含胆固醇较多的食物,对预防胆固醇结石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这样做还不能完全避免胆结石的发生。
人体内胆固醇的来源,一部分是通过食物消化和吸收而进入体内;还有一部分则是在体内合成的。人的许多脏器和组织,都有合成胆固醇的能力。肝脏就是合成胆固醇能力最强的脏器。在正常的情况下,肝脏合成的胆固醇占全身合成总量3/4以上。有时,尽管饮食中只有很少量的胆固醇,但是人体却有足够合成胆固醇的原料,身体本身会产生大量胆固醇,便会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进食过多,特别是经常吃多量的动物脂肪和糖,就能提供大量合成胆固醇的原料,会促使肝脏合成较多的胆固醇。因此,要想防止胆固醇结石,饮食方面除了要少吃或不吃含胆固醇较多的食物,还要注意不要摄入过多的食物,特别不要多吃动物脂肪和含糖量较多的食物。
11.胆石症患者是否需要禁食鸡蛋 不是。鸡蛋中胆固醇含量确实较高,胆石症患者不宜多吃,但也不等于禁止食用。据国外报道,成人每日吃1~2个鲜蛋,食前与食后5h至4~5d检查血中胆固醇含量没有很大变化,问题是如何吃法。油炸蛋会使胆囊强烈收缩,故不能吃。白煮蛋、炖蛋、蛋汤是可以吃的。
12.患者如何配合治疗胆石症? 胆囊结石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以便收到最好的疗效。
(1)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根据B超等检查结果,听取专科医师的意见,消除顾虑,选择最适合自己病情的治疗手段。
(2)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肝硬化、肠炎等。去除结石的易患因素如不吃早餐等。
(3)饮食调节:肥胖者应限制脂肪、胆固醇及热能摄入。营养不良者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热能摄入,并讲究卫生,饭前洗手,不生吃可能被蛔虫污染的蔬菜瓜果。
13.胆石症患者能否吃高脂肪食物 有不少慢性胆囊炎或是胆囊结石的患者,平时无任何症状,吃脂肪及油腻食物时,既没有引起胆绞痛,也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其胆石症是在B超健康查体时才发现。还有部分患者只是在吃油腻食物引起了一次胆绞痛发作之后才认识到自己胆囊有病,并开始忌吃油腻食物,以避免再次引起发作。有人曾做过试验,把脂肪食物制成认不出来的食品,让那些认为自己不能吃脂肪食物的患者去吃,结果10次有9次不会发生什么症状。这就说明,不是每个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症的患者都不能吃脂肪油腻食物,只是脂肪油腻食物较易诱发胆绞痛及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那么对于无任何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是不是要忌油腻食物呢?这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而定。如果能耐受脂肪油腻食物的,平时可以吃些植物油(如豆油,菜子油及花生油等)和适量的脂肪食物,因为少量的脂肪食物能刺激胆囊收缩,有利于胆囊排空。也可以适量吃些瘦肉,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及动物内脏等)。不宜一次进食过多的脂肪食物,尤其是动物脂肪,如肥肉、猪油、猪头肉、猪蹄、奶油制品及油煎鸡蛋等,以免因胆囊强烈收缩而诱发胆绞痛。对于经常发作胆绞痛的患者,则还是以少吃或不吃脂肪油腻食品为宜。
