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是我们身体主要的能量来源,并且是人体内各种细胞膜的成分之一,参与组织修复过程。
血液中有两种主要的脂肪:胆固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甘油三酯)。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脂水平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但是,当脂肪摄入过多或者在体内合成增加、分解减少时,体内就会出现脂肪过剩,总胆固醇或三酰甘油(甘油三酯)水平超越正常标准,就叫高血脂。
出现了高血脂,在患病初期没有特别症状。但随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产生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硬化变窄,就会阻碍血液向身体各部位运送营养,最终导致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脑血管栓塞以及中风、致残或死亡。
已有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血脂的主要成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升高,都伴有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冠心病危险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冠心病危险增高。与此相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高,冠心病的危险性越大。总胆固醇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所占比例很大,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所占比例很小。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约60%的人超过高血脂的标准。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的变化,90年代初期比80年代的人群血脂水平明显增加,尤其在北方大城市30%~4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脂。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重视、控制高血脂已势在必行。
我们应该如何防治高血脂呢?
防治高血脂的措施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发现高血脂以后,应首先采用非药物措施,如合理饮食和坚持有氧代谢运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经过上述非药物治疗,血脂异常仍明显时,再开始用降脂药物。
直到1994年,医学界的降脂药物研究尚无突破性进展。后来,默克公司推出了他汀类降脂药物。在北欧进行了有名的4S试验,即在4444名冠心病患者中使用舒降之(辛伐他汀),随机进行降胆固醇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发挥的保护作用逐年增加,病人冠状动脉疾病死亡危险性降低了42%,总死亡危险性降低了30%。
他汀类药物的出现,让人类有了降低血脂、预防冠心病的可靠有效药物,是医学界里程碑式的重要成果,相当于青霉素对肺炎、风湿热的征服,医学界称之为血脂革命或他汀革命。当然,如同其他药物一样,“他汀”类降脂药物也有副作用,其主要副作用有两方面:①肝脏损害。②横纹肌溶解症。但这些副作用较少见,大多数病人可耐受良好。
目前,降脂药物主要选用“他汀”类药物,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伐他汀等。但对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高,三酰甘油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低的病人,可选用力平脂、诺衡等药物。
血脂要降到多少才合适呢?
目前,我国医院大都把血脂的总胆固醇正常值定为≤230毫克/分升,几乎所有医院的血脂检验报告单上,只有血总胆固醇>230毫克/分升时,才标明为异常。这个标准是相当陈旧的。极不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实际上处于“正常”胆固醇水平的许多人或冠心病病人已处于冠心病发生、复发或死亡的高危状态。事实上,早在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就发表了降脂治疗目标值:高脂血症没有冠心病,也无冠心病危险因素者,总胆固醇≤220毫克/分升;高脂血症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者,≤200毫克/分升;冠心病伴有高脂血症者,≤180毫克/分升。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冠心病病人经治疗总胆固醇从240毫克/分升降到210毫克/分升,并不意味着血脂已控制到了正常水平,必须降到180毫克/分升以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