14.胆石症患者要忌食油腻食物 胆石症患者吃了油腻食物后,不但不易消化,而且会引起右上腹部痉挛性绞痛(即胆绞痛),因为胆石症患者胆囊的黏膜有病变,胆囊的收缩功能都较差,胆汁的排放有一定的障碍。尤其是胆道有阻塞的患者,他们的胆汁中主要成分之一的胆盐也当然少了。胆盐具有促进脂肪消化分解的作用,如果缺乏,对油腻的消化能力也自然减弱。进食应注意以下5点:
(1)少吃脂肪过多的食物:尤其要避免吃肥肉、鸡皮和食油多的食物,如油煎、油炸饼、油条,不吃猪油等动物脂肪,以免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增高,炒菜可用植物油,如菜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等,它们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2)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的脑、肝、肾、鱼子、肠、鱿鱼等。据报道,饮食中每增加100g胆固醇,其血浆胆固醇可增高51.3~85.5mmol/L。
(3)可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豆制品、豆类(含卵磷脂较多,能降低和稳定胆固醇)。
(4)适当吃纤维素,如各种蔬菜、马铃薯、胡萝卜、地瓜、笋、萝卜及水果等。
(5)适当节制饮食。
15.什么是脂肪餐,有何作用 脂肪餐指高脂肪食物,一般指猪蹄、核桃仁、荤油(大油)煎鸡蛋。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胆囊收缩,以达排石目的,因此只适用于胆囊结石患者,肝内胆管结石和尿路结石患者不必服用。但也不是所有的胆囊结石患者都须服用,当胆囊有急性炎症时或患者食后有不适感觉(腹胀、腹痛、恶心等)时,不宜服用。一般脂肪餐和药物、理疗配合使用,单独服用效果不佳。
16.胆囊癌与胆囊结石的关系 胆囊结石和胆囊癌在病因学上的关系尚不明确,据流行病学调查,胆囊癌和结石有相似的流行病学特征。在我国西北部胆囊病变以胆囊结石为主的地区,胆囊癌也多见,胆管癌则少见。在原发性肝胆管结石较常见的南方,胆管癌较多见,胆囊癌少见,两者有相同的地理分布。并且女性占优势,女性和男性发病比例为3∶1。胆囊癌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也有增高的趋势。据临床统计,胆囊癌病人中有60%~80%伴有胆囊结石,可以说胆囊结石和胆囊癌有密切关系。
17.胆囊炎、胆结石的预防和饮食原则
(1)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是预防结石的最好方法。因为未进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黏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黏稠度亦增加,终于形成胆泥。如果进食,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激素,使胆囊收缩,这时大量黏稠和含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到肠道内,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
(2)适度营养并适当限制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和胆汁中含有较多量的胆固醇有关。吃得过多,特别是食物中有较多的脂肪和胆固醇,就会使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增高,会促使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近年,我国人民的生活得到较大改善,人们饮食由以前的“温饱”型逐渐向吃好、吃精转变,鱼、肉、禽、蛋等食品的消耗量正在逐年增加。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一些因吃得过好、过多而引起的“富贵病”,如肥胖症、冠心病和胆结石。要预防这些“富贵病”,就要注意营养适度,特别要注意不食用过多的胆固醇和动物脂肪。所谓适度的营养,就是要对人们的饮食的质和量都加以一定的限制,要求饮食质量全面提供各种比例合适的营养物质,而食物量则以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为度。
根据适度营养的原则,并参照我国人民目前的饮食习惯和消费水平,营养学家提出了以下的每人每月较为合理的食物组成:谷类14kg、薯类3kg、豆类1kg、肉1.5kg、鱼0.5kg和水果1kg。当然,以上标准只是适用于从事一般活动的普通成年人。此外,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对防止营养过度也有一定的帮助。
(3)保证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维持我们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据研究,蛋白质摄入量的长期不足,与胆色素结石的形成有关。因此,保证饮食中有足够的蛋白质,就会有助于预防胆色素结石的发生。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膳食中蛋白质量已有明显增高,因此我国患胆色素结石的人数已有减少的倾向。但在我国有些地区,特别是农村,胆色素结石仍很常见。
(4)讲究卫生,防止肠道蛔虫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必须洗净,搞好环境卫生等,是预防蛔虫病的有效措施,对预防胆色素结石也很有帮助。
(5)积极治疗肠蛔虫症和胆道蛔虫症。发现肠蛔虫症后,应及时服用驱虫药,以免蛔虫钻入胆道,万一得了胆道蛔虫症,更应积极治疗,以防日久发生胆色素结石。
(6)保持胆囊的收缩功能,防止胆汁长期淤滞。对长期禁食使用静脉内营养的患者,应定期使用胆囊收缩药物,如胆囊收缩素等。
(7)积极治疗能引起胆囊结石的一些原发病。如溶血性贫血和肝硬化,因为这些病易诱发胆色素类结石。
(8)预防肝外胆管损伤性狭窄。胆管狭窄可导致狭窄上方胆管内的胆汁淤滞,形成胆色素结石。因此,在行上腹部手术时,尤其行胆囊切除或胃大部切除时应避免伤及肝外胆管。
(9)女性激素。有胆囊炎病史或爱吃高脂肪饮食的中年妇女,在采取避孕措施时最好不选用口服避孕药。更年期不滥用和长期服用雌性激素类药物。
(10)肥胖及运动。多参加体育活动及食用纤维素,通过排便,可“顺便”带走部分能量,起到减肥功效。
(11)情绪。一个人的胆汁分泌、胆囊的收缩和胆汁的排放,都由神经“司令部”(大脑)来指挥协调,再通过“传令官”(自主神经)传达“司令部”的命令,支配胆道系统工作。如果一个人长期精神紧张、抑郁,可使内脏“传令官”功能紊乱,无法传达命令,就可使胆汁流通不畅,胆囊内胆汁淤积,胆汁成分之间比例失调,促使结石生成。
二、胆石症的饮食调养
(一)胆石症的饮食原则及要求:
1.胆石症急性发作时应禁食 胆绞痛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如进食会引起胆囊收缩,加重疼痛和上述症状。因此需要禁食,由静脉补给营养,补充足够的热能和水,以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缓解后,循序渐进地调配饮食。如腹痛、呕吐减轻后,可给予清流质或高糖低脂肪的流质和半流质膳食。如米汤、藕粉、豆浆、米粥、蒸蛋白、新鲜水果等。
2.限制脂肪摄入量 脂肪可促进胆囊收缩素的产生,而增强胆囊的收缩,应给予限脂肪膳食。限制的程度因病情而异。在急性发作期,给予完全不含脂肪的糖类膳食,待症状缓解后,可从严格限制脂肪(20g/d)过渡到中度限脂肪膳食(40g/d)。在缓解期,患者可用轻度限脂肪膳食(50g/d),植物油有利胆,又有供给必需脂肪酸的作用,在限量范围内可以食用。此外,若有胆管梗阻,应忌用含脂肪多的油腻食物,如肥肉、奶油、黄油、肥鹅、肥鸭等。
3.限制胆固醇 限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脑及心、肝、肾、胃等内脏及肥肉等,全日饮食中供给胆固醇量不超过300mg。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蘑菇、香菇、木耳、海带等。有吸附肠道内的胆汁酸,抑制肠内胆固醇的吸收和预防结石形成作用。
4.适量的糖类 胆石症的患者应避免摄入大量精制糖,如蔗糖、果糖等糖类,造成血糖值增高,胆固醇合成增多,在体内胰岛素作用下糖在细胞内转为脂肪酸,并合成脂肪,可使胆结石的发病率增高。但饥饿也会使胆汁滞留和浓缩,胆结石形成也会增多。因此每日宜用谷类、淀粉食物300g左右,对肥胖病人更要少用果糖、蔗糖类甜食。但糖类对胆囊的收缩作用比脂肪及蛋白质弱,又可供应热能,减少蛋白质的消耗量,能补充肝糖原贮备,有保护肝脏的作用。对肥胖病人应适量限制主食、甜食和糖类。
5.充足的蛋白质 在胆石症的静止期,应注意蛋白质营养,补充人体日常的消耗,增强免疫力。胆石症患者容易引起肝脏的损伤,蛋白质应用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肝功能的恢复。一般每日摄入蛋白质80~100g,常用的蛋白质制品为鱼、虾、蛋、瘦肉、牛奶等。
6.维生素的供给 胆石症易引起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故需补充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以及B族维生素,维生素C有助于胆管上皮生长和保护完整性。维生素K对内脏平滑肌有解痉镇痛作用,能解除胆管痉挛,对胆石症引起的胆绞痛有良好的效果。还需补充富含钙、钾、铁的食物。
7.供给丰富的膳食纤维 多食物纤维饮食可减少胆石的形成,嫩菜心、西红柿、土豆、胡萝卜、紫菜头、菜花、瓜类、茄子等鲜嫩蔬菜,粗粮,香菇,木耳,海带,熟香蕉,软柿子和去皮水果,可切碎煮软,使食物纤维软化。并可选用质地软、刺激性小的食物纤维品种如古柯豆胶、藻胶、果胶等做成风味食品或加入主食,都可增加食物纤维的供应量,有利于防止便秘,减少胆石形成(便秘是胆结石、胆囊炎发作的诱因)。同时要多饮水,以利胆汁稀释,促进胆汁排出,每日以1 500ml为宜。
8.节制饮食、少量多餐、定时定量 暴饮暴食,特别是高脂肪餐,常是胆石症或胆囊炎发作的一个诱因。因此,饮食要有规律,避免过饱,过饥不利于胆汁排泄。胆汁淤积,易发生感染,甚至导致胆病复发。饮食宜清爽,温热适中、易于消化,有利胆汁排出,避免胃肠胀气。早餐宜定时定量,不宜长期晨起空腹,不吃早餐,否则可致胆汁淤积。
9.戒酒及忌食辛辣食物和刺激性强的调味品 如辣椒、咖喱、芥末、酒、咖啡、胡椒等,它们可以促使缩胆囊素的产生,增强胆囊收缩,使胆道口括约肌不能及时松弛流出胆汁,引起胆石症的急性发作或恶化。应忌食油炸食品和易产气的食物,如牛奶、洋葱、苤蓝、黄豆等。
10.控制体重 进食热能过高,活动少及肥胖者血脂容易过度升高,肝内胆固醇合成量常增多,在胆汁中的含量也随之增高,胆固醇与胆盐、卵磷脂的比例超过正常,致使胆固醇的溶解度降低,容易沉积形成胆固醇结石或混合性结石。为此肥胖者应限制进食量,适当增加体力活动,使体重逐渐减轻,有利于胆结石的防治。但不能过度减食,以免营养不良时动用体内贮存脂肪,反而易出现胆结石,故对明显消瘦者宜酌情增加热能的摄入。
11.胆囊切除术后的营养问题 手术后数月内仍需保持低脂肪饮食,每日供给脂肪30~40g,主要给糖类、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可用谷类食品、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瘦肉、鱼、虾等,以后适量增加脂肪供给,并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但脂肪的进食量宜略低于正常人,每日以50g左右为宜。
(二)胆石症食谱举例
1.低脂低胆固醇半流质食谱举例
(适用于胆石症缓解期)
早餐:甜豆浆(豆浆250ml,白糖20g),果酱包(苹果酱25g,面粉75g),白米粥(大米25g),酱菜少许。
午餐:鸡丝香菇细挂面(鸡丝50g,香菇15g,挂面100g),烩肉末豆腐(瘦肉末50g,豆腐150g),素炒小白菜(小白菜200g)。
加餐:苹果150g。
晚餐:瘦肉末碎菜粥(瘦肉末25g,青菜50g,大米25g),果料发糕(果料25g,面粉75g),烩口蘑冬瓜(口蘑50g,冬瓜150g)。
加餐:冲藕粉(藕粉25g)。
2.低脂低胆固醇软饭食谱举例
(适用于胆石症慢性期)
早餐:去脂牛奶加糖(牛奶250ml,白糖15g),甜面包(面粉75g,糖10g),大米粥(大米25g),咸鸭蛋1个去黄(鸭蛋30g)。
午餐:清炖鱼(草鱼150g),软米饭(大米100g),素炒油菜心(油菜心150g)。
加餐:鸭梨100g。
晚餐:鸡丝青笋木耳(鸡丝75g,青笋150g,木耳15g),烩西红柿豆腐(西红柿100g,豆腐100g),馒头2个(面粉100g)。
(三)具有防治胆石症作用的食物
(1)金钱草:本品为报春花科,草本植物过路黄的全草。习称大金钱草,又名神仙对坐草。金钱草善于清利膀胱、肝胆湿热,具有排石化石作用,为排石妙品。实验研究证实有利尿、利胆、排石作用。
(2)胡萝卜:由于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而胡萝卜素在肝脏中可以转变成维生素A,故可减少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3)玉米须:玉米须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玉蜀黍的花柱。本品性味甘淡,平,可通利小便,利胆排石,是一种随手可得、价廉物美的排石药。《现代实用中药》说,玉米须“为利尿药,对肾脏病、水肿性疾患、糖尿病等有效。又为胆囊炎、胆石、肝炎性黄疸等有效药”。据报道,玉米须、根、芯都有较好的利尿、利胆作用,均可应用于胆结石及尿路结石。
(4)鸡内金:本品为雉科动物家鸡的砂囊的角质内壁,含胃激素、角蛋白等成分,临床上主要取其消食化积、涩精止遗的功效,用于消化不良、饮食积滞、小儿疳积,以及遗精、遗尿和小便频数。但是,通淋排石也为鸡内金另一重要作用。现代临床上,用鸡内金治尿路结石及胆结石。总之,消积(结)是本品主要功效之一,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讲“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上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
(5)鱼脑石:鱼脑石为黄花鱼(又称石首鱼)头脑两侧的两颗坚硬洁白的骨头,具有化石、通淋、清利湿热的作用。古代中医早有鱼脑石散治疗湿淋的经验。
(6)萝卜:能消积滞、祛痰热、下气宽中,最适宜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之人食用。有医学杂志报道,用白萝卜洗净后捣碎,榨取萝卜汁液服食,可防止胆石形成而应用于胆石症。
(7)荸荠:适宜结石症者食用,有清热、化痰、消积的功效,尤其是伴有黄疸时最为适宜。可用荸荠120g洗净,削皮后切成小块,煮水代茶饮用。
(8)咖啡:咖啡是提神醒脑的饮品,而最新研究还发现,每天喝几杯咖啡可预防胆结石。美国医学协会期刊报道,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喝2~3杯咖啡的男性,得胆结石的概率比不喝咖啡的人低了40%,而每天喝咖啡达四杯以上,得胆结石的概率更降为45%。不过,无咖啡因的咖啡可就没有这种效果了,只有含咖啡因的咖啡,才能刺激胆囊收缩,并减少胆汁内容易形成胆结石的胆固醇。而含有咖啡因的茶、可乐等其他饮料,由于咖啡因含量低于咖啡,因此无法达到同样效果。
(9)洋蓟:研究指出,洋蓟中的洋蓟酸可能有防胆石的作用。
(10)苹果:每一种水果有不同的排毒功能,每天吃4~5个苹果(如果肠胃容易胀气者,须有所节制)或喝4杯苹果汁,预防胆结石。
(11)牛奶:坚持睡前喝一杯牛奶,不但有催眠作用而且可以预防胆结石病。这是因为牛奶有刺激胆囊排空的作用,使胆汁不会在胆囊内停留时间过长,防止胆汁的沉积和浓缩,避免胆汁在胆囊内形成小的结晶及小结石。
(12)南瓜子:据我国专家研究发现,南瓜子中含有大量的磷质。如果常吃南瓜子,可以防止矿物质在人尿道系统凝结,使之随尿排出体外,达到预防胆结石的目的。
(13)生姜:生姜含有的大量姜酚,能抑制前列腺的过多分泌,降低胆汁中黏蛋白含量,有效控制因黏蛋白过多而与胆汁中的Ca2+结合,从而预防胆结石的形成。
(14)鲜枣:医学家发现,常食鲜枣的人很少患胆结石,这是因为鲜枣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这种维生素可使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而胆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胆固醇少,胆结石形成的概率也就随之减少。据此,成年人,尤其是稍胖的中年妇女,多吃鲜枣可预防胆结石症的发生,已患胆结石的病人,常食鲜枣,对缓解病情有益;进行胆结石手术者,长食鲜枣,可预防和减少复发。
(15)橄榄油:橄榄油是从油橄榄果中提取的油,不需精炼就可食用,口感好,其胆固醇含量极微,能促进胆汁分泌,长期食用可预防胆结石。橄榄油中还含有维生素E、维生素D、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
(四)胆石症的中医食疗方
(1)玉米须车前茶:玉米须30g,车前草30g,煮水,代茶频服。清热、利尿、排石,适用于尿路结石。
(2)玉米芯茶:玉米芯100g,煮水,代茶频服。清热、排石,适用于尿路结石。
(3)玉米须大枣茵陈汤:玉米须100g,大枣50g,茵陈60g。以上三味,加水煮汤,食枣饮汤,每日1剂,分2次服食。功效清热利湿,利胆排石,适用于胆石症。
(4)玉米须白茅根汤:玉米须50g,白茅根30g,红枣6枚。以上三味,加水煮汤,分2次服食,食枣饮汤。清热、利胆、排石、补中,适用于肝胆结石。
(5)鸡内金粉:先将鸡肫皮洗净,晒干,研成细末,每次吞服3g,每天2次。有通淋排石作用,适用于尿路结石及胆结石。
(6)鸡内金橘皮粥:先将鸡内金2只,干橘皮10g,用文火煮半小时,加入糯米50g,煮成稠粥,连药渣一同服食。具有行气化石作用,适用于尿路、胆囊结石。
(7)滑石鸡内金粉:滑石、玄明粉、鸡内金各30g。上三味,共研成极细粉末,每次3g,每天3次,温开水冲服。通淋化石,适用于泌尿道结石。
(8)荸荠内金饼:荸荠600g,鸡内金30g,白糖150g,面粉10g,淀粉40g,玫瑰20g,糯米粉100g,菜油100g,熟猪油60g。将鸡内金制成粉末,加入白糖、玫瑰、面粉、熟猪油拌匀成玫瑰馅。鲜荸荠去皮洗净,用刀拍烂,剁成细泥,加入糯米粉拌匀,入笼蒸熟取出,趁热将荸荠泥分成汤圆大,手上垫着干净湿巾,逐个包玫瑰心,压成扁圆形,撒上一层细干淀粉。炒锅置旺火上,下菜油烧至八成热时将荸荠饼入油锅内炸成金黄色,用漏瓢捞起入盘,撒上白糖即成。随意适量服食之。本方具有化石开胃作用,可作为尿路结石、胆结石病人的辅助治疗。
(9)鱼脑石散:将鱼脑石取出后,焙烧,研成极细末,每次吞服1g,每日2次,具有清热、化石、通淋之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
(10)鱼首石玄明粉:鱼首石20g,玄明粉15g,木香15g。将鱼首石焙烧,研成细粉;将芒硝风化失去结晶水而成白色粉末,制成玄明粉;再将木香烘干,研为细粉。3粉拌和均匀,每次服3g,每天3次。有清热利湿、化石通淋、行气止痛之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伴有腰腹部绞痛。
(11)鲜金钱草汁:新鲜金钱草100g,洗净,捣烂,绞汁,分2次内服。清热利尿排石,用于尿路、肝胆结石。
(12)二金饮:新鲜金钱草60g,新鲜海金砂全草60g。上两味,加水同煮,每日1剂,分2次饮服。清热排石,适用于尿路及肝胆结石。
(13)金钱草车前子汤:金钱草30g,海金砂15g(布包),车前子15g(布包)。上三味,加水煮服,每日1剂。清热利尿排石,适用于泌尿系统结石。
(14)金钱草茵陈大黄汤:金钱草30g,茵陈20g,郁金15g,生大黄5g,甘草3g。上五味,加水煮服。可以清热泻下排石、行气止痛,用于胆石症及湿热黄疸。
(15)紫苏菊花粥:紫苏25g,菊花15g,粳米50g,先将糯米煮八成熟,再将紫苏、菊花共同放入煮沸即可食用,每日1次。消炎利胆。
(16)金橘山楂粥:金橘50g,山楂12g,粳米100g,先将粳米煮八成熟后,再放入金橘和山楂,煮熟软即可食用。每日1次,消炎化食。
(17)西瓜荸荠汁:西瓜500g,洗净,榨取汁,荸荠100g,去皮,榨取汁混合,代茶。也可用西瓜汁和荸荠汁的罐头饮料代茶。能清热、退黄、利小便,可治胆石症合并急性胆囊炎。
(18)利胆排石粥:金钱草30g,栀子仁5g,蒲公英30g,加水煮,去渣取汁,加入粳米50g,冰糖适量,煮粥,每日2次食用。有清热、利胆、排石之功效。
(19)鸡内金粥:粳米50g,冰糖适量煮沸,将鸡内金5g,山楂10g研末放入,再煮成粥,每日2次服用。有消石和改善消化之功效。
(20)金钱草粥:取鲜品大金钱草60g(或干品30g),洗净切细,水煎取汁,去渣后与粳米50g,冰糖适量,加水共煨粥。适用于胆结石、肾结石、尿路结石、膀胱结石和急性黄疸性肝炎等症。
(21)玉米须汤:取玉米须、茵陈蒿、车前草各30g,水煮服。可消炎利胆。
(22)消炎利胆茶: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各30g,加水1 000ml,煮去渣,加白糖适量,温服。每日3次,每次250ml。
玉米须甘平,能利尿利胆,清热消炎;蒲公英甘苦性平,能健胃利胆,抗菌消炎;茵陈甘苦微寒,有扩张胆管利胆清热及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此茶对胆囊炎、胆结石发热疼痛期,有显著疗效。但必须大量饮用。
此方对急性黄疸型肝炎亦宜。
(23)金钱败酱茵陈茶(经验方):金钱草、败酱草、茵陈各30g,煮汁1 000ml,加白糖适量温服代茶。
金钱草甘咸微寒,入肝、胆、肾、膀胱诸经,功能利胆排石,清热解毒;败酱草辛苦微寒,能清热解毒化瘀消炎,配茵陈消炎利胆。此茶有排石利胆消炎作用,经临床多次验证,效果良好。慢性胆囊炎患者,可经常用之。
(24)鸡胆汁黄瓜藤饮(经验方):黄瓜藤100g,洗净煮水100ml,新鲜鸡胆1个,取汁冲服。
黄瓜藤味苦性寒,能消炎抑菌;鸡胆汁苦寒有清热利胆、杀菌消炎之功效。此方对胆囊炎、胆石症有很好疗效。
(25)消石散(《金匮》硝石矾石散加味):郁金粉20g,白矾粉15g,火硝粉30g,滑石粉60g,甘草粉10g,研细,混合,每服10g,大麦粥汁送下,每日3次。
郁金味辛苦性寒,入肝、胆、心、肺诸经,辛开苦降,芳香透达,能行气去淤,清心解郁,用治胆结石取其利胆之功;白矾酸寒入胆,能清胆经之热,有消瘀化浊之功,对阻塞性黄疸有效;滑石甘寒,能利水渗湿清热消炎;硝石辛苦咸,大温,入三焦、胃与大肠,能破坚积,荡宿垢,逐瘀通滞,虽其性大温,但能治疗火郁之疾,即《内经》“火郁以发之”的用意,故与大寒药为伍,可减其大温;甘草、麦粥以调和其药性,所以绝对安全。此方对因胆囊炎、胆石症而发热者甚有效。
(26)白芍30g,甘草5g。水煮服,每日1剂。
(27)元胡10g,川楝子10g。水煮服,每日1剂。
以上适用于持续性疼痛,或疼痛反复发作,或疼痛剧烈者。
(28)土豆汁:新鲜土豆压汁,餐前一汤匙,每日3次。
(29)鸡内金粉:将鸡内金研末吞服,每次1g,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30)苦胆汁:新鲜猪苦胆1个,蜜蜂150g。取出胆汁与蜂蜜调匀后,放入锅内蒸30min。每次2~3小勺,每日2次。连服3~4剂不等。
(31)金钱草饮:金钱草15g,煮汤代茶饮,每日1剂,长期饮用。
(32)核桃面:冰糖120g,香油炸核桃仁120g。共研细面,每服60g,每日4次,温开水送下。
(33)鸡肫、鸭肫或鹅肫炖汤,食肉喝汤,每日1次。
(34)田螺肉斩细加水炖热后饮食,每次用15个左右。
(35)蒲公英40g,洗净切碎,水煮取汁去渣,与大米50~100g,冰糖适量煮粥。早、晚各服1次,连服5d。
(36)栀子仁3~5g碾末,粳米50~100g。先将粳米煮熟成粥,加入栀子末稍煮即可,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5d。
(37)包谷蕊(即玉蜀黍之须,中药店有售)每天30g,以水煮沸20min,当茶饮用,病可减轻以至痊愈。
(38)大金钱草蒸猪肝:金钱草洗净,捣碎研成细末,猪肝洗净,入沸水中汆透,用凉水冲洗干净,沥去水分,切成片,放在碗内,撒上药末,拌匀,加葱节、姜片、清汤,入笼中蒸30min左右,取出,加食盐、味精调味,用以佐餐。疏肝利胆;适用于胆道结石。
(39)白茅根炖肉:鲜白茅根50g、猪精肉500g。白茅根、猪肉洗净,肉切片,白茅根切成小段,一同入沙锅中,加葱、姜、清水适量,先用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炖至肉熟烂,除去葱、姜、白茅根,加入精盐、味精,吃肉喝汤。清热利湿;适用于肝胆湿热,胆道结石,胁痛隐隐。
(40)胆石通糖浆:郁金15g、广木香15g、黄芩15g、茵陈25g、川楝子9g、虎杖30g、玉米须20g、白糖适量。以上七味药物共入沙锅中,加清水煮,滤取药液,浓缩,白糖溶化倒入即成,时时服饮。清肝利胆;适用于肝胆气滞,胆道结石。
(41)薏苡山药粥(中医验方):薏苡仁50g,山药30g,粳米50g。用法:常法煮粥,每日晨起温热服食。主治:胆道疾病。
(42)泥鳅炖豆腐(民间方):泥鳅500g,豆腐250g。用法:将泥鳅去腮肠内脏,洗净,放锅中,加食盐少许,水适量,清豆至五成熟,加入豆腐,再炖至泥鳅烂熟,加调料,吃豆腐、鱼,喝汤。主治:胆道疾病。
(43)玉米须炖蚌肉《食疗百病》:玉米须30g,蚌肉200g。用法:将两味同入锅中,加水、调料,文火煮熟烂,隔日服1次。主治:胆道疾病,胆结石。
(44)薏苡仁绿豆粥《药粥治百病》:薏苡仁50g,绿豆20g,薄荷5g,白糖适量。用法:薄荷轻煮取汁,再煮薏苡仁、绿豆,粥成后加入药汁再煮两沸加白糖即可服食。主治:胆石症,胆囊炎,胁痛。
(45)萝卜鸡粥《药粥治百病》:白萝卜50g,佛手20g,鸡内金10g,生姜5片,粳米100g。用法:先将萝卜、佛手切碎,与粳米同煮为粥,鸡内金研成末与生姜加入粥内,搅匀后再煮一二沸即可。主治:胆石症、胆囊炎、胁痛。
(46)扁豆莲肉粥《药粥治百病》:白扁豆30g,莲肉20g,薏苡仁40g,粳米50g,红枣10枚,陈皮10g。用法:以上六味可同时下入沙锅内,加入适量水,煮成稀粥,任意服食。主治:胆囊炎,胆结石。
(47)包菜虾米粥(民间方):包菜200g,虾米10g,猪肉末50g,糯米100g。用法:糯米水泡发,包菜切丝与糯米煮粥,煮半熟加猪肉末、虾米再煮至烂熟,即可服食。或在服前粥内加入适量调味品,如精盐、味精少许。主治:胁痛,胆囊病。
(48)大肠塞薏米(民间方):绿豆50g,薏苡仁30g,猪大肠200g。用法:将大肠洗净,绿豆、薏苡仁用水浸泡,然后放入大肠内并加少许水,肠两端扎紧,用瓦锅加水煮烂后服食,每日1次,连服5~7d。主治:湿热型胆囊炎与胆石症。
(49)胡桃麻油糖(中医验方):胡桃仁、冰糖、麻油(即芝麻油)500g。用法:上述三品同时放入搪瓷或陶瓷器皿中,隔水蒸3~4h,每日服药3次,宜饭前服,于7~10d内服完,服时需加温,老年人或伴慢性囊炎患者,剂量可由小到大。伴脾虚泄泻的患者,麻油可酌减至250g。主治:胆结石。
治疗期间应避免受凉、劳累,饮食不宜过饱,不宜进食煎炸食品。炎症及外感发热期间,暂停服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